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文学想当年:80后成长纪念册
386300000012

第12章 疯玩疯闹(12)

最受欢迎的过家家玩具有两套。一套是餐具,有小锅小碗小炉子。另外一套是医院用具,有听诊器针筒医药箱。哪家的孩子能拥有哪怕其中一套,就会在小朋友中拥有极高的威信,也在游戏中握有绝对的主动权。

那时的游戏天真烂漫活泼无邪,小男生和小女生都混在一起玩。你演爸爸,我演妈妈,拿着小锅小碗,装些沙子树叶,假装做饭,假装吃饭。扮演妈妈的孩子还会看着假装津津有味吃沙子的小朋友问:好吃吗?

玩医院游戏的时候谁都抢着当医生。当医生多好啊--挂着听诊器,拿着针筒,威风凛凛。玩得入戏的会把妈妈的白色连衣裙或者爸爸的白外套也拿来披在身上,努力营造出白衣天使的形象。

扮演医生的孩子往往最喜欢给病人打针,在针筒里面装点水,甚至装点橘子汁,然后假模假样地扎下去,打前撕块棉花抹一抹,打后揉一揉,嘴里说着:别怕,别哭啊。

娃娃

和我同龄的女孩子们,有许多人都拥有不止一个芭比娃娃,只是这些芭比几乎都来自我们成年,起码是步入青少年之后。而在我们真正童年的时候,我敢打赌95%以上的孩子根本不知道芭比是什么。

我们最先接触到的有品牌的外国娃娃是仙蒂和珍妮。她们一个来自美国,一个来自日本,当然也就带着鲜明的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印记--仙蒂是十足的模仿芭比,金发碧眼,丰胸细腰。而珍妮则拥有和日本卡通如出一辙的包子脸和占了脸部二分之一的大眼睛。

然而在童年的时候,这两个娃娃我们是买不起的--每个起码要一百块钱。就在这个时候,只要五块钱或者十块钱一个、装在塑料袋里、挂在小贩的小推车上的劣质仿造娃娃出现了,多年以后我们给类似的产品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山寨。那些娃娃没有牌子,也没有名字,千篇一律,面容夸张。依稀记得她们都有很细很细的腰和鲜红鲜红的嘴。可我们还是一窝蜂地爱上了她们,纷纷把她们买回家。

山寨娃娃

山寨娃娃的做工十分粗糙,头发是一大缕一大缕粘在头上的,一不小心就能揪下一大把。身体的各个关节都可以活动,但是却很不结实,曾经亲眼看到一个小姑娘把一个娃娃的头拽了下来,那场面很是惊悚。

山寨娃娃的做工不行,然而生产起衍生品来,却没有丝毫落后。正牌娃娃拥有的衣服、鞋帽、首饰,甚至家具,她们都有,做工同样粗糙,当然价格也同样低廉。一套家具十块钱,一套衣服五块钱,甚至还有数套衣服首饰合在一起组成的套装。多数衣服都采用鲜艳得几乎刺眼的色彩,还有庸俗得让人闹心的样式,最常见的是大红大紫透着亮的薄纱晚礼服,游泳衣布料拼成的迷你裙,还有扣子钉得歪歪扭扭一碰就掉的牛仔外套。

小孩子们是不挑剔这些的,有些心灵手巧的女孩子甚至会自己动手给娃娃们做衣服,我们还曾经用废纸箱之类的东西给那些娃娃做房间,然后在房间里铺地毯--家里的废布,摆上床和桌子--廉价的玩具,粉刷墙壁--在盒子里贴上明星贴画。

我曾经也给我的一个娃娃布置了这样的房间,每天早晨起来就把她也从床上拉起,穿好衣服放在桌子前,睡觉前再给她换上睡衣,把她放到床上。

很多年以后收拾旧物,翻出了当年买的娃娃和一大堆现在看起来很难称之为衣服的衣服,我捧着那些东西像挖到宝藏一样傻乐了半天,然后又动手翻出家电盒子给她重新布置了一间房子。都弄好以后,我像当年一样把她放在桌子前,然后问她:HI,你还记得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