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心理学
3852700000060

第60章 教学心理心理学(4)

现代教育要求的教师是教育家式的教师,而不是教书匠式的教师。教育家不但要在实际工作中十分优秀,自觉地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而且还要有较为系统和独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当然,要教师人人都成为教育家不现实,但应提倡教师人人有教育家的意识,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家。

(3)批判反思、力求创新的教育意识

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复杂劳动,具有创造性。因为,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改革意识。创新和改革不仅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时代要求的需要,也是教师享受创造乐趣和怡情的需要。否则,教师就有重复、枯燥、“背教材几十年”的乏味感,甚至会把它当作谋生手段。

(4)良好的自制意识

教师良好的自制力是影响和感染学生及克服教育过程中一切困难的重要意志品质。教师要具有自制力,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能够约束自己的动作、语言,抑制无益的激情和冲动。这既是教师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也是衡量教育技能技巧掌握程度的尺度。在教育工作实践中,教师所遇到的外部和内部困难越多,在他们身上意志品质的积极性就表现得越明显,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3.教师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并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搞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可靠保证,同时也是教师职业规范的重要内容。

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一个教师获取知识、技能,取得职业成功的重要条件和内在因素。教师的心理品质是后天形成的,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通过自我培养,把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内化为自己的需要,形成信念而逐渐发展的。因此,研究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可以使教师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也可为学校加强科学管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供理论依据。

教师的心理素质,一般可从心理品质和教育能力两个角度来展开分析。

(1)心理品质

①教师的情感特征

教师的情感特征主要表现在以师爱为核心的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责任感三个方面。

以师爱为核心的积极情感是教师的重要心理素质,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教育事业、对学生、对所教学科的热爱。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教师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的教育力量;教师对自己所任教学科的热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教师的道德情操主要包括教师的道德感,教师的理智感,教师的美感。

强烈的责任感主要表现在对社会有责任感和对学生的责任感两个方面。

教师作为社会的代表者,对学生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的言行不仅代表个人,而且代表社会,必须对社会负责,应该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②教师的意志品质

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如独立性、果断性、坚定性和自制力等。良好的意志品质有利于教师搞好教育工作。教育工作复杂、艰巨,没有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很难胜任。

而且教师的意志品质通过教学活动或师生交往,能有效地影响学生的意志品质。教师在处理问题时,是坚定还是动摇,是独立还是盲从,是果断还是犹豫,是自制还是冲动,客观上都会影响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教师本人首先要有良好的意志品质。

③教师的职业兴趣

教师对职业的浓厚兴趣,是积极地、创造性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心理素质之一。教师的职业兴趣主要有:明确的中心兴趣;广阔的兴趣;关心学生的兴趣活动。

(2)教育能力

影响教学效果的教师能力主要表现在沟通能力、教学监控能力以教学效能上。

①沟通的技能

教育基本上是一个沟通的过程。对教师而言,沟通不仅意味着具有充分的词汇、合乎逻辑和清楚明确的表达方式,而且意味着要针对学生的水平,在各种情境下用学生最能理解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同时懂得倾听也是不可缺少的。

善于沟通的教师常常能预见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即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言语指的是什么,以及这些言语对于学生是什么样的信息。教师能够预见同样的言语对不同学生产生的不同影响,从而使用适合学生水平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善于沟通的教师还应该知道何时停止说话,使学生不厌倦教师的教诲并对教师的谈话有所期待。

②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这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它是教师的反省思维或思维的批判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包括计划与准备,课堂的组织与管理,教材的呈现,评估学生的进步,反省与评价等。

③教学效能感

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它可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一般教育效能感指教师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即教师是否相信教育能够克服社会、家庭及学生本身素质对学生的消极影响,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教师的威信及其维护与提高

所谓教师的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一种可以使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产生积极效果的感召力和震撼力。它与威严不同,威信使学生亲而近之,威严则使学生敬而远之。威信实质上反映了一种师生关系,它是通过教师的人格、能力、学识及教育艺术在学生心理上引起的信服而又尊敬甚至崇拜的态度。

威信是教师成功地扮演教育者的角色、顺利完成教育使命的重要条件。教师的威信是学生接受教诲的基础和前提,有威信的教师能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威信的教师会被学生视为榜样。

1.教师的威信的形成与影响因素

教师威信的形成取决于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例如,社会对教师的态度、家长对教师的态度、学生对教师及其工作的认识、教师本身的条件等。其中,教师本身的条件对教师威信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教师的威信是在主客观条件下,在教师的教育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和提高的。

(1)客观因素

在客观因素中,社会对教师的态度非常重要。如果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低下,学生就会看不起教师,教师的威信很难形成。例如,在“四人帮”横行期间,由于不断向教师身上泼污水,光荣的人民教师成了“臭老九”,致使学生不接受教师的教导,教师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扭曲变形了。粉碎“四人帮”之后,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得到逐步恢复提高,全社会尊师重教也蔚然成风,这对提高教师的威信形成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此外,教育行政机关、校长对教师的态度,学生家长对教师的态度,甚至街道群众对教师的态度,对教师威信的形成都具有一定影响。

(2)主观因素

在教师威信的形成过程中,以下几个主观因素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①高尚的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

实践证明,教师的年龄、性别、知识等对师生关系没有直接的重大的影响,而教师高尚的师德、全面的才能、良好的教育态度等才是形成威信的重要条件。

②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

教师的仪表端庄、朴实、整洁、大方、自然,风度优雅,可以给学生充实、沉着、稳重、积极向上的感觉;而生活懒散、衣冠不整、不讲卫生、做怪动作等不良仪表和习惯,会有损教师形象。

③严格要求自己,勇于自我批评的表率

教师要树立真正的威信,就要有强烈的表率意识,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处处注意自我形象,始终考虑对学生的影响,否则可能因疏忽而使自身威信丧失殆尽。当然,教师也是一个平凡的人,偶尔的差错和过失是难免的,此时,教师需要有高度的自我批评的精神,勇于承认,及时地纠正错误和弥补不足,这样才能不断保持和提高威信。

④师生良好的交往

教师的威信是在与学生的长期交往、互动中形成的。这要求教师在与学生交往相处时,要平等、民主,要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既要满怀真诚和爱心,与学生坦诚相见,热情关怀,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又不能为取悦学生而无原则地迁就,或者和学生称兄道弟,讲哥们义气。

2.教师的威信的作用

教师威信既是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教育学生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的一切教育和教学措施往往受教师威信的制约。有威信的教师能获得学生的敬重和爱戴,没有威信的教师,学生会反感、抵触,对教师的言行产生轻视甚至逆反心理。

总而言之,教师威信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威信是学生接受教育引导的心理基础,具有导引性

教师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引路人,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教师角色重在一个“导”字,但是,“导引”过程的实现,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教师愿意担当“导”的角色,但是学生也有愿不愿意“从导”的问题。“从导”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教师有没有威信。如果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较高的威信,就会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积极暗示,接受教师的引导。这样教师的引导才有力量和效果。

(2)教师威信是点燃学生积极情感的火炬,对学生具有精神感召力

教育和教学过程是育人过程。无论传授知识还是德育工作都离不开情感因素的介入。教师威信是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的基础;教师的信任、奖励会激起学生的自信心,开发其潜能;有威信教师的批评会激起学生的内疚感,发愤努力,而缺乏威信的教师的奖惩,则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逆反心理,不能产生共鸣。

(3)教师威信可形成以自己为核心的班级凝聚力

教师的威信越高,对学生集体的心理凝聚力也越大,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就能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使教师体会到“生命的冲动与活力”,体会到教育的幸福。

(4)教师威信是增强榜样力量的条件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儿童虽有模仿性和向师性,但只有令他们感到“可学”、引起了心理上的认可时,才会模仿。一个人只有自己的才学被人尊敬,才可以教导别人学习,一个人的品德只有为人称颂,方可使人模仿,成为别人的榜样。只有学高才能为师,身正才能为范。

3.教师威信的维护与提高

教师的威信形成后,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这种稳定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形成教师威信的主客观条件总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只要某一方面的条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师的威信就会受到影响。因此,教师不仅要注意在学生中形成威信,而且还要注意维护和提高已经形成的威信。

教师威信的维护和提高,同样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是关键还在于教师本身要使自己的道德、心理品质和业务能力始终处于积极的发展状态,特别是要具备以下几点特征或表现:

(1)教师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

有威信的教师并不是说必须是没有一点错误和缺点的完人。教师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是难免的,关键在于是否有坦荡的胸怀,是否敢于实事求是地承认并及时纠正自己的缺点错误。教师勇于向学生承认自己的缺点、错误,不但不会降低威信,还会提高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2)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

教师的威信是学生接受教诲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但是也容易使学生过分依赖教师,迷信教师,对教师的教导盲目的言听计从。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威信的作用,一方面利用威信的力量,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引导学生向积极的方面发展;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批判性。当然,教师不能利用自己的威信做出一些损害学生自尊心的事情,这样必然导致教师威信的下降。

(3)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

教师的职责是向青少年一代“传道”、“授业”、“解惑”,这要求教师根据社会要求和教育对象的变化,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观点,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满足学生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使他们顺利成才。而且教师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能激起学生的敬佩之情,提高其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威信。

(4)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教师是代表社会成年一代向未成年一代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先进思想和道德规范的,他们既要组织、控制、评价学生的学习,又要培养、陶冶学生的品德和情操。因此,一般来说,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具有丰富知识的人,是守纪律、讲文明、懂礼貌、有道德的典范。如果一个教师的言行举止与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不相符,他在学生中的威信就会降低。反之,如果与学生希望的教师形象一致,则不仅会增强教师对学生教育的感染力,而且可以增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典范性,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和崇敬感。

【本章思考题】

1.简述教学心理的涉及范围与研究的基本任务。

2.试述教学设计中环境测量的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

3.论述课堂心理氛围的三大影响因素。

4.简述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5.试论教师心理素质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