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怎样用脑赚钱
3851400000048

第48章 结语 时代的呼唤--实施素质教育(10)

要给学生一片云彩,老师必须拥有整个蓝天.这是福州市教委对全市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要求。近6年间,福州市通过不断加大师资的培养培训力度,建成了四级培训网络以及从新教师见习期培训到骨干教师培训的系列化的培训制度。全市有4000多名中小学教师取得《专业合格证书》,3900名小学教师通过提高学历层次教育,5100多名小学教师取得小教大专自考单科结业证书。小学教师大专学历占4.04%,初中教师本科学历占15.68%.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93%、96%、70%.

市教委还特别在加强骨干教师培养上下气力,组织了近400名中小学青年教师参加骨干教师培训班、教育理论培训班,健全了青年骨干教师与特级教师结对子的导师制.

全市先后有59名中学青年教师提前晋升中学高级教师职务,100名青年教师提前晋升中级教师职务。

1997年,福州市中小学校长经过岗位任职资格培训后全面实行持证上岗。随后福州市教育部门又专门对已取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的中小学校长进行了新一轮的提高培训。

在改善教师待遇,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积极性上,福州市同样作出了不遗余力的努力。从1992年开始,福州市在市属中小学进行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岗位责任制、内部结构工资制和工资总额包干的四制一包干改革。市教委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把这一改革推广到所辖的13个区县。这一改革的实行,使教师的工资收入比1992年平均增长5成以上。从1995年起,市委、市政府每年都把教师的住房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之一。先后投入3.5亿元,解决了近万名教职工的住房困难,全市城镇教职工家庭人均居住面积达8.6平方米。如今,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已在省城福州初步形成。

(3)走教改之路,向课堂要质量。

这些年,福州市教委领导一班人在大小会议和不同场合总是反复强调,改革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广大校长和教师必须大力抓好教学改革,坚守课堂主阵地。

为此,市教委把探索最优化的教学模式,设计最佳的教学方案,做到知识与能力、学习与创造、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在使学生热爱祖国、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上下功夫。

1993年,福州市寓德于教实验开始启动。在实践中,市教委编印了近百万字的各学段、共12个学科的寓德于教教材,坚持有意、有机、有序、有效原则,推行了教学大纲和自编的学科德育大纲双纲进课堂,使教师自觉、适时、充分地揭示教材中的德育点,把知识点、能力点与德育点科学地组成一个整体,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次年,福州市展开教法、学法、考法三法改革实验。市教科所、市教育学院的教育科研人员连同市教委业务科室的干部近百人,组成各学科教改小组,分头深入到各试验校,展开了福州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教改试验。如今,三年过去了,福州市中小学教改已颇具特色。

引导自学模式、探索发现模式、交际实践模式、启发探究模式、引导学生自知模式等五种教学模式在全市中小学中普遍推行,有效地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福州师范第一附小连续开展了《寓德育于学科教学过程》实验研究、《小学生孝敬父母道德启蒙教育》实验研究,《小学生双休日活动》指导系列研究等德育科研课题研究,形成了理论主导,调查先行,度为准绳,法为核心的小学生道德启蒙教育基本模式,在全国小学德育研讨会上得奖。

福州鼓楼第一中心小学坚持五年开展《优化校园环境,规范活动课程,促进全面发展》系列研究,着力开发与优化隐性课程,按国家教委要求规范六类活动课程,进行学科教学改革。

1996年这一试验成果在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会第一届年会上获优秀成果奖。

台江第四中心小学把有意义地学习理论运用于课堂教学改革的系列研究,在语文、数学两学科课堂教学中大胆尝试、系统研讨,先后召开三次研讨会,初步形成以两线四点为核心的具有该校特色的课堂有意义学习教学模式,先后在《教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篇,其研究成果获福建省教学成果奖。

福州师专附中和福州教育学院附中等四所普通初级中学利用省会城市人才、智力优势,依托高校建立教育科研基地,开展外语教改实验,使福州市承担的原国家教委大面积提高中学外语教学质量的实验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张思中教学法现已推广到53所学校,近2万名学生。

走过昨天的辉煌,福州留下了一串串实施素质教育的坚实脚印。沐浴着融融春意的榕城人,如今正酝酿着基础教育的新一轮创业。一个全面涌动的素质教育热潮,必将为21世纪的榕城增添更加绚丽的色彩。

6.实行分组教学,尝试素质教育

中国第一拖拉机厂普教处干部冬泳在进行素质教育中,实行分组教学法,取得了可喜成绩。

1991年下学期他接下初一(7)班数学课,便开始尝试分组教学实验,当时全班58人,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均为全年级8个班中倒数第一,不及格人数达28人,优秀人数不到13人,人均分不到50分,全班20分以下人数占12%,最低分仅4分。针对这种情况,他根据学生的能力及水平的不同,把学生分成3个不同的组,然后按组选择下列方法教学:

①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讲授新课。

②各组学生完成同一形式的基本概念练习题。

③分组布置不同作业。

④对不同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

⑤对学生完成上述过程进行仔细观察和认真分析。

经过3年的摸索实践,到初三毕业时,学生的数学成绩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会考及格率、优秀率都达到100%,并有3名同学获国家级竞赛奖,11人获市级奖。

如何实施分组教学呢?他的体会是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备课。

素质教育根据它的教育目标,其教育体系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中心,而课堂教学是促使学生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发展的主渠道,这就要求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基调去培养每一个学生,分组教学法正是体现了这种思想。

利用分组教学法备好课是很关键的,因为同一内容既要不同层次的学生听懂,又要不同组的学生完成不同要求的题目。备学生的知识实际、思想实际又必须正确了解全班学生,而了解学生是一件细致的工作,有的学生跳跃性很大,一时成绩上来,一时成绩下去,这与学生的情绪、家庭等因素有关;有的学生上课听讲认真,但作业不会做;有的学生作业做对了,但又讲不出来,这是抄袭所致。针对这些情况,教师每时每刻要观察学生、研究学生,只有这样方能有的放矢,达到管教又管导,教书又教人的目的。

(2)上课。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其中一条是教学方法的转变,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课上忙于讲课,学生课下忙于作业,而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由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主动地、独立地去获取知识,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不同基础构建不同的问题情景,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育过程,安排必要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独立地进行探索,因而分组教学在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抓住三个环节:

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

②教学过程要有密集的信息量,引导学生高效率地获取知识。

③教学活动要全员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并参与实践活动。

据此,他采用了以下几种课堂教学方法:

①以扬代抑。平时注意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他们安排表现自己的机会。

②积极疏导,教育学生要有自尊心,树立远大理想。

③矫正习惯,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自己的事,尽量自己办。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传授知识、发展智力是有规律可行的,但采用哪种教学方法必须因人、因课、因时而异。对学习差的学生要注意启发他们,只要他们举手发言就尽量让他们回答问题,教师给他们的题目不要一刀切,4个组分别给出一个不同类型的题目,使每个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直到做对为止。由于他采用了分组教学,作业布置是不同的,每一组一般有5道,多了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影响学生全面发展。

(3)复习与巩固。

学习是学生的认识过程,它不是一次能完成的,要想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再认识过来,教师是要想办法的,他的方法一般是:

①步步为营,多次反复。

教完一章节后,他很重视单元章节复习,每章以明了清晰的知识结构图出现,这种方法使学生既能弄清本章知识的内在联系,也能记住本章节的具体内容。一个重要的概念、定理,对4个组的学生以不同的形式连续提问复习,做到融会贯通。

②介绍一些具体的思考和记忆方法。

教师定要游题海,学生方能驾轻舟,复习课选择的题型要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解不在于单纯追求多解,而是让学生从多方面去理解新知识,复习旧知识。如讲梯形中位线定理证明时,引导学生添加辅助线,从而引出好几种证法,这不仅使学生思维活跃,而且能对旧知识起复习、巩固的作用。

③分类指导,分层补缺。

一个班里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这就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分类指导,分层补缺。复习时,各组题目难度相应加大,强组题是高难度题,让学生讨论,老师指点,共同完成。中间两组题目难度应介于强组和弱组之间,太难丧失信心,太易满不在乎。弱组题重在基本知识和技能,以课本为主。

当然,教学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养智能,两者的巧妙结合才是上策。

教学宜先学后教,再学再教,如此循环往复,一次比一次提高水平,做到教学相长,不断创新,才能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学生。

7.素质教育的成功模式:成功教育

家长用了上万元为孩子择校,3年过去之后,却是千金用去,孩子依旧,其学习成绩仍不理想;学校专门为学习后进生办了补差班,但结果却事与愿违,这些差生根本没有补的愿望,班内乱得上不成课……此类现象并不少见,人们常常都在思索:这些所谓差生的问题到底在哪里?究竟怎样才能使他们转变?

像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一样,差生问题也是教育研究的永恒主题.如果当年没有人引导我读书,我也是个差生.--上海市闸北八中的刘京海校长如是说。为此,他带领教师们进行了10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收获。

(1)反复失败是主要原因。

孩子天生是喜欢读书的。小学一年级的新生都是兴高采烈地进校的。当第一次考试之后,名次排在后面的孩子总是不服气,他们总要找出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家长也不会认为自己的孩子智力有问题,会觉得孩子是偶尔失误。这时的孩子并不厌学,反而会更加努力。

但可悲的是,每一次考试后都要排名次,某一个或几个孩子的名字被排在后面的次数难免会多一些,虽然可能是各种原因所致。但这样的反复出现,这些孩子的自卑感便会逐渐上升,厌学情绪也逐渐产生;家长的信心也会逐渐动摇,乃至最后认定自己的孩子智力差,不是学习的料.

其实,研究和测验表明,95%以上差生的智力都是正常的。只不过是由于他们经受了反复失败的打击而失去了自信心,学习的兴趣丧失,积极性和自觉性变差了,学习成绩才变得差了起来。

(2)教育的奥秘。

如何使差生转变,刘京海校长将常见的方法归纳为两类:一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法,可谓西医疗法;另一类是扶正去邪,治本之法,可谓中医疗法.而他所采用的则是中医疗法.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使受教育者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前途充满希望。而对差生的治本之策正在于此。

刘校长和他的同事们志在通过使差生们反复尝试成功的喜悦而重树起学习的信心,进而燃起他们对前途的希望之火,为他们将来步入社会后的成功做好准备。因此,他把他们的教育实践活动称之为成功教育。

成功教育的主张有三点:(1)主张人人可以成功;(2)主张成功是多方面的,对有各种特长的学生予以保护和鼓励;(3)主张把成功心理等学习内部动力机制作为培养目标和追求,从帮助学生成功到学生自己取得成功,使每一个学生从他律到自律,真正从内心喜欢学习。

(3)把每一个孩子当天才来欣赏,当天才来培养。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在学校中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从18个班中随意选择20%的学生,作了一番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测试,将最佳发展前途者名单秘密告诉老师,并反复强调千万保密,否则会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在8个月后进行的测试中发现,这些学生的成绩果然比其他同学有明显进步,并且求知欲旺盛,与老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分析结论是:教师获得名单之后对这些学生印象特别好,平时潜移默化地给了这些学生更多的激励和指导,这些学生也由此加深了对教师的信赖。这就是有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成功教育的实践者们正是按罗森塔尔效应所揭示的教育真谛,把每一个孩子当天才来欣赏,当天才来培养。

为此,他们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在教学上以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急校正的方法来改进课堂教学过程,形成先慢后快,形慢实快的教学格局,努力为学生创造各种成功的机会,从帮助学生成功到创设条件让学生尝试成功,再到让学生独立地去争取成功。在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上不是以分数来分好坏学生和惩罚教训学生,而是用分数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上坚持以找优点鼓励表扬为主,用发展的眼光从各方面评价学生,满怀热情地给以合理期待.使学生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争取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进而达到自我发现,自我调节,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信、自重、自强、自律等要求,实现学生管理的规范化和自动化。

他们注意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水平。把正确看待差生作为师德建设的核心问题,杜绝伤害差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言语行为。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和期望,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取得多方面的成功。通过备课、教研活动、课堂教学、师徒结对、课题研究、节假日培训等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如在假期就分头备好新学期的全部课程,开学后则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上,着重于对培养学生能力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