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文学想当年:80后成长纪念册
386300000052

第52章 校园生活(17)

拉练这个东西,比较诡异。从入住军营的第一天,就有要进行夜间拉练的传闻。后来学会了打背包,这个传闻就越发轰轰烈烈。传说,半夜会突然吹号,大家要马上起床穿衣服打背包然后到操场集合。哪个班慢了要扣分。于是很有集体荣誉感的我们很是为此忧心忡忡,我们先后想过轮流值班,订闹钟等各种计划,最后甚至每天睡觉前就把被子打成背包,抱在怀里睡。

一个星期以后,军训结束了。结束的前一天晚上军营给我们开了一个联欢会。在操场上点了巨大的一堆火,大家围着火坐着,我们要出节目,教官们也要出节目。说真的,那还是一个星期里我们第一次看到教官们笑,竟然笑起来也都挺可爱的。我们那个活像魔鬼的教官竟然还会弹吉他,他自弹自唱了一首歌,于是在女生心目中的形象就瞬间得到了升华……

第二天,学校的车来接,上车前教官来送我们。很不可思议,居然全班同学都哭了,女生哭得尤其厉害。车子开出去了好久,女生们还抱在一起擦眼泪,有个女孩子抽抽噎噎地说她想回去。老师很无奈地搂着我们说:受不了的也是你们,现在不想走的也是你们。我们终于慢慢平静了下来。

人生里的第一次军训就这样结束了,每个孩子都黑了不少瘦了不少,我还留下了一颗在军营操场上捡到的石头做纪念。

中学以后,又军训过一次,依旧是这样,去的时候嫌苦,回来的时候舍不得,但是那舍不得的程度,终究比小学时浅了很多。那些曾经第一次睡通铺的兴奋和第一次军训的新鲜感,也没有那么鲜明了。

鼓号队

加入鼓号队时我读小学二年级。

最开始我被分配的是打小鼓,小鼓挂在腰上,手里拿两根鼓棒来敲,至今记得老师教我们的敲击节奏--咚/哒啦,咚/哒啦,咚/咚/哒啦哒啦……每次我们敲到"咚"一声的时候,大鼓就同时敲响,相当震耳欲聋。我打小鼓的时间不久,就被换去打了小镲,之后又不久,又被换去打了大镲,再之后被换去指挥,但是因为太笨,打死也玩不转指挥棒,最后又光荣退回了大镲的工作岗位。在一个小小的鼓号队里上下起伏这么多次,我的文艺生涯也算丰富多彩了。

鼓号队的基本组成结构,大概是大鼓、小鼓、大镲、小镲,还有小号。其他的乐器都是男生女生各半,只有小号的位置上,只有男生没有女生。

说起来,如果硬要我给鼓号队下一个定义,我会觉得那是一个相对不那么令人发指的,对重要客人表达敬意和欢迎的队伍。不可否认,比起之前那种小朋友们列队站在两边,挥舞着花束大喊"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的场面来讲,鼓号队真的是相当先进文明。

但我从小到大唯一不理解的就是,难道那些尊贵的客人,来宾,真的不觉得鼓号队演奏的音乐,很难听吗?

扯远了。拉回来。

鼓号队里,吹小号的全都是男生。还记得发号的那一天,是不折不扣的灾难日。那一天之后,我几乎终生都对小号这种乐器蒙上了阴影--所有号队的男生都脸红脖子粗地想要把手里的那只号吹出声音来。大部分都失败了,而成功的那几个,发出了仿佛什么动物被门挤了的嚎叫声,当那声音此起彼伏地响彻教室,场面惨烈异常。

幸好,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学习,大家都渐渐掌握了属于自己的乐器窍门,小号也摇身一跃从最难听的乐器变成了最好听的。

那段时间正是港台电视剧在内地热播的时候,于是常常有号队的男生在休息时,煞有介事地坐在操场的台子上,吹着影视歌曲。甚至还曾经有人吹奏过"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摇头晃脑俨然手里的乐器不是小号而是萨克斯。

当我们对乐器越发熟悉以后,我们也为它们找到了各种各样的用途,比如说小鼓的鼓棒可以用来做武器,小号可以用来做盖子,最有趣的是大镲,新白娘子传奇热播的那一段时间,所有打大镲的同学都在乐此不疲地COS金钹法王。其实还真别说,直到今天我都有点怀疑,法王手里的那个法器,该不会真就是从某个鼓号队里收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