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大部头里的小故事(中国卷)
3883400000017

第17章 《三国演义》:雅俗共赏,群英荟萃(2)

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中,不仅解除了蜀汉的南顾之忧,稳定了后方,而且从南方调拨了不少人力物力,充实了蜀汉的财政力量,从而可以专心于北方,挥兵北向秦中了。诸葛亮平定南中后,命令孟获和各部落的首领照旧管理他们原来的地区。有人对诸葛亮说:“我们好不容易征服了南中,为什么不派官吏来,反倒仍旧让这些头领管呢?”

诸葛亮说:“我们派官吏来,没有好处,只有不方便。因为派官吏,就得留兵。留下大批兵士,粮食接济不上,叫他们吃什么?再说,刚刚打过仗,难免死伤了一些人,如果我们留下官吏统治,一定会发生祸患。现在我们不派官吏,既不要留军队,又不需要运军粮。让各部落自己管理,汉人和各部落相安无事,岂不更好?”

大家听了诸葛亮这番话,都钦佩他想得周到。诸葛亮率领大军回到成都时,后主和朝廷大臣都赶到郊外迎接,大家都为平定南中而感到高兴。打那以后,诸葛亮一面积蓄财富,一面训练人马,一心一意准备大举北伐。

小故事里的大道理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要处理与各种人的关系,而这种看似简单的人际关系常常是人们成功的重要因素,善处之者则为成功增添了一个砝码,反之,则会作茧自缚,自添绊脚石。

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往往习惯并倾向于用权力和权威来说服人,殊不知,这种做法并不会让众人心悦诚服,而是适得其反。所以,我们在处理和他人的关系时必须要以德服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只有让大家信服,才能有稳定的基础走向成功。有句话说得好,得民心者得天下,正是这个道理。

白帝城托孤

孙权派陆逊攻打蜀军,刘备听说陆逊就是定计取荆州的人,便要领兵去战,马良劝刘备不可轻敌。刘备却小看陆逊,不顾劝阻,领军攻打关口。

蜀军天天叫骂,吴军坚守不战。天气炎热,刘备便令人将营寨移入林中阴凉处。

马良对移兵树林中不大放心,便对刘备说:“丞相已到东川,何不将移营的地方画成图本请丞相过目?”刘备说:“那你就画了图本去问问丞相吧!”马良领命速去。

刘备让吴班到关前诱敌,军士赤身裸体卧于阵前。吴将徐盛、丁奉要求出战。陆逊不准,说这是诱敌之计,三日后可见分晓。

三日后陆逊领众将到关上观望,见吴班兵已离去,刘备伏兵走出谷口,众将才心服口服。

刘备又让水军顺江而下,在东吴境内沿江扎寨。黄权认为不妥便向刘备进谏,刘备不以为然。

魏国探子将刘备屯兵布阵图回报曹丕,曹丕看后大笑说:“刘备必将大败!”又说陆逊必定领兵取西川,魏国可趁东吴国中空虚之时攻打东吴。于是下令曹仁领一军去濡须,曹休去洞口,曹真去南郡,伺机进攻东吴。

马良将图本送给孔明,孔明看后大惊,问:“这是谁的主意,可先斩此人的头。”马良说是主公刘备自已的主意。孔明只得令马良速回见刘备,叫他另移营地。又告诉马良,主公若是兵败,可去白帝城躲避。

陆逊见时机成熟,便点将出兵,陆逊不用老将韩当、周泰、凌统,却只点末将淳于丹,并让徐盛、丁奉领兵在寨外五里处救援。

淳于丹去攻蜀军第四营大败而回。陆逊并不怪罪,又令朱然用船装茅草,从水路进攻蜀军,令周泰、韩当各引一军去蜀营放火,等到蜀营大火一起,其他众将不分昼夜追击蜀军,一直到捉了刘备才准回营。

初更时分,东南风大起,蜀营到处起火,蜀军自相践踏,死伤无数。

刘备见吴军杀来,慌忙上马。丁奉、徐盛领军两路夹击刘备,万分危急之时,张苞杀来,保护刘备逃往马鞍山。

刘备往马鞍山逃去,陆逊引大军紧紧追赶。朱然又从江岸领兵截住去路,刘备大叫:“我将死于此地了!”这时赵云从江州杀来,一枪刺死了朱然,保护刘备及剩下的百余将士奔往白帝城,蜀军大败。

陆逊追到夔关附近,见地形复杂,怀疑有伏兵,忙叫三军暂退。陆逊找人一问,才知此地叫鱼腹浦。听说诸葛亮在入川时,曾在此地的沙滩上布下石排阵,可比十万雄兵。

陆逊在半信半疑之下,领十余骑兵去探看石阵,刚走入阵中,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遮天盖地,陆逊等急欲回马,却困在阵中无路可出。

陆逊正找不到出口,忽然看见一老人走来,将他引出石阵,陆逊忙问:“长者何人?”老人说他即是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见将军陷于阵中,于心不忍,便前来引将军等出阵。

陆逊感叹地说:“孔明果然是真正的卧龙,自己实在无法相比啊!”部将们乘胜还要再追刘备,陆逊说曹兵会趁国中兵虚攻打东吴,于是下令撤兵。果然,退兵还不到两日,魏兵即分三路杀到。

曹丕亲自上前线督战,但见曹仁被吴将朱桓打败,曹真被陆逊打败,曹休被吕范打败,魏军大挫,再加上江南正流行瘟疫,兵士、马匹病死的很多。为了怕再损失将士,便撤兵回去了。

刘备遭兵败之后,忧郁成病,自知不久于人世,便下令驻扎在白帝城,并召孔明、李严来,托付身后之事。

孔明星夜从成都赶到白帝城,刘备叫孔明坐在身边,见马良的弟弟马谡在旁便先叫他出去,再告诉孔明,马谡这个人言过其实,不可重用。

刘备写了遗诏,哭着握住孔明的手说:“如果刘禅尚有可为,你便辅助他,若是不成材,你可自立为成都之主。”孔明听完,浑身有如针刺一般,泣拜于地,叩头流血表示:“臣一定竭力尽忠,至死方休!”

刘备又对儿子刘永、刘理说:“我死了以后,你们兄弟三人,对丞相要像父亲一样,不可怠慢。”命二子同拜孔明。

刘备又对赵云说:“你看在与我的交情上,早晚看顾我的儿子,可不要辜负了我的交代。”赵云哭着拜别说:“臣不敢不效犬马之劳!”章武三年四月二十四日,刘备死于白帝城,享年六十三岁。

诸葛亮率众官将刘备的灵柩运回成都,宣读遗诏。太子刘禅即位,改年号建兴。

小故事里的大道理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诸葛亮的真实写照。刘备在临终前对孔明说过,如果刘禅不可辅佐,可让他取而代之。但孔明受托孤遗命,始终全力辅佐后主,直到生命的尽头。现在的社会也需要这样的人,恪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这样才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自己的人生价值也会得到体现。

空城计

这是蜀后主刘禅统治年间的事。诸葛亮在整顿好内政以后,兴师北伐,智取天水、南安、安定三城,震动关中。魏主曹睿急令司马懿领兵离长安出关破蜀,司马懿荐举名将张为先锋一同征进。

司马懿引20万军出关下寨。他知道秦岭之西,有一条路,地名街亭,傍有一城,名为列柳城,此二处皆是汉中咽喉。他估计诸葛亮北伐,定从此进,乃与张领兵奔街亭而来。

魏军出关的消息,早有细作报告诸葛亮。在军中会议上,诸葛亮说道:“今司马懿出关,必取街亭,断我们的咽喉之路。”说完,他略停片刻,扫视了一下左右众将,问道:“谁敢引兵去守街亭?”话还未说完,参军马谡自告奋勇,愿肩此任。诸葛亮对他交待了有关事项后,让他写了军令状呈上。

诸葛亮拨给他2.5万精兵,又令一向谨慎的上将王平相助,并吩咐道:“下寨必当要道之处,使贼兵急切不能偷过。”诸葛亮唯恐二人有失,再拨一万兵马给高翔,令其在列柳城屯兵扎寨,一旦街亭危急,可引兵营救。又命大将魏延引本部兵去街亭后屯扎,准备随时接应街亭。

部署完毕,诸葛亮就吩咐赵云、邓芝各引一路军出箕谷,以为疑兵,他则准备亲率大军由斜谷径取城。

谁知马谡到了街亭,看了地势,不顾诸葛亮的嘱咐,也不顾王平的坚决反对,竟然不在五路总口下寨,非要在旁边的山上屯军,只分五千兵马,与王平离山十里下寨。

司马懿领兵一到,见此情景,乃大驱军马,一拥而进,把山四面围定,切断蜀军水源。自辰时困至戌时,山上无水,军不得食,寨中大乱。到半夜时分,山南蜀兵大开寨门,下山降魏。马谡禁止不住,司马懿又令人于沿山放火,山上蜀兵愈乱。马谡自料守不住,只得驱残兵杀下山向西逃奔。王平、魏延虽闻讯赶来救援,却遇上伏兵,又丢失了列柳城。王平、魏延、高翔等只好退到阳平关。

司马懿本想去夺阳平关,但害怕中了诸葛亮的计策,于是下令,取斜谷,向西城而进。这西城虽是山僻小县,但却是蜀兵屯粮之所,又是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交界处,若是此城失去,三郡也就难保了。

再说诸葛亮在祁山寨中,有探马来报:“街亭、列柳城都失守了!”诸葛亮顿足长叹说:“大势去矣!”为挽救危局,他急忙命令关兴、张苞各引三千精兵,投武功山小路而行,作为疑兵;又令张翼先引军去修理剑阁栈道,以备归路;再传密令,命大军暗暗收拾行装,准备起程;又令马岱、姜维领兵伏于山谷中,断后掩护;还派心腹报与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官吏军民,要他们皆迁入汉中。

吩咐之后,诸葛亮亲自引五千兵马退向西城搬运粮草。就在诸葛亮刚到西城不久,忽有十余骑飞马报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向西城蜂拥而来。”

情况万分危急!当时诸葛亮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的五千兵马,已分走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一半的人在城中。众官听了这个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观望,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向西城县杀来。

诸葛亮立刻传令:“将旌旗全都藏起来,各军各自看守城上巡哨的岗棚。如有妄行出入及高声言语者,立即斩首!大开四个城门,每一门用二十个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当魏兵到时,不可擅自行动,我自有妙计。”传令完毕,诸葛亮便披鹤氅,戴纶巾,带着两个小童,拿着一把古琴来到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司马懿前军赶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都不敢进城,急报给司马懿。司马懿笑而不信,止住三军,自己飞马上前,远远望之。果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边有一个童子,手捧宝剑;右边另一个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多个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司马懿看后心中十分疑惑,认定城中定有埋伏,于是让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往北山退却。途中遇到张苞、关兴伏兵袭击,只得尽弃辎重而去。

小故事里的大道理

这则故事里有两个典故,一是失街亭,二是空城计。我们可以对比着来分析。心态对一个人至关重要,马谡狂妄自大,盲目自信,轻视敌人,这种浮躁的心态最终让他自食其果。而诸葛亮淡定从容,面对危机不慌不乱,使敌人自乱阵脚,这种临危不惧,坦然处之的心态,才值得我们学习。

有的时候我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就是缺少一个良好的心态,比如就考试而言,许多同学并不是不会,可能是因为马虎或者过度紧张而没有取得好成绩,所以磨练自己的心态,你会终身受益。

阿斗乐不思蜀

司马昭摆平了魏国的内部争斗,就开始实行统一天下的计划,首先就是要灭掉蜀汉。

当时的蜀汉,诸葛亮在世时,刘禅事事听从他的安排,待到诸葛亮一死,刘禅顿觉失了主心骨,不知道怎么办,竟宠信宫中的一位宦官黄皓,自己却不理国事,只知道寻欢作乐。而蜀汉大将军姜维,则屡屡出师伐魏,一心恢复中原。他不顾将士疲劳,连年征战,使得百姓们的负担很重,叫苦连天。

司马昭见伐蜀的机会已到,派钟会率领十万人马攻打蜀国。姜维接到情报后,马上报知刘禅。刘禅正与黄皓在宫中游玩,接到报告后问身边的黄皓:“魏国派大批人马进攻我国,怎么办?”

黄皓说:“陛下放宽心,听说城中有一师婆,能测吉凶,可以召她来问问。”

刘禅即命黄皓用小车把师婆接到宫中,在后殿陈设香花纸烛,焚香祝告。那师婆披散头发,赤着双脚,装模作样,念念有词说:“我是西州土神,陛下太平无事,几年后,魏国疆土也归陛下,可不必忧虑。”

刘禅听后,非常高兴,命人重加赏赐。自此之后,他再不听姜维的说法,只与黄皓在宫中宴饮作乐。姜维的告急文书,都被黄皓收到后藏了起来,刘禅一心玩乐,毫无察觉。

魏国大将钟会、邓艾等,兵分十余路,浩浩荡荡杀向蜀国。蜀国虽有大将姜维、张翼、廖化等镇守,但因刘禅听信巫师之言,迟迟不肯发兵,最后寡不敌众,只能退守剑阁(今四川剑阁)。魏军一时也无法攻破蜀军把守的险关要隘。

邓艾见蜀军主力守在剑阁,亲自带了五千精兵,不穿衣甲,手执开山斧,从高山峻岭中强行开出一条小道,人不知、鬼不觉地直奔蜀国首都成都。

刘禅在成都接到探子飞报,说邓艾军马已兵临城下,城外百姓,扶老携幼,痛哭逃生。刘禅惊惶无措,竟然不顾群臣的反对,命人写降书、树降旗。刘禅的第五个儿子,即北地王刘谌,见父亲如此昏庸,一家五口悲愤自尽。

第二天,刘禅自己绑着双手,带领大臣们投降邓艾。消息传到剑阁,死守在那里的姜维等官兵大惊失色,号哭之声,震天动地。

邓艾攻克成都后,姜维假装投降于钟会,企图挑起钟会与邓艾间的矛盾。最后,在混战中,邓艾、钟会、姜维都相继死去。

司马昭见成都混乱,命人把刘禅接到洛阳,封他为安乐公,赐给他金钱、美女、住宅。刘禅安下心来,渐渐忘了亡国的痛苦。

一次在宴会上,司马昭命蜀人上场演蜀戏,蜀国官员触景生情,一个个低下头去,想想国破家亡,做了俘虏,还在敌国观看家乡戏,不由得落下眼泪。唯独刘禅,抬着头看得非常起劲。司马昭看在眼里,问刘禅说:“你还想念蜀国吗?”

刘禅不假思索地回答:“这里真快乐,我已经不想蜀国了。”“乐不思蜀”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刘禅身旁的大臣正乘着上厕所的时机,对刘禅说:“以后如果晋公再问陛下是否想念蜀国,陛下可回答说先人的坟地都远在蜀地,我的心里每时每刻都在牵挂,希望有朝一日能回去探望。这样,晋公或许会放陛下回去。”

刘禅点点头,牢牢记住这些话,待到司马昭又一次问他是否想念故土时,刘禅微闭眼睛装着哭泣的样子,以正的话作答。

司马昭说:“这话不像你说的,倒像是正说的。”

刘禅一下子睁开眼睛,惊讶地说:“你怎么知道的?”周围的人见此情景都笑了起来。

司马昭不由叹息道:“人之无情,竟会到这种地步,即使诸葛亮还活着,辅助这样的主子,国家也是不会长久的。”

后来,人们便用“扶不起的阿斗”来讥讽那些昏庸无能,而又自甘堕落的人。

小故事里的大道理

阿斗不思进取,自甘堕落,最后导致国家灭亡。人不可以没有上进心,不能安于现状,乐不思蜀,否则人生就没有意义可言。人这一辈子应该有所追求,要努力,不能甘于平庸,更不能自暴自弃,无所事事。所以,从现在起,去勇敢追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