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人生不过俯仰进退
3884400000013

第13章 和庄子一起逍遥游——品读《庄子》(2)

有一天,马克在报上看到科尔写的一篇有关生命的散文,于是打电话去问科尔的病情。科尔说:“我真的无法想象,要不是这场病,我的生命该是多么的糟糕。是它提醒了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实现自己想去实现的梦想。现在我才体味到什么是真正的生命和人生。你生活得也挺好吧?”马克没有回答,他早把自己亲口说的去埃及和希腊的事放在脑后去了。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最后都不可避免地走向生命的尽头,只不过有的人走得快,有的人走得慢。走得快的人,珍惜自己的时间,反而活出了精彩的人生。而走得慢的人,总是想着自己还有足够的时间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一拖再拖,直到最后仍然没有完成,碌碌无为地度过了自己平庸的一生。这不能不说是生命的一种悲哀。

因此,不论你是疾病缠身,还是健壮美丽;也不论你是已过古稀之年,垂垂老矣,还是正值灿烂年华,光彩照人,都应该积极面对人生,努力实现自己心中的目标。

俯仰之间知人生

感慨生命的短暂,不是学曹孟德“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叹息,也不是苏东坡“人生如梦”的无奈,更不是看破红尘的消极颓唐。而是想,人生苦短,生命易逝,今天能健康、自在、安乐地活着,我们就没有什么理由不去珍重生命、热爱生活、好好活着,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第五节 【错过的事,恐怕再难追回】

庄子用“已灭矣,已失矣,吾弗及已”三个阶段来强调一个人生道理。每一件事情,过去便永远不会回来了,不管怎么追,也永远抓不回来,这就是现实。

有个简单的爱情故事,或许已说了太多遍,但其寓意仍发人深省。

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偶然之间相遇相知,从熟识的那天起,彼此心中就有种说不出的欣赏和默契,两人成了挚友。那时,他们还在读高中,接着就上大学、读研究生、参加工作。几年已经过去了,友情没有因为时间和空间而慢慢变淡,反而越来越浓,然而,也仅此而已。之后,各自去恋爱,彼此都有了生命中的另一半。有一天,男孩和女孩谈论起一个话题,如果有来世的话,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来世愿做男孩还是女孩?照例是争得没完没了,女孩子还是要做女孩,男孩子呢,还是要做男孩。最后,他解释说:“来世我不能不做男孩,因为,我要娶你。”随即淡淡一笑,有些无奈,有些忧愁。女孩子像被钉住似的待在那里,心里恍恍惚惚的——她从来不知道他是爱她的啊!知道了又能怎样?错过了已难回头,许多事都无法重来一次。

惋惜吗?既然心中有渴望,为何不努力去争取,今生的事又何必推到来世。很多人终其一生的努力,也未必能得到成功的回报。然而,他们却无憾无悔于生命。

30年前,一个年轻人离开故乡,准备开创一片自己的天地。他动身的第一站,是去拜访本族的族长,请求指点。老族长正在练字,他听说本族有位后辈开始踏上人生的旅途,就写了3个字:不要怕。然后抬起头来,望着年轻人说:“孩子,人生的秘诀只有6个字,今天先告诉你3个字,供你半生受用。”30年后,这个从前的年轻人已是人到中年,有了一些成就,也添了很多伤心事。归程漫漫,到了家乡,他又去拜访那位族长。他到了族长家里,才知道老人家几年前已经去世,家人取出一个密封的信对他说:“这是族长生前留给你的,他说有一天你会再来。”还乡的游子这才想起来,30年前他在这里听到人生的一半秘诀,拆开信封,里面赫然3个大字:不要悔。

故事短小,却令人回味,6个字点透人生。生命总是有限的,想想人生中的追之不及,你是否心有所悟呢?

俯仰之间知人生

人生是短暂的,有些事情错过了就无法挽回,与其到时追悔莫及,不如好好把握现在,好好珍惜身边的每个人、每件事。其实,如果一个人能真正地做到这一点,那么他的人生即便不是华丽的,但最起码会是无憾的。

§§§第六节 【给生活赋予艺术的名义】

庄子有云:“得至美而游乎至乐,谓之至人。”

生命是短暂的,但是人不能因为生命的短暂而陷入虚无,如何使短暂的生命有意义,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庄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诱人的答案:艺术生活。在短暂的人生路上,若能够把生活当成一门艺术,就能把生活演绎得绚烂多彩。

某父子俩一起耕作一片土地。每年他们会把粮食、蔬菜装满那老旧的牛车,运到附近的镇上去卖。父子二人性格不同,父亲认为凡事不必着急,儿子则性子急躁、野心勃勃。

一天清晨,他们套上了牛车,载满了一车子的粮食、蔬菜,开始了旅程。儿子心想他们若走快些,当天傍晚便可到达市场。于是他用棍子不停催赶牛,要牲口走快些。“放轻松点,儿子,”父亲说,“这样你会活得久一些。”“可是我们若比别人先到市场,我们便有机会卖个好价钱。”儿子反驳道。

父亲不回答,把帽子拉下来遮住双眼,在牛车上睡着了。儿子很不高兴,愈发催促牛车走快些,固执地不愿放慢速度。他们在快到中午的时候,来到一间小屋前面,父亲醒来,微笑着说:“这是你叔叔的家,我们进去打声招呼。”“可是我们已经慢了半个时辰了。”儿子着急地说。“那么再慢一会儿也没关系。我弟弟跟我住得这么近,却很少有机会见面。”父亲慢慢地回答道。

儿子生气地等待着,直到两位老人慢慢地聊足了半个时辰,才再次启程,这次轮到父亲驾牛车。走到一个岔路口,父亲把牛车赶到右边的路上。“左边的路近些。”儿子说。“我晓得,”父亲回答,“但这边的景色好多了。”“你不在乎时间?”儿子不耐烦地说。“噢,我当然在乎,所以我喜欢看漂亮的风景,充分地享受它。”

蜿蜒的道路穿过美丽的牧草地,经过一条清澈河流——这一切儿子都视而不见,他心里翻腾不已,十分焦急,他甚至没有注意到当天的日落有多美。

他们最终没有在傍晚赶到。黄昏时分,他们来到一个宽广、美丽的大花园。父亲呼吸着芳香的气味,聆听着小河的流水声,把牛车停了下来。“我们在此过夜好了。”“这是我最后一次跟你做伴,”儿子生气地说,“你对看日落、闻花香比赚钱更有兴趣!”“对了,这是你这么长时间以来所说的最好听的话。”父亲微笑着说。

几分钟后,父亲开始打呼噜,儿子则瞪着天上的星星。长夜漫漫,儿子好久都睡不着。天不亮,儿子便摇醒父亲。他们马上动身,大约走了一里路,遇到一个农民正在试图把牛车从沟里拉上来。“我们去帮他一把。”父亲低声说。“你想浪费更多时间?”儿子有点生气了。“放轻松些,孩子,有一天你也可能掉进沟里。我们要帮助有所需要的人——不要忘了。”儿子生气地扭头看着一边。

等到那一辆牛车回到路上时,天已大亮。突然,天上闪出一道强光,接下来似乎是打雷的声音,群山后面的天空变得一片黑暗。“看来城里在下大雨。”父亲说。“我们若是赶快些,现在大概已把货卖完了。”儿子大发牢骚。“放轻松些……这样你会活得更久,你会更享受人生。”仁慈的父亲劝告道。

到了下午,他们才走到俯视城镇的山上。站在那里,看了好长一段时间,两人都不发一言。终于,儿子把手搭在父亲的肩膀上说:“爸,我明白您的意思了。”他把牛车掉头,离开了那个从前叫做广岛的地方。

现代社会中的人,失去了信仰的基石,以至于很早就忘记了人在社会中真正要追求的是什么。他们的心灵变得很空虚,所以只能用各种各样的欲望来代替。他们每天都在匆匆赶路,为了一些蝇头小利奔波不息。其实,生活的美一直在你的周围,如果能改变自己的想法,珍视自己的内心,修身养性,把生活当作一门艺术来对待,就能像庄子所说的那样,获得真正艺术化的自由生活。

俯仰之间知人生

庄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会生活的方法:艺术生活。在短暂的人生路上,若能够把生活当成一门艺术,就能把生活演绎得绚烂多彩。“游心于物之初”乃是“至美至乐”。一个真正得道的人,他的生活就会变得像艺术一样,充满了真善美。一个人如果能够忘记各种欲念是非,艺术生活,他就会变得更加快乐。

§§§第七节 【紧握当下,才有资格拥有未来】

《庄子·大宗师》中说:“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

这段话的意思是,不忘记自己从哪儿来,也不寻求自己往哪儿去,承受什么际遇都欢欢喜喜,忘掉死生像是回到了自己的本然,不用心智去损害大道,也不用人为的因素去帮助自然。这就叫“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