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本书读懂犹太智慧精华
3881600000020

第20章 生活篇(4)

洛克菲勒在33岁时第一次赚到了100万美元。43岁时,他建立了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最大垄断企业——“标准石油公司”。但他在53岁时又怎么样呢?烦恼和高度紧张的生活已经破坏了他的健康,他的头发全部掉光,甚至连眼睫毛也一样,“看起来像个木乃伊”。

根据医生们的说法,他的病是“脱毛症”。这种病通常是由过度紧张引起的。他的头部光秃秃的,模样很古怪,使他不得不戴上帽子。后来,他订制了一些假发——每顶500美元。从此他就一直戴着这些假发。做不完的工作,无穷的烦恼,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经常失眠以及缺乏运动和休息,已夺去他的健康,使他挺不起腰来。

洛克菲勒早在23岁的时候就全心全意追求他的目标。当他做成一笔生意,赚到一大笔钱时,他就高兴得把帽子摔在地上,痛痛快快地跳起舞来;但如果失败了,他也会随之病倒。“缺乏幽默感和安全感”,这是洛克菲勒一生的特征。他说:“每天晚上,我一定要先提醒自己,我的成功也许只是暂时性的,然后才躺下来睡觉。”他手上已有数百万美元可以任意支配,但他仍然担心会失去一切财富。他没有时间游玩或娱乐,从未上过戏院,从没玩过纸牌,从来不参加宴会。诚如马克·汉纳所说:“在别的事务上他很正常,独独为金钱而疯狂。”

这些就是洛克菲勒前半生的真实写照。他为了金钱,为了事业,将自己彻底地搞垮了。美国一个著名企业家福特说过:“只知工作而不知休息的人,就像没有刹车的汽车,极为危险。”

犹太人主张,一定要在休息日里将自己从世俗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完全沉浸在另一种世界里面。在这种世界里,你才能获得思想和灵感的源泉。

犹太人是世界上最熟谙“平常心即智慧心”道理的民族,犹太教因其尊重信徒自然的生理和心理要求而保持住了他们的虔诚,犹太商人也同样因“尊重”自身内在的自然要求而保持住了自己经商的心理平衡。常言道“利令智昏”,一个在金钱和工作上拿得起放得下的商人,其智力才不会衰竭昏聩。

花钱比赚钱更重要

当富人没有机会买东西的时候,他会自认为是个贫穷的人。

——《羊皮卷》

在犹太人看来,只有大把地赚钱,大把地花钱,这才是富人的做法。他们喜欢豪华的居所、精美的食物和名贵的车辆,因为这样才配得上自己所赚取的财富和自己高贵的地位。他们认为要享受自己的生活,这样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一位住在芝加哥的犹太人已经70岁了,却要买一套很豪华的公寓,别人觉得很奇怪,问他:“你年纪这么大,估计也就只有几年的寿命了,还要这么大的房子干什么?”

这位犹太人反问道:“难道只有几年就不享受了吗?”

还有一个犹太人见了另一个人就问对方:“你多大了?”

“我50岁了。”

“那你还可以享受10年呢!”

这个犹太人问一个老人他多大了,似乎很不礼貌。但是他的回答却体现了他的人生态度:他的生命还有10年,应该好好地享受这生命中的最后10年。

“大手大脚地花钱,过舒适的生活,始终记住:不要按你的收入过日子!这样能使一个人变得自信。”好莱坞巨头之一的刘易斯·塞尔兹尼就这样教育他的儿子大卫,大卫后来成为电影《飘》的制片人,这句话成为风行好莱坞的经营原则。

犹太人节俭,但是他们不赞成过分节俭。《羊皮卷》中说:“当富人没有机会买东西的时候,他会自认为是个贫穷的人。”如果自己拥有了金钱,却守着它们不松动,把它们紧紧地攥在自己的手里,是愚蠢的。因此,犹太人对自己的生活要求品位很高。

即便这样,犹太人的节俭精神与他们享受生活并不矛盾。在犹太人看来,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就必须节约不必要的资金。但犹太人也同样认识到,赚取财富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并愿意为高贵的物品付出代价。在纽约这样的大城市,经常可以在晚上看到在装饰豪华的中国餐馆和意大利餐厅坐着颇有绅士风度的犹太人,他们和家人、朋友一边吃着精美的食品,一边亲密地交谈,那惬意的神态让人羡慕不已。他们毫不吝啬地把白天赚来的钱花出去,通常可以为了一顿精美的晚餐而一掷千金——为了享受他们是愿意花钱的。

当然,在生活中会赚钱也非常重要,但是,却远远没有会花钱来得更为重要。这世上真正能够赚大钱的人,永远都只会是寥寥无几的少数人群。与其每天挖空心思的想着怎样赚大钱,还不如务实一点,回归本位,想着如何打理好手头可以供自己支配的钱。能赚钱是标,会花钱才是本。会花钱比会赚钱更重要。

莫要不停地奔跑

不要不停地奔跑,有时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想想自己在做什么。

——犹太格言

《塔木德》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拉比看见一个人行色匆匆、急急忙忙地赶路,便把他叫住,问道:“你在追赶什么呢?”

“我要赶上生活。”这个人头也不回、气喘吁吁地回答。

“你怎么知道生活在前面呢?”拉比继续说,“你拼命往前跑,一心一意想赶上生活,可是你怎么不看看四周呢,问问自己生活究竟在哪儿?也许生活正在你后面追赶你呢!只要你静下心来,它就能与你会合;可是你却越跑越快,拼命逃离了自己的生活啊。”

的确,人生有时候应该静下心来想想:自己在做什么?做这些的目的是什么?

人们往往为了更美好的生活而工作,但是,最后却是为了工作而疲于奔命,早就忘记了我们是为了让生活美好而工作的,工作变成了抑制人们自由的东西。所以,不妨每天都抽出来一点时间一个人独处一会,轻松一下。当我们完全地放下工作,不去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我们的心就安静下来了,也许我们就会自己笑话自己了:“哈哈,干嘛那么忙呢?”这样,自己就可以轻松地做事情了。

有这么一个故事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有两个犹太人走在莫斯科的林荫道上,一个有居留证,另一个没有。突然,他们看见一个警察。

“快跑!”没有居留证的那个说,“当警察看到你跑,就会认为你没有居留证,他会去追你,这样我就有机会跑掉了。反正你有证,他不能把你怎么样。”

于是那个有证的就开始跑。警察一看见他跑,马上飞快地追了上去。几分钟之后他抓住了跑的那个。

“啊哈!”警察自信地说,“你肯定没有证件。”

“没有证件?你凭什么判断我没有证件?”那个犹太人边说边掏出证件递给警察。警察一下子糊涂了。

“那你为什么一看见我就跑呢?”

“我的医生建议我经常做一点锻炼。”

“那难道你没有看见我在追你吗?”

“看到了,我以为医生也给了你同样的建议呢!”

如果一个人不思考事物的本质时,就摸不准人生的方向,有可能越想接近事情的本源,就越偏离。因此,犹太人认为,应该松弛一下自己紧张的心情——放下一切工作,去思考问题,经常思考一些问题,你就会找到奋斗的方向。

有很多人常常为了努力工作,而逐渐远离自己本来应该拥有的生活。犹太人认为,乍见之下,“忙碌”似乎是勤勉的体现,其实不然,忙碌并不值得一味地赞扬。

在犹太人心中,工作对人生是有益的,但是如果一个人只知道工作,而不知道休息的话,那样的生活也是不快乐的。所以,要经常让自己安静下来,思考一下人生,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好各种事情,充分地享受美好的人生。

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幸福

每时每刻都要善待自己。

——《塔木德》

聪明的犹太人认为,不论岁月如何流逝,环境如何变迁,一个人都应该努力追求幸福。《塔木德》中写道:

岁月为一切而存在,为世间的每一种经历而存在。有生之时,有死之时。有播种之时,有收割之时。有颠覆之时,有建设之时。有哭泣之时,有欢笑之时。有哀号之时,有舞蹈之时。有往外扔石之时,有收集石头之时。有拥抱之时,有分离之时。有寻获之时,有失落之时。有保存之时,有丢弃之时。有撕裂之时,有缝合之时。有沉默之时,有言笑之时。有爱恋之时,有憎恨之时。有战争之时,有和平之时。

犹太人认为,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获得幸福。不论禁欲主义者,还是快乐主义者,他们都是在追求幸福、避免不幸。只不过由于他们对幸福的认识、感觉不同罢了。那么,幸福有哪些种类或层次呢?

按照道德的原则,人们活动的目的不外利他与利己两种。所以,人们的幸福也就不外两种:一是利他的,叫作“为他人的幸福”或“集体幸福”;一是利己的,叫作“为自己的幸福”或“个人幸福”。为他人的幸福符合道德的最高标准,因而是最高的正当幸福。如果把利他的幸福和利己的幸福结合起来,也符合道德一般标准“利己与利他统一”,所以是一般的正当幸福;如果达到利己幸福的前提是无害于人,那就只符合道德的最低标准“不损人”,所以是最低的正当幸福;如果用损人的手段达到自己的幸福,那就不符合道德标准,就是不正当的幸福。

集体幸福和个人幸福并非是完全对立的两个东西,而是融为一体,构成一个人全面幸福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如果一个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出色的诗人,但他绝不可能成为情操高尚的伟人。

如果不以利他和利己而以物质和精神为根据,则幸福又分为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两个层次。物质幸福又分为创造性的与享受性的两种。创造性的物质幸福也就是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享受性的物质幸福也就是享受物质财富的过程。

诚然,物质财富的创造是人们种种活动的目的,但是当一个人使自己的创造物质财富的才能和天赋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发展时,他就会感到无限的幸福。这种幸福显然远远高于享受物质的幸福。

犹太人认为,物质幸福是低级的、基本的幸福,而精神幸福则是高级的幸福。因此,《塔木德》指出:“即使是罪犯的思想,也比天上的奇迹更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