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借的力量
3881400000001

第1章 借水行舟——20几岁要借力,30几岁需借势(1)

§§§ 借力使力不费力

“借”能让你顺利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到达梦想的彼岸。所谓“借水行舟”,就是借水之力,借河流之势,泛起人生之舟。对于每一位谋求发展者来说,要实现自己的宏伟计划,可以借比自己更有实力的事物推自己一把,从而达到目的。

早在2000多年前,荀子在《劝学》里就提出了借力使力的观点:“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自从造物主创造了人类以来,极富智慧的中华民族祖先在确定“人”字怎么写的时候就形象地表达了人与人相处的一种本能需要和生存哲学,一撇一捺,相互支撑,这就是“人”。“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任何个人的成长、任何企业的成功都是别人帮助的结果。懂得借力的人总是更容易走向自己想要的成功,借力使力的确是追求成功过程中不可小看的一个重要观念。

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资讯高度发达的社会,离开了别人谁都没法过。任何一个人的高品质生活都是别人帮助的结果,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是别人帮助的结果,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会借力使力。有了借力使力的观念,我们会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它是确保我们能够不断成功的基础。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借力使力方法。古今中外善于权谋艺术的领导者,无不精通此道。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它常常仗着自己的优势去侵略别的弱国。弱国之间,也常常互有摩擦。有一次,赵国声称要攻打燕国。当时,著名的游说之士苏秦有个弟弟叫苏代,也很善于游说。苏代受燕王的委托,到赵国去劝阻赵王出兵。

到了邯郸,苏代见到了赵惠文王。赵惠文王知道苏代是为燕国当说客来了,但明知故问:“苏代,你从燕国到我们赵国做什么来了?”

“尊敬的大王,我给你讲故事来了。”讲故事?他要讲什么故事呢?赵惠文王心中不禁一愣。

接下来,苏代开始讲他的故事了:

苏代说他这次到赵国来,经过易水的时候,看见一只蚌,正张开双壳,在河边晒太阳。忽然飞来一只水鸟,伸出长嘴去啄蚌的肉。蚌立刻用力合拢它的壳,把水鸟的嘴夹住了。这时候,水鸟对蚌说:“不要紧,只要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晒死的。等你死了我再吃你的肉。”

蚌也不服气,它回敬水鸟说:“不要紧,只要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你也会活不成的。咱俩谁吃谁的肉,还说不定呢!”它俩争吵不休,谁也不肯相让。正在它俩争吵的时候,有一个打渔的人走了过来。那打渔的人毫不费力地伸手把它俩一起捉走了。

苏代讲完了上边的故事,然后严肃地对赵惠文王说:“尊敬的大王,听说贵国要发兵攻打燕国。如果真的发兵,那么,两国相争的结果,恐怕是要让秦国做渔人了。”赵惠文王觉得苏代的话有道理,便放弃了攻打燕国的打算。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也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千百年来已为大家所熟知。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同志之间、朋友之间,应当团结互助,而不应钩心斗角,要看清和对付彼此共同的敌人;否则,就必然会造成可乘之机,让敌人钻了空子,彼此都遭受灾难。

这样的事例还有好多。

从前有一个水平很一般的棋手,却因为能够同时战胜两位象棋大师而获得了“棋王”的称号。为什么呢?因为他先跟第一位象棋大师下棋,从而把这位象棋大师的招法记在了心中;随后他又与第二位象棋大师下棋,把他的招法也记在了心中;最后,他用双方的棋法来分别与对方下棋,这样就等于他同时拥有了两位大师的高招,他与两位大师下棋,如同两位大师相互下棋。如此,那两位大师怎能不败给他呢?

有一个聪明的小裁缝,他被国王派去对付森林里的两个无恶不作的巨人。小裁缝凭力气是打不过两个巨人的,但又不能违抗王命。看起来,去也是死,不去也是死,这可怎么办呢?

小裁缝自有妙招。他进入森林之后,发现两个巨人躺在一棵大树下睡觉,就捡了很多石头爬到那棵树上。小裁缝从大树上向一个巨人的胸膛上扔石头。那个巨人被惊醒后,推了同伴一把说:“你为什么打我?”“你在做梦吧?”同伴回答后两人接着又睡。过了一会儿,小裁缝又向第二个巨人的身上扔石头,如此反反复复。两个巨人都以为是对方在干扰自己的美梦,非常愤怒,随后便动手厮打起来,直到打得精疲力尽,双双倒地而亡。

小裁缝借巨人之力杀了巨人,不仅使自己绝处逢生,也为百姓除了两大祸害。

这些借力使力的方法,都是在自己力量不足时帮助自己取胜的高招。

慧智提示

我们必须要学会借力使力,有了借力使力的观念,我们会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它是确保我们能够不断成功的基础。

§§§第二章 打工仔靠众人支持升为老总

2000年,种过地、卖过冰棍、当过小工的曲全龙来到东莞,进入由台湾老板投资创建的一家塑胶公司做包装工,月薪520元。

包装车间的活儿最苦最累,要付出很大的体力。曲全龙个头不高,体型偏瘦,干起来就更加吃力了,但他从来都不偷懒,更不叫苦叫累,总是抢着干。

曲全龙待人也十分义气,他平时一到周末就买些酒和菜,到自己的宿舍开火,请工友们聚餐。久而久之,瘦弱但豪爽的他成了大家的“主心骨”。

2001年年初,包装车间有了一个培训名额。当车间主任宣布名额将由选举决定时,工友们大声地喊:“小曲兄弟干活实在,我们推举小曲兄弟。”

培训结束后,曲全龙被任命为车间组长。企业规定,组长的工作时间是每天10个小时,曲全龙给自己规定的时间是14个小时。除了查看工作记录、做好包装检验,他总是自觉抽出两个小时帮助进度慢的工友义务干活。要知道,在以计件算工资的台资企业里,他等于是帮助工友挣钱。

曲全龙的仗义很快在全厂出了名,当哪个工友见到他帮自己挣钱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加快工作进度,这样一来,他带领的小组生产效率明显高于其他小组。

曲全龙随身带的小本子上记有各位工友的生日。第一次为工友老邓过生日时,他在内部食堂多点了几个菜,订了一个小蛋糕。当老邓走进餐厅,看着烛光中工友们的笑脸,听着生日快乐歌时,感动得热泪盈眶:“我活了40多年,还没过过一个生日,谢谢曲兄弟。”

曲全龙事事处处像对自己的亲兄弟姐妹一样替工友考虑,自然赢得了工友们的尊重。

同样干活,为什么他的小组干得比别人出色?公司高层领导一度感到纳闷。一个台湾过来的副总经理在曲全龙所在的小组蹲点数日,终于找到了答案。他在公司大会上不吝溢美之词,还把曲全龙的做法称为“曲全龙工作法”,并在全集团加以推广。

之后不久,由于业绩突出,曲全龙出任温州分公司的总经理,年薪30万元。就这样,他成了企业中薪水最高、最年轻的分公司总经理。

曲全龙没有学历,没有背景,用了数年时间,从底层做起,完成了从打工仔到企业老总的华丽转变。他靠的是什么呢?是人心!人心会抬着你往上走。得人心就是借情感之力,善借情感之力,就能让人家心甘情愿帮你做事、助你发达。

慧智提示

得人心者得天下。获得他人的好感,才能借得他人的力量,让他人心甘情愿地为你办事。这是所有成大事者必须要牢记的经验。

§§§第三章 里根借势登上总统宝座

兀立的山峰,本没有灵气,却借助脚下的绿水,构建出人间胜景;火红的花朵,本没有生机,却借助身旁的绿叶,表现出自己的高贵;普通的佛寺,本没有神秘,却借助山林的隐秘,渲染出自己的超尘脱俗;一个人,本没有什么特别,却借助外物的力量,铸造辉煌人生。

这也正应了中国一句古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人的经验、方法,我们可以拿来,化作己有,只要运用巧妙,一定会事半功倍。

葡萄藤借助木杆,盘环而上,沐浴阳光;大海的浮游生物借助洋流,四处漂泊,一日千里;蒲公英借助徐徐轻风,随遇而安,繁衍生息。

自然生命借助外力得以生生不息,人更应该如此,这样才能更好地达成自己所追求的目标。

如果一个人后院起火,正好有风从背后来,结果可想而知。

1980年,美国总统竞选的决战是在共和党候选人里根与民主党候选人卡特之间进行,由于二人当时的实力旗鼓相当,因此他们二人展开了美国竞选史上最激烈的争夺战。

当时的卡特是已经当政4年的在职总统,但政绩并不突出,而且内政方面不能令人满意,国内通货膨胀加剧,失业人数猛增。人们对这些有关国计民生的问题十分不满,怨声载道。而这些正好成了里根手中的王牌,他集中火力攻击卡特经济政策失误,并耸人听闻地宣称他要消除“卡特大萧条”。

而这时的卡特也抓住广大民众关心的战争与和平问题,指责里根增加防务开支的主张是好战之举。

里根与卡特就是这样唇枪舌剑,拳来脚往,双方一时难决雌雄。

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传播媒介对人们的影响极为广泛。一个人在媒体上的形象,在美国民众的心中往往占有重要位置,有时甚至直接决定了选民投谁一票。所以,总统选举,与其说是选民在选择候选人的政策纲领,不如说是在品味候选人的性格、智慧、精力、风度。在这方面,里根可以说是占据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里根当选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之后,他当年在好莱坞演过的电影一下子成了热门,全国各地影剧院、电视台争相放映。这股里根影视热风,无疑替里根做了一次绝好的宣传。人们从影视中看到,当年的里根英俊潇洒、精明强干,而现在仍然生机勃勃、干劲十足,风度不减当年。这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很好的印象。

在里根影视风兴起的同时,里根还借电视媒体极力展示自己的风采。在与卡特的电视辩论中,里根表现得能言善辩、妙语连珠,而卡特则相形见绌,呆板迟钝、结结巴巴。因此在投票之前关键性的一场电视辩论后,民意测验的结果是:支持里根的人上升到67%,支持卡特的人下降为30%。1980年11月4日大选,结果里根以绝对优势大获全胜。

卡特本来就因失业人数猛增等原因后院起火,又赶上与里根争夺总统,好莱坞电影之火终于把他烧得遍体鳞伤,“无颜见人”,从而退出了政治舞台。

浩浩荡荡的历史大潮不断奔涌,淘尽了无数英雄豪杰,然而借物以成大事的佳话也传不绝口。唯有善假于物,方能使我们在各自的领域有所作为;若只是一味自行自为,不考虑外界的有利条件,最终可能是暴虎冯河,事倍而功半。

如果说,孔明不曾借助东风,那么赤壁之战便不知火烧何家了;如果说,曹冲不是借水浮之力、轻灵之船,那么即使有百斤之砣、百方之盘、百米之杆,又怎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如果说,明珠不是借助一纸他人的标新之论、一袭黄布马褂,又怎么能连连拔擢,官至中堂?

可见,适时借助外物,能帮助我们更快地达到目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今社会,竞争如此激烈,我们更应学会善假于物,这样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让自己脱颖而出。当然,善假于物并不等于过分依赖外界条件,而是应当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借外物之所长,补己之所短,以使自己有所作为。

鲲鹏借巨风以升万里,而行至南海;候鸟借气流以结队飞行,而南北迁徙;明月借日光以照亮黑夜,而皎辉如练;我们也应借外物而助己一臂之力,马到成功。

慧智提示

唯有善假于物,方能使我们在各自的领域有所作为;若只是一味自行自为,不考虑外界的有利条件,最终可能是暴虎冯河,事倍而功半。

§§§第四章 靠朋友募集创业资金

现如今,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与外界保持着一定的关系,经商也是如此。经商做生意,需要涉及许多方面的问题,如工商、税务、质检、银行等这些部门都与经营者有关,要善于同他们打交道。同时,进货、销货、拓展市场、广告宣传等,也都要与人打交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赢得别人的帮助,对经商者来说十分重要,因为关系是经商的资本。

人际交往讲究互利互惠的原则。帮助别人,就是在为自己的人情信用卡储蓄,特别是在别人患难之际施以援手,救落难英雄于困境。真心助人,其回报不言而喻。

从诸多的社会现实中我们可以发现,没有本钱而谋求发大财的商人,大都是卓而不群的。他们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倚重他人,依靠或者引导别人为自己出力、出钱,自己才能赚到大钱,才能获得较大的成功。

人脉即财脉,对于每一位谋求发展者来说,要实现自己的宏伟计划,关键不在于自己有没有本钱,而取决于会不会倚重外界事物,会不会倚重他人。即使你眼下一无所有,只要你有人脉,善于倚重他人,你就有可能——并且是极大的可能取得成功、得到财富。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脉可以称作是金,然而它又贵甚黄金,因为黄金有价,人脉无价。人脉资源是一种潜在的无形资产,是一种潜在的财富。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说:“专业知识在一个人成功中的作用只占15%,其余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

对于经商者来说,人脉圈是其拓展生意的必需途径。精于经商的温州人认为:经营关系是很重要的,建立起利益联盟,让联盟内的生意伙伴的利益都达到均衡,是商场上有效的潜规则。古今中外,有很多成功人士就是借助别人的关系和能力,才顺利地攀上了成功的巅峰。

陈颂楠是巨人商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在总结二十几年的经商感悟时,特别强调了关系之于人的重要性。他下海之初因办厂失败而亏损了40多万元,当时他身上仅有500多元,他就用这500多元钱摆了两桌酒,请了20个朋友。他在酒席上坦言自己的困境,希望朋友们能助他一臂之力。当时在座的20个人答应每人借给他2万元。有的朋友家里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就帮他到亲友处去借。3天之后,40多万元就送到他手中。

庞大的关系网使独特的融资方式成为可能。在朋友圈内仅凭个人信用,不需要任何担保,就可以实现资金的转借,这种融资不需要繁杂的手续,并且到位迅速,数天内可以筹得数十万甚至上百万资金。正常情况下,没有比这种融资方式更快、质量更高的筹钱方法吧!

古语说:“商道即人道。”作为五千年文明古国,中国的人脉学问既深且远。人脉,一个有着浓厚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词汇,却因为商业经济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在全球各地备受推崇。

人脉等于钱脉,关系就是能力,善用人脉者日进斗金。现代商规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掌握商场中的潜规则,运用各种关系,打开成功的便利之门。胡雪岩很善于经商,他的成功就是因为他把人脉发挥得淋漓尽致,才使得他从一个茶馆的伙计到红极一时的红顶商人,以至事业如日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