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地下成都
3856200000014

第14章 商业街蜀王船棺家族墓地(1)

惊世骇俗的蜀王墓地

古蜀文化时期的蜀王墓葬发现甚少,主要原因是它不像沙漠王国中的古埃及法老们的墓葬,有雄伟的金字塔作标记,还有干燥的气候、珍贵的药物作保护,以及保存完好的文献作参考,从而很容易找到那些墓葬以及被风干了的法老木乃伊。有人推测三星堆祭祀坑可能是某个因意外原因死亡的蜀王大墓,但推测毕竟不是事实,两者的距离总是通过想象来加以弥补和填充的。此外,像郫县望丛祠之类的遗迹也被认为是古蜀望帝、丛帝的陵园,其实它们和成都武侯祠是一样的,人们在此只能看见后世所营造的纪念建筑,而看不见祠堂主人的棺木和他们憩息的长眠之地。

虽然成都平原的地质环境不适合完整保留几千年前的古蜀王墓葬,但历代蜀王一定是在这块平原上营建过自己的坟墓,而且其规模也一定是相当庞大和豪华的,只是考古学上的偶然性因素使得我们对其发现甚少,仅于1980年在新都发现一座开明九世至十一世之间的某代蜀王之墓。2000年7月29日,四川省委办公厅在成都市中区的商业街修建机关食堂地下室时,意外地发现几具大型船棺。两天后,考古学家赶往现场作进一步清理发掘,结果使人大吃一惊,原来这里竟是古蜀国最后一代王朝开明氏的家族墓地。消息传开,全城沸腾。

此次发掘一共出土大型的船棺和独木棺17具,它们像穿越时空隧道的潜水艇一样,整齐地排列在一个长约30米、宽约20米的竖穴式墓坑中。当最大的一具船棺展现在人们面前时,连考古学家们也十分惊奇,真是闻所未闻,惊世骇俗。这具船棺长度竟然达到18.8米,直径1.7米,堪称中国的“船棺王”。另有3具虽然比“船棺王”略小,但也可称之为船棺中的超级大棺,剩下的13具为小型葬具,其中还有一部分是专为殉人或放置随葬品而设的小型木棺。所有这些棺木均采用贵重的楠木整木刳凿而成,葬具下还垫有纵横交错的众多枕木……如此高大的楠木被用作蜀王葬具,这一方面说明当时成都平原森林覆盖面积相当大,取材容易;另一方面也表明了这座墓葬的规格。要把一棵直径1.7米、长度超过20米的楠木锯倒,再通过运输抵达墓地,并且由工匠通过斧凿等原始工具将它做成船棺,再从墓坑外安放进墓坑里,这显然不是常人所能为的。如此浩大的工程也显然不是小打小闹,它必是古蜀人集体智慧和力量的一次杰作。

可惜的是,这一珍贵的古蜀王家族墓地在汉代时曾遭到破坏,从发掘现场来看,汉代的人曾经盗掘此墓,强行打开过这座大墓的一角,并且进行过大规模的劫掠。我们不知道汉代人如何发现了这座墓,根据造成破坏的程度推测,应当是人数众多的一个团伙所为,而不是一两个盗墓贼所为。葬具中除3具没有盗洞外,其余都有被盗的痕迹。盗贼们进入墓坑后,采用了锯或砍凿的方法,在船棺盖子上凿开一个洞,然后探进身子去“探囊取物”。现存的盗洞都显得非常规则,可见盗墓贼有盗劫船棺的经验和手段。他们当然无法在拥挤的墓坑内打开船棺的盖子,因为盖子就是一根完整的楠木从中剖开的一半,实在是沉重无比。

考古学家们通过墓坑内多余的空隙和枕木排列的情况推测,如果这座蜀王墓葬不遭到严重的破坏,那么葬具的总数应该超过30具。

为什么身份高贵的古蜀王要用整根的大楠木来做自己的葬具,这么笨拙的葬具是为了给自己的尸体保险吗?其实不是,船棺葬乃是南方的一种葬俗,因为当时人们都习惯如此,所以连贵为国君的蜀王也难免此俗。那么过去中国农村使用的木质棺材是船棺葬吗?我们说是,也不是。说它是,是因为两者的外形无大的差别;说它不是,是因为后来已不使用整根大木头了,要想享受整根大木头的待遇也不可能了,因为许多地方的森林都被破坏了。到目前为止,我国发现船棺的地区有四川、青海、福建、云南、贵州等,四川地区是发现最多的,主要流行时期约为春秋战国至秦代。早期的船棺没有庞大的体积,多半外形单薄,形似独木舟(有可能它本身就是平常使用着的独木舟);中期船棺两舷加高,两端齐平,上面有盖子;晚期船棺的外形要相对美观一点,呈两头上翘、一头尖的样子。成都商业街大型船棺墓葬,按考古学家的推测,应当建于蜀开明王朝的晚期,即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那段时间。过去有人认为船棺是巴人的专用葬具,其实这是个错误的说法,因为在四川地区已知的船棺墓葬中,除巴县一处外,其余十多处都在古蜀人生活居住的区域,如早些年发现的新都马家木椁船棺墓和成都百花潭中学10号墓,均出土过豪华而丰富的随葬品。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船棺是古代渔民特有的葬俗,其实这种说法也是无稽之谈,因为从所有已发现的船棺里,我们找不到渔民们使用的渔网、渔坠、渔钩或其他与渔民生活相关的东西。中国古代“北人骑马,南人乘船”,南方的水运发达,以船棺盛载尸骨入葬,意为乘一叶小舟抵达彼岸世界,它与北方葬俗文化中的“车马坑”是相对应的。

“中华第一棺”

商业街蜀王墓地出土的最大一具船棺,是目前已知的全中国最大的船棺,其两端平整,底部被修整过。从船棺的制作技术看,要把整根的楠木从中锯开,就得使用较为先进的工具,因为我们看不到刀砍斧削的痕迹,而是像电动的锯子加工出来的一样,推测当时可能已开始使用铁器。棺盖和棺底是由一根整木从中剖开所制成,各占二分之一,这就保证了棺盖有足够的重量,不会轻易被掀开。棺盖上的盗洞不在正中,而是位于棺盖从头至尾的五分之二处,洞口比人的身体大,推测盗墓贼当时可能爬进去过。

在各船棺的周围,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的青膏泥,这种青膏泥和白膏泥都是蜀人喜用的防潮剂,只不过颜色不同罢了。由于使用了具有密不透气作用的青膏泥,所以棺木中未被窃走的各类漆器和棺底竹席均保存完好。

那么谁是这具硕大无朋的船棺的主人?是那个兴盛的开明王朝十二代国王中的哪一位?从船棺内的出土文物看,计有陶器、漆器、竹木器、铜器、青铜巴蜀式兵器等,其中漆器又包括耳杯、几案、器座、梳子、瑟、编钟基座及大量的木构件。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这些大型漆案漆几的出土,为我们提供了墓主人身份的重要线索,再加上出土的大型编钟、编磬漆架,以及敲钟的木槌(可惜青铜编钟在汉代已被盗走),墓主人的身份实际上已经显露,因为铜编钟和漆艺高超的大型几案,均为宫廷用品,所以墓主当为蜀王,这个判断应无大误。

此外,墓坑中发现有专门用于殉人和随葬器物的小型船棺,据此也可推测墓主人当有显赫的政治地位,自己死掉也就罢了,还拉几个活人来陪葬,这不是只有口称“天下之土莫非王土,天下之民莫非王臣”的君主才能做到吗?该墓葬从形制到规模,明显是一个家族的墓葬,墓坑中的船棺摆放最多的超过30具,这意味着什么?一般的臣僚贵族有如此显赫的声威吗?显然没有,只有君主家才有无数的嫔妃、王子、公主、王爷和七大姑八大姨。而且,这个墓葬从开挖到准备棺木直至下葬掩埋等一系列浩大工程,没有极高的政治权势作保障是难以完成的,因为大量的人力物力都需经过精心的组织安排,一般的贵族即便家中豢养有几个家奴,但多半都是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角色,只会鹦鹉学舌般传传话,陪主人下两盘棋,几个家奴哪里搬得动一根20来米长的粗大楠木?恐怕累也累死了。

考古学家们还发现,在墓坑之上,原来还有一座精美的、不亚于皇宫建筑的大型木构建筑,这不明明就是王家陵园吗?所以,没有理由否认这是一座罕见的古蜀王家族墓地,最大那具船棺的主人肯定是开明末世。本次发现应当是2000年来我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它和三星堆、金沙遗址一起,构成了古蜀文明长河中最为亮丽的风景线,必将世世代代为人所瞻仰。

曾经有过的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