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我的孩子是“中等生”
384700000012

第12章 大于零,小于等于一(1)

第二章 大于零,小于等于一

儿子生命中的第一年,主要是在奶奶家度过的。奶奶特意在自己的住房不远处买了一套一居室,这样,既方便了奶奶帮助妈妈带儿子,儿子一家又有自己的住处,不至于都挤在奶奶家。经常是每天早晨妈妈抱着儿子到奶奶家——这只需要步行 5分钟,而爸爸在那套一居室看书和写作,就餐的时候,爸爸也到奶奶家。

儿子临产前,便雇了阿姨帮忙,先后换了好几任。后来我们回到北京,也雇了几任阿姨。从只干过一天的,到干了一年多的,儿子在不少于十个阿姨的关怀下成长起来。儿子 3岁上幼儿园之后,便再也没有雇过阿姨。但 6岁时,儿子还能偶尔冒出当年熟悉的阿姨的名字。

这一年,我仍然经常是北京、天津两地奔波。当时就职的一本刊物照顾我,每周只需要上一天班。

妈妈后来经常说,爸爸那时远不如后来那样爱儿子,因为远不如后来那样经常哄儿子玩。爸爸直喊冤。那时儿子太小了,爸爸无法与他进行精神交流。母子的交流早在孩子在母腹中的时候便开始了,这缘于他们生理上的连接。做男人的则没有了这种“先天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爸爸与孩子早期的疏离。

但到儿子三四岁之后,妈妈便常幸福地感叹说:“你们父子现在感情真深呀!”

即使儿子无法与爸爸“你有来言,我有去语”地交流时,爸爸也一直在关注着儿子的成长。儿子刚刚出生,爸爸便写下一组“给初生儿子的信”,我关于男性解放的思想开始成形。

同时,爸爸也开始记录儿子成长中的每一个温馨絮语、精彩瞬间……

最重要的是,也正是在这一年,我开始写作性教育文章,试图颠覆旧的性教育理念,提出许多发人深思,甚至在某些人看来将是“触目惊心”的观点。我写作它们的时候,满脑子想的都是我的儿子,正所谓“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襁褓里的孙子

——奶奶的记录

2008年 8月,儿孙来天津看我。

一天晚上,我在改写回忆录时,正在看电视的孙子突然问:“什么时候写我呀?”

儿媳妇说:“30年以后。”因为我刚写到他爸爸。

小家伙不言声了,不知想什么。是遗憾,还是有什么不好开口?

他临离津时,我告诉他:“我先写你吧!”

“终于写我啦!”小家伙看来还是愿意让我写他。想知道点自己的过去的往事吧,还是有别的想法?不管为了什么,那开心的样子,始终在我脑海里盘旋。

今天那样子终于促使我带着未痊愈的疲惫的身体,开始一个一个敲下这键盘的字符。我不知也不管对他有何用处,只要留下我的记忆,留下我和他之间的一件一件往事就足够了。尽管不全面、不完整,并可能一点价值都没有,但起码兑现了我的许愿。

1998年 6月 26日中午,突然接到媳妇从医院打来的电话:“大夫讲下午要手术。”我马上拿几个刚出锅的包子,打车到了医院。吃了饭不久,媳妇就进了产房,我和儿子等人在产房外的大厅里焦急地等待着。我们虽然人坐在椅子上,心却飞进了产房,一会儿站起来又坐下,忐忑不安的心跟时钟在一秒一分地跳动。这是媳妇第一次也将是最后一次分娩,卧床静养了近 10个月,看来,迎接这个小家伙的到来,要付出很多艰辛、很多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