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24节气与中医保健
3866700000029

第29章 秋天气的中医保健(4)

预防便秘的发生,要注意平日注意身体的调护滋养,衣着的增减,要适当地活动,不吃辛辣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情绪的稳定,养成按时排便的良好习惯。

(2)治疗方法

治疗慢性习惯性便秘,中医中药有独到之处。

①慢性便秘

症状表现为:大便干结,或如羊粪,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苔少或光,舌质嫩红,脉细或细数),可用苁蓉30克、火麻仁10克,桑椹10克,天冬10克,生地12克,女贞子10克,金樱子10克,百合10克,甘草9克煎服。

②产后便秘

症状表现为:大便干结,排便困难,还可见面色苍白,心悸,失眠,舌质淡,脉细。可用生地12克,当归9克,火麻仁10克,生首乌9克,赤芍12克,黄芪12克,桃仁10克,柏子仁10克煎服,成药润肠丸、五仁丸等也可与上药合用。

③慢性便秘

症状表现为:无力排便,大便不干,乏力,气短,懒言。可用党参12克,白术9克,黄芪18克,陈皮6克,白扁豆10克,火麻仁10克,山药12克,升麻10克,柴胡9克,炙甘草10克煎服。

④阳虚

症状表现为:大便排出难,腹部隐痛,腰酸或冷痛,四肢不温,小便清长,舌质淡嫩,脉弱或沉迟无力。可用锁阳15克,大麻仁12克,黑芝麻12~15克,炒枳壳10克,怀牛膝10克,水煎服。

慢性便秘的饮食调补也很重要,可选用下列食疗方:

①黑芝麻丸

黑芝麻1000~1500克,去杂质洗净,上锅蒸2~3次,干燥后研细,炼蜜为丸,每丸3克,每服3丸,每日3次,黄酒送下。

②海参猪肠木耳汤

海参50克,水发;猪大肠200克,用盐擦去污洗净切段;木耳20克,水发,共煮汤,加调味品,饮汤食参、肠、耳。

③胡桃仁饮

嚼服或煎服胡桃仁,也颇有效。胡桃仁有补肾、润肠功效,对老年或体质虚弱的患者很有效。

④蜂蜜水

蜂蜜2~3匙,温水半杯,搅匀服用,每日2~3次。

7、支气管炎、哮喘的预防与中医治疗秋天早晚天气转凉,若不及时添加衣着被褥,调节冷暖,容易得支气管炎或诱发哮喘的发作,其中以老年人、体弱者特别多见。

秋天气管炎的发病,其症候多见有秋燥的特征,见燥咳、久咳、痰少难咯、咽干口燥、神疲乏力等肺阴亏虚的症候。而秋天发作的哮喘多见有哮喘病史者,因秋令气候的异常变化,受凉而发。也可因支气管炎治疗不彻底,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发展而来,严重者形成肺气肿、肺心病或哮喘持续发作而危及生命。因此,秋天哮喘症候多出现本虚标实,咳喘并作,喉中痰鸣,自汗畏风,恶寒。

(1)预防措施支气管炎哮喘,应注意生活起居,注意选择清淡、富含营养、少或无刺激性的食物,避免生冷饮食,保证适量的新鲜蔬菜,保持大便的通畅。同时应少吃黄鱼、带鱼、虾、蟹和肥肉,并戒烟酒。注意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预防感冒。

(2)治疗方法

患有支气管炎、哮喘者可采用以下治疗方法。

①胡桃粥

胡桃仁30克、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早晚餐食用,常服。

②蛤蚧人参粥

蛤蚧粉2克、人参粉3克、糯米75克。先将糯米煮粥,待熟时加入蛤蚧粉,人参粉搅匀,趁热服之。

③萝蜜饮

白萝卜(去皮)100克,蜂蜜适量。加水煮熟,用蜂蜜调味,连汤服。每天1剂,连服20天。

五、秋天旧病复发的预防

秋天的肃杀之气,常会令一些人的旧病复发。如哮喘、流感、乙脑、中老年腰腿病、肺痨、痿症、痫症、便血、月经过多等。秋天天旧病复发的防治,主要是要遵循秋天季节的特点,防止秋凉致病因素乘机侵入人体。除了预防之外,还应在病症初发时,及时就诊,尽量把疾病消灭在萌芽之中。

1.咳喘病复发的预防每到秋风瑟瑟,凉意袭人的时候,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人,咳嗽的老毛病就要犯了。有时秋天气候干燥,就连健康的人也会出现喉痒咳嗽,干咳无痰。根据临床统计,秋天患咳嗽的人,要比夏天多2~3倍。秋天,也是慢性支气管炎容易复发加重的季节。慢性支气管炎反复不愈,最终可并发肺气肿,继而演变为慢性肺心病。因此及早预防和治愈是对付此病的关键所在。

(1)注意防寒保暖患者的衣服要比常人多穿些,而且不可忽视下肢的保暖,夜间要多盖被褥。

(2)防止呼吸道感染每一次感冒都会诱发慢性气管炎复发或加重。患者在流感期间,少到公共场所逗留,也不宜走亲访友。

(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让居室内外空气流通,以保持室内空气洁净新鲜;不要到空气污染严重的地方去;有晨雾的天气尽量不外出,更不能在晨雾中锻炼。

(4)调整饮食结构少吃多餐,饮食宜清淡,少吃辛辣食品。秋天气候干燥,宜食润燥的食物或药物,如梨、苹果、白萝卜、银耳、甘蔗,以清肺润气,防止咳嗽。

(5)尽早戒烟吸烟不但会加剧咳嗽,还会引起支气管痉挛,导致胸闷气短,吸呼困难。

(6)积极治疗呼吸道炎症“深秋”是防治咳喘病的最佳时机,因为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大多属脾肾阳虚型,其标在肺,基本在脾肾。乘秋天自然界的阳气尚盛之机,顺时就势扶正固本。脾肾阳气健旺,机体免疫力强,到冬天咳喘就不发作。

(7)加强体育锻炼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项目,持之以恒,必会增强体质,提高抗病的能力。

2.寒露、霜降要谨防哮喘发作为何寒露、霜降时易发哮喘病呢?

首先,此时的节气时令已入深秋,冷暖空气交错频繁,气温变化较大。一般有哮端病史的大多属过敏体质,机体抵抗能力较差,对气候、温度的变化特别敏感而又缺乏适应能力,常常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而引发哮喘。

其次,寒露、霜降正是谷物收割的季节,加上秋风瑟瑟,叶落草枯,空气中的致敏物质增加。此时过敏体质的人与外界接触,就容易旧病复发。

第三,秋凉后,人们睡觉时开始使用被褥,被褥中藏有大量尘螨。现已证明,死螨、螨粪和螨的分泌物是哮喘致病的过敏原。到深秋时期,尘螨的数量明显增多,这也是此时易引发哮喘的原因之一。

所以,必须搞好个人卫生,经常晒洗被褥,以尽量减少尘螨的致病因素。

预防哮喘抗过敏可用中药煎汤服用:防风9克,佛耳草3克,蝉衣6克,合欢皮15克,生地12克,甘草3克,每天一剂,水煎服2次。从寒露至霜降连续服用半个月,可预防秋冬哮喘病复发,效果良好。

3.秋凉要谨防胃病的复发入秋后,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肠功能紊乱的病人明显增多了,病情加重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医学研究认为,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初秋或深秋,气温变化无常,特别是冷空气骤袭,如果麻痹大意防护不当,不注意饮食和生活规律,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出现反酸、暧气、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现代医学证明,许多胃病、肠病与幽门螺旋杆菌的存在有关。之所以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都与此菌有关,如果时间一长还有可能引发胃癌、肠癌。要治胃病首先要治幽门螺旋杆菌。此菌可以传染他人,现已摸出一套对付此菌的有效方法,那就是三联用药法,犹如机关枪扫射,一下子把它压下去。这三种药是:①抗生素,最好用新的没有使用过的,杀伤效果更好;②灭滴灵,又叫甲硝唑片剂。③口服抗酸药品奥克(奥美拉唑),一周后再检查有无幽门螺旋杆菌。当然在用药之前首先要确诊有无幽门螺旋杆菌。过去只有用胃镜取出胃上皮组织才可确定有无此菌,现在可用同位素14碳尿酸测定,只需哈气即可知道有无此菌存在。

一旦发现有此菌,要分开使用碗筷,最好是分餐,或用公筷,以免传染他人。所使用的牙刷要更换。总之,这是一种比较顽固的疾病,治愈以后仍会反复发作。除此以外还应注意采取以下几项防护措施。

(1)注意保暖过去说“春捂秋冻”,但是对于有胃病的人来说,就不能“冻”,时时都应注意保暖护胃,秋天转凉后,更应如此。

(2)讲究心理卫生一定要保持心情愉快,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刺激,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这对胃病有极大的好处。

(3)注意饮食调养胃病患者的饮食以温、软、淡、素为宜,少吃多餐。切忌暴饮暴食,忌烟酒,忌吃过冷、过热、过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

(4)加强锻炼锻炼可强身,可使人愉快,所以胃病患者一定要坚持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使身心都愉悦,则有利防病治病。

六、秋天常用中药介绍

秋天天常用中药是指人们在秋天天保健养生过程中,针对季节病症特点而用以预防治疗和保健的各类中药。这些中药包括下列几类滋养肺阴、润肠通便、润燥化痰等如能合理并适当地服用这几类药物,对防治秋天天疾病和保养身体都会起到非常理想的效果。

1、滋养肺阴类中药

滋养肺阴主要有以下几种:

(1)麦冬

麦冬性味甘微苦、微寒,入肺、心、胃经,有养阴生津、润肺止咳、清心除烦之功。可防治初秋暑热未退或秋令燥邪伤阴见口燥咽干、咳嗽咯血、口渴便秘、心烦心慌等症。《本草汇言》:“麦门冬,清心润肺之药……肺热肺燥,咳声连发,肺痿叶焦,短气虚喘,火伏肺中,咯血咳血……或脾胃燥润,虚秘便难。”《本草新编》也说:“麦门冬,泻肺中之伏火……解烦止渴,美颜色,悦肌肤,退虚热,解肺燥,定咳嗽。”可见,该品是秋天调养的佳品。

一般入煎剂,每次10~15克,亦可用开水泡代茶饮服,每次2~3克。

(2)天冬

天冬性味甘、微寒,入肺、肾经,有养阴清热、润燥止咳、滋补肾阴等作用。可防治秋天温燥伤肺,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甚至痰中带血,或虚热盗汗、口渴咽干等症。《本草纲目》中言:“天门冬,润燥滋阴,降火清肺之药也。”《日华子本草》中也载:“润五脏,益皮肤、悦颜色,补五劳七伤,治肺气病嗽。”因此,该品也为秋令的调养上品。

一般入煎剂,每次6~12克。也可入丸剂。

(3)生地

生地性凉味甘、苦、寒,入心、肝、肾、肺经,有清热养阴、生津凉血等功效。能防治秋天燥热伤阴或肝肾阴虚出现的口干口渴、潮热盗汗、虚烦不眠、须发早白、肠燥便秘等症。

《本经逢原》中记载:“干地黄,内专凉血滋阴,外润皮肤荣泽,病人虚而有热者宜加用之……通其秘结最佳,以其有润燥之功,而无滋腻之患也。”

秋天多用干地黄,入煎剂,每次10~20克。

(4)玉竹

玉竹性味甘平,入肺、胃经,具有滋阴润肺、生津养胃的功效。对于秋天的燥咳症,阴虚劳嗽或阴虚外感等均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日华子本草》说:“除烦闷,止渴,润心肺,补五劳七伤,补虚损。”

一般入煎剂,每次10~15克。也可入膏剂或丸散剂。

(5)百合

百合性味甘淡、微寒,入肺、心经。具有补中益气,润肺止咳等作用。可作为秋令补益肺气、润肺生津的常用品。

现代研究证实,该品具有止咳和对抗组胺引起的哮喘等作用。

可蒸、煮食,也可入煎剂,每次10~20克。

(6)天花粉

天花粉性味苦、微甘寒,有清热生津、润肺燥等作用。

能防治秋天肺热燥咳、津伤口渴等症。《本草汇言》记载:“天花粉退五脏郁热……肺火盛而咽肿喉痹……乃治渴之要药也。”

一般入煎剂,每次10~15克。

(7)阿胶

阿胶性味甘平,入肺、肝、肾经。《本草纲目》说:“和血滋阴,除风润燥,化痰清肺。”秋天用阿胶能起到养血滋阴润肺等作用。现代研究也证明,阿胶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及其他矿物质。能加速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生成,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一般用开水或黄酒化服,或烊化后汤剂冲服,每次5~10克。也可入丸散剂。

2、润肠通便类中药

润肠通便药主要有以下几种:

(1)瓜蒌仁

瓜蒌仁性味甘、寒,入肺、大肠经。有润肺化痰、润肠通便的作用。能防治秋天燥邪犯肺,肠燥便秘之症。

一般入煎剂,每次10~15克。

(2)火麻仁

火麻仁性味甘、平,入脾、胃、大肠经。有润燥、润肠通便等作用。

可防治秋天的肠燥便秘,也可应用于老人、妇女产后或体弱津液不足的便秘症。

可打碎入煎剂,或捣汁煮粥食用,每次10~15克。

(3)郁李仁

郁李仁性味辛、苦、甘、平,入脾、大肠、小肠经。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对于秋天津枯肠燥便秘,常与火麻仁、杏仁等润肠药同用。现代研究证明,郁李仁具有润滑性缓泻作用。

一般打碎入煎剂,每次5~10克。

(4)胖大海

胖大海性味甘、寒,入肺、入肠经。具有清宣肺气、润肠通便的作用。是秋天常用之品。能防治秋燥津伤,声音嘶哑,甚或失音,肠燥便秘等症。

一般用开水冲泡饮服,或入煎剂,每次3~5枚。也可入散剂,用量减半。

(5)桑椹

桑椹性味甘寒,入心、肝、肾经。具有养阴血生津,补肝肾,乌须发,润肠的作用。适合于秋天津伤口渴或肠燥便秘者服用,尤其对于中老年人肝肾阴血不足见头晕眼花、耳鸣、便秘等更益。

可水煎或取汁熬成膏服用。入煎剂每次10~20克,常和熟地、首乌同用。

3.润燥化痰类中药

润燥化痰的药主要有以下几种:

(1)百部

百部性味甘、苦、平,入肺经。具有润肺止咳、杀虫的功效。能防治秋天肺燥干咳,肺痨久咳、痰中带血,或百日咳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百部能减低动物呼吸中枢的兴奋性,抑制咳嗽反射,又能对抗组胺致痉作用而具有镇咳作用,且作用缓慢而持久,对多种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

可蜜炙、可蒸,也可直接入煎剂,每次5~10克。

(2)枇杷叶

枇杷叶性味苦、平,入肺、胃经。具有润肺化痰、止咳降逆等作用。

可蜜炙入煎剂,每次10~15克。

(3)马兜铃

马兜铃性味苦、微辛、寒,入肺、大肠经。具有润肺化痰、止咳平喘、清肠等作用。用于秋天肺热咳嗽、肺虚久咳或肠热痔疮出血等症。

应用多蜜炙,入煎剂,每次3~10克。

(4)川贝母

川贝母性味甘、凉,入肺经。有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可用于秋天肺燥干咳或肺虚久咳、痰少咽燥,或痰中带血。现代研究表明,川贝有显著的镇咳、祛痰作用。

一般入煎剂,每次3~10克,也可研细末冲服,每次1~1.5克。

(5)罗汉果

罗汉果性味甘、凉,入肺、大肠经。具有润肺化痰止咳、生津润肠通便等功效。对于秋燥咳嗽、咽干舌燥、肠燥便秘等症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服用既可煎汤代茶饮服,也可开水冲泡,作为饮料。或入煎剂,每次10~30克,或1~2枚。

(6)胡桃仁

胡桃仁性味甘温,入肺、肾、大肠经。有补肺、温肺定喘、润肠通便、补肾助阳、延年益寿之功效。适用于秋天的调养,特别是深秋天节身体的调理。胡桃仁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对人体有很好的补益作用,是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保健良药,也是重要的抗衰老药物之一。

入煎剂,一般每次10~30克。

七、秋天的食疗、药膳与特效进补

秋天气候干燥,人体极易损伤津液,因此需要适量吃些补充人体水份的食品和补品,以满足机体对水分、营养的需要,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深秋,体内精气开始封藏,此时进补易于被吸收储藏。因此,体质虚弱的人还可以对症选食一些清平的补品,服一些特效进补药品,以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

1、秋天6节气的饮食调养原则秋天是气燥的季节,人们都有这种感觉,一到秋天,皮肤就变得紧绷绷的,甚至起皮脱屑,毛发枯而无泽,头皮屑也增多,口唇干燥,起皮,裂口,鼻咽燥得冒火,大便干结,口干舌燥……种种燥的表现均由秋天气候变化所致。每年自秋分到立冬,天气少雨、气压高、空气干燥。燥气耗损人体的阴津,使人体出现一派“燥”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