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优生优育的24个关键
3875500000001

第1章 优生的5大关键(1)

一、不要近亲结婚

优生从择偶做起

谈到优生很多人都会想到营养、睡眠、水质、空气等。很少有人把择偶与优生联系在一起。其实,择偶是优生至关重要的第1步,就像一部小说的前言,一段交响乐的序曲。现代社会,人们摆脱了许多旧习俗、旧礼教,能自由恋爱,选择理想的伴侣。但近亲婚配、包办婚姻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依然存在,目前仍是造成我国人口素质低、缺陷儿出生的主要原因。英国著名的遗传学家高尔顿(F.Gahon)早在1883年就提出“优生学是在社会控制下,研究可能改善和损害未来人类身体和智力素质的科学”。一个多世纪以来,优生学得到不断的发展,通常又分为“正优生学”、“负优生学”。前者倡导优良个体的繁衍,后者强调禁止近亲婚配,禁止遗传病患者之间的婚配,以减少遗传病和先天性疾病的发生。所以,我们在选择结婚对象时,除了要两情相悦、情投意合外,还要考虑到是否对下一代更有利。

当对方患有遗传性疾病或有家族遗传史,就应该慎重考虑是否适合婚育。比如青年男女婚前检查时一方父母为近亲婚配,同胞兄妹中有精神病史,他们是否能生育呢?遗传学家认为,这些人生育的遗传风险大于10%,最好不要生育。他们中有人采取不生育,也有人采用供精或供卵方法生育,以避免遗传性疾病发生。这些都是积极负责的态度。除了遗传性疾病以外,还有些疾病如肝硬化、红斑狼疮、慢性肾病、造血系统的疾病、恶性肿瘤、严重精神疾病和严重心脏疾病等都不宜生育。

当男女双方都患有同一种疾病时,他们的下一代再得这种疾病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比如男女双方都患有高度近视,他们的后代患高度近视的可能性近100%。双方都患有精神疾病、耳聋、先天性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极有可能造成下一代再发。除了有同一种病不宜相恋外,还有一些疾病是不适合结婚的。我国的婚姻法指出:患麻风病未治愈;患有艾滋病、淋病、梅毒等性病;生殖道发育异常不能进行正常性生活而又无法矫治者;遗传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原发性癫痫;遗传性智力低下等,都不应当婚育。还有一些严重畸形且有遗传倾向的也不应当生育,如先天性软骨发育不良、手裂、足裂等。

禁止近亲婚配

我国的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近亲婚配。那什么叫近亲呢?近亲分为直系血亲、旁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直系血亲是指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即生育自己和自己所生育的上下各代亲属。如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等。

旁系血亲是指非直系血亲而在血缘上和自己同出一源的亲属。如姨表亲、姑表亲等。

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是指上至祖父母、外祖父母一代,下至孙子女、外孙子女一代的旁系血亲。

如果父母中一方有遗传病基因,另一方基因正常时,则不容易表现为遗传病。而近亲婚配所生子女,父母双方给予子女的可能都是缺陷基因,遗传病的发生率明显升高。据统计,近亲婚配下一代遗传病的发生率比非近亲婚配的约高出150倍,所生子女的死亡率也高出3倍。大量的科学论据说明,不论是动物还是植物,世界上一切生物远亲繁殖、杂交繁殖,都更有利于物种的优化和进化。

从优生角度认为,“门不当户不对”,血缘关系越远,孩子越聪明、越健康。早在100年前,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研究发现,遗传性状差异较大的个体杂交,其后代在适应性和生活能力方面明显优于性状相近的个体杂交后代。这说明任何个体的遗传性状,总是有的优良,有的低劣。如果婚配双方的遗传差异越大,就越利于互补,后代的优势也越明显。这就是扩大通婚范围有利优生的道理。

择偶要警惕遗传病

某人患某种遗传病,其家族中必定有人也患这种遗传病或是这种病的基因携带者。所以,选择配偶首先要调查一下他(她)的亲属里是否有人患有遗传病。而且,这种调查要向上追溯三代。如果发现对方亲属中有遗传病者,就应到医院作遗传基因检查。应注意,有些遗传病在一出生时就有表现,有些则要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来,如遗传性舞蹈症,发病时间要到30~40岁以后,甚至隔代发病。

“一代没好妻(夫),代代没好子”。遗传病顽固的遗传性从下面的例子可见:苏北某家族低能者比比皆是。什么原因呢?祭祀那天,有心人查看了家谱后发现,五世祖有三房夫人。大夫人是低能者,二夫人和三夫人智力正常。大夫人的儿子及其以下四代186人中,低能的78人,而二夫人和三夫人的后代中低能的一个也没有!

值得庆幸的是,人类的遗传工程(或称基因重组或基因嫁接)已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采取人工合成的不带任何疾病的基因置换出遗传病患者的致病基因,以改善遗传素质(即在“体外”受精,把选好的能达到优生目的,又可干扰和控制遗传病基因的基因嫁接到受精卵上,胚胎的遗传性状及其后代的遗传型就改变了),这已不是遥远的事了。但是,其代价肯定不低,配偶没有致病遗传基因岂不是更好?

生一个聪明的孩子是所有年轻夫妇最关心的话题。人的智力能否遗传给下一代?科学家的大量研究认为,智力的遗传是客观存在的。父母智商高,他们的下一代智商也较高。而在有精神缺陷的人中调查发现,他们的父母有31%患精神缺陷,他们的孩子有51%表现为精神缺陷或智力迟钝,这表明遗传的作用很大。那么,哪些是遗传性疾病?

所谓遗传病,就是从父母那里接受到已发生突变的遗传物质(染色体、基因)而引起相应的疾病或缺陷。这种遗传因素(致病基因),按一定的方式传给子女,子代就可能发生遗传性疾病。

先天性疾病一般是指婴儿出生时就表现出症状的疾病。先天性疾病中有些是遗传因素引起的,属遗传病,如唐氏综合征;有些是孕期受外界不良因素影响,引起胎儿发育异常,这类疾病是先天性疾病,但不是遗传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由此可知,先天性疾病并不都是遗传病。

后天性疾病是指婴儿出生时,一般不出现症状,生长到一定年龄才发生的疾病。因为有些致病基因控制的性状,要在个体发育到一定年龄时才表现出来。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一般4~6岁才发病。许多智力低下的患者,在婴幼儿期亦不易发现。由此可见,后天性疾病中,也有遗传病。

遗传性疾病

遗传性疾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如基因的突变或染色体畸变)造成的疾病。人类已发现的遗传病约有4000种,而且每年新发现的遗传病有100种以上,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因素,而且程度不同地代代相传。

我们已熟悉人类遗传的奥秘在于细胞核中的基因。基因掌握着遗传的“大权”,它们可以从结构上、形态上、数量上发生改变。来自父母的许多信息,通过基因由染色体携带传给下一代。人的23对染色体上约有5万对基因,经常由于某种原因出现个别异己分子,也是很自然的。可以这么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程度不同地带有几个有缺陷的异常基因,几乎人人都可能是一种或几种遗传病基因携带者。通常并不表现出异常症状,这是因为在受孕时父母其中一方的某个异常基因,被另一方正常基因所掩盖。

例如,父亲的某个基因是异常的,而母亲与之相对应的基因是正常的,这样结合后所生的孩子绝大多数表现正常。尽管在这些孩子体内潜伏着有缺陷的基因,但却没发生遗传病。如果他们的父母同时存在相同基因的缺陷,便再也无法被掩盖,难以避免遗传性疾病的厄运,那么所生下的孩子常表现为异常。

另外,由多基因以及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引起的疾病,如唇裂、腭裂、脊柱裂等,其子女不患病的概率较高。还有一些遗传病仅由父母一方有缺陷基因存在,在后代身上就可以显示患病,这种遗传方式为显性遗传病。如镰状细胞贫血是一种直接危及生命的血液病,子女发病率约为25%。此外,遗传病也可能由影响胎儿的染色体的数目、结构或排列异常引起,是举不胜举的。

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与种类

人类遗传性疾病种类繁多,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归纳为三种。分别为单基因、多基因和染色体病三类。它们的遗传方式如下:

(1)单基因病遗传,是由单个致病基因引起

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如多发性家族性结肠息肉症、遗传性舞蹈病、软骨发育不全、夜盲症、肾性糖尿病、血液胆固醇过高症、并指及多指畸形、先天性眼睑下垂、家族性周期四肢麻痹、遗传性神经耳聋、过敏性鼻炎、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牙龈肥大症等。目前约有160余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②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大家所熟悉的高度近视、高度远视、先天性聋哑、苯丙酮尿症、白化病、垂体侏儒症、黑尿病、家族性痉挛性下肢麻痹、肥胖生殖无能综合征及先天性鳞皮病等。目前已达1232种之多。

③性连锁显性遗传病。比较少见,如无汗症、脊髓空洞症、维生素D缺乏病、脂肪瘤、遗传性肾炎等。

④性连锁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蚕豆病、红绿色盲、家族性遗传性视神经萎缩、血管瘤、睾丸女性化综合征、先天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肾性糖尿病、先天性白内障、无眼畸形、肛门闭锁等。

(2)染色体病的遗传方式

大部分是由于父亲或母亲的生殖细胞发生畸变引起,小部分患者是因为22条常染色体中的平衡易位的携带者,传给了后代,使其子女发生染色体异常的疾病。临床上常见的如唐氏综合征、先天性腺发育不全以及猫叫综合征、小睾丸症、两性畸形等,约有350种。

(3)多基因病遗传方式

这里是指由多个致病基因发生异常而引起的疾病。多由于外界环境对生理的影响,致使多基因发生突变而发病。临床上常见,例如先天性心脏病、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哮喘、唇腭裂、无脑畸形儿、消化性溃疡病、先天性畸形足、重症肌无力、痛风、原发性癫痫、萎缩性鼻炎、牛皮癣、类风湿性关节炎、低及中度近视,部分斜视、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等。

可见,很多疾病都与遗传因素相关连,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但我们也需要利用遗传特点进行优生遗传设计,这需要从择偶做起。

遗传与优生环境

人类的体质、生理机能等许多方面都离不开遗传因素,但也不能忽视后天环境因素对优生的影响,这也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常有这种现象,在一个家族中,父母的个子都很高,但他们的子女的个子并不高;夫妻俩个子都较矮,但其子女个子并不矮,有的反而很高;夫妇中一个个子矮,他们的后代多会参差不齐,高个矮个都有。大家都知道身高与遗传有关,可是为什么会出现以上情况呢,因为环境因素、营养条件、生活习惯、工作性质等多方面因素也会影响到身高。像日本人,在过去他们的身高普遍都比中国人矮很多,但近年来,日本人的身高普遍增加,已大大超过他们的双亲,这也说明了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有关专家评价为遗传+环境=个体。

当然,某些遗传性是很稳定的,如血型、指纹等是不可改变的;又如精神分裂症、哮喘患者受环境因素影响占20%,遗传效应占80%;也有的两者占的比重差不多。

每一对夫妇,都希望生育身体健康又聪明的子女。子女各方面的素质,一部分受到父母的遗传影响,另一部分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换言之,遗传提供材料,而环境将材料加工成成品。

总之,我们希望尽量利用外环境条件来补救遗传缺陷,防止环境因素造成的身心缺陷。

遗传与智力的关系

在一个家庭中,父母亲双方有一方智力低下的,他们所生的子女中智力低下的发生率明显的高于父母亲智力均正常所生的子女;同样,父母亲都是智力低下,他们所生的子女智能低的发生率更高。这说明了智力与遗传的关系。

虽然智力和某些遗传基因有关,但也受着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果父母有意识在智力方面给予培养,加上本身主观努力,刻苦求学,亦能补救遗传缺陷。

在以往多子女的家庭中,同一个家庭的子女,有的孩子长大后作出了惊人的成就,而有的则一生平平。这也充分说明了遗传固然能传给下一代某些天赋,但后天因素如家长的教育、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以及个人学习和实践、刻苦的程度是造成智力差异的重要因素。

近视与遗传

目前,从许多研究中发现,近视确实会遗传。它可以是显性遗传,也可以是隐性遗传,也可以是Y染色体遗传(即男孩发病机会大)。后天的环境也可能加重近视的程度。一般而言,越严重的近视,越可能是父母遗传的。有人说,眼睛过度疲劳,或是看书时离得太近,容易得近视;但是也有人说是因为近视才会这样,所以这是互为因果关系的。总之,近视会遗传,但是后天环境也会造成近视。

容貌特征与遗传

我们都毫无例外地秉承父母的某些外貌特征来到人间。而这种遗传并不像“克隆”动物那么一模一样。

在已知的10大特征性遗传中,有些是“绝对”地像,有些是像又不像,有些像得微不足道,有些“像”可以通过再塑又不那么像。

接近百分之百的“绝对”遗传

①肤色。遗传时不偏不倚,让人别无选择。它总是遵循“相乘后再平均”的自然法则,给你打着父母“中和”色的烙印。比如,父母皮肤较黑,有白嫩肌肤的子女较少;若一方白、一方黑,那么,在胚胎时“平均”后便给子女一个不白不黑的“中性”肤色。

②下颌。是不容“商量”的显性遗传,“像”得让你无可奈何。比如父母任何一方有突出的大下巴,子女们常毫无例外地长着酷似的下巴,“像”得有些离奇。

③双眼皮。也属“绝对”性遗传。有趣的是,父亲的双眼皮,几乎百分之百地留给子女们。甚至一些儿童出生时是单眼皮,成人后又“补”上像他父亲那样的双眼皮。另外,大眼睛、大耳垂、高鼻梁、长睫毛,都是五官遗传时从父母那里最能得到的特征性遗传。

有半数以上概率的遗传

①身高。只有30%的主动权握在你的手里,因为决定身高的因素35%来自父亲,35%来自母亲。

②肥胖。父母肥胖,使子女们有53%的几率会成为大胖子,若一方肥胖,概率便下降到40%。这说明,胖与不胖,大约有一半由人为因素决定,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合理饮食、充分运动使自己体态匀称。

③秃头。造物主似乎偏袒女性,让秃头只传给男子。比如,父亲有秃头,儿子有50%的几率,就连母亲的父亲,也会将自己秃头的25%的概率留给外孙们。

④青春痘。这个让少男少女耿耿于怀的容颜症,居然也与遗传有关。父母双方若长过青春痘,子女们长青春痘的几率将比无家族史者高出20倍。这对只要青春不要“痘”的男女们,自然很有防治价值。

虽有遗传,概率不高

少白头。属于概率较低的隐性遗传,因此不必过分担心父母的少白头,会在自己头顶上如法炮制。

先天遗传,后天可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