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少年科普知识读本高新科技
3852900000008

第8章 、采撷生物成果(4)

金布尔说有两个原因可以说明这一发现是非常重要的。她说;“一个原因是目前人们对于器官如何成形知之甚少,而GON-1则是首次发现的可以通过操纵它来随意改变器官形状的蛋白质分子之一。第二个原因是哺乳动物身上一种与GON-1相对应的控制器官形状的蛋白质可能与癌细胞的扩散有关。”

36.有趣的转基因动物

你见过转基因动物吗?

转基因动物是这样制造出来的:科学家把一种基因导入一个动物的体内,使外部基因和动物本身的基因结合,在动物的体内,随着细胞的分裂而增殖,在体内表现出其遗传特征,并遗传给后代。

举个例子吧,比如把大白鼠的生长激素基因植入到小白鼠的受精卵里,再把这个受精卵植入另一个母鼠体内怀孕,结果生出一只比正常白鼠大许多的新的白鼠,它就是转基因动物。

小档案

转基因动物乳汁里含有治疗血液病的特效药-人类C蛋白。

科学家预测,在不远的将来,很多遗传病、癌症,都可以用转基因动物携带的基因来治疗。

37.玉米为何变成了布?

要不了多久,细菌就可以“长”出布来。科学家们将利用经过基因改性的细菌吸食玉米中的糖分,分泌出制造聚酯纤维所需的化学物质。与工业化学加工方法相比,这种方法不仅能大大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生产的聚酯纤维还具有一系列卓越的品质,而且可以反复回收利用。

这个生产过程从普通的玉米开始。玉米经过碾磨后得到淀粉浆。然后通过酶的作用把淀粉浆转变成一种通常用于使可乐变甜的糖。

但是,这种糖也可以通过发酵作用得到。当它与经过遗传改性的细菌混合后,就被吸收并转化为3G.然后这种化学物质被收集起来并从溶液中分离出去。细菌继续工作并制造这种化学物质,而不是像通常情况那样产生乙醇。

然后,这种化学物质经过提炼并被织成3GT所需的聚合物或质量提高的聚酯纤维:这些纤维可用于生产服装、家庭装饰等。

38.老鼠的儿子只会打洞吗?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万物生下来在生存技能上其实就是不平等的,不过这天生的不公平法则已经被普林斯顿大学华裔科学家钱卓博士打破!

我们知道人类学习、反应的智商高低主要是由基因决定的,并且人和其他动物在进入中年期后,记忆力、学习能力之所以会下降,也正是由于一种叫NR2B的基因不活跃造成的。NR2B是包括人在内的所有哺乳动物都有的,它引导生产一种神经蛋白质,这种蛋白质有助于头脑的联想力,来辨识两种事物间的联系,比如门铃响和喂食间的联系。其中,年幼的比年长的更活跃些。

搞清楚了这个原因,钱博士通过改造基因改变老鼠的智力这一试验便成功了。为什么用老鼠作试验呢?因为就决定智商的NR2B这个基因而言,人与鼠的相似性达98%!

从理论上讲,这项技术是可以应用于人的,这就是说人类可以利用这一技术生出高智商的婴儿,也可以因此研制出治疗老年痴呆、记忆力衰退的药物。当然,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心,因为他们认为这种技术可能使富人更聪明,穷人更愚笨。

39.了不起的微生物

二十一世纪治理污染的绝招是微生物。

微生物研究者认为,人的排泄物和工业的废料可以转化为动物饲料。他们发现,只要给某些微生物以一种氧和磷的化合物,它们就会以惊人的速度生长。注入这种化合物的微生物可以在任何对它们有用的“食物”中生长。科学家们计划建立一些大工厂,让微生物生活在装满垃圾的箱子里。

当微生物吞噬垃圾时,发酵过程就开始了。发酵会产生气体,特别是沼气。沼气可作为家用燃料,使微生物继续增殖,或为工厂提供能源。

发酵后期,垃圾基本被分解了,留下的液体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可用来促进藻类植物生长。藻类植物可以直接作为动物饲料,如喂蚯蚓。蚯蚓可用来喂鱼和小鸡。而鱼和小鸡正是人类喜爱的食品。这样,使用微生物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只要有垃圾,就会有微生物;它们吃掉的垃圾越多,增殖的速度也就越快。

该领域的科学家发现,有些微生物会有选择地吞噬一些石头或矿石,而对另一些不感兴趣。

也许我们可以把一些微生物放到矿井里去,让它们吃掉岩床,而留下所需的矿石。

小档案什么是发酵工程你也许对“发酵工程”这个名词感到陌生,其实它在你身边到处可见:做酸牛奶、做臭冬瓜、做酒酿……而其产品更是你耳熟能详的?啤酒、豆瓣酱、腐乳、醋、奶酪……

40.生产花卉的工厂

在安谧而洁净的厂房里,一棵兰花的小小的茎尖,循着一道道由学者周密设计的工艺流程,经过一个个操作者的精雕细琢,一举化为成千上万株长在试管里的健壮的种苗,再移到大田里,变成成千上万株亭亭玉立的兰花……

像这样的“兰花工厂”,许多国家都已建立。生产的也不光是兰花,还有康乃馨、水仙等花卉,还有经济作物,如红杉、甘蔗、大豆,甚至还有咖啡、烟草等等。

“兰花工厂”是通俗的说法。这种生产过程的正式名称是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所谓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说,植物体的所有细胞都有长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植物体身上的任何部分,不管是种子、果实,还是根、茎、叶、花,每一个细胞都有可能培养出一棵完整的植株。这个理论早在1902年就由一位德国学者提出来了,可是真正通过实验加以证明,再推广应用到生产中去,却是70年代以后的事情。成功的关键是找到适宜的培养基、确定最佳的培养条件和培养流程。说说容易,那可是几代科学家花了六七十年的努力换来的成果。现在,植物组织培养已遍地开花,在世界各地进展很快。培养的材料有茎尖、根尖、花粉、花药、叶原基、愈伤组织等等。已经培养成功的植物品种有近千种。

41.“人面兽心”不可憎

当我们形容一个人行为残忍的时候,往往用成语“人面兽心”,而这里所讲的“人面兽心”则是真真切切的。是将动物的器官移植到人体内,不就真的成了“人面兽心”了吗?而这个“人面兽心”并不令人讨厌。

器官移植被证明是拯救或延长人的生命一个很有效的办法,但目前器官来源严重不足,往往使医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得不眼巴巴地看着病人死去。

于是,人类把目光转向了动物器官。使用动物器官有许多优点。一是动物的器官采集方便,而且“取之不尽”;二是动物的器官比起人造器官来,对人体更自然和更具生物性;三是动物器官可以随时摘取,不需要保存。

在美国的一家医院里,医生为刚出生两个星期、名叫菲伊的女婴做了外科手术,将一颗狒狒的心脏植入她的体内。

虽然小菲伊的手术没有成功,但她仍然依靠动物器官活了21天,这已经是器官移植手术的奇迹了。

小档案转基因恐惧症的来历当美国消费者在泰然自若地购买转基因食品时,欧洲却流行“转基因恐惧症”.

原来,英国1986年发现疯牛病,使得欧洲人对食品安全有些风声鹤唳。另外反对美国在转基因技术这一领域的垄断也是主要的经济利益因素。

42.桑蚕吐丝好漂亮

桑蚕丝的用途有很多,但如何能使它锦上添花呢?

1999年3月18日出版的《基因和发育》杂志报道说,日本研究人员已经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使桑蚕吐出了彩丝。

京都工业大学的科学家用一种基因改性昆虫病毒感染了蚕的幼虫。这种病毒携一种丝蛋白,但是这种丝蛋白经过了改造,其中含有来自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质基因的信息。

病毒感染幼虫细胞之后,就嵌入蚕的脱氧核糖核酸中,用改造后的基因取代蚕的正常基因。当蚕吐丝时,这种丝是一种能够在黑暗中发绿色荧光的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