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破解的天书
3863400000002

第2章 漫漫岁月,人类对太空的关注与探索(2)

在此之前,阿拉伯人可能已觉察到另一颗星的亮度会发生显着的变化,他们以为这是某种神奇的魔力造成的,因此把它称作“魔星”.我国古人历来把这颗星叫做“大陵五”,国际上通用的名字叫做“英仙座β”.虽然在1670年和1733年都曾经有人注意到这颗星的亮度变化,却没有一个人系统地观测和研究它。

1782年11月12日,古德利克写下了他对“魔星”的研究结果。

他发现,“魔星”大陵五逐渐暗淡下去,直到亮度降到正常情况的1/3,然后又重新亮起来,一直恢复到原先的亮度。夜复一夜的观测使他肯定:大陵五的亮度变化具有严格的周期性,并且求出了极准确的周期数值:2天20小时49分9秒。

1783年5月25日,英国皇家学会宣读了古德利克的论文,公布了这一发现。这在天文学界引起了很大的兴趣,并使这位19岁的青年人荣获了该年度两枚科普利奖章中的一枚。

尤其重要的是,古德利克本人当时就提出了造成大陵五亮度变化的原因:有一颗我们看不见的暗星,和大陵五在一起互相绕转,它周期性地遮掩大陵五,情况跟发生日食十分相似。两星遮掩时我们看到的光就减少,于是亮度下降。因此后世天文学家把大陵五那样一类变星称作“食变星”,或者就叫做“大陵型变星。”

在科学史上,对一项重大的新发现迅即作出的第一个猜测性的解释就完全正确的事例,本来就是凤毛麟角;一位不满20岁的青年敢于如此大胆地打破传统观念,提出那么新颖的见解,自然就分外难能可贵了。遗憾的是,跟古德利克同时代的天文学家都无法理解和接受他的思想,就连“桓星天文学之父”、伟大的威廉·赫歇尔也不例外。直到几代人之后,在1889年才有人用分光方法证实了古德利克关于大陵五是食变星的天才预见。大陵五果然是由两颗星组成的,它们彼此仅仅相距1100万千米,还不及地球到太阳距离的1/10.其中我们看不见的那颗“伴星”,半径是太阳的3.8倍,亮的那颗“主星”略小些,半径是太阳的3.6倍。但是主星的质量达太阳的5.2倍,伴星的质量仅和太阳相当。

在剩下来的短暂生命中,古德利克又发现了另外两颗肉眼就可以看出的变星:天琴座β(中名渐台二)和仙王座δ(中名造父一)。它们分别是另外两类重要变星的样板:前者是典型的“密近双星”,后者是典型的“脉动变星”--星体不断地一胀一缩,所以称作“脉动”,情状犹如一个人在喘着粗气一般。

然而,古德利克的健康状况迅速恶化。1786年2月24日,他写下了自己的最后一次观测记录。同年4月,英国皇家学会选举他为会员。可是仅仅两个星期之后,他就在约克郡无声无息地死去了。导致死亡的直接原因现已无从稽查,人们只知道他的忌辰是1786年4月20日。

3.第一个乘气球上天的罗齐尔

充满无限奥秘的深邃苍穹,对人类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随着历史的进步,人类终于把飞上天空从幻想变成了现实。

时间是1783年10月15日,地点是巴黎。

一个样子奇特,下方喷着火焰的巨大布囊,悬吊在广场上。

驾驶员是一个容貌冷峻的青年。他拿着一顶里面塞满了羊毛的上等丝帽,随身还带有飞行袋、三个降落伞和围巾。此人就是让-弗朗索瓦·皮拉特尔·德·罗齐尔,法国路易十六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主任。

他在群众面前绕行一周,随即爬进了座舱。

座舱是一个用柳条编成的篮子,它吊挂在用亚麻布和纸做成的巨囊下面。座舱里的装备简单而又少得可怜,仅有一个节叉,一堆稻草,一桶水和几袋沙子。一个燃烧着稻草和木头的大火盆,装在这个巨囊的颈子里。火盆中产生出来的热空气不断地充入囊中,气球在系住它的绳子上猛烈地摆动着。

一切准备就绪,罗齐尔果断地放开绳子。转眼间,这个奇巧的设计物摇摆着冲上云霄。留空大约4.5分钟后,罗齐尔安全落地。

在一片欢呼声中,这个年轻的法国人举着双手,激动地宣布:“朋友们,这一天只要人类有记忆存在,便不会遗忘。这是人类首次依靠航空器离开地面,并且安全返回的日子!”

是的,要知道这一天来的多么不易啊!人类为把升空飞翔从幻想变为现实,足足奋斗了几千年。

罗齐尔乘坐的是一只热气球,确切说是无推进装置的轻于空气的航空器。然而,它一出现就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18世纪末叶,玩气球的风气遍传欧美,可以说是气球的全盛年代,也是人类飞行的萌芽时期。

制造航空气球,开始最早、最有名的要推一位名叫约瑟夫·蒙哥尔费的造纸工人。那是1782年冬季的一天,约瑟夫看见他太太偶然挂在壁炉旁烘烤的湿胸衣,突然之间神秘地飞升到天花板上,于是忽发奇念,“把热气搜集起来,利用这些气体将人造物体升起”.为了满足这种好奇心,他用上等丝绸做了一个口袋,在口袋下面点燃一把小火,使他高兴的是,口袋鼓起来之后,就飞上了天花板。约瑟夫没有浪费时间,他立即同弟弟艾蒂安联系,并开始做一次规模更大的试验。这一个试验是在室外进行的,丝绸做的容器大约升到21米高,才冷却和瘪下来。经过一系列试验后,约瑟夫决定进行首次公开表演。那一天,气球在人们的惊叹声中,飞上天空,直达1800多米,空飘到几百米之外,航行时间有10分钟。于是,放气球风靡整个法兰西。尤其在巴黎,连国王路易十六和玛丽皇后,也亲临会场,御览这一神奇的“科学表演”.

经过无数次表演之后,蒙哥尔费兄弟在他们的航空器上装载了三位乘客--一只绵羊、一只鸭子和一只大公鸡。气球足足在空中飞了10分钟之久。当气球落地后,人们看到三位乘客安然无恙。国王非常高兴,当即将圣米歇尔勋章授予了这两兄弟。

两兄弟并未因获此殊荣而止步,接着便异想天开地宣布,下次气球所载的乘客,将是活人。

此举所含的危险性太大了。因此,路易十六想让几名已被判处死刑的罪犯乘气球飞行,如果他们愿意的话,便恢复他们的自由。

这时节,勇敢的法国科学家罗齐尔挺身而出,大谓不然。他高呼道:“这行吗?把人类第一位升空的荣誉给了犯罪的囚徒!”

之后,罗齐尔便去找路易十六的表兄马尔基·达尔朗德,利用他在宫廷内的关系,说服路易十六恩准他们参加飞行,这便是本文开头讲的第一次气球载人飞上天空。

1783年11月21日,罗齐尔和达尔朗德决定再进行一次自由飞行。那天,人们潮水般地涌向起飞地点。起飞现场,双桅耸立,上装滑轮,热气球在中央发射台上升火待发。由于火星威胁着可燃性极大的气球布袋,所以给气球充气的工作进行得小心翼翼,更显得神秘。

万事俱备,罗齐尔和达尔朗德二人一咬牙,爬进吊篮,随着路易王的攻城大炮一声惊雷似的轰响,罗齐尔把举起的手像铡刀一样地猛力挥下,高叫一声“放”!刹那间,只见光华美丽的气球,步履雍容地袅袅升起,在人们的欢呼声中,凌空飘去。

大约飞行了25分钟,气球在巴黎近郊一块麦地里降落下来,罗齐尔两人从球囊下爬出,毫无损伤。他们一下子成了法国人心目中的英雄。此后,达尔朗德的飞行兴趣大为减退,又重新回到了贵族社交界的沙龙生活中。可是飞行的诱惑一再把罗齐尔拖在航空界。

不幸的是,在1785年6月15日,罗齐尔乘坐的氢气球还未起飞,由于一条电线产生静电,偶然跳出一星火花,转眼之间,气球炸得粉碎,罗齐尔也不幸遇难。后来,人们痛惜罗齐尔英年早逝,在出事地点为他立了一块纪念碑,来纪念这位第一个献出生命的飞行之子。

4.莱特兄弟:树起航空史上一座丰碑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基蒂霍克的小鹰海滨,是一块不毛之地,却吸引着大批游人,因为这里是人类航空的发祥地--莱特兄弟制造的第一架飞机起飞的地方。

小鹰海滨,地方特点十分鲜明。到处都是莱特兄弟的照片和描绘当时飞行情景的油画,有的地方还摆着那架原始飞机的模型。这一切,既是老板们招徕顾客的生意眼,更是美国人对自己同胞的成就感到骄傲的一种表露。

是的,莱特兄弟的业绩,不仅仅是美国人的骄傲,也是人类征服自然的骄傲。

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生在俄亥俄州代顿一位主教的家庭。兄弟俩没有受过完整中学教育,从事自行车修理工作。他们获得如此巨大的历史殊荣,完全靠的是勤奋刻苦和潜心钻研。

莱特兄弟的第一架滑翔机在1900年制成,并运往小鹰海滨的一个沙丘。它的翼展5.18米。

滑翔员俯卧在机舱里,其目的是使滑翔员舒适、着陆安全和减少空气阻力。尽管滑翔员进行了几次滑翔,但滑翔机很像风筝。从这些滑翔中,莱特兄弟学到了很多东西。

1901年莱特兄弟制造的第二号滑翔机也是双翼的,但比第一架滑翔机要大。起飞方法是,兄弟中的一人抓住一个机翼,一名基蒂霍克当地人抓住另一个机翼,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向前疾跑。这一次他们遇到了翼型问题。他们下决心接受李林达尔空难的教训,不用李林达尔的那些研究成果,完全靠自行研究。于是他们制订了一项非常全面的、包括在风洞中对翼型进行试验的计划。通过试验所取得结果,使他们对将来的成功充满了信心。在1902年8月和9月制成了第3号滑翔机,到10月底已进行了近千次滑翔。很明显,按照实际情况,这架滑翔机只需加以复制,稍做修改,并装上发动机,就能成为一架真正的实用飞机。

1903年夏,第一架有动力的飞机“飞行者”1号制成。在12月14日,他们将“飞行者”搬到发射轨道上,从附近基尔德维尔救生站来的朋友站在一边作见证人。兄弟俩掷硬币决定谁先飞,结果威尔伯赢了。飞行中他把机头拉得太高,“飞行者”失速,掉在了沙滩上。

“飞行者”修好后,轮到奥维尔试飞。这样,在1903年12月18日的早晨,奥维尔·莱特成为第一个持续操纵飞机飞行的人。飞机迎风滑行10几米之后,便离开地面升空了。在场的人欢呼雀跃,挥舞着帽子。飞机在空中颠簸着,突然下滑,几乎擦着海滩,最后像鸽子一样轻巧地着陆了。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飞行持续12秒,飞行距离36.58米。同一天,接着又飞了3次,其中一次飞了260米,持续了59秒。

不可思议的是,当时全世界并没有真正了解莱特兄弟具有历史意义的辉煌成就。既然上帝安排人类用两脚在地球上直立行走,“身无彩凤双飞翼”,居然想上天,这无异于痴人说梦。

“一对傻瓜居然违反自然的定律。”--报纸的评论。

“能够把机器升空的只有一种力量,那就是神力,但这两个孩子不是神。”--邻居们的讪笑。

“人类用重于空气的机器去飞行,不仅不可能,而且极不合理。”--莱特飞行成功后,还有一位很有名的教授这样立论。

但是,一切流言对于矢志于航空事业的莱特兄弟来说,却只不过是耳旁风而已。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返回代顿后,兄弟俩设计了安装新型发动机的“飞行者”2号,并在1904年5月制造完毕。“飞行者”2号共进行了105次试飞,最长的持续飞行超过了5分钟,飞行距离4.4公里。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在急转弯过程中,“飞行者”2号操纵不灵,因而造成失速并失去操纵。

在这一年的冬季,兄弟俩制造了“飞行者”3号。进行了近50次飞行。为了解决转弯时失速的问题,他们把用手操纵机翼和方向舵的钢索分隔开来。这样既可同时操纵机翼和方向舵,也可单独操纵其中的一个,能取得理想的机翼扭曲和方向舵的转动。经过这次改进后,“飞行者”3号便完全能进行机动飞行,能倾斜、转弯,并能不费力地做圆圈和8字飞行。1905年10月5日,由威尔伯驾驶进行了一次最长时间的飞行,持续38分钟,飞了38.6公里。

这些试飞的一个惊人的特点就是,仍然没有引起新闻界的真正重视。虽然邀请了记者观看第一次试飞,但由于天气不好和发动机出了故障未能飞成,因此被邀的记者们拂袖而去,认为这全是白白浪费时间。结果,当世界仍普遍对这些飞行一无所知的时候,当地农夫对“飞行者”飞过头顶发出的声音却已习以为常,以致他们连抬头看都不看--这时,某些权威人士却仍坚持说:机械飞行是不可能的!

莱特兄弟确信“飞行器的时代终于来到了”.

他们于1908年8月8日进行了第一次公开表演。在随后的数天内进行了一些飞行,后来在附近的奥尔营练兵场又飞了100次。

这次飞行成了全世界的头条新闻,并备受赞扬。“飞行者”不仅打破了当时所有飞机的各项记录,而且还表明莱特兄弟已经研制出一种能爬高、倾斜、转弯,并能进行平稳的圆圈和8字飞行的飞机。这架飞机和莱特兄弟的飞行技术,都远远超过了当时欧洲在这方面的成就。

莱特兄弟在航空史上筑起了一座丰碑。

三、悠悠华夏,成就辉煌

1.宇宙天书:中国已谈了几千年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几千年来,我们中华儿女积累了大量珍贵的天文实测资料,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天文观测、宇宙理论、天文仪器和历法等方面,都对世界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古代天文学萌芽于原始社会,到战国秦汉时期已形成以历法和天象观测为中心的完整体系。历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主要部分,它不仅是计算月亮的朔望、确定月份的大小和闰月的安置、推算节气的时间间隔等编制日历的工作,而且还包括预告日月食和计算行星的位置等许多内容,与编算现代的天文年历很相似。

天象观测是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又一项主要内容,它包括天象观测的仪器、方法和记录。我国古代的主要天文观测仪器是“浑仪”.记录观测数据使用的度数,在明末以前一直是将整个圆周分为365又1/4度,这与受古代巴比伦影响的各国都采用360°制有所不同。2000多年来,我国保存下来的有关日食、月食、月掩星、太阳黑子、流星、彗星、新星等的丰富记录,至今还在现代天文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春秋时代开始,我国已有相当完整的日食记录,其中载入正史的就有916条。古代日食记录很可能保存着古人发现太阳外层大气的宝贵信息,由此又可以推测当时太阳活动的盛衰。

古代日食记录,还可以用于探讨地球自转的不均匀性,以及推断某些古代历史事件发生的确切年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