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的无比智慧
3868200000016

第16章 成功·经营(6)

重要且紧急的事马上做,例如处理客户投诉、处理服务器故障等突发性问题,尽量在最短、最快的时间内完成这些事情。其次是做重要而不紧急的事,这一类的事情影响深远,例如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等,这类事情的效益是中长期的,科维提出的时间管理理论的重点是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集中地放在处理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上。对紧急但不重要的事,要学会说“不”。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自己感觉不重要的事情,能不做就不做,想办法将事情推给其他部门,拒绝或推脱工作要讲究技巧,不要直截了当,要让上级觉得你确实是在用合理的理由来拒绝这个新增派的任务。一个人只有学会说“不”,他才会得到真正的自由。当然,这并不等于推卸责任,如果确实需要自己来完成,那么就使用最短的时间完成这些工作。对于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尽量不去做。如果确实需要做,那么要严格限定时间,比如写博客,限定一个小时,时间一到就立刻停止写作,千万不要被无聊的人和不重要的事缠住。

只要我们把精力主要放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上,合理安排时间,我们就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我们的时间。

除了学会在最重要的时候做最重要的事以外,学会利用时间的“边角余料”也是大有裨益的。茶余饭后的时间,听报告、看电影之前的时间,排队购物或等车的时间,都可以利用起来。有的人认为这些零星的时间太短,因而不屑于去加以利用。但涓涓细流若白白流淌,岂不很可惜?若能将其汇聚起来,便会成为能够用来发电的水利资源。分分秒秒,稍纵即逝,如果加以利用则可收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之效。古人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利用时间的“边角余料”,其作用岂可小看!

佛·光·小·语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失去了财富,可以努力再赚回来;失去了知识,可以再学;健康可以靠保养和药物来重新获得,但时间却是一去不复返的。

逝者如斯,莫待花落空折枝

生命就在一呼一吸之间而已。生命易逝,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时间呢?

我于一九三六年的正月,扶病到南普陀寺来。在病床上有一只钟,比其他的钟总要慢两刻,别人看到了,总是说这个钟不准,我说:“这是草庵钟。”

别人听了“草庵钟”三字还是不懂,难道天下的钟也有许多不同的么?现在就让我详详细细地来说个明白:

我那一回大病,在草庵住了一个多月。摆在病床上的钟,是以草庵的钟为标准的。而草庵的钟,总比一般的钟要慢半点。

我以后虽然移到南普陀,但我的钟还是那个样子,比平常的钟慢两刻,所以“草庵钟”就成了一个名词了。这件事由别人看来,也许以为是很好笑的吧!但我觉得很有意思!因为我看到这个钟,就想到我在草庵生大病的情形了,往往使我发大惭愧,惭愧我德薄业重。

我要自己时时发大惭愧,我总是故意地把钟改慢两刻,照草庵那钟的样子,不止当时如此,到现在还是如此,而且愿尽形寿,常常如此。

——弘一大师

1936年正月,弘一法师在南普陀寺,他患病时,病床上放了一只钟,这只钟比其他的钟要慢两刻,别人都说这钟不准,但弘一法师却解释说:“这是草庵钟。”原来,弘一法师在草庵时也生过一场大病,耽误了一个多月,当时草庵里的那只钟的时间,比正常的时间慢了两刻钟,后来他便一直将这只钟带在身边,不断地提醒自己要珍惜时间。所以“草庵钟”就成了敦促弘一大师珍惜时间的一个代名词了。

有这样一则广为流传的佛教故事:

有一天,如来佛祖把弟子们叫到法堂前,问道:“你们说说,你们天天托钵乞食,究竟是为了什么?”

“世尊,这是为了滋养身体,保全生命啊。”弟子们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那么,肉体生命能维持多久?”佛祖接着问。

“有情众生的生命平均起来大约有几十年吧。”一个弟子回答道。“你并没有明白生命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佛祖听后摇了摇头。另外一个弟子想了想说:“人的生命在春夏秋冬之间,春夏萌发,秋冬凋零。”

佛祖还是笑着摇了摇头:“你觉察到了生命的短暂,但只是看到生命的表象而已。”

“世尊,我明白了,人的生命在于饮食间,所以我们才要托钵乞食呀!”又一个弟子一脸欣喜地答道。

“不对,不对,人活着可不只是为了乞食呀!”佛祖又加以否定。

弟子们面面相觑,一脸茫然。

这时,一个烧火的小弟子怯生生地说道:“依我看,人的生命恐怕是在一呼一吸之间吧!”

佛祖听后连连点头微笑。

人的生命可以延续多长时间呢?佛祖的小弟子给了我们一个答案:生命就在一呼一吸之间而已。生命易逝,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时间呢?

人是惜命的,希望生命能够长久,才会有那么多的帝王将相苦求长生之道,却无法改变“生命是短暂的”这一事实;人是有贪欲的,又是有惰性的,才会有那么多的“鸟为食亡”之类的悲剧发生;而人又是争上游的,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只争朝夕”、从不松懈的案例。

两千多年前,先圣孔子在河边说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水是不会有重归的,时间也不会重返,所以要珍惜时间。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说过一个意味深长的谜语:“世界上有样东西是最长又是最短的,是最快又是最慢的,是最能分割又是最广大的,是最不受重视又是最值得惋惜的;没有它,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东西归于消灭,使一切伟大的东西生命不绝。”对于这个谜语,众说纷纭,很多人都猜不透。

直到有一天,一个名叫查第格的智者猜到了答案。他说:“最长的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永远无穷无尽;最短的也莫过于时间,因为它使许多人的计划都来不及完成;对于在等待的人,时间最慢;对于在作乐的人,时间最快;时间可以无穷无尽地扩展,也可以无限地分割;时间在时谁都不加重视,时间过后谁都表示惋惜;没有时间,什么事情都做不成;时间可以将一切不值得后世纪念的人和事从人们的心中抹去,时间能让所有不平凡的人和事永垂青史!”

那么时间到底是什么呢?时间对于不同的人而言有不同的意义。对于活着的人来说,时间是生命;对于从事经济工作的人来说,时间是金钱;对于做学问的人来说,时间是资本;对于无聊的人来说,时间是债务;对于学生来说,时间是财富,是积累,是命运,是千金难买的无价之宝。

最吝啬时间的人,时间对他最慷慨。抓住今天,尽可能少依赖明天。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佛·光·小·语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最长的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永远无穷无尽;最短的也莫过于时间,因为它使许多人的计划都来不及完成……

隐忍等待,小不忍则乱大谋

生命或许充满坎坷,唯有将痛楚忍耐深藏在心底,人生的自信与绚丽才将得以展现。

小不忍则乱大谋。为人要学会忍耐,如果一点小事都不能容忍而发脾气,就只会坏大事。只有下定决心耐住性子,才能成事,否则就会有麻烦缠上身。只需忍耐过黑暗,明天就一定会有阳光。

性格急躁、粗心大意的人,难以办成大事;性情温和、内心安详的人,多半万事顺意。不掌握自己命运的人,必定要被命运所捉弄。

在古老的藏族地区,有一个叫爱地巴的人,他有一个特殊的习惯:每次和别人起争执而生气的时候,就以很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然后坐在田边喘气。

爱地巴工作非常努力,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广。但不管房有多大、地有多广,只要与人争论而生气的时候,他就会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

“爱地巴,你为什么每次生气时都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呢?”所有认识他的人,心里都感到疑惑,但是不管怎么问他,爱地巴都不愿意回答。

直到有一天,爱地巴很老了,他的房地也已经太大太广了,他生了气,只能拄着拐杖艰难地绕着土地和房子慢慢地走,等他好不容易走完三圈,太阳已经下山了,爱地巴独自坐在田边喘气。

他的孙子看到后恳求他说:“阿公!您已经这么大年纪了,这附近再也没有其他人的土地比您的更广,您不能再像从前一样,一生气就绕着土地转圈了。还有,您可不可以告诉我您一生气就要绕着土地跑三圈的原因呢?”

爱地巴拗不过孙子,终于说出了隐藏在心里多年的秘密,他说:“年轻的时候,我一和别人吵架、争论、生气,就绕着房地跑三圈,边跑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哪有时间去和别人生气呢?一想到这里,气就消了,然后就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努力工作。”

孙子问道:“阿公!您年老了,又变成了最富有的人,为什么还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转圈呢?”

爱地巴笑着说:“我现在还是会生气,生气时绕着房子和土地走三圈,边走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又何必和别人计较呢?一想到这里,气就消了。”

贝多芬曾说过:几只苍蝇咬几口,绝不能羁留一匹英勇的奔马。每一位优秀人物的身旁总会萦绕着各种纷扰,对它们保持沉默要比寻根究底明智得多。我们应当保持一种温和平静的心态,从容地面对那些纷扰。

在非洲的戈壁滩上有种叫依米的小花,忍耐六年的漫长岁月才开花,而花期却只有两天,两天过后,连花带茎一起枯萎。气候干旱,土地贫瘠,再加上这种小花只有一条根吸收水分,其生存可谓艰辛。在六年的时间里,炎炎烈日烧灼它,漫天风沙肆虐它,而依米花毫不畏惧,依旧默默等待,默默生长。它知道,总有一天,根须深入到一定程度,自己就会绽放出绚丽的花朵。依米花用生命的轨迹向我们昭示,只有忍耐,才能美丽,只有忍耐,才终有成就。

生活中有些事情或许你永远不会习惯,但这样的日子你还得一天一天地过下去,所以你必须学会忍耐。没有能力改变现实,那么你就必须忍耐、适应,等一切风雨都过去了,剩下的就是明媚的阳光了。

佛·光·小·语

己性不可任,当用逆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

几只苍蝇咬几口,绝不能羁留一匹英勇的奔马。每一位优秀人物的身旁总会萦绕着各种纷扰,对它们保持沉默要比寻根究底明智得多。

水滴石穿,万事功到自然成

只要每天学习,每天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自然就会获得最后的成功。

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一个人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之前的积累是否足够。一个人积累知识、积累能力足够了之后,就会在一瞬间获得成功。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日,一个老道碰到一个拿着木棍的小叫花子,便告诉他怎样画一个方框,若能勤加练习,他日有缘再相见时,小叫花子就可不必要饭了。老道走后,小叫花子闲来无事时,便用木棍刻画那个方框,极尽方框之变化。

时隔不久,老道又碰到一个放牛的牧童,便告诉他怎样用木棍从上到下拉那么一下,若能勤加练习,日后有缘再相见时,小牧童也就可以不用放牛了。于是牧童在山间放牛闲散之余,便用木棍在地上或宽或窄、或疾或徐地拉那一画。

四十年后,老道临终前,把这两个人叫到了一起,让他们合写了一个“中”字。

这个“中”字便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地成就了书法史上的两位传奇人物。

不管做任何事,想要获得成功,就需要下功夫。任何一种技术、技巧都需要花工夫学会,还要再花更多的工夫学精。投机取巧的事是不会长久的,即使是窍门或捷径,也是功夫和经验积累达到熟能生巧后的结果。一个人想要修养内心,更需要下功夫,功夫到了,你就会在一瞬间获得开悟。

《佛经》中记载了“拈花微笑”的动人故事,将觉悟时妙不可言的境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相传佛陀在灵山法会上,手里拈着一朵花,对着大众微笑。佛陀就在那拈花示众和微笑之间,把所有的佛法都道尽了,把生活的智慧和艺术表达得淋漓尽致了。但是法会上的大众,面面相觑,不知道佛陀的意思。唯有座中一位叫大迦叶的弟子,对佛陀报以会心的微笑,就这样发生了禅宗的第一次传灯。他们师徒之间完全会心,心传密付了。佛陀便对大迦叶说:

吾有正法眼藏,涅妙心,

实相无相,微妙法门,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付嘱大迦叶。

一拈一笑间便传递了一切,也包容着一切心灵的和谐、完美与圆融。它让我们在发现生命的意义的同时看到真正的自己。

很多人看到这个故事之后会觉得,原来开悟这么简单啊!其实,为了这次觉悟,大迦叶在背后花费了多少工夫又有谁知道呢?觉悟是一种智慧,它是长时间思考后灵感在一瞬间迸发出的光芒,它也是历经人生后那无言的微笑。

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千万不能心存侥幸,只有通过实实在在的努力,才能在一瞬间实现人生的飞跃。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一定不要急于求成,只要每天学习,每天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自然就会获得最后的成功。

成功来源于诸多要素的几何叠加。比如,每天笑容多一点点;每天行动多一点点;每天创新多一点点;每天的效率高一点点……假以时日,我们的明天与昨天相比,将会有天壤之别。

功夫深处,水到渠成。

佛·光·小·语

明心见性,立地成佛。

每天笑容多一点点;每天行动多一点点;每天创新多一点点;每天的效率高一点点……日积月累,我们的生活就会发生质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