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如何从得失中找回自我
舍得,只有舍,才能得。舍与得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在人生的长河中,人们常常面临着舍与得的考验。
有一位行者在茫茫的沙漠中迷了路,骄阳似火,酷暑难耐。没有饮水,他饥渴难忍,死亡在时刻向他逼近。
他在心里暗暗地提醒自己:水!水!一定要坚持到最后一刻,找到水源。凭着一股强烈的求生本能,他在沙漠中艰难地跋涉着。找啊找啊,他终于发现了一块小石板。在小石板旁边,他又发现了一个汲水机。
他迫不及待,使劲儿地抽水,却怎么也抽不上来。
正在他心灰意冷、懊丧不已的时候,却意外地发现旁边还有一只水壶,壶上盖着塞。当他拿起水壶准备一饮而尽的时候,看到了上面写着这样几行字:“旅行者,在你发现这个水壶时,它也许只剩下半壶水了。你把这半壶水灌进汲水机中,井里才能打出水来。记住,走之前把水壶灌满。”
他小心地拔开塞子,果然看到半壶清水。望着水,他犹豫起来,是马上倒进干渴的喉咙?还是照纸上所写倒进汲水机?如果倒进汲水机而打不出来水,自己岂不渴死?
最终,他果断地拿起水壶,倒进了汲水机。然后,他果然打出了清冽的泉水。
旅行者痛快地喝了个够,一种由衷的幸福感从心里洋溢开来。
休息了一会儿,他把水壶装满水,盖上塞子。然后在纸条上加了几句话:请相信我,纸条上的话是真的,你只有先舍得半壶水,才能打出满壶的水来。
是啊,舍与得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在人生的长河中,人们常常面临着舍与得的考验。
给予和接受存在于人际关系中的所有内容中。给予产生接受,接受又产生给予。上升之物必会降落,输出的也必定会回归。
每一颗种子都蕴涵着千木成林的诺言,但是不能把种子储存起来,必须还之于肥沃的土地。你给予越多,你获得越丰。
事实上,生命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只会在给予时才会有所提升。当给予是无条件和真诚的时候,回报也是成正比的。所以给予这一活动必须是充满快乐的——你的精神在给予时产生快乐的感觉。这样在给予背后的能量就会成倍地增长。
智慧的人懂得得与失,人生在寻找得的同时,总要付出一种代价,正确地认识得与失,人就会在得到的时候,懂得其背后失落;也会在失落的时候,懂得如何从失落中找回自我。
不要让金钱压住你的心灵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金钱越来越攀居重要地位,没有它我们便无法吃饭、穿衣、出行……总之,没有它,日子便没法往下过。因此,聪明的现代人会不顾一切地去赚钱。许多人认为只有赚了足够的钱,便可以快乐地享受人生了,更有甚者,将钱直接等同于幸福。
虽然生活中离不开金钱,但钱多了就快乐吗?事实并非如此。如今许多人钱赚得越多,反而负担越重,就是因为钱赚得越多,就花费越多,花费越多,就必须去赚更多的钱来支付更多的开销,也必须花更多时间去管理金钱和投资。
金钱的诱惑是个巨大的无底洞,你永远也填不满,如果陷入其中,便只能活在追逐金钱的强大压力及追而不得的懊恼中,深深陷入而不能自拔。
在实际生活中,没有钱是不行的。假如遭遇困厄,生活拮据,身患重病……我们总是那样渴望金钱,渴望它带给我们健康,渴望它让我们摆脱困境,渴望它给我们带来舒适生活。这一切,的确无可厚非。
可是,一旦对它有过多的贪欲,把它当作生活唯一的目标,一旦心灵完全被金钱占据,那我们便永无安宁之日了,因为它会让我们丧失人格、尊严、友情等,甚至为钱葬送了自己的一生。当一个人被金钱所异化时,他会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的。
某些人,由于贪欲膨胀,会把国家的机密出卖,会把大笔的钱据为己有,甚至会侵吞国家拨的救灾款……妙龄的女子,由于铜臭腐蚀了灵魂,会把名誉、贞操、廉耻统统扔掉,用肉体换取金钱,以至葬送了自己的青春。
金钱被看做神圣的、万能的、第一位的东西时,人生便毫无幸福可言。一个最后“穷”得只剩下钱的人,一定活得很累,很乏味,很空虚。
面对安逸,不应贪图
即使在这个高科技层出不穷的今天,人们依然在抱怨疲累。请看以下生活镜头:电梯因故暂停运转,居住在第六层的人只好爬楼,一边爬一边喘息,几层了,快到了没;即使离拜访的地方还有一站地,也要寻找公交车;夫妻两人吃一顿饭最多用了两个碗3个盘子,妻子还琢磨着要不要把这个月的工资用来买一个洗碗机……
对于更多的人来讲,生活安逸就代表着自由和幸福。殊不知,安逸破坏了平衡,身体和心灵反而失去了健康。
现在由于交通运输工具的发达,人们步行的机会越来越少,尤其那些常常离不开车的人,走的路更少。由于人类步行大大减少,人的血液循环变慢,肺活量减少,肌肉能量物质代谢率降低,这些都不利于人体组织的新陈代谢,会影响肌肉发达、心肺功能改善,为冠状动脉硬化埋下了隐患。
如今生活富裕了,不少人忽略了膳食的平衡,认为好东西愈多吃就愈有营养,顿顿离不了高热量、高蛋白质的食物,结果肥胖者越来越多,同时带来的冠心病、高血压、肿瘤、动脉硬化症也越来越多。
如今不少人居家有空调,办公室有空调,坐车有空调,商店购物有空调,这样人的体温虽然常常保持在37摄氏度,但这个正常的体温不是靠身体的生理活动来调节,不是靠皮肤汗腺分泌汗液来调节,而是借助于科技的手段来调节。这样虽然人的器官组织得到符合标准的保护,人的感觉舒服了,可是整个皮肤、汗腺、毛孔都处于“机构瘫痪,人浮于事”的状态。人不流汗了,正常的排泄通道淤塞,毛孔油脂堆积,体温调节系统失去配合和平衡,人慢慢也就会因枯竭生病。
也许,你的家中洗衣机、吸尘器、微波炉、洗碗机等等一应俱全,你觉得生活无比的方便。但是,你有没有发觉,你越来越懒散?你可能很排斥这个词汇,但你必须承认,你动手的机会越来越少,慢慢的,很多事情能对付过去就对付过去,你再也没有创造性的快乐可言。
现代生活给我们带来许多安逸和享受,追求享受,追求快乐是人的天性,但是,生活太安逸了,人太舒服了,太享受了,吃得太好了,动得太少了,随之而来的的代价就是身体的退化和心灵的枯竭。
学会选择和放弃,才能让生命的步伐走得更稳健
人生的选择最关键的是先挑出生命中的“大石块”,否则你会终生错过,留下无尽的后悔。
一天,时间管理专家为一商学院的学生们讲课。
“我们来做个小试验。”专家拿出一个一加仑的广口瓶放在桌上。
随后,他取出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把它们一块块地放进瓶子里,直到石块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了。
他问学生们:“瓶子满了吗?”所有的学生应道:“满了。”
“真的?”专家说道。
说着他又取出一桶砾石,倒了一些进去,并敲击玻璃壁使砾石填满石块间的间隙。
“现在瓶子满了吗?”
这一次学生有些明白了:“可能还没有。”一位学生应道。“很好!”
接着专家又拿出一桶沙子,把它慢慢倒进玻璃瓶,沙子填满了石块的所有间隙。
他又一次问学生:“瓶子满了吗?”
“没满!”学生们大声说。
然后专家拿过一壶水倒进玻璃瓶直到水面与瓶口齐平。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如果你不先把大石块放进瓶子里,那么你就再也无法把它们放进去了。那么,什么是你生命中的“大石块”呢?你的信仰、志向、学识……切切记得我们应先处理这些“大石块”,否则会终生错过。
寻找生命中的“大石块”的过程其实便是一个自我规划的过程。在我们逐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生命中的“大石块”会越来越多,亲情、爱情、友情、事业、金钱、名利、虚荣……我们肩头的担子逐渐地加重了。乍一想,似乎这些都是我们生命中的大石块,我们不舍得割舍其中的任何一个,于是我们只好背着所有的“石块”上路,以至让自己负重不堪,劳累不堪。
为什么我们不能挑选合适的“石块”上路呢?是因为我们的欲望,我们总是需要太多的东西。让我们试着在下面这个故事中把那些对我们来说不算重要的“石块”丢掉吧。
一个人在自己的一生中,不要被欲望所累,最应该学会的就是选择和放弃,这样才能让生命的步伐走得更稳健,也更自在。
有所放弃才能有所收获
常言说,一口不能吃个胖子。我们谁也不是全才,更不是全能,对于生活给出的难题,不可能各个击破,也不可能各个坚固,唯有找准人生的位置,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超越自我,达到最大值的发展。
美籍华人物理学家杨振宁之所以取得非凡的成就,就是找准人生位置的结果。杨振宁被认为为自爱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后20世纪物理学出类拔萃的设计师,他与李政道及密耳斯的合作取得的成就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事件”,是“对物理学影响深远和奠基性的贡献”。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8年秋天,年仅16岁的杨振宁跨入了西南联合大学的校门。在选择事业方向的时候,杨振宁有自己的考虑:本来他的数学学得很好,父亲杨武之又是西南联大的数学教授,具有得天独厚的家庭条件,但杨振宁觉得纯数学太虚、不实用。他认为自己具有学物理的气质和风格,物理学才是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潜能的领域。
当时全球科技界的人士正在为开创核能时代而进行着最富有开创性的冲刺,核裂变也即将发现。这些在经典物理中令人难以想像的重大科学成果,使杨振宁把目光和兴趣转向了物理学,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物理学作为自己终生研究的方向。
杨振宁对自身进行了准确的定位,这成为他日后获得重大成就的良好基础。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在开始做任何事情之前,一般要进行两方面的评估。一方面要对这件事的价值进行一番考察,决定它是否值得下工夫去做,另一方面也要对自己的能力进行正确地估价,应当尽量选择那些自己有一定基础,或有些了解的事情去做。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有所放弃才能有所收获,一样的道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犯的错误是盲目地高估自己的能力,以为天下没有什么是做不了的,其实一般的规律是“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把自己摆在一个不适合的位置上,一方面自己要付出较高的代价,另一方面也不容易尽快地有所收获,往往处于事倍功半的尴尬境地。
学会放弃,才有可能登上人生的顶峰
有一个聪明的年轻人,很想在一切方面都比身边的人强,他尤其想成为一名大学问家。可是,许多年过去了,他的其他方面都不错,学业却没有长进。他很苦恼,就去向一个大师求教。
大师说:“我们去登山吧,到山顶你就知道该如何做了。”那山上有许多晶莹的小石头,煞是迷人。每见到他喜欢的石头,大师就让他装进袋子里背着,很快,他就吃不消了。
“大师,如果再这样下去,别说到山顶了,恐怕连动也不能动了。”年轻人痛苦地看着大师。
“是呀,那该怎么办呢?”大师微微一笑,“该放下!不放下,背着石头怎么能登山呢?”大师道。
年轻人一愣,忽然心中一亮,向大师道谢而去。之后,他一心做学问,进步飞快……
其实,有所得必要有所失,只有学会放弃,学会放下,才有可能登上人生的顶峰。
很多时候我们羡慕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飞翔的鸟儿,人,其实也该像这鸟儿一样,欢呼于枝头,跳跃于林间,与清风嬉戏,与明月结伴,饮山泉,觅草虫,无拘无束,无羁无绊。这才是鸟儿应有的生活,也是人类应有的生活。
然而,这世上还有一些鸟儿,因为忍受不了饥饿、干渴、孤独乃至爱情的诱惑,从而成为笼中鸟,永永远远地失去了自由,成为人类的玩物。
与人类相比,鸟儿面对的诱惑要简单得多。而人类,却要面对来自红尘之中的种种诱惑。在物欲横流的尘世中,人们很容易迷失自我,跌入欲望的深渊,把自己装入一个个打造精致的“功名利禄”的金丝笼里。
这是人类的悲哀。然而更为悲哀的是,正如鸟儿被囚禁于笼中,被人玩弄于股掌之上,仍欢呼雀跃,放声高歌,甚至于呢喃学语,博人欢心;人类在功名利禄的包围中也是自鸣得意,唯我独尊这是多么的不幸啊。
人生在世,有许多东西是需要不断放弃的。在仕途中,放弃对权力的追逐,随遇而安,得到的是宁静与淡泊;在淘金中,放弃对金钱无止境的掠夺,得到的是安心和快乐;在春风得意、身边美女如云时,放弃对美色的占有,得到的是家庭的温馨和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