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的无比智慧
3868200000024

第24章 修身·养心(8)

人们在对待“死亡”这一自然事件上的态度是不同的。东方人把死亡当做一种忌讳;西方人大都把死亡作为一种人生的归宿,看得很平常。东方人的陵园种满参天松柏,郁郁葱葱的绿色下掩映的是让人觉得阴冷诡异的墓碑;西方人的墓地基本上没有高树,陵墓散落在绿色的草坪上,迎着阳光。东方人的墓碑多为黑底刻字,庄严凝重;西方人的墓碑多为白色,刻着有意义的墓志铭……

人如何面对死亡的命题,决定着他们如何选择对待生命的方式。也正如著名学者周国平所说:“死不是绝对的终结和虚无。它教导我们:要珍惜生,但并不必去畏惧死。”

哲学家海德格尔在《死亡》中写道:“拥有生命是好事,但生命的量若没有限度,那么也许一种不好的结局真在等待着我们大家。”有死的世界并不可怕,没有死,生者何以知生?在人关于存在的意识中,生的意识与死的意识是统一的:死的意识强化了生的意识。人,作为存在者而存在的人,其对自身存在事实的认定唯有通过强烈的生的意识来把握。把死的事实及人关于死的意识置于真实的存在之外,人还有什么生的意识可言?

人之生必然相伴于死,我们每个人从生下来的那一刻开始,便步入了走向死亡的过程。那么,我们在生的过程中就应该去体验生、沉思生,去由对死的叩问而让自我的生命获得更为长足的发展,从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有价值。

既然死亡是必然的,也是必需的,有着积极的意义,那么,我们就应该去接受它,正如尼采所说:“参透为何,定能接受。”

佛·光·小·语

我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

我们在生的过程中应该去体验生、去沉思生,由对死的叩问而让自我的生命获得更为长足的发展,从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有价值。

临终关怀,生命尊严需关照

在关怀与安慰中完成生命的整个过程,对死亡的关怀正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

弘一大师在提到人的死之时是充满了关怀和理解的,譬如,他建议临终之际,“切勿询问遗嘱,亦勿闲谈杂话。恐彼牵动爱情,贪恋世间,有碍往生耳。若欲留遗嘱者,应于康健时书写,付人保藏。”若弥留的人自己要求沐浴更衣,那么就可以顺从他的意思试着为他沐浴更衣,但若他没有要求,那么,就不要勉强为他沐浴更衣,要知道,弥留的人身体往往是十分痛苦的,若强行为他沐浴更衣,就会加重他的痛苦。

对待生命,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体会和理解。但,生命只要存在,便无可争议地拥有了自己的尊严。生,生得有尊严;死,同样要以生命的尊严的方式逝去。生命是需要我们去加以关怀的,生需要去关怀,死也同样需要去加以关怀。

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有走到尽头的时候,都有要与这个世界告别的时候。不管是谁,当他独自面对死亡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对于未知的恐惧感和对现实世界的留恋。我们无法去阻止死神的脚步而去留住生命,但我们却可以让生命死得有所尊严。

临终关怀并不仅仅只是一个道德层面上的问题,它更是一种作为人的义务。

对死亡的关怀正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在关怀与安慰中完成生命的整个过程本身就是生命的一部分。当我们留不住生命的时候,那么,就让我们的生命在温暖与关怀中安详而宁静地离去。

佛·光·小·语

我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

我们不仅要尊重一个人的生,同时也要尊重一个人的死,努力帮助一个人走得有尊严、无痛苦,让他超脱死亡的恐惧。

素食主义,恬淡养生之妙法

素食者所追寻的实质是尊重、敬畏每一个生命,他们多崇尚和平,能健康高寿。

弘一大师在出家前就已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素食主义者了,他那个时候便经常跑到寺庙去观看出家人的生活,对于他们所吃的蔬菜也十分感兴趣,以至于回到家后还依然要求佣人按照寺庙的做法烧菜给他吃。后来,渐渐地,他便开始吃素了。

在《楞严经》等大乘经典中,佛陀着重宣说了戒杀、断肉以及素食的功德。如《楞伽经》中云:“得生梵志种,及诸修行处,智慧富贵家,斯山不食肉。”《佛说十善戒经》云:“啖肉者多病,当行大慈心,奉持不杀戒。”历史上梁武帝也根据《涅经》等佛经教义,出于慈悲心肠,反对吃荤,并著《断酒肉文》四篇,主张僧尼一律断鱼肉,他又召集三律师入宫参议,使僧尼断肉食素,从此,在汉地佛教徒中吃素成为良好的定制。

佛教之所以提倡素食,与它慈悲为怀,以一颗平等的心来对待世间的万物的教义是分不开的。“生命对动物和人来说都是一样的重要,就像任何人都希望快乐过日子而害怕痛苦来临,想要活命而不愿死亡,其他的动物也是一样的。”食素不仅可以减杀机,使人拥有一颗仁慈之心,而且还能约束人对于美食的欲望,这便是所谓的“六根清净”中的“舌根清净”。

不仅仅是佛教提倡素食,其他宗教也有很多都是提倡素食的,就连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也曾这样说过:“吃素以后,人们会和平、健康地活到高寿,并且把类似的生活方式传给后代子孙。”

事实上,素食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就是尊重、敬畏每一个生命。作为世间万物灵长的我们,的确有能力驾驭一切低于我们的动物,乃至于发生食其肉、吸其血、寝其皮的事。但是人类是有道德感和自省意识的,来自于我们心底的道德感和自省意识告诉我们,如此做并不是一件好事情,而是一种残忍的行为。动物之于我们人类的关系,虽然不是同类的关系,至少是“朋友”的关系,人并不能脱离动物界而独立存在,这是科学所证明了的。说到底,食肉的唯一好处可能就是满足了人的那点口腹之欲,这便如同吸烟,只是满足了人的那点感官刺激而已。

其实,西方的素食主义传统从古希腊至今都从未断过,一直受到欧洲贵族,尤其是思想、文化界精英们的青睐。素食者被认为具有某种“贵族气质”,这使他们能在精神道德层面上居高临下。在古代的精英人物中,从苏格拉底、柏拉图、毕达哥拉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但丁、莎士比亚,再到近现代众多名人,如雪莱、萧伯纳、伏尔泰、卢梭、托尔斯泰、爱因斯坦,都选择素食并极力劝导他人如此生活。

现今的西方素食主义,往往都与绿色和平及动物保护等主题相呼应,当然也有相当的人群出于健康考虑,又或将其作为某种时尚主张。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认为素食缺少营养或会导致营养不良,是导致人们热衷肉食的主因。但对于素食倡导者们来说,这只是一个伪问题。他们会告诉你,世界上任何一种素食类动物都健康地生活着,没有人会否认陆地上最强壮的动物是吃植物长大的,更没人会傻乎乎地因为兔子只吃草就担心它会贫血。然后他们得出的结论便是,吃荤与吃素的症结不是营养是否全面的问题,而是人体究竟更喜欢接受哪种食物的问题。

素食是一种极佳的恬淡养生之法,弘一大师的素食主义是否能给我们带来莫大的启示呢?

佛·光·小·语

愈素食者愈高贵

现今的素食主义,往往都与绿色和平及动物保护等主题相呼应,当然也有相当的人群出于健康考虑,又或将其作为某种时尚主张。

适当“断食”,洁净身心的良方

断食一如思考,很多时候,要想装进去东西就必须先把旧东西倒出来。

有一次,弘一大师从杂志上见到一篇关于断食的文章,说断食是身心“更新”的修养方法,宗教上的很多伟人,如释迦牟尼,如耶稣,都曾断过食。断食能使人除旧换新,改去恶德,生出伟大的精神力量。并且还列举实行的方法及应注意的事项,又介绍了一本专讲断食的参考书。

弘一大师对于这篇文章很感兴趣,便想找机会试试断食。大约经过了一年,他竟独自去实行断食了,他的断食共三星期。第一星期逐渐减食至尽,第二星期除水以外完全不食,第三星期起,由粥汤逐渐增加至常量。据说经过很顺利,不但并无痛苦,而且身心反觉轻快,有飘飘欲仙之像。他平日是每日早晨写字的,在断食期间,仍以写字为常课,三星期所写的字,有魏碑,有篆文,有隶书,笔力比平日并不减弱。他说,断食时心比平时灵敏,颇有文思,恐出毛病,终于不敢作文。他断食以后,食量大增,且能吃整块的肉,自己觉得如脱胎换骨一般。他用老子“能婴儿乎”之义,改名李婴,依然教课,依然替人写字,并没有什么和以前不同的情形。

断食原本是古老宗教中的一种修炼方式,修行者通过断食来提升自身心灵的境界。其实,很多动物的生活中都会有这样一种情况,只有人除外,比如,冬眠的刺猬和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绝食”一天的猫,可从没有听说过它们这样便会被饿死,断食反而让它们更加活跃,连精神也好了很多。

人的身体正如动物的身体一样,并不需要餐餐饱食。有时没有东西落肚,对身体也不会有伤害。相反,若身体未好好准备接受食物,勉强进食,身体不但不吸收,反而会受到损害。这是因为人体的消化系统会受情绪影响,我们在疲倦的时候、心情紧张低落的时候、生病的时候,体内的分泌完全反常,倘若有食物进入消化道,会滞留其中,变成有毒物质。

断食还是一种洁净身体的方法,偶然来一次断食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什么都不做,不吃东西,只要休息。喝尽可能多的液体,只要休息,身体将会被清理干净。

在你断食的时候,身体就不需要去做消化的工作,在那一段期间里,身体的主要工作是将死的细胞和毒素丢出,这就好像某一个星期天或星期六,你休假,所以你回家进行大扫除一样。当身体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消化,你没有吃任何东西,身体就开始自我清理。

有时候如果你觉得需要进行一次较长的断食,你可以去做,但是前提是你要对自己的身体有很深的爱。如果你觉得断食对身体有任何伤害时,那么就立刻停止。如果断食对身体有帮助,你将会觉得更有活力,你将会觉得重新被赋予生命力。断食的准则应该是这样的:如果你开始觉得你变得更虚弱,如果你开始觉得有一种微妙的颤抖出现在你的身体上,那么你就要小心,这种时候,这件事就不再是一种净化,它已经变成破坏性的,那么就要停止它。

断食真正的意义是在灵修锻炼上,因为断食的时候不需要用太多能量来消化食物,大脑会极度清醒,如果以适当的灵修方法引导这些能量,将可使人们的心智提升到最高的意识境界。断食除了灵修的目的外,也是最古老的自然疗法之一,即用来控制心智和食欲的方法。

有一个弟子前去拜见禅师,问道:“师父,为什么我觉得自己这些年来总是没有长进?”

禅师笑着说:“先喝杯水吧!”于是就拿起桌子上的茶壶,往杯子里倒水。水很快满了,但禅师却仍不罢手,依旧往杯里注水。

弟子提醒他:“杯子已经满了。”禅师意味深长地对弟子说:“再倒一些吧,说不定能更多一些呢!”

弟子笑着说:“杯子已经满了,您再怎么倒也不能增加杯里的水。”禅师答道:“人生也就是这个道理,要想装进去东西就必须先把旧东西倒出来。”

吃饱的肚子没办法思考,断食期间,人的能量不需照顾较低层次的欲望,而使大脑特别清醒,是最好的灵修时机。许多伟大的修行者正是在断食期间的修炼过程中悟道的。

佛·光·小·语

弘一大师:因为我那时患有神经衰弱症,若实行断食后,或者可以痊愈亦未可知。要行断食时,须于寒冷的季候方宜。至于断食的地点须先考虑一下,似觉总要有个很幽静的地方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