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是对自己的一种敬意,它教会了一个人要有尊严,要爱自己的肉体和灵魂,要肯定自己,要将自立放在重要位置,而不是依靠他人,接受他人的施舍。自尊的人非常尊重自己,自己监督自己。正是因为自己尊重自己,根据同样的法则,他也尊重他人。同样的,由此他也博得他人的尊重。
然而,一个人一旦失去自尊,他便不能自爱。连对自己都不尊重的人,又怎么能够获得尊严,活出高贵呢?鄙视自己,轻视自己的结果,只能是失去健康、独立的人格,让自己变成一个自私自利的小人。理由很简单,如果他不爱自己,不相信自己,他也不可能爱他人和相信他人,他还会设法通过牺牲他人的利益来大肆攫取,以弥补那些令人绝望的个人空虚感和挫折感。中国传统的礼教认为名节比性命更重要,撇开一些男权主义的糟粕,这个观念有其可取之处,那就是:品格是立身之本,丧失品格的人,将丧失别人对他的敬佩与肯定。
自我尊重是通向成功和幸福的必经之路。无条件地热爱自己,因为你就是你,是世上独一无二的人。
§§§5、懂得欣赏,收获生活的美好
人与人之间确实存在竞争与共存的关系,但是我们要看到更多的是合作关系。在合作中,随着我们对彼此的熟悉,我们往往会很欣赏对方,而这种欣赏,往往带给人们一种赏心悦目的体验,仿佛重新为体内注入了能量。
懂得欣赏,便是懂得了进步的方式。然而,很不幸,人们往往习惯于嫉妒,或是习惯于完美。
古时候,有户人家有两个儿子。当两兄弟都成年以后,他们的父亲把他们叫到面前说:在群山深处有绝世美玉,你们都成年了,应该做探险家,去寻求那绝世之宝,找不到就不要回来了。
两兄弟次日就离家去了山中。大哥是一个注重实际、不好高骛远的人。有时候,即使发现的是一块有残缺的玉,或者是一块成色一般的玉,甚至是那些奇异的石头,他也都统统装进行囊。过了几年,到了他和弟弟约定会合回家的时间,此时他的行囊已经满满的了,尽管没有父亲所说的绝世完美之玉,但形态各异、成色不等的众多玉石,在他看来也可以令父亲满意了。后来弟弟来了,两手空空,一无所得。弟弟说,你这些东西都不过是一般的珍宝,不是父亲要我们找的绝世珍品,拿回去父亲也不会满意的。弟弟还说,我不回去,父亲说过,找不到绝世珍宝就不能回家,我要继续去更远更险的山中探寻,我一定要找到绝世美玉。
哥哥带着他的那些东西回到了家中。父亲说,你可以开一个玉石馆或一个奇石馆,那些玉石稍一加工,都是稀世之品,那些奇石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哥哥的玉石馆已经享誉八方。他寻找的玉石中,有一块经过加工成为不可多得的美玉,被国王御用作了传国玉玺,哥哥因此也成了巨富。
在哥哥回来的时候,父亲听了他介绍弟弟探宝的经历后说,你弟弟不会回来了,他是一个不合格的探险家。如果他幸运,能中途醒悟,明白至美是不存在的这个道理,是他的福气;如果他不能早悟,便只能以付出一生为代价了。
很多年以后,父亲的生命已经奄奄一息。哥哥对父亲说要派人去寻找弟弟。父亲说,不要找了,如果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和挫折他都不能顿悟,这样的人即便回来又能做成什么事情呢?世间没有纯美的玉,没有完美的人,没有绝对的事物,为追求这种东西而耗费生命的人,何其愚蠢啊!
弟弟不懂欣赏,也因此失去了本该收获的美好。其实,世界并不完美,人生当有不足。没有遗憾的过去无法链接人生。对于每个人来讲,不完美是客观存在的,无须怨天尤人。
§§§6、感恩,唤醒内心使命感的基因
感恩是一种基因,唤醒我们对未来的渴求。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更加谦卑地生活,更有激情地工作。
心怀感恩,宛如在我们的躯体中植入了一种叫使命感的基因,然后像维生素一样迅速扩散开来,影响着我们的一举一动。它像定时闹钟一样,不时地提醒我们应该保持谦卑的心态,应该对别人充满热情,勇敢地承担责任。
海德曾告诉我们说:我的海归朋友-北京一房地产信息咨询公司的总裁王先生-与我在一起时经常感叹公司员工的工作态度。他说他公司的员工,每天都是特别准时地下班,一分一秒都不差,很少有下班后留下来的员工,有极少数偶然留下来的,虽然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但还是觉得是非常可贵的人才,值得今后大力栽培。而王先生当年在美国打工时,就根本没有把工作当做一个应付的差事,对工作也没有办完了就了事的心态,美国的企业文化使他培育出对工作的使命感来,工作起来完全忘了上班下班,根本没有心思和时间去看表有没有到下班时间。这实际上就是工作上有无使命感的区别。
富有使命感的员工,一心牵挂在工作上,即使没有他人的督促,也能出色地完成任务。最光荣的工作是在秘而不宣、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完成的,那些不使自己的行为和工作成果在他人面前像发广告一样宣传的人是真正将工作当做使命的员工,他们只求内心完成使命的欣慰和满足。
富有使命感的员工,具有极强的主动精神,对工作真心投入。他不是被动地等待着新的命令的来临,而是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目标和任务;他不是被动地去适应新任务的要求,而是主动地去研究、变革所处的环境,尽量作出一些有意义的至关重要的贡献,并从中汲取再一次走向成功的力量。
光有全心全意、尽职尽责是不够的,人应该比自己分内的工作多做一点,比别人的期待做得更好一点,如此可以吸引更多的注意力,给自我的提升创造更多的机会。率先主动是一种极珍贵、备受看重的素养,它能使人变得更加敏捷、更加积极。对于一个有使命感的员工而言,公司的组织结构如何,谁该为此问题负责,谁应该具体完成这一任务,都不是最重要的,在他心目中唯一的想法就是如何将问题解决。
使命感意味着自我牺牲和忘我奋斗,意味着尽职尽责、绝不张扬。人类历史上最为敬业的例子之一就是那些为了使命感去全世界传教的牧师们,无论是非洲蒙昧的原始森林,还是南美洲的崇山峻岭,到处都有牧师的身影,他们前往几乎与世隔绝的穷乡僻壤、茹毛饮血的土著部落,他们一辈子在那里传教,甚至老死在那里,他们不图名,不图利,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仅仅为了自己神圣的使命,完全忘我地工作,直至离开人世的那一天。
假如你怀有责任心,你必定非常热爱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假如你没有责任感,非常讨厌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地狱。因为在你的生活中,有大部分的时间是和工作联系在一起的。不是工作需要人,而是任何人都需要工作。
你对工作的态度决定了你对人生的态度,你在工作中的表现决定了你在人生中的表现,你在工作中的成就决定了你人生中的成就。所以,如果你不想拿自己的人生开玩笑,就应该在工作中勇敢地负起责任。这是一种良性的循环,在一步步回环中带你攀登成功的高峰。
§§§7、一颗感恩的心塑就忠诚的行动力
人生来就是要做事的,有的是为自己做,有的是为别人做。不论是给自己做,还是给别人做,能否把事情做好,态度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态度决定一切。
那么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做事态度呢?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阿尔伯特·哈伯德的不朽之作《把信送给加西亚》,告诉我们一个答案——“忠诚”。
美西战争爆发时,罗文是一名年轻的美国陆军中尉。当时,美国总统麦金莱急需一个称职的特使去完成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军事情报局向总统推荐了罗文。
罗文中尉立即出发了,刚开始并没有人随同,直到他秘密潜入古巴岛,那里的爱国者才给他派了几名当地的向导。历经艰险,他最终将信送给了古巴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将军。在送信的整个过程中,罗文中尉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精神。
美国陆军部长给他颁发了奖章,并给了他最高的赞誉:“罗文出色的表现是军事战争史上最具冒险性和最勇敢的事迹。”
毫无疑问,罗文的精神在当今仍有着极强的感染力,在这里,罗文已成为主动、忠诚、敬业、坚韧的代名词。罗文之所以能够受到他人敬仰,就是因为他无论在何时何地,身处什么样的境况,都不会忘记自己的职责,内心充满使命感,事无巨细,对国家绝对忠诚,无论面对多么艰巨的任务,他都能够全力以赴地完成。
由洛克菲勒创办并经营的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作为众多推销员之一的阿基勃特,无论外出、购物、吃饭、付账、给朋友写信……但凡有签名的机会,都不忘写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甚至有时仅以这句话代替签名。
时间久了,同事朋友都开玩笑叫他“每桶4美元”。尽管受到各种嘲笑,阿基勃特却从不为之所动。
4年后的一天,洛克菲勒无意中听说了此事,大为惊异,马上请他吃饭,问他为什么这样做?阿基勃特说:“这不是公司的宣传口号吗?每多写一次就可以多一个人知道。”
5年后,洛克菲勒退休,阿基勃特继任第二任董事长。
是一颗感恩的心,塑就了阿基勃特如此忠诚的行为。一个有着感恩之心的人,必定会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执著而无私,博爱而善良,敬业而忠诚,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8、突破自己,才能获得更多
每个人都不应该在现实面前故步自封,而应该不断地突破自己,突破和超越的对象包括他人既定的模式和那颗沉迷在一时荣耀中不思进取的心灵。
心理学家是这样分析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的,人作为社会的个体,都会有一种超越的意识,超越自己的对手,在竞争中取胜,是一种内心的意识,是对于自己不如别人的恐惧心理。同时,此种心理又化作一种行动,千方百计地想要使自己高别人一筹,此时超越也是一种结果,是经过努力之后确实超过了他人。
你愿意做一个生活的弱者,一味地惧怕他人而不知争取吗?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10年间,他们游历了许多的国家,拜访了许多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都满腹经纶。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10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
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旷野里长满杂草。”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
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奥秘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一种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位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要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去除一片杂草。一年后,我们再来相聚。”一年后,他们都来了。
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完善自己,唯一的办法就是用一个更高层次的自己覆盖现今的自己。
而这,正是超越。
害怕风草的人,千方百计阻碍对方的前进以求维持自己的平衡心。而只有智慧的人,才会感恩上天赐予的这一个难题,努力地去超越它而不是阻碍它。
一个人身陷囹圄,隔窗贪婪地呼吸着铁栅外面的新鲜空气,望着自由自在飞翔的小鸟他会说,给我自由吧,我不再要地位、金钱,只求一日三餐,无论做怎样的繁重工作。对他来说,自由就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