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政风与政府建设
3851500000051

第51章 其他(4)

一是把“政府职能转变”误解为上级不该再发那么多政令,下级可以不再执行那么多政令;二是把“政府权力下发”误解为一些经济特区、较大城市以及沿海开放地区有了自主权,对于上级政令可执行可不执行;三是把“结合实际贯彻上级指示”误解为可以从“我”的实际需要出发各取所需;四是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误解为可以把上级政令放在一边而另搞一套;五是把政府实行“宏观调控”误解为县、乡基层政府及其部门可以“微观”改变政令;六是把“政企分开”误解为大中型企业可以不再贯彻执行政府的指令等。如不认真加以澄清和纠偏,不仅确保政令畅通可能成为一句空话,而且还将可能使社会陷入盲目的运转而出现混乱。

3.一些领导的消极行为对下属起负面影响

一些政府及其部门的少数干部、特别是负有一定责任、握有·定权力的领导干部头脑中的政令权威淡薄、执行行为摇摆对部属影响极大。其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认识片面。一些领导干部由于自身的知识、业务和能力素质差,自觉或不自觉地从局部上去考虑问题,片面或消极地执行政令;二是行为动摇。在贯彻执行政令中一旦遇到风浪或困难,或怀疑上级政令的正确性、徘徊不前,或打退堂鼓、不想把政令贯彻到底;三是作风浅辄,不调查研究,不对群众进行耐心细致的政令宣传教育,对基层执行政令出现的偏差采取无为而治、放任自流的态度。

4.对政令的贯彻执行过程缺乏有力的纪律监督

一是有要求无检查。虽然在传达政令、布置任务时也提出几条纪律要求,但往往是龙头蛇尾,过后很少检查这些要求的遵守执行情况,纪律形同虚设;二是光督下不督己。有些政府机关也进行一些纪律督查,但大多是督查下级和一般干部群众,很少督查本级和领导干部,因此这种督查显得苍白无力;三是对违纪行为没有严肃处理。一些政府机关在贯彻执行政令中出现了纪律松散之后,单位党组织很少进行处理,把执行政令中的问题看作是工作能力问题和工作效率问题,没有从政治上、纪律上去分析和处理。另外还有为保护本单位利益、保护局部利益、保护地方利益而对政令顶着不办、搞阳奉阴违的干部。

三、几点措施

1.必须强化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纪律观念

各级政府机关要把行政纪律教育放在执行政令的首位,持久深入地抓下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和党的决议,重温邓小平有关加强党的纪律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遵守纪律的最高标准是真正维护和坚决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的观念,切实弄清“两个关系”(即加强党风建设与加强政风建设的关系、执行党纪与执行政纪的关系),明确“两个维护”(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维护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强化“四个服从”(即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从而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增强政府职能意识、大局意识和自律意识,提高严肃行政纪律保证政令畅通的自觉性。

2.必须明确政府机关执行政令的纪律要求

实践证明,政府机关贯彻执行政令所涉及的多种关系及复杂过程,应该把“四个服从”具体化,从贯彻政令的特点和过程的需要出发提出更加切合实际的要求,以便于政府机关工作人员遵守。

3.各级政府的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敢于从严执纪

目前一些政府机关存在的“有纪不依、违纪不究、执纪不严”,放松纪律要求的现象,根本原因就是那些政府机关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偏离了党的原则,没有真正从严执纪。因此,各级政府领导。要把严格执行纪律作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作为“讲大局、讲团结、讲稳定”的基础工作、作为确保政令畅通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根本保证来抓,认真研究并解决好本级机关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和执行政纪,确保本机关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政纪严明,政令畅通。

4.必须制定和完善严格的纪律监督制度

必须坚决贯彻从严治政的方针,加强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执行政令进行严格的纪律监督。这种监督主要应抓住三个方面:一是对单位集体在执行政令中维护中央权威,严守“四个服从”情况进行监督,发现问题立即纠正,决不允许出现集体性的违反纪律的现象;二是对机关人员执行政令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从政令的传达学习、制定具体决策、贯彻到基层、落实于实际工作等各个环节,使全体机关人员加强自我约束,确保政令的执行处于连续不断的纪律保障之下;三是对领导干部自身遵守纪律情况进行监督。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重点要放在政治上是否清醒,对政令是否坚决拥护、执行政令的作风是否深入、对部属纪律松散是否及时纠正等。只有这样做,才能使政府机关的思想和行动时刻保持正确的方向,政令的畅通才有坚实的保障。

5.必须严格实行违犯政纪领导责任追究制

各级政府的主要领导是抓政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对本级机关的政风建设负总责。“班子”成员要严格履行“一岗两责”的职责。一手抓分管业务,一手抓政纪管理。如果部属的政纪出了严重问题,就必须追究领导责任,严肃处理查处不严的行为。作为政府主要领导者,对违纪案件,不论涉及到什么人,都要坚决排除阻力,该受什么处分就给什么处分,该交司法机关处理的就交司法机关处理,坚决克服“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只有这样,忽视政纪、违犯政纪现象才能得到抑制,确保政令畅通、完成政府职责任务才能真正得到实现。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营造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

一、优化政务环境的主要内容

肖四如

规范有效的行政行为是企业和投资者良好的政务环境。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转变行政职能,把属于企业、市场、社会的权力真正还给企业、市场和社会

政府职能到位而不错位,这是优化政务环境的基础。

(1)履行好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建立相应的资产保值、增值监控体系,保证经营者对资本灵活、有效运用,在资本运作和生产经营两个层面最大限度实现国有资产效益;搞好政府特许权经营,在政府管理的交通、桥涵、进出口许可证、产品专卖等特许经营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使其最大限度地实现特许经营权作为无形资产的效益;在土地一级市场上,引入充分有效的竞争,使土地利用在符合总体规划要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其潜在的经济价值。

(2)维护市场竞争的秩序。通过市场准人、市场监管、市场服务等行政管理,保证公平交易的进行,促进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

(3)有效地实施宏观经济调节。一是调节经济总量平衡,当前主要是制定刺激扩大投入、增加需求的政策措施,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二是调节产业发展主要是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改造传统产业、调整布局结构、做人做强优势企业、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名牌产品、优秀企业家聚集;三是调节分配,既要聚集政府公共事务管理、调节经济的必要财力,又要努力减轻企业负担,使企业得于较好的政策环境中。

(4)为企业退出市场创造好的环境。即通过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养老、失业、医疗、贫困),解决由于市场竞争引起的社会问题。

2.转变行政方式,善于运用适应市场经济的工作方法

(1)严格依法行政。这是优化政务环境的保证。对各级各部门真正做到“法不授权皆禁止”,不作超越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权限的行政管理;对企业、个人真正使其“法不禁止皆自由”,避免不当干预。

(2)充分尊重市场。要重视引入竞争机制、规范竞争秩序。

切实解决当前“市场办法不多,行政手段不少”的问题。

(3)讲求科学决策,善于发挥行政体系的整体功能。按照现代管理的理念和方式方法,建市责权利统一、管人与管事一致的行政组织体系,完善决策调研、咨询制度,重视专家、部门领导、副手在各个管理环节中的功能作用。顺应改革、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形势,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3.转变行政作风,在为公众和企业服务上争取有作为

这是优化政务环境的基本内容。

(1)树立“人人都是环境,事事都关形象”的意识,解决利用行政管理职权为部门、个人谋取利益的问题。

(2)树立效率至上的工作作风。凡事求真务实,为达到行政管理目的,优化办事程序,取消对管理无实际意义的政务活动。

(3)树立诚信为本的管理理念。对公众和企业作出承诺要确保兑现,取信于民,确立起“言必行、行必果”的行政权威。

(4)树立雷厉风行的行政纪律,确保政令畅通,形成行政体系的强大合力。

二、当前政务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负担总体上偏重,分配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江西企业的平均税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企业销售收入负担税率为7.2%,全国平均是6.3%;三资企业税负水平4.6%,全国是3.9%,此外,各项行政性收费偏高。各种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1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近8个百分点。工商收费占全国比重达2.5%,而社会商品销售额仅占全国1.9%。除此,企业还要负担大量预算外行政性收费。1997年企业减负调查发现各项收费总额接近当时财政收入。以后宣布取消了一批,但又通过行政立法形式增加了一些。

2.政企不分,政府管了大量应由企业或市场管理的事情

国有资产的运营体系没有建立起来,市场中介组织缺乏,不能摆脱行政直接干预企业,靠审批权、财税返还、贴息等办法帮助企业,而不是资本运作的办法、行业自律的办法和运用经济手段调控的办法。在管理经济事务时,凭领导经验代替可行性研究,靠行政命令进行项目决策;在招商引资活动中,不是政府搭台,而是政府唱戏等等。

3.公共事务管理不到位,企业退出的环境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

现在养老保险只占79%,职工医疗保险只有24.6%,均低于全国水平,养老保险发放与上交挂钩的办法,使效益不好的企业事实上难以按期享受保险。失业保险水平低,尽管保面很大,但发放面很小。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低,操作不规范。缺乏有效的社会服务网络帮助贫困居民,提供就业及其他社会救助等服务。

在义务教育等领域,有搞“市场化”苗头等等。

4.政府特许权经营行为不规范,国有资产经营不活

收费权的转让、土地的出让,存在着缺乏论证和竞争的情况下轻率决定的现象。由于资产市场发育滞后,国有产权流动和重组既有不灵活问题,也有随意性问题。

5.行政立法、执法偏重维护部门利益,部分执法人员服务意识较淡漠

在行政立法上强化部门权力和利益的立法多、措施硬,而保障企业、投资者权益的立法弱、措施软。在执法上,有利部门及执法者的执法力度大,而维护企业权益的执法力度小。行政执法部门主动为企业展开法规规章宣传、服务少,事先提醒少,罚款、收费、检查多。一些执法部门仍然给基层及执法人员下达罚款收费任务,不规范的执法执罚行为时有发生。执法队伍过多过滥,且执法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也很突出。缺乏相应素质的执法者,是滥用权力的根源。

6.行政纪律松弛,影响了行政管理的效率

一些部门、地方上级指示对自己有利则行,不利则违。由于管人与管事的脱节,无法实际地建市起强的责任约束,使落实难成为行政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行政执法管理的责任未落实到具体岗位和责任人,也影响了管理的效率。

三、改善和优化政务环境的四大难点

1.改善环境与财政紧约束的矛盾

江西人口占全国3.3%。但财政收入只占1.3%,人均财力只有400多元。人均财政收入居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第27位。是财力最薄弱的省区之一。另一方面,财政供养人多,其数量不论发展水平如何,基本上按人口比例分配。江西机关人数居全国第16位。工资的刚性增长,再加支农、科技教育投入法定增长,迫使财政必须较快增长。由于经济相对滞后,地方财政收入中来自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的部分仅占43%,全国平均是57%,大量收入靠农业税、收费和罚没收入、其他各类小税。在财源不足的情况下,一是加大征收力度,事实上难以形成“让利于企业”或“藏富于民”的宽松环境,二是靠较多的收费和罚没收入来补充财政不足;三是向银行贷款转移负担,形成不良贷款。江西银行不良贷款比重居全国前几位,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又进一步牺牲企业的发展能力,甚至导致执法环境扭曲和信用环境恶化。这已成为江西经济中最大的一个结。

2.行政执法部门自身利益与公正性的矛盾

由于每年执法部门几乎都有收费任务,以此补充行政经费的不足。收费数额直接决定本系统、本部门的收入水平和改善办公条件。尽管大多已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但目前还只是会计意义上的,在财政拨补既定的情况下,收费返还的水平,取决于收费的多少。这不得不使许多执法单位必须以收费为工作目标和主要内容。难以保证为企业展开行政执法服务的公正和有效。

3.“裁判员”与“运动员”的角色矛盾

由于成功企业家的缺乏,许多地方在推动项目和企业的发展中,习惯采取领导挂点责任制等方式直接管项目或企业。工商等管理部门既管市场又办市场,尚未完全脱钩。这既影响到政府调控的公正性,又抑制市场经济的完善和企业家人才的成长。

4.正确履行职能与行政人员素质不高的矛盾

习惯上自下而上的行政权力管理,这种“指挥式”的管理模式与市场经济多元化的网络结构不相适应,面对多元化的网络经济要求,必须实行“服务式”的管理。但干部队伍大都缺乏这种管理理念。且不言世界的眼光、科学的思维、创新的观念,对市场经济一般运行规则的了解、法律的把握、对决策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能力的干部比重不高。从而使决策的随意性较大,工作上事与愿违者多。这正是过去有很多好的思路、对策得不到贯彻实施的本质原因。

四、解决政务环境问题的主要对策

1.缓解分配难题

(1)从增量上优化分配环境。由于财政与经济的矛盾,江西要总体上降低企业税费水平比较难。但为了创造好环境,应在增量上让4块。即使客商及本省企业新增投入、新办的企业或相对独立的技术改造项目,实行基本上与沿海省市相当的优惠政策和企业负担水平。

(2)全面清理各项行政性收费。大量的行政性收费,恶化了发展环境,但又不能构成政府集中的财力。在清理审批权基础卜,要继续进行清理收费项目,依法规范项目、实行目录管理、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收费在必要、合理的范围内。同时对各项收费的使用要符合收费的初衷,解决好“以费养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