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这些习惯是必需的
3861900000028

第28章 做人成功的良好交际习惯(4)

别人站得远,我们就走近,距离便会缩小;别人若冷漠,我们持以热情,就会逐渐热络。唯有主动付出,才有丰盈的果实得以收获。能够付出的人肯定是富有的人,而能把自己正需要的东西送给别人则是更高一层的人生境界。

彼特是一位会计师,一个满怀雄心壮志的企业新贵,他告诉自己,凡事一定要精打细算,绝对不能浪费任何资源,绝不放弃任何机会,要让自己随时保持在优势状态,无论大小事情,绝不让别人越雷池一步!他甚至还运用了一些神不知、鬼不觉的手腕,把许多同业人士压在自己底下,以确保自己的地位。

果然,彼特获得了丰富的收入,占尽了所有的好处,成了一个高高在上的商场大亨。可是他并不快乐!总觉得生活中好像少了点什么,于

是他越来越忧郁,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了,最后,他得了轻微的忧郁症。

一个朋友介绍他去看一位心理治疗师,治疗师在了解了他的情况后,只在他的医嘱上写了一句话:“每天放下身段,去帮助一个身旁的人。”然后,便要他先回去,两个礼拜后再来回诊。彼特觉得莫名其妙,但还是把处方拿回家了。

两个礼拜以后,彼特又来到治疗师面前,但这次却是堆满笑容地推开了门。“情况怎么样?”治疗师问道,彼特主动回答:“真是太奇妙了!当我肯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去替旁人服务后,反而会得到一种说不出口的欣喜感呢。”

俗话说“助人是快乐之本”,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就如坐跷跷板一样,不能永远固定,一会儿这一端高,一会那一端低,如果你总想占据高高在上的那一端,那么对方是不会陪你玩下去的。一个永远不吃亏、不愿让步的人,即使真讨到了不少好处,也不会快乐。因为,自私的人如同坐在一个静止的跷跷板顶端,虽然维持了高高在上的优势位置,但整个人际互动却失去了应有的乐趣,对自己或对方都是一种遗憾。

巴勒斯坦有两片海。一片是活水,鱼儿在水里游。贪玩的水花点缀着海岸。海边树木枝繁叶茂,饥渴的树根伸进海里,吮吸滋润的海水。约旦河用山间亮晶晶的溪流造就了这片海。于是海水在阳光下欢歌。人们在海边建房,鸟儿在海边筑巢,所有的生命都因为海的存在过着更加幸福的生活。

约旦海继续南流,流进另一片海。这里没有游动的鱼儿,没有飘舞的树叶,没有鸟儿的鸣叫,没有孩子们的欢笑。行人改走别的路,除非事情紧迫。水上空气凝重,不管是人还是走兽飞禽都不喝这里的水。

两片海相距不远,为什么差别竟如此大?这不能怪约旦河,注入到两片海里的约旦河水是一样的;也不能怪海水所在的土壤,或者海边的乡村。区别在这儿:加利利海接纳约旦河水,但并不守着河水一滴不放。约旦河每流进一滴水,加利利海就流出一滴水。接受和付出以同样的速度在进行。另一片海则十分“精明”,小气地把河水储存起来。无论你怎么利诱,它就是没有那种慷慨的冲动,滴水不放。

加利利海懂得付出,所以能活下来;另一片海丝毫不肯付出,被人们称之为“死海”。

世上有两种人,他们的行为方式就像这两片海:一个愿意付出,乐于奉献,另一个则把自己封闭起来,保护起来,不肯奉献或牺牲自己哪怕一点点利益。

我们付出,是因为我们愿意把所拥有的与他人分享,让我们领会自己的丰富有余,多一分欢喜和轻松的感觉。是啊,也许你不经意时的一个关爱,足以温暖别人的一生。爱就像明媚的阳光一样可以照彻寒冷的心房,爱就像夏日炎炎午后的一场骤雨。夏日的酷暑,弥漫着干燥的空气,只消一阵微风,便能吹得尘沙四处飞扬,草木也显得了无生机。但就在这烦闷的午后,突然下了一场骤雨,万物顿时获得滋润,充满生气。

现今社会人心枯萎,仿佛是久旱不雨的荒凉沙漠,一件小事都可以掀起满天尘埃,叫人睁不开眼睛。这时,能够恢复人们内心原有滋润且带来生气的骤雨,就是每个人关怀别人并相互谦让的心。

微不足道的事也好,不受瞩目的事也好,若是人人都能发自内心,做对他人及社会有益的事,不但自己幸福,别人也会幸福。这就像一场午后的骤雨,每个人的心中都能感受到喜逢甘霖的幸福。

爱的本身就是一阵震颤的弦音,一种花香的弥散,持久、热烈而又延己及人,从一双手到另一双手,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当人的灵魂被爱浇灌之后,它所飘逸出来的,只会是人性的芬芳。

一个人只有学会了分享,才能感受到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我们尽管可以大量给予他人同情、鼓励、扶助,而那些东西,在我们自身,是不会因“给予”而有所减少的。相反,我们给人越多,我们自己所有的也越多。我们把善意、同情、扶助,给人越多,我们收回的喜悦、同情、扶助也就越多。

一名教徒来到了先知面前,问道:“地狱在哪儿?天堂又在哪儿?”先知没有回答他,而是拉着他的手,领着他穿过了一个黑暗的过道,打开了一扇铁门,走进一间挤满了人的大屋。屋子当中,在一个熊熊燃烧着的火堆上,吊着一个大汤锅,锅里的汤飘散着令人垂涎的香味。汤锅

的周围,挤满了面黄肌瘦的人们。他们互不相让,都想得到锅里的汤。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个好几尺长的大汤勺。勺子舀汤的一端是铁碗,勺把则是木制的,免得烫手。这些饥饿的人们围着汤锅贪婪地舀着。舀汤勺的柄非常长,一勺汤又非常重,即便是身强力壮的人也不可能把汤喝进自己嘴里。而不得要领的那些人,不仅烫了自己的胳膊和脸,还把身边的人也烫伤了。于是,他们互相责骂,进而大打出手。先知对教徒说:“这就是地狱!”

他们离开了这座房子后,很快就再也听不到身后可怕的叫声了。他们在一条黑暗的过道里走了好一阵子,来到了另一间屋子。同前面一样,屋子中间有一个热汤锅,许多人围坐在旁边。每个人手里拿着长柄汤勺,跟刚才在地狱里看到的是一个样子。但是,这里的人很有教养,锅旁总保持两个人,一个舀汤,让另一个人喝。如果舀汤人累了,另一个人就会拿着汤勺来帮忙。这样每个人都能心平气和地吃到东西。先知对教徒说:“这就是天堂!”

每个人都有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而这种意识也批成为体谅别人的障碍。假如说成功是有秘诀的,那就是要具备体谅别人立场的能力。也就是以自己的立场观察,以别人的立场思考的能力。

及时原谅别人的错误中国人津津乐道:“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又有一句口头禅:“大人不计小人过”,即不与别人一般见识,首先在气度上战胜对方,让对方感觉到他自己是斤斤计较的小人,心里无招架之功。这种“大人”是胸怀宽广的君子。《菜根谭》中更认为:“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已的根基。”为人处世随

和,一面后退,一面心情愉悦地赞赏别人,这是“君子”风范,是“大人”的处世哲学。宽厚的性情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容易让对方感到安全,没有戒备的松懈有利于彼此交流真实的情感,而通往对方内心深处的大门也就畅通无阻。

而有的人恰恰相反,他们往往心胸狭隘,小肚鸡肠,总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凡事斤斤计较,不肯吃亏,对别人的过失总是耿耿于怀,时时想着揪别人的小辫子。有一则小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太太多年来不断指责对面住的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外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连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直到有一天,有个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衣服洗不干净。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这个太太的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原来,是自己家的窗户脏了。

人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一些人,看什么都不顺眼,永远觉得命运对自己比较坏,但在倾听他们的怨言之后,总会发现有句老话说得很妙: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他们看到别人问题,总比看到自己的问题容易些;而把错怪给别人,也比检讨自己来得容易。尽管检讨自己和责怪自己,不是一回事了,但总起来说,这些人常从年轻愤怒到老,遇上有人过得比自己好,就想上前咬他一口,斜视久了的眼睛看什么都不顺眼。

他们还常常睚眦必报,为了一点小事而破口大骂,或大打出手,甚至采取极端的手段报复别人,使得报复这把双刃剑在伤害了别人的同时,也伤害了自己。实际上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精神伤害和打击并不是由于什么失败、挫折,而是由于狭隘思想、虚荣心和“面子”造成的认识上的偏颇和片面,把很小很小的问题看得很大很大,甚至超过生命。

而豁达正是斤斤计较、心胸狭窄的天敌。豁达,是人生的一种美,也是人生的一种艺术。豁达的人,潇洒、坦荡、热情、开朗,决不会为生活琐事所困扰。他犹如一条滔滔奔流的大江,滚滚东流,直冲大海。豁达的人有着惊人的免疫力,任何尖刻、势利、贪婪、嫉妒等恶习都与他无缘。他不会文过饰非,更不会暗箭伤人。他光明磊落,是个热爱别

人,也为别人所热爱的人。

对来自无意间的伤害它是宽厚;对窃窃私语它是漠视;对敌意的攻击它是忍让;对相左的见解它是理解;对前辈它是尊敬;对后生它是呵护;对弱者它是爱心,对幼稚它是宽容。在这个世界上久演不衰的男女双人舞中,男人的豁达是女人心中最动听的华尔兹,只要这个旋律一直演奏下去,女人就不会脱掉那双红舞鞋,而终生成为你的红粉知己。

明朝山东济阳有个叫董笃行的在京城做官。一日,接到家信,说因盖房砌墙与邻居发生争执,让董笃行用官方的权力来干涉一下。董看后,马上给家里人回了一封信:“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墙又何妨?”家人看信后,便照做了,让出了两墙之地。邻居知道后,也很受感动,也主动向后让出两墙之地。这样中间就让出了一块空地,人称“仁义胡同”。

清朝中期,也发生了一件类似的事。清朝康熙年间,安徽桐城有个才子,叫张英。他中了进士后,深受皇帝赏识,官越做越大,直至文会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就是人们常说的宰相。张英在京城做了大官,他老家的亲人便一个个神奇起来。

这一年,张家打算扩建府第,于是让邻居让出三尺宽的地面,以便张家修砌院墙。这家姓叶的邻居也是当地的一个大户,它的主人是与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所以叶家根本不买张家的账。张家的人于是就写了一封信送到京城,家里人认为张英的官比叶侍郎大多了,只要张英发句话,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张英看了信后对家人的做法很反感,就写了一封回信:“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的人看了以后,对自己的狭隘心胸感到惭愧,于是主动把院墙退后三尺,重新砌了一道墙。

叶家的人听说张家派人进京送信,正感到焦虑不安,忽然看到张府让地三尺,十分纳闷。派人一打听,原来是张英的主意。叶侍郎非常感动,叫家人也把自家的院墙主动后移三尺,这样两家的院墙之间就有了六尺宽的地带,形成了一条通道,人称“六尺巷”。

董笃行和张英都是有权有势的人,特别是张英,身为宰相,一人之

下,万人之上,莫说只要邻居的三尺地,即便是让邻居搬家也并非什么难事,但如果那样做了必定会为天下耻笑。他不以权压人,说明他重义轻利,是品德高尚之人,不同于流俗。果然,他宽以待人,以德待人,感动了别人,结果两家得以和睦相处,并赢得乡里人的一致称赞。

为了人生的理想和信仰,我们的确需要努力争取,乃至为之拼搏战斗,但如果凡事都要与人争执计较,锱铢必较,睚眦必报,就会把生活变成没完没了的琐事之争,自己也会终日被愤怒和怨气所包围,无从把握真正关键的机遇。如果任凭种种琐事干扰自己的生活,毫不吝啬地把宝贵的精力耗费其中,烦恼和困惑就会像影子一样跟着你;你如果总是有意无意地希望以自己的意图来决定一切,那么一个小小的失误就会被你的心灵放大得糟糕透顶。

一个人应有博大的胸怀,天空大,比天空大的是人心。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所以天空广阔无边;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所以高山雄壮无比;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所以大海浩瀚无涯。

只要心量够大,够慈爱大度,无论什么烦恼在你面前都不能成为烦恼,无论多大磨难在你面前也不能成为磨难,因为你都装得下、盛得下、容得下。

与他人分享荣誉和工作成就在你工作上有特殊表现而受到肯定时,千万别忘了分享荣耀,否则这份荣耀会为你带来人际关系上的危机。谨记这个忠告,你就会受益无穷的。不论在什么样的场合都适用,而且屡试不败。工作上有了业绩,升职了,加薪了,不妨和同事们庆祝一番,对老板说声“谢谢”,对下属的配合与支持表示真诚的感谢,甚至是嘲笑过你的人,也要为他们给了你前进的动力而有所感谢,回到家中也不要心安理得地享受舒适的床铺、可口的饭菜,拥抱一下辛苦持家的妻子和养育自己的父母,让大家都感到你内心真诚的感激而一并与你分享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