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少年科普知识读本军事科学
3862900000008

第8章 、海上超级杀手--导弹舰艇、潜艇和水雷战舰艇

1.海上重拳--导弹艇

导弹艇是以舰舰导弹为主要武器的小型高速水面战斗艇只,是在鱼雷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期的导弹艇就是将鱼雷艇上的鱼雷发射管拆去,稍加改装,然后装上导弹发射架而建成的。其在艇型、总体部置、结构、设备等方面都继承了鱼雷艇的优点。

导弹艇是在导弹武器出现以后才诞生的新型战斗舰艇,发展到现在才30多年的历史。但它的发展速度却很快,这与吸取鱼雷艇近百年来设计、建造、作战的经验分不开。

为了能够保证导弹迅速而准确地发射,导弹艇上有一套复杂的射击指挥系统,有探测距离较远的警戒雷达,有精度较高的导弹攻击雷达,还有导弹射击指挥仪等。

现代导弹艇通常采用集群活动的方式协同作战,即3~4艘导弹艇对同一目标进行齐射,从而一举置敌舰船于死地。

由于导弹艇上所装载的导弹武器的作战威力可与装有火炮的巡洋舰抗衡,且导弹艇体积小、排水量小、吃水浅、速度高、机动灵活、隐蔽性好,可以利用沿海岛屿、礁石、港湾甚至海上船只作掩护,可以隐蔽地对敌人的航空母舰、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等大中型军舰实施袭击。加之导弹快艇艇体小,造价低廉,制造、维护保养方便,即使被击沉,所受损失也较小,故有人将其称为“穷国”的“海上重拳手”.

2.梅卡瓦“驰骋”黎巴嫩疆场

在第三代主战坦克中,“梅卡瓦”MK主战坦克具有独特风格。“梅卡瓦”意指古代犹太人使用的马拉战车,以色列给自己的第三代主战坦克起名“梅卡瓦”,是希望它能再现当年犹太人驰骋疆场的雄姿。“梅卡瓦”果真没有辜负以色列人的期望,在1982年的黎巴嫩战争中,以军总共投入300辆“梅卡瓦”,只有10辆被打破,且很快就得到了修复。而它用105毫米滑膛炮射出的脱壳穿甲弹,将苏制T-72坦克的复合装甲击穿,击毁了9辆苏制T-72坦克。由此可见它的矛之锐利和盾之强硬。

“梅卡瓦”MK主战坦克的绝招是怎么来的呢?

“梅卡瓦”MK主战坦克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具有最强的防护能力。为了增强防护能力,设计师们对发动机、传动装置、油箱等前置装置做了巧妙布置。从车头到战斗室,共有五层装甲防护层,车体后端有两扇门;在车体四周,炮塔周围几乎都是二三层间隔装甲,能抵抗空心装药破甲弹及动能弹的攻击。

为使弹药安全,“梅卡瓦”将全部弹药储放在位于车体后部的专用防火箱内,这种防火箱是用特种材料制成的,能保证弹箱在1000℃高温下持续1小时而不被引爆。为了确保乘员安全,“梅卡瓦”还配备了自动灭火系统和防爆装置。

经过5次战火洗礼,90年代初,以色列又研制出“梅卡瓦”Ⅲ型主战坦克,它的主炮采用120毫米滑膛炮,坦克正面及两侧挂装有先进的模块式特种装甲,装备有埃尔比特数字火控系统,整个系统包括激光测距仪、回旋稳定瞄准器、弹道计算机、电动油压式炮身固定装置,清一色最先进的装备。

3.不可小视的导弹艇

1967年10月21日,天虽然已近黄昏,但夕阳的余辉照在新月形沙丘上仍反射着金灿灿的光芒,瓦蓝的东地中海海水缓缓地随波荡漾。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可是这宁静之后正隐藏着新一轮的海上厮杀。

“冥河”导弹以0.9马赫的速度贴着海面飞来。当接近“埃拉特”号时,它蓦地跃升拉起。此时,弹头上的主动寻的雷达迅速照准了“埃拉特”号,由自由驾驶仪操纵的“冥河”导弹灵敏地拐了一个弯,便向“埃拉特”号一头扎了下来。“埃拉特”号舰长下令将舰速增至30节,以力图规避导弹,但已无济于事。这枚“冥河”导弹毫不留情地击中它的腹部。“轰”的一声巨响,装有500千克常规炸药的聚能爆破型战斗部,把舰上的蒸汽轮机机舱炸得稀烂,全舰立刻陷于瘫痪;舰体随着冲天水柱震荡得上下颠簸。

然而,以色列官兵高兴得太早。两小时后,第三枚“冥河”导弹又飞袭而来,这次它打中舰的尾部,“埃拉特”号再也无法挽救了。以色列水兵纷纷争先恐后跳入海中。他们在波涛中时浮时沉,眼看着“埃拉特”号翻身渐渐沉入海底。不多一会儿,第四枚导弹又在密集凫水的水兵群中爆炸,以色列官兵当场死伤近百人。一时间,血染海水,惨不忍睹。

击沉以色列驱逐舰的导弹是从哪儿发射的呢?是从埃及军舰上发射的。这种发射导弹的小型军舰就是导弹快艇,简称导弹艇。它只有100多吨,却击沉了2500多吨的驱逐舰。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海上导弹战,在海战史上创造了奇迹,并震动了世界各国海军。从此,导弹快艇就为人们所重视了。

4.海底杀手:潜艇

潜艇,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在水下潜伏航行的舰艇。其主要任务是攻击敌方目标、侦察敌情、水下运输等,因其隐蔽性好、攻击力强而被各国海军青睐,被称为“海底杀手”.

潜艇诞生的历史并不遥远,发展至今,不过一个多世纪。早期的潜艇属常规潜艇,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而日益显现出优势。与水面舰艇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隐蔽性好,即使当今出现的隐身战舰,也无法与潜艇的隐蔽性较量。此外,潜艇具有较强的突击威力、水下续航力大(一些性能先进的常规潜艇的续航力已近3万海里)、自给力强(常规动力潜艇一次性带足给养,可在水下航行30~60天左右,而在航行史上创造过水下航行100天的记录)。

继常规潜艇之后发展起来的便是核动力潜艇。1957年1月,美国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下水,标志着核动力潜艇时代的到来。与常规潜艇相比,核潜艇水下续航时间和距离几乎不受限制。而且功率要大得多,水下航速可达到30多节,最大的超过40节,是一般常规潜艇航速的2~3倍,但也有弊端,那就是隐蔽性不如常规潜艇。

随着军事科技的发展,潜艇也将不断发展,改进自身装备,提高攻防能力,在未来海洋战争中大显神威。

5.可怕的“鲨鱼”

鲨鱼号是前苏联80年代服役的最先进的攻击型核潜艇,它吸收了世界上先进潜艇的高新技术,具有多种作战能力,是一种又狡猾,又凶狠的攻击型核潜艇。

“鲨鱼”水下排水量9100吨,艇长115米,艇宽14米,水下最大航速32节。它于1984年7月下水,1985年正式服役,共建造5艘。

它采用典型的滴水型结构,其特点是艇前部呈椭圆型,艇后部呈抛物线状。这种结构跟过去传统的流线型明显不同。这种型的先进性就在于可最大限度地减小水中阻力。它的舰桥采用流线型。整个艇的长宽之比为8.2∶1,按设计,最理想的长宽比应为7∶1,因此离理想还超过一点,但比其他前苏联潜艇的长宽之比,已有很大改进了。

鲨鱼号的尾部纵舵上方有一流线型装置,人们猜测可能装有世界最先进的超导电磁推进器或者燃料电池推进系统。它采用了侧斜螺旋桨技术和7叶桨。这些技术的最大优越性是降低了潜艇尾轴与螺旋桨的振动噪声,以及空泡噪声,这就使潜艇的隐蔽性大大增加。

70年代美国就宣称,说他们对前苏联潜艇的监视可达200海里,它的防潜网能做到像足球场上人盯人的程度,只要前苏联潜艇接近美国海域300海里,美国就盯上了。可是到80年代初,突然间牛皮吹破了,前苏联核潜艇跟美国核潜艇屡屡在“水下接吻”,而且前苏联核潜艇多次在美国海域游弋,美国并没有发现。美国预感到不对劲,前苏联潜艇为何突然噪音小了呢?美国间谍机关要弄清前苏联潜艇之谜。后来谜底揭开了,是日本东芝公司违反巴黎统筹委员会的规定,悄悄把几台数控精密车床卖给了前苏联,这种车床加工出来的螺旋桨就能大大减小噪音,再加上前苏联采取许多隐形技术,因此苏潜艇变得神秘莫测。

6.核潜艇是潜艇中的老大

自从1955年第一艘舡鱼号核潜艇下水,以原子能为动力的潜艇便立即成为潜艇家族中的“老大”.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利用原子能进行航行的呢?

我们知道,核动力是通过核裂变产生的能量而获得的。潜艇的核动力装置由核反应堆装置、循环泵、蒸汽发生器和透平机等组成。核反应堆装置工作时,核燃料在反应堆内裂产生高温。当循环管路中的压力水经过反应堆时,吸收了大量热能,在循环泵的作用下,高温压力水进入蒸汽发生器,使流经发生器内的水变成高温高压蒸气,高温度压蒸汽冲动透平机的叶轮转动,艇上的螺旋桨推进器也就被叶轮带着一齐转动了,从而完成了由原子能-热能-机械能的转换。

由于核装置释放的能量大,且持续时间很长,因而核动力潜艇推进器的功率都在1.5×107~2.2×107瓦以上,水下航速30多节,航程达几十万海里。

如果核装置出现故障,那也没有多大关系,艇上的推进器由应急电动机提供动力,使潜艇能继续航行。核潜艇有上述优点,所以人们说它是潜艇家族中的“老大”.

7.将来的潜艇是个什么样子?

随着战争理论研究的深入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未来的潜艇在武器装备、动力装置等方面都将会有新的发展。

目前世界各国的潜艇,由于本身续航力(连续航行的能力)、人员在现有舱室环境下生存期限以及潜艇氧气再生装置的有效时间等各方面原因的影响,其水下潜伏的时间仍然不是很长,不能满足核潜艇长期潜伏水下作为第二次打击力量的要求。目前,各国造船工程师正在就核潜艇潜伏能力作全面的改进,尤其对目前潜艇舱室主要的氧气再生药板、氧气瓶和电解制氧装置等产生氧气的设备进行重点研究。

目前使用的生氧设备仍采用旧方法,不可能利用它们在有限载重范围内增加太长的潜伏时间。造船工程师们正在研制一种小巧的生氧设备。初步预测这种小巧的生氧设备将是一种由特殊药物组成的箱装栅片。这样一箱生氧设备,可以向潜艇提供潜伏一年时间所需的氧气。同时,这种生氧设备还能够吸收与人体代谢无关的各种有味气体,保持舱室内空气的洁净。

在潜艇动力方面,各国科研部门将对核潜艇的核燃料和核发动机作一些改进,延长潜航的时间。

潜艇可分为用于对敌陆地重要目标进行战略威慑的战略导弹潜艇和用于攻击敌水面舰艇和潜艇的攻击潜艇。战略导弹潜艇主要作为第二次打击力量,其武器装备不可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攻击潜艇主要用于近程突袭,所以其武器装备将随着近程武器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据分析,粒子束武器和激光武器将成为未来水面舰艇的主要武器。但由于这两种武器不适宜用作未来潜艇的武器,所以军事专家们迫切期望能有一种在水下发射时能量无衰减或衰减量很少的类似粒子束武器的诞生,以弥补水下攻击潜艇无预备武器的缺陷。一些军事专家们正为此而努力,相信在21世纪末装备这种新型的类粒子束武器的攻击潜艇将会问世。

事物的发展是无止境的,潜艇会随着加快潜艇航速、增大下潜深度、降低噪音以及延长反应堆寿命等技术的方向发展而成为更加先进的打击力量。

8.失事潜艇是怎样获得食物的

潜艇在水下不幸发生事故,用以维持生命的氧气和食物是最急需的营救物资。因此,救生工作的第一步就是派出潜水员潜入水中,为失事潜艇连接供气软管,递送食品。

潜水员在水下向封闭的艇艇递送食品时,是怎样排除艇壳相隔的障碍呢?原来,递送食品有一个专用的耐压食物筒,救生食物就放在里面。递送时,潜水员按照约定好的敲击信号,或通过救生艇上的通讯设备,通知水下潜艇人员打开鱼雷发射管前盖,然后把食物筒推进鱼雷发射管内,再通知潜艇人员关闭前盖。潜艇的鱼雷发射管前盖关闭以后,把流进鱼雷发射管内的海水放掉,打开鱼雷发射管的后盖,就可以得到食物筒,取出救援食品了。然后按相反的顺序把食物筒送出,如此往复,就可不断向潜艇提供食物。

此外,一些流质状的食品还可以通过排气软管直接送进潜艇舱内,供潜艇人员食用。潜艇内有了新鲜的食物以后,就争取了对失事潜艇的抢救和组织人员脱险的时间。

9.海上工兵:水雷战舰艇

水雷战舰艇包括布雷舰艇和反水雷舰艇。布雷舰艇用于在海上或其他水域布放水雷,其设备比较简单,且常由其他舰艇代为执行布雷任务;反水雷舰艇的使命则是破除敌方所布放的水雷,保障己方舰船航行安全。反水雷舰艇包括扫雷舰艇、猎雷舰艇、破雷舰等。直升机也是重要的反水雷兵器,但它不属于舰艇。反水雷舰艇中以扫雷舰艇出现得最早,大约诞生于20世纪初叶的日俄战争时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反水雷战的规模相当庞大,成为那时海战的一个重要方面,扫雷舰艇也发展成为各国海军的一个独立舰种。

水雷是一类以静制动的兵器,它的作用很像陆地中的地雷。但水雷要杀伤的目标是各种舰艇,因此其个头和威力都比一般地雷大得多。如早期的锚雷,大型的达1000千克,小的也有200千克。在布设方式上,有在水中自由运动的漂雷,有用锚链固定在一定水深的锚雷,及沉于浅海水底的沉底水雷。在引爆方式上,则有舰艇与水雷相撞引爆的触发水雷;由舰船自身特征,如噪声、磁场及航行引起水压变化而引爆的非触发水雷,以及由布雷方控制引爆的控制水雷等。

水雷灵敏度的提高和引爆方式的多样化、智能化越来越富有挑战性,这促使各国海军在提高反水雷舰艇的性能方面不得不做出巨大努力,自50年代以后的几十年间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不仅造出了多种型号的扫雷舰艇和先进的扫雷具,还研制成功了气垫扫雷艇、遥控扫雷艇、破雷舰和猎雷舰艇。

10.妄想“复仇”的美国水雷战舰艇

美国在侵略朝鲜的战争中受到水雷的沉重打击后,大力发展扫雷舰艇。1952~1958年,美国建成93艘“敏捷”级木壳远洋扫雷舰,满载排水量780吨,航速15.5节,舰长52米,舰宽10.7米,武器有1门40毫米炮和2门20毫米炮。1955~1958年建成4艘“顶峰”级远洋扫雷舰,标准排水量720吨,航速14节,武器有1门40毫米炮和2挺12.7毫米机枪。1956~1958年建成3艘木壳远洋扫雷舰,航速15节,舰长58米,舰宽11米,吃水4.4米,武器有1门40毫米炮和2挺12.7毫米机枪。1953~1961年建成22艘“蓝鸟”级木壳和低磁合金结构的沿海扫雷艇,满载排水量370吨,航速12.5节,艇长44米,艇宽8.5米,吃水2.5米,武器有2门20毫米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海军使用的扫雷舰艇中,以大型钢质扫雷舰为主,木质中型扫雷艇(YMS)是战争末期才研制成的。出现磁性和音响水雷后,美国才大力发展木壳的无磁低音的扫雷舰艇。

“复仇者”级猎雷舰是美国1983年6月开始建造,1987年服役的远洋深水扫、猎结合的反水雷舰艇。它的服役,标志着美国海军反水雷装备的发展跨入了新的阶段。该级舰采用多层木质结构,外板表面包有浸以环氧树脂的多层玻璃纤维,许多设备采用铝合金、铜等非磁性材料。探雷设备先进,灭雷系统完善,有一部性能卓越的灭雷深潜器。其满载排水量1312吨,舰长68.3米,舰宽11.9米,航行速度14节。有2门自卫用的12.7毫米火炮。编制81人。

“复仇者”级猎雷舰

11.“勒里希”猎扫雷舰

意大利海军为了加强对本国沿海的防护,保证舰船在军港及商业港口的自由出入,更新陈旧的扫雷舰艇,在1976年开始研制“勒里希”级反水雷舰。该舰的主要任务是对本国沿海水域的沉底水雷和锚雷进行探测、分类、定位、识别,并使其失效;也可拖带机械扫雷具进行扫雷。

“勒里希”级猎/扫雷舰主要性能如下:排水量:470吨(标准),520吨(满载);主尺度:长50米,宽9.6米,吃水2.6米,主机:1台GMTB230-OM柴油机,765千瓦(1040马力),1个5叶变距桨;航速:最大15节;续航力:2500海里/12节时;猎雷推进器:3台液压导管推进器,每台88千瓦(120马力);猎雷航速:0~7节;猎雷设备:猎雷变深声纳AN/SQQ-14A;情报中心MM/SSN-714;灭雷具2×MIN,2×PLUTO机械扫雷具Oroposa型;导航系统:导航雷达MM/SPN703;武器:1×20毫米炮;舰员:40名。

12.新型潜望镜为什么没有镜管?

潜望镜是潜艇的“眼睛”,只要把镜管升出水面,就可以观察水面或空中目标。美国正在研制的一种新型潜望镜,不必穿透艇体,也无需镜管,令人耳目一新。

这种新型潜望镜摒弃了传统光学潜望镜的设计思路,别具一格地采用了最先进的电视摄像技术、热成像技术和光导纤维技术。说得更确切些,它已经完全不像个潜望镜了,而是一个多功能的目标探测器,它包括既能向天空又能向水面扫描的电视摄像机,以及夜间观察用的热成像红外传感器。它们安装在潜艇围壳的支柱上,并可以作360.转动。当这种新式潜望镜工作时,便在支柱上不停地旋转。一旦发现目标,就会把所获得的信息,通过一根很细的光缆传输到艇内控制中心的操纵台上,并通过成像处理机处理后,显示在彩色电视屏幕或高分辩率的黑白电视屏幕上。这不仅省去了穿透艇体的镜管,而且可供多人共同监视之用。

目前这种新型潜望镜已开始生产,并在2005年可望成批装备,届时,传统的光学潜望镜将可能被收藏在舰艇博物馆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