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文学想当年:80后成长纪念册
386300000036

第36章 校园生活(1)

第八部分:校园生活

--那些上学,放学,开学,逃学。那些老师,同学,考试,作业。那些课外提高班,那些早自习和晚自习。那些活动,那些故事,往事,那些我们留在学校里的青春。

书包铅笔橡皮--我们上学了!

上学

有诗云:人生识字忧患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我们六岁或者七岁的时候,我们不管情愿还是不情愿,都被爸爸妈妈送进了学校的大门。

上学前爸爸妈妈嘱咐的话,我估计放之四海皆准,全是大同小异的--要听话,上课好好听讲,遵守纪律,和同学们搞好关系。放学了爸爸妈妈来接你,在学校门口等着,千万别乱跑,别跟不认识的人说话……

上学的装备也大同小异--干净衣服一身,书包一个,书本若干,铅笔盒一个,铅笔若干,橡皮一块,奢侈点的配转笔刀一个,手绢一块,饭盒一个,水一瓶。

教室布置应该也是大同小异--前面大黑板,黑板槽里是粉笔和板刷。黑板上悬挂着玻璃做的小国旗,国旗旁边贴着校训,或者"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桌椅七八排,每排八九个。教室后面有一块大黑板,用来出黑板报。

教室前的某个角落里放着笤帚墩布等清洁工具,暖气片或者窗台上搭着抹布,窗台上再放几盆花。老师的讲台很大,上面放着教鞭,后来教鞭升级了,从一根木头棍变成了可以伸缩的不锈钢小棍。

课堂纪律想来就更是大同小异了--手背后坐着,身体挺直,不能随便说话,不能喝水吃零食,认真听讲,完成作业,不接老师下茬儿,发言前先举手。

就这样,我们这群放养的鸟终于被关进了鸟笼里开始了朝八晚五的圈养生活。

*早晨7点50分上早预备,小组长检查大家书本带没带齐个人卫生搞没搞好。

*8点钟上课,四十分钟一堂课,课间休息十分钟。

*两堂课后课间操--第七套儿童广播体操,大家跟着音乐伸胳膊伸腿。

*然后是眼保健操,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我从小学到中学一路做了九年的眼保健操,居然是大学毕业以后,在网上看到眼保健操的FLASH,才终于搞清了第一句话居然是"为革命,保护视力"……

*中午吃饭,离家近的回家,离家远的吃食堂,从而拉开了我们十几年如一日从小学一路奋斗到大学的和食堂殊死搏斗的序幕。

*吃完饭统一组织睡午觉,有爱心的老师会讲点故事,后来学校条件好了开始在中午的闭路电视里放动画片。我就是那个时候认识了猫和老鼠。

一般来说每天有七节课,上午四节,下午三节。放学以后每天留一组同学做值日,小组长锁门。剩下的同学们排好队手拉手跟老师走。到校门口老师嘱咐几句,孩子们呼啦一声散掉。推着零食车的老爷爷老奶奶叔叔阿姨早就严阵以待,孩子们终于从鸟笼子里放出来,四处撒欢儿。

随着读的年级越来越高,似乎那些曾经没心没肺的快乐就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学道理学知识的同时还学会了一大堆不着四六的例如伤春悲秋的东西,可是也交到了朋友,分享了成长,所以上学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我到现在也弄不清。

假期的最后一天

每当到了寒暑假的最后一天,我总是很惆怅。至今依旧清晰得记得,当爸爸妈妈都已经上班去了,一贯喜欢睡懒觉的我竟然会在这一天早早失眠,我总是裹着被子坐在床上,看着家里的东西,心里很难过地想:明天就要上学了吗?假期就这样结束了吗?然后一整天都打不起精神。

在那一天,我总是试图想要最大限度地抓住假期的最后一天,试图想要玩最多的游戏,看最多的电视,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到头来,却总是没有兴致去做任何事。总是发着发着呆,那一天就过去了。而到了第二天,终于又在闹钟的催促下早早起床,早早换上上学的衣服,背起书包,戴起小黄帽,扎好红领巾,脖子上挂上钥匙、月票,拎起水壶和饭盒,重新像一个即将去万里长征的小战士一样,向能活活挤死人的公共汽车站飞奔而去。

开学第一天

其实真到了学校,反而不像假期结束前那么忧郁,尤其是远远看到校门,看到校门口检查黄帽红领巾的值日生和值班老师的时候,竟会油然而生一种亲切感,忍不住微微兴奋起来。

一路跑进教室,就会发现教室里人人都在忙活,心里没鬼的同学们,当然是忙着交流假期见闻--看了什么电视,去了哪儿玩,买了什么衣服,吃了什么好吃的……至于心里有鬼的同学们嘛,当然就是在忙三火四地抄着作业。

那时候的假期作业都是学校发下来的本子,数学语文各有一本,本子大约有A4纸那么大,英语有一本,历史地理自然等科目合订一本,上面都写着"假期作业"几个大字。语文通常还要交几篇周记。抄作业的同学们,忙着先把填空题和选择题抄完,数学应用题就掐头去尾,省略过程简单抄录。周记没有等这时候现抄的,都是提前几天就抄好了优秀作文选……

什么时候上课铃声响了,老师走进来了,大家才赶紧把桌面上的作业本收的收,藏的藏,有些还躲在桌膛里继续抄。

然后就是收杂费,发新课本。语文,数学,英语,地理,历史,自然,思想品德……每样都有那么一本。积下来就是沉甸甸的一书包,可大家都很兴奋。尤其发语文课本的时候,大家总是忙着先翻开检查一下,看看有多少篇古文,多少有古诗,又有多少篇鲁迅先生的文章。有时候看到自己喜欢的小说节选,就忍不住很兴奋,看到很复杂的文言,也忍不住要抱怨几句。

新书

新课本的封面上有一层塑料的透明薄膜。

有一点像现在手机新出厂时贴的保护膜,但是要更薄,更轻,也贴得更紧。因为那层薄膜的缘故,新课本显得格外崭新漂亮,在灯光下甚至会微微发光。那层膜下面,才是纸做的封面。

可惜书用久了以后,那层薄膜,就会从书角的地方慢慢翘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