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自我——做最好的自己
因为自信,关云长单刀赴会;因为自信,毛遂脱颖而出;因为自信,比尔·盖茨弃学从商。如果说人生的其他能力是杠杆,那么自信心便是支点,没有了支点,其他的一切便没有着落。
⊙人生,做最好的自己
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思想,他就是奴隶。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独立思考,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儿也没有冤枉他。
宋朝苏东坡居士曾在江北瓜州地方任职,瓜州与江南金山寺只一江之隔,他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经常谈禅论道。
一日,苏轼自觉修持有得,撰诗一首,派遣书童过江,送给佛印禅师,诗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八风是指人生所遇到的“嗔、讥、毁、誉、利、衰、苦、乐”八种境界,因其能侵扰人心情绪,故称之为风。
佛印禅师从书童手中接看之后,拿笔批了两个字,就叫书童带回去。苏东坡以为佛印禅师一定会赞赏自己修行参禅的境界,急忙打开批示,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放屁”两个字,不禁火起,于是乘船过江找佛印禅师理论。
快到金山寺时,苏东坡发现佛印禅师早在岸边等候呢。苏东坡一上岸就气呼呼地说:“禅师,我们是至交道友,我的诗、我的修行,你不赞赏也就罢了,怎可骂人呢?”
佛印禅师若无其事地说:“骂你什么呀?”
苏东坡把批示递给佛印禅师看。
佛印禅师哈哈大笑说:“言说八风吹不动,为何一屁打过江?”
苏东坡闻言惭愧不已。
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思想,他就是奴隶。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方式生活,没有独立思考,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儿也没有冤枉他。
要想做最好的自己,就必须真正从他人的眼光中走出来。丹麦哲学家齐克果曾经说过:“人们的沮丧,通常是因为无法做自己;而一个人最深沉的失落,则是选择成为和自己完全不同的人。”
“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仁者无敌”,世界向每一个人都敞开着一扇门,坚定地走进自己的人生之门,做自己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
人生品悟
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思想,他就是奴隶。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独立思考,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儿也没有冤枉他。
⊙对奴性十足的人而言,自由即痛苦
具有奴性的人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他们宁愿在强权者的管束下唯唯诺诺。
以前,青蛙王国都是由青蛙自己来管理,青蛙之间都是平等的,谁也不约束谁。
有一天,青蛙们大吵大闹,它们实在受不了这种没有人管束、自由自在的生活了,于是青蛙们决定改变这种状况,它们集体向上帝请求派一个国王来管束它们。
这个国王要庄严稳重,从来都不慌不忙、不急不躁,而且爱好和平,从不跟别人发生争执。于是上帝很快就给它们派下来了一个新国王,这个新国王从天而降,重重地落到了青蛙们的中间,青蛙们一个个吓得浑身打战,纷纷藏到水底、草丛里、湖沼的穴洞中。在那里,它们开始议论自己的国王,并认为这个国王一定大有来头。
可这位新国王只是一截树桩,起初,青蛙们对自己新来的国王无比尊敬,它们认为国王的确庄严稳重。青蛙们只敢在远处敬畏地看着国王,或透过草丛的缝隙来看。但是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国王仍旧没有什么动静,青蛙们便感到厌烦了。它们再次请求上帝派来一个新国王。“上帝呀,请你给我们派一个严厉的国王来治理我们吧,你瞧我们是多么渴望被管理呀!”青蛙们说。
上帝听了青蛙们的话,就给它们派了另外一位新国王,这个新国王是一只凶猛的鹤。
鹤国王和之前的木头国王的作风绝对不是一个类型的,鹤国王对这些青蛙没有丝毫的纵容。无论是哪只青蛙,只要犯下一点儿错,鹤国王肯定会把它吃掉,如果是所有的青蛙都犯了错误,那它也会把所有的青蛙都吃掉。事实上在鹤国王看来,无罪的和没有犯错误的青蛙是根本不存在的,因此,它有理由吃掉任何一只青蛙。
青蛙们开始心怀怨恨,它们再也忍受不了鹤国王的暴行了,于是它们再次请求上帝给它们改派一个新国王。它们对上帝说:“现在的鹤国王实在是太残暴了,我们都不敢把身子露出水面,甚至一露出水面都有可能被吃掉。”
上帝一看又是青蛙们来了,就开始反感,并怒声说道:“你们为了请国王,我的耳朵都快被吵聋了。你们过去生活得自由自在,可你们身在福中不知福,愣要我给你们派一个新的国王。给你们派个木头去,你们嫌它太宽厚;给你们派一个鹤,你们又嫌它太残酷……为什么你们不能安安分分地生活呢?我看就这样算了吧,你们就和现在的国王待在一起,要不然,以后的国王保不准比现在的还厉害呢!”
青蛙们再也不敢说话了,只好乖乖地回去,和鹤生活在一起。
有奴性心理的人,其实是十分可悲的,这一点鲁迅先生曾深刻地揭示过。他们活着,却没有自我。一个没有自我的人,活在这个世上,有什么意义呢?自己做什么事,似乎都跟自己无关,似乎只跟别人有关,只跟“主人”有关。
明人吕坤说:“既做人,在世间,便要劲爽爽、立铮铮的。若如春蚓秋蛇,风花雨絮,一生靠人作骨,恰似世上多了这个人。”这句话说的就是我们既然做了人,就要刚强有骨气。如果像春天的蚯蚓、秋天的蛇,像风中的花草、雨中的柳絮,一辈子仰人鼻息,那这个人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人生品悟
如果我们像春天的蚯蚓、秋天的蛇,像风中的花草、雨中的柳絮,一辈子仰人鼻息,那么我们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接受自己,他人才能接受你
很早以前,有一对双胞胎王子,有一天国王想为大儿子娶媳妇,便问大王子喜欢怎样的女孩。
大王子回答:“我喜欢瘦的女孩子。”
这个消息立刻传开了,年轻女孩都想:“如果我瘦下去的话,或许能做个王妃呢。”于是大家争先恐后地开始减肥。
不知不觉,国内几乎没有胖的女性了。不仅如此,因为女孩们一碰面就比谁更苗条,甚至出现了因为营养不良而得重病的情况。
但后来却出现了意外的情况,大王子因病过世了,因此国王仓促决定由小王子来继承王位。
于是国王便问了他同样的问题。“现在的女孩都太瘦弱了,而我喜欢丰满的女孩。”小王子说。
年轻女孩听说后,又开始大吃特吃,不知不觉中,国内几乎没有瘦的女孩了。
而小王子最后所选的新娘却是一位不胖不瘦的女孩。
小王子的理由是:“不胖不瘦的女孩才健康。”
你的缺点在一个人眼中是缺点,在另外一个人眼中就可能是优点。因此,我们应当正确地认识自己,肯定自己。
要想拥有美好的生活,必须自强自立,拥有良好的生存能力。没有生存能力又缺乏自信的人,肯定没有自我。一个人若失去自我,就没有做人的尊严,就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人生品悟
你的缺点在一个人眼中是缺点,在另外一个人眼中就可能是优点。因此,我们应当正确地认识自己,肯定自己。
⊙盲从会让人迷失自我
跟在别人后面走,下场也同别人一样。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见,要学会自己拿主意,坚定自己的立场,相信自己的力量,不要因为他人的评价而放弃自己内心的想法,不做别人毁誉的“奴隶”。
一场多边贸易洽谈会正在一艘游船上进行,突然发生了意外事故,游船开始下沉。船长命令大副紧急安排各国谈判代表穿上救生衣离船,可是大副的劝说失败了。
船长只得亲自出马,他很快就让各国的代表离开了游船。大副惊诧不已,船长解释说:“劝说其实很简单,我对英国人说,跳水是有益健康的运动;对德国人说,那是命令;对法国人说,那样做很时尚;对俄罗斯人说,那是革命;对美国人说,我已经给他上了保险;对中国人说,你看大家都跳水了。”
这则笑话可能有些夸张,但中国人喜欢盲从的特性却显露无遗。
盲从是一种可悲的行为。很多人都有跟风、从众心理,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同类互比”,即人们为了达到其理想的生活目标,随时都需要了解自己的现状,尤其需要了解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当缺乏判断信息的标准和有效方法时,就常常通过与他自认为同类的人进行比较,以此来确定自己的现状、社会位置以及应采取的行动。
同类互比,是社会给个人设置的一个陷阱和圈套。成功者永远只是少数,人一旦选择了跟风、从众,往往就意味着选择了失败。
王小波有一篇文章非常值得一读,篇名为《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相信读过之后,每个人都会喜欢上那只猪,因为我们身上欠缺“它”所拥有的一些特质。希望每个人都能看清自己,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人生品悟
跟在别人后面走,下场也同别人一样。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见,要学会自己拿主意,坚定自己的立场,相信自己的力量,不要因为他人的评价而放弃自己内心的想法。
§§§第二节 潜能——不做贫穷的“百万富翁”
⊙真正的宝藏就在自己身边
有一个关于农夫阿利·哈费特的故事:
一天,一位老者拜访阿利·哈费特时说道:“倘若您能得到拇指大的钻石,您就能买下附近全部的土地;倘若您能得到钻石矿,您还能够让您的儿子坐上王位。”
钻石的价值深深地印在了阿利·哈费特的心里。从此,他对什么都感到不满足了,除了钻石。
那天晚上,他彻夜未眠。第二天一早,他便叫起那位老者,请老者告诉他在哪里能够找到钻石。老者想打消他那些念头,但无奈阿利·哈费特听不进去,一刻不停地纠缠他,最后老者只好告诉他:“您在很高很高的山里寻找淌着白沙的河,倘若能够找到,白沙里一定埋着钻石。”
于是,阿利·哈费特变卖了自己所有的地产,让家人寄宿在邻居家里,自己便出去寻找钻石了。但他走啊走,始终没有找到宝藏。最后,他失望至极,投海自尽了。
可是,这个故事并没有结束。
一天,买了阿利·哈费特的房子的人,把马牵进后院,想让马喝水。后院里有条小河,当马把嘴巴凑到河里时,他发现沙中有块发着奇光的东西。他从那里挖出一块闪闪发光的石头,带回家,放在炉架上。过了些时候,那位老者又来拜访这家人,进门就发现炉架上那块闪着光的石头,不由得奔上前。
“这是钻石!”他惊奇地嚷道,“阿利·哈费特回来了!”
“不!阿利·哈费特还没有回来。这块石头是在后院小河里发现的。”新房主答道。
“不!您在骗我。”老者不相信,“我走进这房间,就知道这是钻石啊。别看我有些唠唠叨叨,但我还是认得出这是块真正的钻石!”
于是,两人跑出房间,到那条小河边挖掘起来,接着便挖出了一个比第一块更有光泽的石头,而且以后又从这块土地上挖掘出许多钻石。戈尔康达钻石矿就是这样被发现的,这是人类历史上价值最大的钻石矿。俄国沙皇皇冠上的奥尔洛夫钻石,即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就是从这个钻石矿挖掘出来的。
这是美国演说家鲁塞·康维尔的著名演讲《钻石就在你家后院》的开篇故事,它讲述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钻石矿——戈尔康达钻石矿——被发现的经过。戈尔康达钻石矿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钻石矿,其价值远远超过南非的金百利。英国国王皇冠上的库伊努尔大钻石(Kohinoor,106克拉),以及镶在俄国国王王冠上的那颗世界上最大的钻石,都取自那处钻石矿。
很多人被事物的外表所迷惑,不认识自身内在的珍宝。
真正的宝藏就藏于自身。那些痴迷于身外之物的人,就好像上文故事中所讲的,流浪在外而不知道自己身怀无上宝藏的人一样。
人生品悟
真正的宝藏就藏于自身。那些痴迷于身外之物的人,反而失去了其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每个人都是百万富翁
每个人都是百万富翁。如果你一味地把羡慕的眼光放在别人身上,那么你就看不到自身的宝贵资源。抱怨和叹息会遮住你的双眼,让你看不到本属于你的财富。
一般人大都是坐守万贯家财的穷人,他们穷就穷在心灵和觉悟上面。
海伦·凯勒刚出生时是个听力、视力与语言能力都正常的孩子。可是,一场疾病后,她却变成既盲又聋的小哑巴——那时她才19个月大。
生理上出现了缺陷,这令小海伦·凯勒性情大变。稍不顺心,她就会乱敲乱打,野蛮地用双手抓食物塞入口中。人们若要试图去纠正她,她就会在地上打滚,乱嚷乱叫,那时的她简直是个“小暴君”。父母管不好她,最后只好将她送至波士顿的一所盲人学校,特别聘请一位老师照顾她。
不幸中的万幸,小海伦·凯勒在黑暗中遇到了一位伟大的光明使者——安妮·沙莉文女士。沙莉文也是位有着不幸经历的女子,她10岁时和弟弟一起被送进孤儿院,在孤儿院的悲惨生活中长大。由于房间紧缺,幼小的姐弟俩只好住进放置尸体的太平间。在卫生条件极差的环境中,幼小的弟弟6个月后就夭折了。
她也在14岁时,得了眼疾,几乎失明。后来,她被送到帕金斯盲人学校学习了凸字和指语法。后来,海伦·凯勒遇到了她,她成为海伦·凯勒的家庭教师。
从那以后,沙莉文女士与这个蒙受三重痛苦的姑娘的斗争就开始了。她一边教她洗脸、梳头、用刀叉吃饭,一边和她“格斗”。固执的海伦·凯勒则以哭喊、怪叫等方式全力反抗着严格的教育。但一个月后,沙莉文女士就能够和生活在完全黑暗、绝对沉默世界里的海伦·凯勒沟通了。那么,她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答案是这样的:自我成功与重塑命运的方法是相同的——信心与希望。
关于这件事,在海伦·凯勒所著的《我的一生》一书中,有感人肺腑的深刻描写:一位年轻的复明者,虽然没有多少“教学经验”,却将无比的爱心与惊人的信心,一起注入一位全聋全哑全盲的小女孩身上——先通过潜意识的沟通,靠着身体的接触,为她们的心灵搭起一座桥。接着,自信与希望在小海伦·凯勒的心里产生,把她从孤独绝望的地狱中解救出来。
师生俩手携手,心连心,用信心与希望作为“药方”,经过一段痛苦的挣扎,莎莉文终于唤醒了海伦·凯勒那沉睡的意识力量。一个既聋又哑且盲的少女,开始领悟到了语言的魅力。于是失明的海伦·凯勒,开始凭着触觉——指尖——去代替眼和耳,从此学会了与外界沟通。在海伦·凯勒10岁时,她的名字就已传遍全美,成为了残疾人的模范。通过自我奋发,海伦·凯勒将潜意识的能量无限地发挥,最后走向了光明。
海伦的事迹在全世界引起了震惊和赞赏。她大学毕业那年,人们在圣路易博览会上设立了“海伦·凯勒日”。她始终对生命充满信心,充满热忱。她喜欢游泳、划船,以及在森林中骑马。她虽然没有发大财,也没有成为政界伟人,但是,她所获得的成就比富人、政客还要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她在欧洲、亚洲、非洲各地巡回演讲,唤起了社会大众对身体残疾者的注意,被《大英百科全书》称颂为有史以来残疾人士最有成就的代表人物。
可见,人的悲哀不在于没有拥有财富,而在于没有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这才是人生最大的不幸。
人生品悟
人的悲哀不在于没有拥有财富,而在于没有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这才是人生最大的不幸。
⊙开发自己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