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初中生如何有效地提高学习成绩
3863700000041

第41章 智能开发:提高学习成绩的根本途径(2)

你记一个单词,是把它的读音和这个单词的书写形象以及它的含义联系在一起,如China是中国。

你记一颗行星,它多大的直径,运动的轨迹是什么,年龄是多少,你是将这颗行星和这些数据联系在一起的。

记忆就是加强联系。

加强联系一般有这样几种方法:

①重复法。比如说一个同学叫张杨,一次你没记住,说明这一次联系不够。再来一次联系,哦,这样一个相貌的同学叫张杨,这是两次。两次没记住,三次。终于记住了——一个短头发、个子高高的女孩子的形象和这样一个名字的联系就在大脑中建立了。这是一种最普通的方法。②“深刻法”。你如何一次记住呢?就是这一次的联系必须是特别深刻的。

大脑的记忆好比在泥土上划印。你划了一道,划得非常浅,风吹雨打,一会儿就淹没了。你划得非常深,这个联系可能就存留的时间非常长久,记忆就是要建立这种比较深刻的联系。

这个同学名叫张杨,你可能看她一眼,噢,记住了。你当时的大脑活动效率非常高,给自己建立的印象非常明确,注意力非常集中,这一道刻痕就留下了记忆。

所以,对于自己想记忆的东西,要调动自己的兴奋状态、专注状态,建立深刻的联系。

③网络法。这是一种更完整、更重要的方法。同学们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容易记忆的,就好比有些事物、有些信息是不太容易捕捉的。这时候,我们就要想办法把这个事情、这个要记忆的现象通过多道联系编织在我们的网络之中,这样,我们才能确立记忆的联系。

就好像有一个人才,非常宝贵,大家都在争夺他,你也很需要他。怎么办呢?你就有可能用多种方式来挖到他:你首先给他安排一个最合适的工作,让他发挥自己的专长,这是一个手段;你给他最优厚的报酬,这又是一个手段;你安排他的家属能够安居乐业,这又是一个手段;你解决他的子女上学,这又是一个手段。一条线、两条线、三条线、四条线,结果就把他网住了。

记忆一个事物时建立多种联系,就可能记得比较清楚一些。

比如说有的同学研究行星、恒星等各种各样的星,要建立对它的记忆,那么,我们可以确立这个星和其他星系之间的空间关系;我们可以确立这个星在亮度上和其他星的对比;我们可以考察这个星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我们研究这个星座有什么故事。总之,通过很多联系,使它在自己的记忆中被确定下来。

④嵌入法。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建筑一样,像一个结构非常庞杂的大殿。我们的宇宙知识结构也像一个大殿一样。天下各种各样的事物也像一个建筑一样。什么叫记忆?就是把一个你过去没有记忆的东西放到你已经记忆的知识结构里。

因为你大脑里已经有一些东西了,新的东西进来以后,你要把它嵌进去,嵌入一个结构之中,嵌入一个建筑之中。

比如,你对中国地理有很多知识,太原在山西,武汉在湖北,上海在华东,北京在华北,这些知识你是知道的。但是有一个城市你不清楚,当你记忆它的时候,不是要给你一个空间位置吗?要把它嵌入这样一个空间结构之中。

比如讲到石家庄,它在太原的东边,北京的南边,在郑州的北面,当你把它嵌入这样一个已有知识的结构之中的时候,你就很容易记住它。4.奇妙的记忆术

(1)形象记忆法

这种方法能够在短期内将人的记忆力提高几倍乃至十几倍。它曾创造了这样的奇迹:50分钟内熟记100个陌生英语单词,半个月内熟记1000个英语单词;40分钟内使几十人全部背出了100位数的圆周率,其中有文化程度仅为小学五年级的64岁老人和年仅几岁还不知道圆周率为何物的小孩。

此方法的创立者邵永富在上海办学习班后,反应十分强烈。教学结果使许多人能够在短期内借助这一方法有效地提高记忆力。

形象记忆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形象控制法:主要是利用奇特形象获得非凡记忆力,包括谐音法、串联法、固定法、图像法、美好形象记忆法等。其目的主要是增强大脑兴奋度,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

形象益智功:主要是利用形象益智功获得非凡记忆力,包括形象放松功和形象益智吐纳功。

这里着重讲一下形象记忆法中的奇特化训练。奇特化训练,就是对一些比较一般化的形象事物进行奇特化想像的一种训练。通过奇特化训练,可以把一般形象变成特殊形象,在头脑里产生较强的记忆刺激信号,从而达到增强记忆的目的。奇特化想像固然要求随心所欲,充分发挥想像力,但不是听任烈马脱缰、纵横驰骋。下面介绍几种奇特化想像技术。

①动态法。动态法就是使静态事物动起来的想像方法。动态事物比静态事物容易吸引人,这是心理学揭示的一个奥妙。人们愿意看电影而不愿意看幻灯片,儿童喜欢电动玩具而厌烦普通玩具,霓虹灯的动态广告比静态广告更令人赏心悦目,都说明了这个道理。要记住“鸟”这个字,栖息枝头的物象就不如振翅惊飞的物象深刻。要记住“虎”这个字,卧伏酣睡的物象就远不如张牙舞爪的物象清晰。运用这种方法时,不必顾及物象是否会动。要有“喝令三山五岳开路”的气概,让自然界的静物统统动起来。如记“大山、桌子、火炭”,可以想像大山飞移过来,一下子压在眼前的桌子上,把桌子压成了火炭;再如记“高楼、汽车、星星”,可以想像高楼跨上汽车,开着汽车向星星奔驰,星星也迎面走来了。这样会在大脑中留下强烈的印象。运用动态法应该注意,凡是能动的事物,其动作最好恢复常态,否则容易混淆。还应该注意,必须动静相间,松紧有致。否则都动起来了,反而影响效果。

②代用法。代用法就是利用甲事物取代乙事物的想像方法。甲乙事物之间的联想是记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把甲事物变成乙事物的组成部分,或乙事物变成甲事物的组成部分,记忆效果就相当好。如记“皮球、火车、算盘”,可以想像皮球代替火车轮子的飞转,而火车正行驶在算盘式的轨道上;记“蚕蛹、机枪、大米”,可以想像把蚕蛹当子弹塞进了机枪里,机枪里打出了一粒粒大米,这样就会经久不忘。运用代用法时应该注意,甲乙事物的代替是有条件的,两者最好在形状、音响效果、质料等方面有相似之处,如用皮球代替火车轮,但用帽子代替火车轮就不见得妙,就容易忘记。忽视了这一点,代用法便难以收到最佳效果。

③夸张法。夸张法就是把某事物夸大或缩小、增多或减少的联想方法。这个方法与汉语修辞的夸张法差不多,就像用望远镜看实物一样,正面看是放大的,翻过来看是缩小的。如记“手表、丝瓜、滑梯”,可以想像手表像丝瓜那样大,从滑梯上滑下来;记“火柴、电筒、闪电”,可以想像火柴像电池一样粗,装进电筒里,一按开关,电筒里射出闪电。运用夸张法应该注意,千万不能混淆原形。你可以把一个馒头想像为一座山,但这座山可不能是桂林石山的模样,而必须保持馒头形。同时,夸张中使用的词语最好和后面的词语挂起钩来,这样就容易记住了。

以上三种方法是奇特化想像的基本方法,当然,也不局限于此。运用以上三种方法时,要灵活,可以几种方法结合起来,随意使用,以形成清晰的物象,留下深刻的烙印,收到最佳的记忆效果。

④谐音法。谐音法是利用记忆对象中有相同或相似的易记的声母或韵母进行想像的一种方法。

例如,记元素周期表1-10号元素,可用谐音法记。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

(青海里,波平坦荡羊无奈)

白求恩生于1890年,死于1939年。可记为白求恩一把(18)手术刀救死(90)扶伤,自己却牺牲于三九(39)天。同时浮现出白求恩是个医生,以手术刀作武器,救死扶伤,为伤员截肢与输血,在抗日战争的“三九天”以身殉职的情形。

合理地利用大脑智力能源,有选择地记忆重要的材料,剔除不必要的记忆信息,对于减轻大脑系统的负担,更有效地记忆贮存信息是十分必要的。

在学习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时,我们会碰到长串的文字。巴德兰法则认为:一件事物的本质往往是由其20%的内容组成的。一本好书,真正重要的部分,往往只占20%-25%。所以,抓住重点,剔除不必要的信息,有利于掌握重点、理解教材的内容。

简缩信息,就是在一篇长文章中寻找层次,捕捉具有中心意义的词汇,从而反映文章全貌。办法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在每句话中找中心词。

第二步:自问自答。

第三步:把中心词理成文章。

(2)串联记忆法

散断的知识是最难记忆的,费神最多。将散断的知识编成故事串在一起,利用故事学习想要记忆的材料,可以强化记忆。这就是串联法。

下面用串联法记忆毫无联系的一组词:飞机、树、信封、耳环、水桶、唱歌、篮球、腊肠、鼻子。要逐个记住当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是用串联法离奇地联想,效果就不一样了。可以这样联想:巨大的飞机突然撞在树上,信封从飞机里飞出,掉在地上,耳环从里面跑了出来,打到水桶上,水桶上坐着一个人在唱歌,唱歌的人腮帮子鼓得像篮球,篮球里面竟然装着腊肠,腊肠像大象的鼻子。

通过这样联想,就把几件事物联系起来了。当然,这里的叙述有点口罗唆,一旦习惯了,在10秒钟之内就能串联完毕,只是第一个词“飞机”没有联想物,需要稍稍费点力。但只要记起了飞机,后面的就能想起来。做这样的联想,任何人都不会感到太难。

需要指出的是,联想时,必须让事物形象在脑中浮现,即使是百分之一秒的时间也好,最主要的是使联想的事物形成清楚而稳定的形象。

记词汇、记文章,我们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

(3)图像记忆法

图像法实际上就是利用熟悉的图作为记忆的底板,随后通过奇特联想,把记忆对象这些元件装上去的一种形象记忆法。例如,你不妨在一幅很喜欢的山水画上,先把名称特定的景物观察清楚,然后按顺序编上序号,并把它印在脑子里,进而可以把要记的要点和一些中心词(能代表一句话的一些词),用奇特联想的方法把它“控制”在山水画中的各个景物上。回忆的时候,以图为“藤”来顺藤摸瓜,这样便能记住所要记的事物。

如有下面一幅画,首先熟悉它:右边是山,山上有棵松树,树边有寺庙,庙顶上有洪钟,钟边有绳子。中间即山脚下有条河,河上有条船,船上有个渔翁,渔翁头戴一顶草帽,手拿竹竿。左边是一片云雾和隐隐约约的山峰。熟悉了以后,把要记的某些词与相对应的各点联系上,这样便能记住。例如有下列诸词:

钢笔、夹子、被子、马、椅子、电灯泡、汽车、毛巾、电炉、蛇、苔藓、植物、爆米花。

我们利用图像法可以分别这样记:

山—钢笔:山是用钢笔堆起来的;

松树—夹子:松树奇怪地长出了很多夹子;

寺庙—被子:寺庙的门被被子阻塞了;

洪钟—马:马用头撞击洪钟;

绳子—椅子:绳子的一头紧捆着一把椅子;

河—电灯泡:河里冒出很多的电灯泡;

船—汽车:船是用汽车改装而成的;

渔翁—毛巾:渔翁的嘴里塞着毛巾;

草帽—电炉:草帽放在电炉上烧;

竹竿—蛇:竹竿上盘着一条蛇;

云雾—苔藓植物:云雾里长满了苔藓植物;

山峰—爆米花:山峰崩裂,喷出了爆米花。

这样,我们很快便把上面的词记住了。如果上面的词正好是论述题的中心词(关键词),那么,我们通过这些词目可以写出一篇长文。

(4)系统记忆法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在于对记忆内容的组织。这就是说,要对记忆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和概括,使之成为一个系统,或将其纳入一个系统。在这一基础上进行记忆的方法,便是系统记忆法。我们认为,学生运用系统记忆法,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学生在复习中要以课本为本,对每一门功课,都要从头至尾逐章逐节地梳理和归纳。通过对课本的“圈点批注”,对应记忆的知识点进行加工处理,使之明确、简化和凝缩,形成易于记忆的知识网络。对于数学、物理、化学三科,需要纳入记忆系统的有概念、公式、定理、法则,书上典型的例题、习题、参考题,以及解题方法与技巧。政治、历史两科,文字表述比较复杂,理论层次、知识要点也不像数理化那样清晰,因此对这两科进行系统记忆,更加需要把书读薄,按自己的思路,提炼、归纳出知识要点,使其更利于理解和记忆。外语主要是循着课文由浅入深的顺序,结合课文的语言环境记忆单词,结合句型实例记忆语法。语文的情况虽然比较特殊,教材对升学试题的限定性最小,但仍然要以课本为本。不过,要选择教材中与升学试题相关性强的内容,进行系统记忆,如汉语拼音、标点符号、文学常识、语法以及要求背诵的内容。另外,文言文相对现代文来说,不仅篇幅较少,而且规律性强,知识要点比较明确,易于掌握要领,举一反三,所以在语文学科内部,文言文对升学试题的限定性相对强一些,对这部分内容也可以进行系统记忆。

对于那些不便在书上“圈点批注”的难点、疑点以及易混易错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另行归纳整理。作笔记的内容占多大比重,要根据考生的个人情况而定。如考生善于作笔记,平时也有作笔记的习惯,语文表达能力较强,那么作笔记的量可以大些;如果作笔记很吃力,则不要效仿别人作大量的笔记,那样会耗费许多时间,得不偿失。总之,要以高效利用时间为原则。

在系统记忆法中,我们之所以强调要以课本为本,并且要按照教材的体例、顺序来进行复习,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教材是升学考试最根本的依据,教材循序渐进地编排,符合认识的规律;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每个考生对教材的学习都是循着这条路线走过来的。如果说复习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使考生对教材进一步熟悉,从而强化记忆的话,那么,复习时首先重走老路就是极其必要的。也因此,我们在四轮复习的要点中,提出在第一轮要全面阅读教材,扫除理解上的障碍,进而使知识系统化。但是,重走老路只是形成了单向的记忆系统。或者说只是侧重了知识横向的、微观的记忆;为了使记忆更加强固,我们还应该在此基础之上再归纳出纵向的纲要,也就是各个学科宏观上的知识结构体系——这就是系统记忆法的另一个方面的内容。

关于每一学科宏观上的知识体系,学生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打破章节的局限自行归纳整理;也可以按照教师的归纳或有关参考书上的知识体系表,来系统地把握每个学科的结构。但最好的方式是把二者结合起来,因为倘若全由自己动手归纳,不仅工作量大,耗费时间太多,而且限于个人的认识,概括得未必完整、醒目、易于理解和记忆;而且,对于知识纲要的详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要求,所以现成的东西难以尽如人意。因此,考生可以在比较好的现成的纲要的基础上,自己再进行一番修订、加工,使之更符合自己的记忆习惯。这种系统归纳,总的思路是把每个学科看做一个大系统,然后分成几个子系统,子系统再分成几个更小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