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这些习惯是必需的
3861900000016

第16章 成就事业的良好工作习惯(8)

时间管理有这么大的魅力吗?小章说,很多人都有将一天的工作安排列清单的习惯,但是他的做法却有些与众不同。“许多人只习惯列出一天的工作安排,但是我通常都会在周五下班之前,把下一周需要安排的工作内容先做出一个简单的规划。这样很容易对较长时间内的工作安排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可以在大致上确定工作的节奏。”

当然了,工作天天有,“每周一的工作例会上,老板通常会布置一些新的任务,或是对工作安排做出一些调整,我都会随时地记到自己的笔记本上去”。

把工作安排记录在笔记本上,对于许多办公室一族来说并不算什么新鲜事。但是小章却在这一点上颇费心思:“我们公司的上班时间是九点,而我通常会提前十五分钟到办公室。我用这段时间重新梳理一下自己的工作日记。”

和别人的工作任务清单不一样,小章习惯在工作列表中使用彩色的水笔做出标记,用红色表示重要的事情,用黄色表示紧急的事情,绿色则用来表示需要完成的事情。“在工作中,我慢慢地发现,会出现‘忙不完的’情况通常是用绿色标记的这些事情。”

小章是负责公司的广告方案策划的,“比如我做一项方案策划,并不一定要在紧急的时间内交出来,但是其中却可能会涉及到多个环节。如果在工作安排中,只把这一项当做‘要完成的事情’来做,就可能会影响到整体的工作节奏,到了最后期限时往往忙得焦头烂额,错误百出。”因此,小章经常会把一些复杂的工作事项拆分成几个环节,把各个环节的安排加入到自己的整个工作周期中,把绿色事项逐层升级到黄色、绿色阶段,对他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小章的工作日记还加入了一个“时间里程表”。除了每天需要完成的工作清单外,他还对完成工作的时间进行了详细的标注。“我并不是简单地按照下午一点完成某某工作来标注,我习惯把一项工作任务分成三份,到几点完成工作的三分之一,到几点完成工作的三分之二,以及什么时候完成最后的工作。”这样的细化,更利于小章进行计划与实际工作进度的比照,从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工作低效、拖拉的问题。

这些笔记本里看似平常的小细节,其实就是小章永远走在时间前面,获取“超能力”的秘诀,善于时间管理是他在同事中脱颖而出的一件法宝。

在时间管理学中,把行动分成了四种类型:重要且紧急、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和不紧急也不重要。可以通过数学里象限的方式表示出来。

重要且紧急一般都是指必须立刻或在近期内要做好的工作。不少经理人发现,在这样情况下,时间管理几乎不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员工通常都能够把自己的工作处理好。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工作任务的紧急和重要性,它们比其他每一件事都优先。如果拖延是造成紧急的因素,那么现在已经不能再拖延了。

事实上,对职场人士提出最大考验的往往是第二象限的时间管理。他们在处理这个象限的事件时,并非那么明智,因此会在工作中产生更大的压力,觉得时间无处筹措。

如果能把这两个象限的时间管理做好,无疑你就能够像小章一样,具有“超能力”,让你在紧张的工作节奏中得到放松,也更加容易以出色的工作表现吸引老板的目光。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属于这个类型,它们是重要的,但是可以现在或稍后再做,甚至可以一直拖延到最后的期限。然而第二象限实际上是与第一象限是互通的,第二象限的扩大会使第一象限的事件减少。比如有一项工作任务,限期为一周。如果采用一味拖延的方式,直到工作限期将至,才开始紧张的工作,不仅加重了自己的负荷,更加大了工作错误发生的机率,如果遇到突发事件,甚至会手足无措。工作的效果会打折

扣,工作能力也会因此受到老板的怀疑。

事实上,在经营自己的时间时,应当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这个看似不紧张的象限里。如果说,工作任务庞大复杂,小章所采用的“环节拆分”就是一种很实用的方法。把一项复杂的工作拆分为若干个环节,给每一个环节制定详尽的工作时间,时刻关注环节的实际运作。这样才能有助于在高压的工作环境中,为自己赢取高分。

也许有的人会说:“时间管理的道理我懂,可是往往是计划不如变化快,工作过程中通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干扰,时间就在左右不定之间逝去了。”

我们经常说“一寸光阴一寸金”来形容时间的宝贵,然而实际生活中又似乎对时间的流逝毫不吝啬。如果我们用对待金钱的态度来看待时间,像管钱一样经营时间,其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英国著名的《帕金森定律一书中对做事拖拖拉拉、浪费时间的表现有一段生动的描述:“一位闲来无事的老太太为了给远方的外甥女寄张明信片可以足足花一整天的工夫:找明信片要一个小时,寻找眼镜又花了一个小时,查地址半个小时,做文章一小时十五分钟;然后,准备送往邻街的邮筒时又开始考虑究竟要不要带雨伞出门,这一考虑又用去了二十分钟。就这样,一个人在三分钟里可以办完的事,在另一个人却要一整天的犹豫、焦虑和操劳,最后还免不了被折磨得疲惫不堪。”

只有效率高的人才能有更充裕的时间完成更多的事情,这也是帕金森定律所揭示的内容之一。而提高办事效率,则有赖于“立即行动”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

在工作中,许多员工经常会遇到一些“紧急而不重要”的第三象限事件。它们表面上看起来是需要立刻采取行动的事情,但是如果客观地来检视,我们就会把它们列入次优先级里面去。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有电话干扰,在这个时候,使用语音留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样的问题。通过语音留言的功能,可以过滤不必要的来电,或是长话短说,若不是非常紧急的事,不妨礼貌地告诉对方何时会回复,等到手头的事情告一段落以后,再回复过去。学会拒绝也是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的一种解决方

法,有很多人会在口头上答应帮助别人做一些事情,然而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自己的时间安排和工作进度。因此,当自己实在没有精力和时间的情况下,应该学着坚定地说“不”,才能确保工作的效率和进度。

随机应变而不随波逐流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面对比过去成倍增长的信息,如何迅速地分析这些信息,是人们把握时代脉搏、跟上时代潮流的关键。它需要我们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所面临的变化和压力与日俱增,每个人都可能面临择业、下岗等方面的困扰。努力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对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也是很有帮助的。

但我们强调一个人要适应变化、能够轻松自如地应对变化,并不是要人们去做变化的奴隶,变得随波逐流、毫无主见。也就是说,在随机应变与随波逐流之间决不能画等号,不仅不能画等号,而且还是完全相反。随机应变说明这个人掌握了变化的主动权,是变化的主人,而随波逐流恰恰相反,证明这个人是环境的奴隶、变化的奴隶,是被动地动,是无奈地变,是丧失了自己的个性和主见的变。这恰恰是我们应当反对的。

有一个人总是落魄不得志,便有人向他推荐智者。

智者沉思良久,默然舀起一瓢水,问:“这水是什么形状?”这人摇头:“水哪有什么形状?”智者不答,只是把水倒入杯子,这人恍然:“我知道了,水的形状像杯子。”智者摇头,轻轻端起杯子,把水倒入一个盛满沙土的盆。清清的水便一下融入沙土,不见了。

这个人陷入了沉默与思索。过了很久,他说:“我知道了,社会处处像一个规则的容器,人应该像水一样,盛进什么容器就是什么形状。而且,人还极可能在一个规则的容器中消逝,就像这水一样,消逝得迅

速、突然,而且一切无法改变!”

“是这样,”智者拈须,转而又说,“又不是这样!”说毕,智者出门,这人随后。在屋檐下,智者用手指着青石板上的“小窝”说:“一到雨天,雨水就会从屋檐落下,看这个凹处就是水落下的结果。”

此人大悟:“我明白了,人可能被装入规则的容器,但又应该像这小小的水滴,改变着这坚硬的青石板,直到破坏容器。”

智者说:“对,这个窝会变成一个洞!”

正如古人所说“上善如水”,“水”最柔弱,但是对人生却有最丰富的启示。“智者乐水”,水遇到阻碍物就会转个弯,但是流向并没有改变,这种不硬碰硬、不采取两败俱伤的处世态度,是智者的风范。

水看似软弱无力,却含有无尽的内力,俗话说“滴水可以穿石”,又说“抽刀断水水更流”,水奔流不息,切之不断,为了到达目标,夙夜匪懈,勇往前行,表现了非凡的耐力与毅力。

积小小的溪流,可以汇成大大的河川;汇合了百川,又可以成就无边无际的大海。水流动不息,而且变化无穷,可以成云成雨,可以凝为冰雪,形状千变万化,但是始终没有改变它的本性。

水的表面看似平静,却有惊人的爆发力,一旦汇成急流,有如千军万马的奔腾,迅速地排山倒海而来,万物无法抵挡。这种深藏能量的特性,启发了人类效法它的预储潜力,以备有朝一日,发挥大用。

水最柔软,在海洋中是海之形,在江河中是江河之形,在杯盘中是杯盘之形,在瓶罐中是瓶罐之形。放入圆形的容器之中就成为圆形,放入方形的容器之中则成为方形。水能因不同环境而改变自己的形状,水能以自己的无形适应各种有形,而其属性不变。无论对方使出任何方法或手段,都能从容适应,即使洗涤了天下的污垢,依然自在快乐,在至柔之中隐藏着刚强,最具有耐性和弹性。

人生如水,我们既要尽力适应环境,也要努力改变环境,实现自我。我们应该多一点韧性,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弯一弯、转一转,因为太坚硬容易折断。唯有那些不只是坚硬,而更多一些柔韧弹性的人,才可以克服更多的困难,战胜更多的挫折。

因此,想真正适应时代的变化,做到以变应变,就不能因循守旧,随大流,要做环境变化的主人。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遇见因顺应环境,随波逐流,而最后变成环境的奴隶的人。

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想到自己其实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专家——在他们自己本身、家庭或事业的世界里,他们做某些事,只不过是因为某些“专家”这么说,或因为那是一种流行,跟着做也可以凑个热闹。

还有的是因为他们常常摇摆于各种团体的压力之间,私下认为,假如有那么多人反对自己的意见,想必是自己错了,他们的信念就这样经常被绝对的多数压倒了。于是当大多数人反对自己的时候,就会因对自己的判断失去信心而变得随大流起来。

也有人认为,那些不随波逐流的人,通常是一些古怪、喜欢哗众取宠或喜欢标榜“与众不同”的人。我们不会以为一个不刮胡子的人,或一个在大街上打赤脚的人,或穿着T恤参加正式宴会的人,或在剧院内抽雪茄的女士,是一些喜好自由的独立人士,反而会以为他们像动物园里的猴子一般,文明程度不甚高明罢了。

恪守时间,珍惜时间

对每个人来说,守时是一种信誉,也是一种美德。约会是最需要恪守时间的了,一个不守约的人,除非理由充分,否则就是个十足的骗子,他周围的整个世界就会像对待骗子那样对待他。因此,参加任何公务活动或私人拜访,都应该养成严格遵时守约的好习惯。在决定参加一个活动的时候,首先,应明确活动的具体时间和地点,然后估计行车或步行到达活动地点所需的时间,并将堵车或其他偶然事件可能耗费的时间考虑进去。

“一个人如果根本不在乎别人的时间,”贺拉斯?格里利说,“这和偷别人的钱有什么两样呢?浪费别人的一小时和偷走别人5美元有什么不同呢?况且,很多人工作一小时的价值比5美元要多得多。”

华盛顿总统每天四点钟吃饭,如果有时候应邀到白宫吃饭的国会新成员迟到了,华盛顿就会自顾自地吃饭而不理睬他们,这使他们感到很尴尬。华盛顿经常这样说:“我的表从来不问客人有没有到,它只问时间有没有到。”

他的秘书找借口说,自己迟到的原因是表慢了。华盛顿回答说:“那么,或者你换块新表,或者我换个新秘书。”

富兰克林对经常迟到却总是有借口搪塞的佣人说:“我发现,擅长找借口的人通常除此之外什么都不擅长。”

拿破仑有一次请元帅们和他共进晚餐,他们没有在约定的时间到达,他就旁若无人地先吃起来。他吃完刚刚站起来时,那些人来了。拿破仑说:“先生们,现在就餐时间已经结束,我们开始下一步的工作吧。”

约翰?昆西?亚当斯也从不误时。议院开会时,看到亚当斯先生入座,主持人就知道该向大家宣布各就各位,开始会议了。有一次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主持人宣布就座时,有人说:“时间还没到,因为亚当斯先生还没来呢。”结果发现是议会的钟快了3分钟,3分后,亚当斯先生像往常一样准时到达。

韦伯斯特上学从不迟到,在法庭、国会和社会公共事务中他也同样准时。在日理万机的繁忙生活中,贺拉斯?格里利每次约会都会准时到达。《论坛报》上很多睿智犀利的文章都是他在其他编辑悠闲地和别人一起消遣,或会议迟迟没有开始时写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