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文学想当年:80后成长纪念册
386300000047

第47章 校园生活(12)

当然,我们也从没设想过,我们自己的以后。

据说,韩梅梅结了婚,新郎却不是李磊。

据说,她还生了孩子,分别名叫KEKE和XIXI,大家于是说,难道是可惜的意思?可惜那些陈年的青涩的懵懵懂懂的旧事,就这么不了了之。

据说,UNCLE WANG退休了。据说,LINTAO做警察了。据说LUCY回国了。据说JIM娶了中国太太了。

据说,POLLY不见了。

我算了算一只鹦鹉的寿命,想哭。

晚自习

我的晚自习生涯从初中开始。大概是初二的时候,快要期末考试时,老师郑重其事通知我们放学后要留在学校里学习,直到晚上九点以后才能回家。消息一出大家先是错愕万分,接着惊慌失措,最后痛不欲生。这意味着男生们不能一放学就蜂拥而出打篮球踢足球了,意味着女孩子们不能去逛小摊买零食了,意味着我们看不了六点的动画片,吃不上家里的晚饭,赶不上八点的黄金档电视剧,甚至连关在自己房间里隔着一扇门偷听客厅传来的电视声猜测剧情,也做不到了……

在这样的悲愤和无奈中,我们的校园生活正式拉开了晚自习的生涯。

本应该下午五点放学,晚自习横空出世以后就变成了放学后休息半小时,然后从五点继续上课,七点时再休息半小时,然后一直上到九点以后,我们才能踩着已经升得高高的,饱满的,月亮和星星的光晖回家。

晚自习的内容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有时候是被各科老师极有默契地瓜分占据,有时候是让我们自行研究自己的习题集,老师在讲台前随时准备答疑,有时候,干脆就用来考试。升了中学以后我们开始流行一种长卷子,比小学时的卷子要长出整整一倍,如果把卷子的头和课桌的上边缘对齐,那么卷子的尾甚至可以垂到我们坐姿一点也不端正的大腿上。那种卷子的满分是一百二十分。

这种卷子非常烦琐,题量也很大,一般来说两到三个小时刚好能做完一张,于是,在初中的那个时候,我们就在一个又一个的晚自习上,和这样的卷子孜孜不倦地鏖战着。

升上初三毕业班以后,晚自习活动更加轰轰烈烈地发展开来,从每星期三次,变成了每天都有。时间甚至延长到了晚上十点以后。

内容无疑是更加惨无人道的,每天一份到两份大卷子几乎是我们的必修课,一本又一本的"题海""题库"以及"海淀""黄冈"之类比黄页电话簿还要厚的习题集在我们的课桌和书包里常驻久安。我们忙得甚至忘记了抱怨,忙着拼命地做题,摸底,考试,再做题,再摸底,再考试……周而复始,无了无休。而老师们其实也不比我们轻松,夜夜陪我们一起驻守在学校,看尽夏虫冬雪,秋月春花。

初三的一年转眼间就过去了,中考结束大家各奔东西。升了高一,我们心想:终于可以喘口气了--还没喘完发现原来又已经到了高三,更加惨烈地铺展在我们面前的,是我们即将面对高考的人生……

如果说晚自习还有亮点和美好之处的话,那么大概来源于两件事。第一,吃。第二,友谊。

为了配合晚自习,学校的小卖部会一直营业到晚上七点后,我们放了学就去买点吃的,七点多休息的时候再去买一些。后来,我们吃厌了小卖部里千篇一律的饼干泡面,忍不住向外面发展。而学校周围向来是小吃经营者的兵家必争之地,不要多久,盒饭,烤饼,麻辣烫,烧烤,瓜子花生摊煎饼……把校门外弄得夜市一样的热闹。

冬天的时候,天黑得早,七点多月亮已经高高挂起来。晚自习中场休息,我们摸着黑冲出校门,冲向卖煎饼的小摊子,每人买一两个煎饼--多搁葱花和香菜,要两个鸡蛋,不搁薄脆……手冻得冰凉,手里攥着零钱,早恋的小男生小女生在亮晶晶的路灯下面腼腆地互相微笑,眼睛亮得让人振奋,然后一起揣着还冒着热气的煎饼或者其他食物在学校外面绕圈子……

晚自习结束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大家便要结伴回家。天长日久,关系好的同学都有了自己的同伴,男生们更是有机会对心仪的女孩子大献殷勤。中学时有一次,晚自习结束后我们竟然谁也不想回家,有人说:我们骑到长安街看灯去吧,于是有半个班的同学浩浩荡荡地一起骑了过去。二十多个人,初冬乍寒的季节,至今仍旧清晰记得我们用力蹬着车子时口中呼出的白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