书城成功励志年轻人必知的160条处世老经验
3846900000010

第10章 巧欲获成功,巧用手段

§§§第一节 讨人喜欢也要有技巧

君子是理想主义,小人是现实主义。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碰撞,往往是现实主义大获全胜。如果要充分实现现实主义,就要认清现实,根据现实的需要,巧用一些手段,当然这并不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手段”,而是在过程和结果都正当的情况下,实现自己利益的方法。

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

——《战国策·中山策》

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孙子

故事回放:

一位推销员去拜访一家公司的董事长,却吃了闭门羹。但他打听到一个细节,董事长的独生子喜欢集邮,正好过几天就是他的生日,董事长想找点好邮票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儿子。

推销员立刻想到自己与全国各地都有信件往来,于是就收集了一大堆邮票,再次去拜访董事长。他说:“我今天不是来推销的,听说你儿子喜欢集邮,所以送点邮票来。”董事长非常高兴,局面就这样打开了。后来,推销员在这家公司做了不少业务。

中国历史上的名臣魏征,不但直言敢谏,而且也善于巧谏。

魏征是中国难得一见的谏臣,他对唐太宗一向直言不讳,曾先后进谏多达二百余次,直陈唐太宗的过错。然而,即使像魏征这等忠臣,也不见得老是说些让唐太宗生气、下不了台的话,偶尔他也懂得用委婉的措辞。

有一回,魏征进宫谒见唐太宗,说:“老臣一向为国鞠躬尽瘁,往后当然也会坚守岗位,不负陛下所托。但是请陛下不要把老臣视为忠臣,就当做是良臣吧!”

于是,唐太宗便问道:“忠臣与良臣,有何不同呢?”

魏征说:“自然有所不同。所谓良臣,非但其本身可受世人称赞,而且也可以为君主带来明君的隆誉。但是,忠臣就不一样。忠臣非但自己会遭诛杀的横祸,而且君主也会背上暴虐无道的罪名,国家也会灭亡,最后也许会留下‘曾经有位忠臣’的名声流传后代。由此可见,良臣与忠臣有天壤之别呢!”

唐太宗听了大受感动,说:“我知道了。希望你能信守刚才的话,我也会小心谨慎,以免有所失误。”并且,还赐给魏征一份丰厚的奖赏。

“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这句话实在很耐人寻味。魏征是在告诉唐太宗,自己得的美名都是多亏有他这样的明君,如此一来哪天魏征又因为直言而让唐太宗下不了台时,便可以“良臣”提醒唐太宗。魏征这样的恭维,实在运用得太绝妙了。

听老经验:

一个喜欢养鸟的人,你偏要送他一只猫,不仅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使人暴跳如雷。逢迎别人也要讲究针对性,千万不能把马屁拍到马腿上。一厢情愿的逢迎很难取得良好效果,甚至可能起反作用。只有做到“正中下怀”,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所以说,赢得别人的喜欢也要有针对性,掌握技巧,挠到痒处,才会让别人更高兴。

§§§第二节 善于利用舆论

故事回放:

战国时代,诸侯国之间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能真正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

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做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现在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不相信。”

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

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

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后来庞葱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了。

街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当然不会有老虎。说街市上有虎,显然是造谣、欺骗,但许多人都这样说了,如果不是从事物本质上看问题,也往往会信以为真的。

在这方面,即使是曾子母亲那么明智的人,也常常会受别人的迷惑。

在孔子的学生曾参的家乡费邑,有一个同名同姓也叫曾参的人。有一天他在外乡杀了人,顷刻间,一股“曾参杀了人”的消息便席卷了曾子的家乡。

第一个向曾子的母亲报告情况的是曾家的一个邻人,那人没有亲眼看见杀人凶手。他是在案发以后,从一个目击者那里得知凶手名叫曾参的。当邻人把“曾参杀了人”的消息告诉曾子的母亲时,曾母一边安之若素、有条不紊地织着布,一边斩钉截铁地对邻人说:“我的儿子是不会去杀人的。”没隔多久,又有一个人跑到曾子的母亲面前说:“曾参真的在外面杀了人。”曾子的母亲仍然不去理会这句话,照常织着自己的布。

又过了一会儿,第三个报信的人跑来对曾母说:“现在外面议论纷纷,大家都说曾参的确杀了人。”曾母听到这里,害怕这种人命关天的事情要牵连亲眷,因此顾不得打听儿子的下落,急忙从僻静的地方逃走了。

听老经验:

以曾子良好的品德和慈母对儿子的了解、信任而论,“曾参杀了人”的说法在曾子的母亲面前是没有市场的。然而,即使是一些不确切的说法,如果说的人很多,也会动摇一个慈母对自己贤德的儿子的信任。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我们也可以运用舆论效应为自己办事情。这就像是给商品做广告一样,一天说好没什么,经常听的话,也会形成这个商品好的意识。利用舆论和媒介也是一种扩大影响力的方式。

§§§第三节 用人之道,攻心为上

故事回放:

汉代的朱博因善于巧妙用恶人为之效力而为人称道。比如,在长陵一带,有个名叫尚方禁的人,曾强奸别人的妻子,被人用刀砍伤了面颊。如此恶棍本应重重惩治,只因他大大地贿赂了官府的功曹,就没有被革职查办,最后还被调升为守尉。

朱博上任后,有人向他告发了此事。朱博传见尚方禁。尚方禁心中忐忑不安,硬着头皮来见朱博。朱博仔细查看尚方禁的脸,果然发现有疤痕,就让左右退下,假装十分关心地询问究竟。

尚方禁做贼心虚,知道朱博已经了解了他的情况,就像小鸡啄米似的接连给朱博叩头,如实地讲了事情的经过。他头也不敢抬,只是一个劲地哀求道:“请大人恕罪,小人今后再也不干那种伤天害理的事了。”

“哈哈哈……”朱博突然大笑道,“男子汉大丈夫,难免会发生这种事情的。本官想为你雪耻,给你个立功的机会,你愿意吗?”

尚方禁自然极为愿意,于是,朱博命令尚方禁不得向任何人泄露当天的谈话情况,要他有机会就记录一些其他官员的言论,及时向朱博报告。尚方禁俨然成了朱博的亲信、耳目。自从被朱博宽释重用之后,尚方禁对朱博的大恩大德时刻铭记在心,所以,做起事来特别卖命,工作十分见成效,使地方治安大为改观。朱博于是提升他为连守县县令。

又过了相当长一段时期,朱博突然召见那个当年收受尚方禁贿赂的功曹,对他进行了严厉训斥,并拿出纸和笔,要他把自己受贿的事通通写下来,不能有丝毫隐瞒。

那位功曹早已吓得筛糠一般,只好提起笔,写下自己的斑斑劣迹。

由于朱博早已从尚方禁那里知道了这位功曹贪污受贿的事,看了功曹写的交代材料,觉得大致不差,就对他说:“你先回去好好反省反省,听候裁决。从今往后,一定要改过自新,不许再胡作非为!”说完就拔出刀来。那功曹一见朱博拔刀,吓得两腿一软,又是打躬又是作揖,嘴里不住地喊:“大人饶命!大人饶命!”只见朱博将刀晃了一下,一把抓起那位功曹写下的罪状材料,三两下将其削成纸屑。

此后,那位功曹终日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工作起来尽心尽责,不敢有丝毫懈怠。

听老经验:

抓刀要抓刀柄,拿人要拿把柄。以坏人的弱点或劣迹相胁,坏人岂有不从之理?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死穴”,也就是某种情结,或者某种隐私,如果得知了这些,那就等于握住了对方的把柄。但是在“握”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度”,若对方狗急跳墙,事情就不妙了。这也从另一方面提醒我们:生活中不可随意流露自己的隐私,以防别有用心之人抓住自己的把柄,使自己陷于被动。

§§§第四节 不要轻易得罪坏人

故事回放:

从古至今,没有一个武将能像关羽一样,被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甚至草寇强盗共同顶礼膜拜。有人用“忠、信、勇、义”四个字来概括关羽。今天,关公庙不仅遍及华夏大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家也处处可寻。然而,这样的伟丈夫最终却败走麦城。酿成这一悲剧的不是敌军强大,而是自己阵营里出了叛徒——糜芳、傅士仁。

糜芳是糜竺之弟。刘备在徐州败于吕布之时,糜家兄弟助军资帮他渡过难关,并嫁妹于他,因此糜竺得封安汉将军,地位在军师诸葛亮之上。糜芳也被任为南郡太守,护卫荆州。

糜芳本事不大,但倚着国舅的身份,先言赵云长坂坡投敌,后又与关羽时有摩擦,关羽看在兄长刘备的面子上毫不介意。刘备入川时命糜芳与关羽共守荆州。然而在东吴攻打关羽时,糜芳却投降东吴,使关羽失荆州,并为东吴所杀。

此前,关公在攻打襄阳风头正健之时,随军司马王甫曾提醒他说:“糜芳、傅士仁两人恐不用心竭力。”关公大大咧咧地说:“汝勿多疑,只与坐烽火台去。”

关公温酒斩华雄,诛颜良杀文丑,过五关斩六将,临江亭单刀赴会,捉庞德擒于禁水淹七军,何等英雄豪迈,不料却栽在了只会搬弄是非的小人手里。

唐朝时候,有一位恶人叫丁谓,跟郭子仪是同时代的,这个人当时在朝廷里并不得志,地位并不高,是一个小官,人很有才气,但是有才没有德。郭子仪那时却出将入相,何等威风!有一次丁谓来拜访他,郭子仪把他的家人完全撤到后面去,自己整整齐齐穿了朝服来见丁谓。等丁谓离开之后,家里人就问郭子仪:“你接见人从来没有这样如临大敌一般,为什么对待这个人要这样恭敬?”

郭子仪就跟家人说:“这个人心术不正,又很聪明、很会巴结人,不能得罪,万一将来他做了大官、得了志,我们得罪他,他怀恨在心,会报复我们的。”

郭子仪的话果然应验了。后来,丁谓做了高官,朝廷忠良凡是触犯过他的,他都想方设法报复人家。郭子仪不曾得罪他,所以才得以保全!可以说,郭子仪的一生能够平平安安地度过,与他“敬小人”的处世哲学是有很大关系的。

听老经验:

小人之所以“小”,是因其有小心胸、小聪明,善耍阴招。猛虎之爪或可躲过,黄蜂之刺防不胜防。俗话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小人不讲道义、不遵章法,唯利是图,是我们人生路上万万不可得罪的。得罪了君子,他会宽容地一笑了之,顶多骂几句、打两下泄愤;开罪了小人,他就会各种阴招暗箭不定时飞出,让人防不胜防。

§§§第五节 感激谎言背后的善意,忘记谎言本身

故事回放:

在一次盛大豪华的舞会上,汤姆对舞会的主人——一位徐娘半老但风韵犹存的女士说:“看到您,不禁使我想起您年轻的时候。”

女士姿态优雅、微笑地问:“我年轻的时候怎么样?”

“美若天仙。”汤姆回答。

“难道我现在不漂亮吗?”女士开玩笑地问。

女士原以为汤姆定然会否定,没料想,汤姆带着天真的严肃,回答她:“是的,比起年轻时候的您,您现在的皮肤不但松弛,缺少光泽,甚至还有不少皱纹。”

这位女士听完汤姆的回答,脸上的笑容消失了,神情尴尬地瞪着他,刚才的自信完全消失了。

就在这个时候,亚当适时地出现在这位女士面前,他彬彬有礼地伸出手,对这位女士说道:“不知道我有没有这个荣幸,邀请这个舞会上最漂亮的女士一起跳舞呢?”

女士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接受了亚当的邀请,两个人在舞池里跳起舞来。她和亚当微笑对视,翩翩起舞,像突然变了一个人似的,全身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宛若一个漂亮的年轻女孩!

舞会过了没几天,汤姆和亚当同时收到一封讣文,那位女士因为身患急症突然死了。不过,亚当比汤姆多收到了一封遗嘱,这位女士在遗嘱中注明,将自己所有的财产送给亚当。

还有一个故事,说是一架美国的运输机在沙漠里遇到沙尘暴袭击迫降,但飞机已经严重损毁,无法恢复起飞。通讯设备也损坏了,与外界通讯联络中断。九名乘客和一名驾驶员陷于绝望之中,求生的本能使他们为争夺有限的干粮和水而动起干戈。

紧急关头,一个临时搭乘飞机的乘客站了出来说:“大家不要惊慌,我是飞机设计师,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听我指挥,就可以修好飞机”。这好比一针强心剂,稳定了大家的情绪,他们自觉节省水和干粮。一切井然有序,大家团结起来和风沙困难作斗争。

十几天过去了,飞机并没有修好,但有一队往返沙漠里的商人驼队经过这里时搭救了他们。几天后,人们才发现,那个临时乘客根本就不是什么飞机设计师,他是一个对飞机一无所知的小学教师。有人知道真相后就骂他是个骗子,愤怒地责问他:“大家命都快保不住了,你居然还忍心欺骗我们?”老师说:“假如我当时不撒谎,大家能活到现在么?”

听老经验:

无论在哪种情况下,人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赞扬和肯定,一个会说话的人,必然懂得避其锋芒,而不是直言相对。什么时候都实话实说,不仅会刺伤别人,而且会损伤自己。

面对不可改变的事物,倒不如来点善意的谎言,让别人开心,也让自己受欢迎。那么,这个谎言也会因为其善意而变得美好起来。尤其是对于身处困境、需要鼓励的人来说,说几句善意的、鼓励的谎言更有必要。

§§§第六节 巧妙运用外部环境

故事回放:

“二战”期间,可口可乐公司因战争而陷入困境。但善于经营的伍道夫却从一位正在菲律宾服役的同学那里得到启发,最终不仅使可口可乐走出困境,而且还使其成为“国宴”级的饮料,发了一笔战争横财不说,还取得了美国政府的支持,可以说是既讨政府欢心,又得民众信任。

他的那位同学告诉他,在南洋那么热的地方,如果能喝到可口可乐,那真是舒服极了。伍道夫一听,心想,如果前方都能喝到可口可乐,那不是可口可乐很好的出路吗?而且当地老百姓知道了可口可乐,不是间接做了广告吗?兴奋的伍道夫直接找到美国国防部,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不料五角大楼的官员根本就不把这当回事,甚至怀疑伍道夫是“痴人说梦”。

伍道夫并没有因此退却,他想尽办法,让国防部知道可口可乐对前方将士的重要性。于是,他组织了三人小组,写出了一份关于可口可乐对前方将士的重要性及密切关系的宣传资料,这份宣传资料的内容翔实而生动,把可口可乐直夸得和军需品一样重要。伍道夫说:“战士在战场上,在可能的情况下,必须有生活的调剂。如果一个完成任务的战士,在精疲力竭、口干舌燥之际,能喝上一瓶可口可乐,该多么惬意。这种精神上的舒适会使战士因美国的可口可乐而更加思念、热爱美国,打起仗来也更有动力。”

伍道夫为把可口可乐推销到前方,还特别召开了一次扩大的记者招待会,特邀了国会议员、战士家属和国防部官员。会上,他不断强调:可口可乐是军需品,可口可乐是为了对海外浴血奋战的兄弟表达诚挚的关怀,为赢得最后的胜利贡献一份力量。

伍道夫的话赢得了战士家属的支持。一位老妇人紧紧地抱着伍道夫说:“你的构想太伟大了,你的爱心能够得到上帝的支持。”在舆论的支持下,在战士家属和国会议员的请求下,国防部的官员终于同意了他的想法。

为了进一步争取民心,五角大楼宣布不仅把可口可乐列为前方将士的必需品,而且还支持伍道夫在前方设厂生产可口可乐,以便供应战士的需要。

当供应前方可口可乐的消息传出后,战士们反响强烈。虽然这使得国防部无形中增加了一大笔支出,但考虑到前线将士的渴望和士气,国防部索性宣布: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凡是有美国军队驻扎的地方,务必使每一个战士能以5美分的价格喝到一瓶可口可乐。这一供应计划所需要的一切费用和设备,国防部将全力给予支持。自此以后,可口可乐的销路迅速发展到远征军中,海外市场也随之迅猛发展,可口可乐因此成了人人羡慕的饮料。

听老经验:

可口可乐公司正是利用了外部的大环境,将自己产品与形势的发展巧妙地结合起来,所以可口可乐成功了。

有时候,成功不是说你所拥有的就比别人好,而是看你能不能更好地把握形势,抓住机遇。外部环境看似不太好的时候,也很可能就是机遇来临的时候,利用好环境,抓住环境所制造的机遇,才可能出奇制胜。

§§§第七节 爱情不妨“乘人之危”

故事回放:

刘梅是个人见人爱的女孩子,身边追求者云集,王亮一直很喜欢她,却没有勇气开口。这些天刘梅没有来上班,王亮一打听才知道她突然生了重病,现在正在人民医院治疗。王亮一口气跑到人民医院,刘梅的病床边堆满了鲜花和水果,看来已经有不少人来探望过她了。王亮丝毫没有考虑到这些,只是焦急地问大夫:“刘梅什么时候才能痊愈?”

刘梅做了手术后,王亮向单位请了假,在刘梅的病床前陪了她七天七夜。刘梅醒来后看到王亮蓬乱的头发和深凹的双眼,感动得说不出话来,王亮只是憨憨地问了句:“你醒啦?”只身一人在这座陌生的城市打拼的刘梅,被王亮深深地打动了,康复后,自然而然地成了王亮的女朋友。

张明深深地爱着小乔老师,可是不敢表白心意。他发现,小乔老师一个人居住在二楼,每次搬液化气罐都很不方便,他便计算好时间,在下一次有人来送液化气的时候,很“凑巧”地出现,轻轻松松地帮小乔老师将液化气罐子搬了上去。通过这一次,他向小乔老师展示了自己的雄壮、体贴和细致,一下赢得了她的好感。以后又如此帮了小乔老师很多次,逐渐地让小乔老师对他产生了依赖感,最后顺理成章地成了她的男朋友。

王涛一直暗恋着孟晓,但是一直不敢说出来,孟晓对此也一无所知。就这样王涛眼睁睁地看着孟晓有了男朋友,开始谈恋爱。但是王涛一直关注着孟晓,慢慢地他发现,孟晓的男朋友对她越来越不好,不关心她,不体贴她,她生病了他也不理她,她需要帮助时他也视若无睹,还经常对她发脾气。王涛很为孟晓难过,就在她很伤心的时候安慰她,在她身体不好的时候照顾她,在她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她,慢慢地,孟晓的心理产生了变化,只要王涛一出现,她就感觉在大冬天里突然出现了太阳,他一离开,她就感觉一片寒冷。

最后王涛告诉孟晓,多年来他一直喜欢着她,但是一直不敢表白。孟晓终于知道了他的心,感动得泪流满面,事实上她也一直对王涛有好感,只是他一直没有什么表示,她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现在,有情人终于成眷属了。

听老经验:

如同世界上所有的事情一样,追求爱情也一定要讲技巧,把握好时机。一个人脆弱的时候,遇到困难的时候,关怀和温暖会比平时更能打动他(她)。选择这个时候对他(她)示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危难之中的真情,要比平时的感触更深。爱情有时就是一瞬间的感动,趁这个“一瞬间”大胆展现你的爱心,对方更容易钟情于你。

§§§第八节 好马也吃“回头草”

故事回放:

甲午战争后,袁世凯的势力迅速崛起,继李鸿章之后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手中握有六镇新军,是当时权倾朝野的实权人物。投机政客江朝宗找关系走后门终于攀上了袁世凯这棵根深叶茂的大树。为了讨好袁世凯,江朝宗不惜破费钱财上下打点,终于取得了袁世凯的信任,为自己打开了升官发财之路。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08年慈禧和光绪帝相继死去,载沣摄政。为报袁世凯在戊戌变法时出卖其兄光绪帝的一箭之仇,载沣上台后首先罢免了袁世凯的官职,将他开缺回籍。袁世凯失势后,清朝贵族铁良任军机大臣、陆军部尚书,成为当时朝中的实权人物。江朝宗本是个趋炎附势之徒,看到袁世凯失势后悔莫及,只怪自己当初走错了庙门,白花了那么多冤枉钱。经再三考虑之后,他决定改换门庭,投靠铁良。

江朝宗带了厚礼,面见铁良。经江朝宗一阵吹捧赞扬,铁良已飘飘然。这时江朝宗趁机献策说:“袁世凯的六镇新军不听调遣,不如将他们分开,另外还要在北京设立一个稽查处,专门处置新军中有越轨行为的官兵。这样才能逐步铲除袁世凯在新军中的势力。”铁良此时正为如何控制新军的事发愁,听了这一计策,正中下怀,因此对江朝宗十分赏识,予以重用。江朝宗由此得志,每天坐着八抬大轿,前呼后拥,不可一世。

但是,好景不长,几年后袁世凯东山再起,清朝灭亡,民国兴起。袁世凯当上了中华民国大总统,又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江朝宗看到袁世凯重新得势,便吃起了“回头草”。他带上厚礼拜见袁世凯,痛哭流涕地向他表白心迹,说明自己的一片忠心。袁世凯明知江朝宗是个趋炎附势之徒,但此时正是用人之际,自己当总统少不了要有些吹喇叭抬轿子的,便不计前嫌重新起用了江朝宗。江朝宗心里也明白,自己过去有叛袁劣迹,此时只有在袁世凯面前加倍卖力地表现自己才能取得信任。

于是,江朝宗便不择手段地替袁世凯搜集情报,铲除政敌。袁世凯恢复帝制前后,江朝宗马不停蹄地前后奔走,组织请愿团向袁氏“劝进”。由于江朝宗的出色表演,袁世凯终于尽释前嫌委以重任。

听老经验

“好马不吃回头草”这句话不知使多少人丧失了机会。在面临该不该回头时,绝大多数人往往意气用事,忍不得闲言碎语,抛不开所谓的面子,明知“回头草”该吃,却不肯回头去吃,以为这样才是有“志气”。其实,真正机敏的人在面临这样的选择时,考虑的不是面子和志气问题,而是现实问题。只要“回头草”是最适合自己的草,是最好的草,何乐而不吃之?

§§§第九节 该出手时出重手

故事回放:

春秋时,宋襄公想当霸主,但是遭到了各国的反对。宋襄公发现郑国支持楚国做霸主最积极,便想找机会征伐郑国出口气。

周襄王十四年,宋襄公亲自带兵去征伐郑国。楚成王见势,率领大队人马直奔宋国,想用“围魏救赵”之法来解救郑国。宋襄公慌了手脚,只得带领宋军连夜往回赶。等宋军在涨水(今河南朽城西北)扎好了营寨时,楚国兵马也开到了对岸。公孙固劝宋襄公说:“楚军到这里来,不过是为了援救郑国。咱们从郑国撤回了军队,楚国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咱们力量小,不如和楚国讲和算了。”

宋襄公不仅拒绝了公孙固的建议,还下令做了一面大旗,绣上“仁义”二字,准备用“仁义”去打败楚国的军队。天亮以后,楚军开始过河了。公孙固对宋襄公说:“楚国人白天渡河,明明是瞧不起咱们。咱们乘他们渡到一半时,迎头打过去,一定会胜利。”宋襄公还没等公孙固说完,便指着飘扬的大旗说:“你难道没见到旗上的‘仁义’二字吗?人家过河还没过完,咱们就打人家,还算什么‘仁义’之师呢?”

楚军渡过了河,在岸上布起阵来。公孙固见楚军还没整好队伍,又对宋襄公说:“楚军还没布好阵势,咱们抓住这个机会,赶快发起冲锋,还可以取胜。”宋襄公瞪着眼睛大骂道:“你这个家伙,怎么净出歪主意!人家还没布好阵就去攻打,这算仁义吗?”

正说着,楚军已经排好队伍,洪水般地冲了过来。宋国的士兵吓破了胆,一个个扭头就跑。宋襄公手提长矛,催着战车,想要攻打过去,可还没来得及往前冲,就被楚兵团团围住,大腿上早中了一箭,身上还受了好几处伤。多亏了宋国的几员大将奋力冲杀,才把他救出来。等他逃出战场,宋国的兵车已经损失了十之八九,兵器、粮草也全部丢光,将士们死的死,伤的伤,溃不成军,那面“仁义”大旗也早已无影无踪。

听老经验:

做事情,该硬的时候就要硬,没有决绝之心,就很难做好事情,反而会使自己被事情所左右。成大事者,无不深谙铁腕之道。做事情要有铁腕作风,心慈手软只能被别人当成羔羊吞掉。诸如上例中的宋襄公,本来打仗是你死我活的事情,他却大讲仁义道德,其智可及,其愚不可及。面对竞争,我们不可以因为心慈手软就选择退出,该争的时候就该争取,一个只知道退让的人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第十节 做个“弹簧人”

故事回放:

明代嘉靖年间,给事官李乐清正廉洁。有一次他发现科考舞弊,立即写奏章给皇帝,皇帝对此事不予理睬。他又面奏,结果把皇帝惹火了。嘉靖以故意揭短罪传旨在李乐的嘴巴上贴封条,并规定谁也不准去揭。封了嘴巴,不能进食,就等于给他定了死罪。这时,旁边站出一个官员,走到李乐面前,不分青红皂白,大声责骂:“君前多言,罪有应得!”一边大骂,一边打了李乐两记耳光,当即把封条打破了。由于他是帮助皇帝责骂李乐,皇帝当然不好怪罪。其实此人是李乐的学生,在这关键时刻,他“曲”意逢迎,巧妙地救了自己的老师。如果他不顾情势,犯颜“直”谏,非但救不了老师,自己怕也难脱连累。这个方法的使用真是巧妙至极。

看来做个好人,不仅仅是清廉耿直就可以了,还要适时弯曲,这样才能为国为民做更多更大的贡献。

成功者多是懂得做“弹簧人”妙处的,为了达到最大化利益,他们往往会弯曲自己,达到目的。

美国有位总统马辛利,因为用人问题遭到一些人强烈的反对。在一次国会会议上,有位议员当面粗野地讥骂他。马辛利极力忍耐,没有发作。等对方骂完了,他才用温和的口吻道:“你现在怒气应该平和了吧,照理你是没有权利这样责问我的,但现在我仍愿详细解释给你听。”他的这种低调姿态,使那位议员顿时红了脸,矛盾立即缓和下来。

试想,如果马辛利得理不让人,利用自己的职位和得理的优势,咄咄逼人进行反击的话,那对方绝不会服气的。可见,当双方处于尖锐对抗状态时,得理者的忍让态度,能使对立情绪“降温”。

听老经验:

为人处世,要像弹簧那样能伸能缩,在不同的外力下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像弹簧一样屈伸自如,是古今中外为人处世之妙法。宁折不弯在气节上也许值得赞美,可是在处理事情上往往于事无补,一般是自己吃了亏,也没有达到目的。而弹簧人则“可以仕则仕,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完全是因时、因事、因人而变。所以说,做个像弹簧那样的人,是为人处世的必需,而为了达到最终的目的,弯曲一下又如何呢?

§§§第十一节 别因面子丢了位子

故事回放:

西汉初年,东胡不断挑衅匈奴,企图寻找借口灭掉匈奴。

匈奴的首领冒顿养有一匹千里马,在战争中立下过汗马功劳,被视为宝马。东胡知道后,便派使者到匈奴索要这匹宝马,匈奴群臣认为东胡太无理了,一致反对。

足智多谋的冒顿一眼便看穿了东胡的用意,但他并没有表露出来。他决定忍痛割爱来满足东胡的要求。他告诉臣下:“东胡之所以要我们的宝马,是因为与我们是友好邻邦。我们哪能因为区区一匹千里马而伤害与边邻的关系呢?这样太不合算了。”于是,他就把宝马拱手送给了东胡。冒顿虽然表面上不与东胡作对,但他暗地里壮大实力,希望有朝一日将丢的面子找回来。

东胡国王得到千里马以后,认为冒顿胆小怕事,就更加狂妄。他听说冒顿的妻子很漂亮,就动了邪念,派人去匈奴说要纳冒顿之妻为妃。

匈奴群臣一听东胡国王如此羞辱他们尊敬的王后,都气得摩拳擦掌,发誓要与东胡决一死战,冒顿更是气得牙齿咬得吱吱响。然而他转念又一想,东胡之所以三番五次使自己丢面子,是因为东胡的力量比自己强大。小不忍则乱大谋,还是再忍让一回,等以后有了合适的时机,再与东胡算总账。

于是,他强作笑颜,劝告群臣:“天下女子多的是,岂能因为区区一个女人伤害与邻邦的友谊?”这样,他又把爱妻送给了东胡国王。

之后,他召集群臣,指明东胡气焰嚣张的原因,分析了当时的形势,鼓励大臣们内修实力,外修政治,以后将丢的面子找回来。群臣听冒顿分析得有道理,于是按照冒顿的要求兢兢业业地治理,以图日后报仇雪恨。

东胡国王轻而易举地得到千里马与美女,就认为冒顿真的惧怕他,更加骄奢淫逸起来。他整日灯红酒绿,寻欢作乐,不理朝政,以致实力越来越衰弱。然而他却毫无自知之明,又第三次派人到匈奴去索要两邦交界处方圆千里的土地。

此时的匈奴经过冒顿及其群臣多年卧薪尝胆的治理,政治清明,兵精粮足,老百姓安居乐业,其实力之雄厚远远超出了东胡。这次冒顿亲自披挂上阵,众人同仇敌忾,一举消灭了毫无防备的东胡。

冒顿主动扔掉面子,让东胡视其为胆小,把东胡“惯”得趾高气扬,同时又松垮懈怠,然后抓住时机把东胡一举拿下。冒顿实在是个用面子换位子的高手。

听老经验:

面子重要还是位子重要?只要稍微掂量一下,相信谁都会做出一个明白的判断。到手的实惠才是真实惠,千万别干为了面子丢位子的傻事。

实力不是靠“面子”来证明的,而是靠“位子”来证明。为了最大利益舍去一些面子上的东西,孰轻孰重一目了然。而如果为了看不见摸不着的所谓“面子”而丢了位子,那就得不偿失了。

§§§第十二节 有时不妨“厚脸皮”

故事回放:

郑庄公曾在废立太子问题上犹豫不决。他晚年想废掉太子忽,立次子突,结果被谋臣祭足劝住,但自此给兄弟俩留下了芥蒂。庄公一死,太子忽即位,因次子突的母亲雍是宋国人,突便跑到宋国去了。

后来宋国国君答应帮公子突坐上郑国国君的宝座,但他想索要些好处,否则不但不帮他为王,还要把他献给郑国,以得到郑国三座城邑的犒赏。公子突便答应宋国国君,只要宋君帮他为王,他便给宋君“六座城邑,年年贡奉粮食”。宋君听后十分高兴,满口答应设法让公子突回国即位,以得到好处。

宋君派人去郑国,告诉各位大臣宋国将派兵护送公子突回国。那时宋国正强盛,郑国哪里是它的对手,所以大臣们纷纷倒戈拥护公子突。太子忽见大势已去,便跑到卫国避难去了。

这年秋天,公子突回国即君位,是为厉公。

宋国一面派人来称贺,一面索要厉公允诺的城邑和粮食。

厉公当时许诺城邑时,并未打算真给宋国,如今他刚即位为君,就拱手送出六座城邑,怎么向群臣交代,他自己又如何立得住脚呢?所以他假意说要与士卿大夫们商量,城邑的事情暂缓,先送点粮食。

宋君一看厉公反悔抵赖,十分生气,联合齐国准备攻打郑国。郑国与鲁国联合起来抵抗,打败宋齐联军,城邑的事也就没人再提了。

宋国乘人之危,制造事端威胁利诱,妄图坐收渔人之利,白得好处。郑厉公在紧迫形势下,假意承诺,取得宋国支持,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之后一反前诺,既保全了国土,又夺得了君位。

听老经验:

如果在处世中,对待所有人都用同一种方式的话,势必会被一些人为难,受人欺骗。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是真心诚意的,对待君子自然要以君子的方式,对待那些总是偷奸耍滑的人则不必运用君子的方式,适当的厚脸皮也是必须的。否则,只能被坏人利用、蒙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