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刘备死后,刘禅还小,种种机遇,使诸葛亮掌握了最高的****权力,使他能够把这个权力拿出来,与大家进行事实上的分享。否则,以他丞相的权威,益州的事情还真不好处理。真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生是非啊!
可惜是,当时无论是他,还是别的人,都没有想到提议设立正式的机构,来处理各派的纠纷问题。也是,名义上,****权力还时属于皇权一人的,****皇权是不承认手下有派别利益的。
诸葛亮的提出的奋斗口号是“兴复汉室”,这个奋斗目标获得了蜀汉内部各派的认可,在这个大目标之下,大家有冲突可以通过诸葛亮这个丞相来解决,丞相府就是事实上的调解各派纷争,保证各派利益的唯一机构,而诸葛亮个人的人品、信用又是被任何人所信任的。
所以,在政府的机构中,谁也没想到应该设立一个机构,来保证大家任何个人的利益。再说以前也没出现过这样的先例。这样,诸葛亮个人的信用就取代了机构的作用。
所以,以权力制约权力,公平的对待各派的正当要求,还是依靠诸葛亮个人的公心,以及个人的品质。事实上,诸葛亮做到这种程度,尽管是形势所逼,却也是不得了的事情。他手握着****大权,却能够忍住不去使用它,就好像把饿狼放出笼子,却能忍住不去吃兔子一样。这实在是很不容易,是只有圣人才能做到的事情啊!也因此,诸葛亮治理益州才能取得如此之大的成就,本人也被后人公认为行政能力最为出众的智者,赢得了独一无二、卓然不群的声誉。
诸葛亮是如此公平的对待各派,具有如此之高的觉悟,致使大家都放心他,依赖他,相信他的公德心。他以个人的身份取代了体制的建设,获得了所有人的信任。尽管最高****权力事实上还在他的手上。
廖立是诸葛亮从荆州时就追谁他的老人,算是嫡系,个人能力非常强。到益州后,他也被刘备、诸葛亮重视重用。可是,廖立老感觉自己资格老,能力强,自认为适合做诸葛亮的副手。---当然,蜀汉内部各派人大都不认可。刘禅即位后,对他的封赏,别说是诸葛亮的副手,他的名位还在李严等人的下边,他心里能满意吗?
其实他也不想想这是什么原因,只是他心里不满意嘴里就唠唠叨叨,到处给人说新领导不公平,影响了益州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对这样不识大局,到处添乱的手下,诸葛亮那是毫不客气,不会顾念私情的,他铁面无私的把他赶到益州汶山郡去当老农民,进行劳动改造。
诸葛亮处理嫡系廖立,也在各派人士中起了相当大的影响。
因为诸葛亮能一碗水端平,获得了各派的信任,大家也都围绕在他的周围,踏实做事,尽心本地的建设。所以,益州的各项建设事业也蓬勃发展,很快,益州全境都实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现象。这种现象,即使在中国历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
而史家对他更不吝赞美之词。称他做丞相期间,时政是“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当时人也一致评价他是:“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这个结论也为历代所公认,被历来最高****者、文人、普通老百姓心里所认可,所接受。
诸葛亮不仅能克制自己不去碰最高****权力,还以身作则,辛勤工作,是典型的好员工。他夜以继日的处理各种复杂关系,连一些小事也亲自处理,不怕累着。属官都关心领导呀,都劝他,说朝廷设有百官,各有职司,像许多部门经理一样,可以处理事情,他只需要像一个老总总理一切事务就行。
可是,诸葛亮对各部门经理都不放心,对于处理政务,他是事无巨细,亲劳亲为,替下属处理了许多事务,让下属都无事可干。
他太勤劳了,像一个辛勤的小蜜蜂。可是,这也有很大的弊端,他以一人而代百官,就是使属下各部门的长官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养成了懒惰的习惯,能力也更加的平庸。
益州刘备去世后,刘禅即位。在这新老交替的时候,益州局势出现动荡的非常正常的事。内部动荡诸葛亮还能通过一些措施弭平,可是,外部就不属于诸葛亮管辖啦。曹魏政权乘着这个机会,在北方派兵压境,汉中方向,魏延可以很轻松的应付;只是孟达在西北方的威胁,可不大好处理,怎么办呢?诸葛亮也不禁非常挠头。
这个时候他想到了另一个刘备任命的顾命大臣李严。孟达在益州时,和李严关系非常好,在政界都是东州派的代表人物。现在孟达属于曹魏政权,诸葛亮就让李严给孟达写了一封信,劝说孟达消停点,不要来益州打秋风。
李严信中对孟达表示了亲切的问候,表达了一下深厚的战友情谊,接着非常关心的劝说他自守门户。然后,禁不住炫耀道:“吾与孔明俱收寄托,忧深责重,思得良伴。”这就是告诉孟达:快回来吧,我在益州和诸葛亮都受到先主的信任,现在地位是一样的,可以做主免掉你的叛乱之罪,重用你的。
诸葛亮也给孟达写信大肆吹捧李严,说李严处理问题如流水一样果断坚决,快捷迅速,实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大才。孟达收到诸葛亮这封信,恐怕也会为有这样的一个朋友而高兴的。
李严也向诸葛亮保证,孟达收到信后,凭借他们的情谊,一定不会来的。诸葛亮则理智的多,根据形势判断,孟达实力很弱,连一万兵就凑不够,曹魏大兵不动,他是不会主动来自讨没趣的。
好,现在算是解決了曹魏政权捣乱的问题,可是,益州南部的叛乱给益州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他们还都跟江东有牵连,江东政权恐怕是他们的总后台。对于蜀汉的内乱,刚和蜀汉打过架的江东孙权肯定也是烧火添柴,乐不可支啊!
怎么办?
不光诸葛亮在发愁,蜀汉的大臣们都在发愁。是啊,不要新政权刚刚开始就结束啊,何况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官才当就给抹掉,滋味不好受嘛。
转眼到了刘禅即位的第二年夏天,益州南部的叛乱,从雍闿、孟达两人已经发展到了三郡叛乱,以事实证明了一个道理:什么都是会传染的,叛乱也是会传染的!
面对着日益扩大的叛乱影响,益州的大臣们彻底暴走了,更别提什么食不知味,夜不安寝了。这天早上,大家早早就聚集在相府门口,要见诸葛亮了解一下南部的情况,顺便表达一下解决叛乱的心声。
结果诸葛亮家大门一闭,谁都不见。这架子大的!大家都不满意的在府外嚷嚷着,不愿离开。
聚众闹事,怕什么?法不责众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