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点亮你的心灯
3851900000010

第10章 最佳工作心态的锤炼(1)

——磨砺夺取成功桂冠的利剑

工作和事业,是一个人实现人生理想目标的必由之途,现代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使数以亿计的人工作心态严重失衡。所以,杰出人生的心理辅导,特别注重对人们工作心态的锤炼。哈佛大学心理学研究中心乔治?斯格密教授形象地指出:“如果说人生的成功是珍藏在宝塔顶端的桂冠;那么,最佳的工作心态,仿佛是握在手中的一柄利剑。只有磨砺好这柄利剑,才能一路上披荆斩棘,最终夺取成功的桂冠。”

最佳的工作心态,是由五大要素构建而成:立即行动、精神振奋、坚决果断、坚忍不拔和坦然从容。

哈佛大学心理学研究中心在研究了若干事业失败者的个案后,总结出:他们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拖延的恶习使他们耗费时日、坐失良机;是因为沮丧的心态使他们灰心丧气、终酿苦酒;是因为优柔寡断使他们举棋不定,一无所成;是因为意志薄弱使他们轻于放弃,半途而废;是因为过度紧张使他们心身疲惫,错误百出——最终失败得一塌糊涂!

工作应当立即行动。但是,拖延的恶习却使很多人一事无成,在宝贵的时光消逝后两手空空,老大伤悲。哈佛心理学家指出:“自我击败感”意识、“受挫折耐力低弱”、“应该必须式”意识、个人适应能力低下、眼前享乐主义等,当是滋生拖延恶习的薮源。拖延的恶习,既是可悲的“追赶昨天的艺术”,又是令人厌恶的“逃避今天的法宝”。拖延是时间的“窃贼”,使机会一个一个地消逝,使宝贵的生命被无端地损耗掉。而立即行动。振作精神的立即行动,才能将一个人从拖延的恶习中拯救出来。

工作需要振奋的心情。但是,沮丧这个杀手却会使我们对一切灰心丧气,看不到出路。哈佛心理学专家指出:自尊心过强、缺乏抑制力、对不幸和生活的艰难缺乏准备,都可能诱发人们的沮丧。沮丧使人们逃避现实,自酿苦果;沮丧会放大不幸,困扰人生;沮丧就是一种慢性自杀!而惟有振奋,工作中的振奋和无限自信,才能在一个人处于人生低潮时给予无穷的鼓励;才能让一个人从失败的泥沼里自我解救出来!

完成困难的工作,最需要的是坚决果断。然而,优柔寡断却使很多人遇事拿不定主意,左右徘徊,犹豫不决,以至办事拖沓,错失良机,最终一事无成,带来人生危机。哈佛心理学专家指出:

缺乏勇气,缺乏自信,过分依赖他人,缺乏决断力,朝三暮四,易受他人目光和意见左右,缺乏训练,早期家教过严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一个人形成优柔寡断的性格。而惟有果断,客观冷静、有胆有识的坚决果断,才是制服优柔寡断的最为有力的法宝。

完成艰巨的任务,需要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然而,意志薄弱却时刻阻碍着我们奋斗的脚步,成为妨碍我们获得成功的最顽固的敌人。意志薄弱根源于自卑,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表现为个体对于自己的智力、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常常在困难面前望而却步,最终屈服而一无所成。意志薄弱是人生的悲剧。而惟有坚忍不拔这种良好的意志品质,才是克服人性中意志薄弱这个大敌,战胜困难,最终取得成功的最强有力的武器。

在工作中,保持一种坦然从容的心境,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但是过度的紧张却在一天天地销蚀着我们本应当拥有的坦然从容。哈佛心理学专家指出:精神过度紧张是21世纪一种风靡全球的“文明病”,它是人的机体对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以及工作紧张等刺激所作出的不良的心理反应。过度紧张,不仅会导致严重的精神疾病,还会导致生理上产生各种病变,使美好的人生理想难以实现。把自己的神经之弦调得轻松一点,学会自我放松,呵护我们平常自然的心境,才能在人生大道上高歌猛进。

一、点亮你立即行动的心灯——战胜拖延:想干,说干,就立即去干

没有别的什么习惯比拖延更为有害;拖延是吞噬成功的恶魔。命运常常是奇特的,好的机会往往稍纵即逝。拖延是时间的“窃贼”,无端地损耗生命。克服拖延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振作精神“立即行动”。只有“立即行动”,才能将自己从拖延的坏习惯中拯救出来。

一百个迟迟不去执行的美好计划,抵不上一个小小的果断的行动。

——戴维笛

奢侈者挥霍的是自己的金钱,而拖延者挥霍的却是自己最可宝贵的生命。

——凯萝?包特温

很多人是被拖延的毛病拖垮的,最终一事无成。

——沃夫拿格

拖延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人的身体。

——维那

成功来源于一个个的立即行动,立即行动是战胜拖延恶习的法宝,它能促使你最大限度地利用上帝赐给你的一切时间。

——欧?哈列弗

办事拖延,失去工作

李明大学毕业,在北京干过很多工作,就是没有一个呆的时间超过三个月的,原因是李明自小养成一个拖拉的坏习惯,干什么事也是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推来推去什么事也没个成。就拿当初考大学来说,要不是他妈妈天天逼着学习,至今恐怕还在复习呢!就因为这个毛病,李明求职过的很多公司都辞退了他,谁也不愿和一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办事拖拖拉拉的人共事。

不久,李明又去一家公司求职,这家公司也觉得李明有市场策划的才能,决定经试用后再录用他。巧得是这家公司也让他用半个月的时间搞个市场策划。这次李明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决心改掉自己办事拖延的坏毛病,他安排用一周时间搞市场调查,用5天时间写出规划,3天时间进行修改。这样,用不到15天就能完成工作任务。开始几天李明不辞辛苦地奔波于各大市场进行调查,可没坚持了几天,拖延的老毛病又犯了,10天过去了材料还没动笔写,一天经理要看他写的市场策划材料,他推拖还不到交稿时间。经理见到交稿时间只有3天了,还没出成稿,嫌他办事拖延,对工作极不认真,就对他说:“你也不用写了,从明天起你就不用来上班了。”这个公司又因为李明办事拖延把他给解雇了。

为什么你不能立即行动

遇事拖延是立即行动的最顽固的天敌。有一位新闻记者将拖延时间的行为生动地喻为“追赶昨天的艺术”;这里,可以在后面再加半句——“逃避今天的法宝”。这就是拖延时间的作用。有些事情的确是你想做的,绝非别人要你做,然而,尽管你想做,却总是一拖再拖。你不去做现在可以做的事情,却下决心要在将来某个时候去做。这样,你便可以避免马上采取行动,同时安慰自己说,你并没有真正放弃决心要做的事情。这种巧妙的思维过程大致如下:“我知道自己必须做这件事,可我真的自己做不好,或者不愿做。所以准备以后再做,这样我也不必说今后不做此事,因而可以心安理得。”每当你必须完成一项艰苦工作时,你都可以求助于这种站不住脚、却看似实用的逻辑。

如果我们一方面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又说将做出改变,那么这种声明没有任何意义。你不过是个缺乏毅力的人,最后将一事无成。

人们之所以拖延时间,有三分之一的原因是自我欺骗,另外三分之二的原因是逃避现实。你之所以坚持自己的这种拖延行为,是因为你从中得到了一些“好处”:

√通过拖延时间,你显然可以不去做那些令自己感到头疼的事。有些事情你害怕去做,有些事情你想做又不想做。

√维持这种自我欺骗心理可能会使你心安理得,因为你无须承认自己不是一位实干家。

√只要能一再拖延时间,你可以永远保持现状,无须力求进取,也不必承担任何随之而来的风险。

√如果你厌倦生活,就可以抱怨说是其他人或事导致你情绪消沉。这样,你可以摆脱任何责任,并且将一切归咎于令人厌倦的那些事情。

√通过对别人评头论足,你可以自以为高人一筹。你可以通过贬低别人的行动来抬高你的形象。这也是一种自我欺骗行为。

√期待事情出现转机,同时认为客观环境造成了你的精神不愉快——各种事情似乎都在与你作对。这样,即使无所事事也是理所当然的。

√不做任何没有把握的事情,就可以避免失败,从而也无须证实你对自己所抱的怀疑。

√盼望出现美妙的奇迹,如圣诞老人给你送礼祝福,这样可以重温安稳的童年生活。

√由于不能从事自己所喜爱的活动,你既可以赢得别人的同情,也可以怜悯自己。

√如果一再拖延时间,最后又在极短的时间内赶完工作,那么即使工作做得很差,甚至很不像样,你也可以辩解说:“我时间不够。”

√在你拖延某件事时,别人或许会帮你做这件事。这样,拖延又成了你摆布别人的一种手段。

√通过拖延时间,你可能会对自己以及自己的行为产生不切实际的想法。

√避免做工作,你就不会取得成功。这样,你不会因取得成绩而高兴,不必在成功的基础上再接再厉。

综合分析,拖延心理由以下四个原因促成:

(1)“自我击败感”的意识常常导致抑郁、消沉、烦恼、妄自菲薄等种种不良的情绪,它可以使人涣散斗志、精神沮丧,使人感到沉重的精神压力。正如高尔基形容的那样,它“像磨盘似的把生活中美好的、光明的一切和生活中的幻想所赋予的一切,都碾成枯燥的音调而又刺鼻的尘烟”,使人暮气沉沉,懒懒散散,很难焕发情绪和鼓起干劲。

(2)“受挫折耐力低弱”也是产生懒惰的重要原因。这种心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遇事经不起挫折。它实际上能起助长“自我击败”心理形成的作用,从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它能使人产生焦虑、枯燥,心中常有一股无名之火,认为自己“必须”这样,或者“应该”那样,等等。

(3)对别人产生敌对情绪,与第二个原因有许多共同之处。它产生于一种“应该必须式”的意识。比如,我必须把这件事做好,做得完美无缺,然后赢得赞誉,别人应尊敬我,为我着想,都做我想要做的事情。

然而,遗憾的是,天下哪里有那么多你需要的“应该”和“必须”呢?若是这些条件没有达到,你就会产生气愤怨怒,从而进一步产生拖延的心理。

(4)与人的适应能力低下有关。

由于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由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形成了人们异常强烈的依赖心理,什么事情都依赖上级,依赖计划,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开拓性很差。当社会进入剧变阶段之后,面对的是商品经济大潮,面对的是广阔的经济市场,面对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激烈、残酷的竞争,这就是说,新的历史条件对人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人们以全新的姿态去适应这个复杂的、多变的社会。

然而,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这一点,有的人因为惰性太强而跟不上形势,有的人因为竞争失败而被淘汰出局,有的人虽费尽心机仍然成为时代的落伍者,有的人因为不遵守“游戏规则”而受到了惩罚,有的人因为太为所欲为而四处碰壁……于是,这部分人中的一部分在失望、失意、失落、失败等情况下,加入了精神怠倦者的行列之中。

拖延最深层的原因来自于眼前享乐主义。这种人生活的目的在于设法得到欢乐,避免痛苦;但是有时必须暂时忍受眼前的挫折和不适,以图以后得到更大的、长久的利益和舒适;至于将来,则丝毫不加顾及。比如,一个人想学习一技之长,改变自己的生活,然而这需要接受数年的训练,她放弃了。结果,几年过去了,她无法得到她想要的工作机会(没有竞争优势),只好一直不顺心地干着她不喜欢的工作。还有一位业务员,虽然知道很多业务知识,可在实际工作中,他却不愿给顾客介绍商品信息,结果业务一直不能有所突破。

实际上,所有这些人都是躲避了眼前的不适,但这么做实际上拖延损毁了将来长久的利益。

所以,当你准备拖延,找出理由来为自己开脱的时候,且慢,把你的理由找出来仔细地分析一下,看它能否站得住脚!

不要用拖延挥霍自己的生命很多人都有过这样一种经历——清晨,闹钟把你从睡梦中惊醒,想着自己所订的计划,同时却感受着被窝里的温暖,一边不断地对自己说:“该起床了,一边又不断地给自己寻找借口——再等一会儿。”于是,在忐忑不安之中,又躺了5分钟,甚至10分钟。

拖延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如果哪天你把一天的时间记录一下,会惊讶地发现,“拖延耗掉了我们很多的时间。很多情况下,拖延是因为人的惰性在作怪,每当自己要付出劳动时,或要作出抉择时,我们总会为自己找出一些借口、安慰,总想让自己轻松些、舒服些。

有的人能在瞬间果断地战胜惰性,积极主动地面对挑战;而有的人却深陷于”激战“的泥潭,自己被主动性和惰性拉来拉去,不知所措,无法定夺……时间就这样被一分一秒地浪费了。其实拖延就是纵容惰性,也就是给了惰性机会,如果形成习惯,它会很容易消磨人的意志,使你对自己越来越失去信心,怀疑自己的毅力,怀疑自己的目标,甚至会使自己的性格变得犹豫不决,养成一种办事拖拉的工作作风。

当然,有时拖延是因为考虑过多、犹豫不决造成的。比如,有一方案即使在会议上已经通过,经理还在考虑万一职工有意见怎么办,万一上级领导有看法怎么办,非要再拖它半月20天才去实施,诸如此类的事情每一天都在我们的身边发生。

适当的谨慎是必要的,但谨慎过头就是优柔寡断,更何况很多像早上起床这样的事是没必要作任何考虑的,所以,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不去拖延。最好的办法是逼迫法,也就是在知道自己要做一件事的同时,立即希望自己动手,绝不给自己留一秒钟的思考余地,千万不能让自己拉开和惰性开仗的架势。对付惰性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本不让惰性出现。在事情的开始,总是积极的想法先有,然后当头脑中一出现”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的问题,惰性就出现了,”战争“也就开始了。一旦开仗,结果就难说了。所以要能在积极的想法一出现,就马上行动,那么惰性就没有了乘虚而入的可能。

人生要想成功,就要一点一点地打基础。先给自己设定实际可行的目标,确实达成之后,再转向难度较高的目标并立即着手做!

人不能绝对的独立。我们不论做什么事,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我们行动之前对自己有什么样的期望,定什么样的目标,你要先知道:你用什么标准衡量自己,别人又用何种标准评估你。

爱默生教授说:”紧驱他的四轮车到别的星球上去的人,倒比在泥泞的道上追踪蜗牛行迹的人,更容易达到他的目标!“

虽然成果大多无法百分之百完美,但我们的目标只是尽力做到最好,从经验中学习、记取教训,才能一次比一次做得好,一次又一次坚忍不拔地向着自己确立的目标努力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