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人生不过俯仰进退
3884400000015

第15章 悠悠于无规则的游戏——品读《孙子兵法》(1)

§§§第一节 【为首者,以人格服众】

在大多数人眼里,人格魅力是最不可捉摸的神秘因子,是一种神秘得近乎神奇的事业推进剂。它是一种迷人的气质和个性魅力,能让你成为杰出的领导者。其实,魄力不过是雄厚实力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身为领导者,理应有过人的才能和卓越的本领,唯此方能获得众人的认可与信服。

《孙子兵法》中,孙武就对身为将帅的领导者提出了五点要求:“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即机智、诚信、仁爱、勇猛、严格。孙武提出的这些要求,不仅适用于战争中的将帅,也同样适用于现实生活中的领导者。“智”就是机智、明智、睿智,不仅要求领导思维灵活,同时也要有一定的专业能力,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专业素养”,智慧是将领必不可少的特质。

历史上以智闻名的莫过于诸葛亮,他常常以神机妙算取胜于人,让刘备的草莽队伍日益壮大,成为三国之中与魏、吴相抗衡的一支军队。街亭失利后,司马懿的20万大军包围了只有200人留守的孤城。兵临城下,诸葛亮仍旧闲适地独坐城头焚香弹琴,让司马懿以为有诈,自己退兵。敌强我弱之时,诸葛亮巧设计谋,将曹军引入了新野,留下一个城门作为出口,以大火袭击曹军,结果大量曹军为逃命而自相残杀,损失雪上加霜。还有七擒孟获、三气周瑜、草船借箭等,使诸葛亮成为智慧的代名词。

智慧是实力的最好证明。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更能够解决现实问题,更容易赢得别人的尊敬,甚至可以说是有“智”者事竟成。

“信”,就是要诚信,让人值得信赖。诚信,不只是领导者必备的品质,也是所有人立足于世所必需的品质。诚信的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不轻易许下承诺,一旦做出决策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商鞅为了让百姓相信自己的变法诚意,在城门口立了一根杆子,许诺只要有人将杆子搬到另一个城门,就有重金相赠。起初人们半信半疑,后来有一个莽夫见众人都不动手,便把杆子扛起径直走往约定的城门,到了之后,真的得到了商鞅的奖赏。商鞅如此大费周折,正是为了赢得群众的信任,这样他的变法才能实施。讲信用、守信义,不仅是一个团队得以维持下去的基础,也是领导的立身之本。

“仁”,就是要仁爱、仁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之一,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对于古代的领导者而言,由于身份等级观念深厚,如果将军能够体恤下属,就会被视为大仁大爱。在今天,我们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更加需要替人着想,待人宽厚。这样才能与他人相处融洽,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合作、协调。

“勇”就是勇气、勇敢,对一个领袖人物来说,要勇于承担责任、勇于革新、勇于冒险。

一个小兵需要关心的是怎样守好自己的阵地,而一个将领则要担心一条防线的安全和整个战争大局。领导要拿出高于别人的勇气和魄力,大胆地推行自己的主张。就像推行变法的王安石所说的那样:“人言不足恤,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

“严”就是要严于律己,同时严以律人,赏罚严明。如果说前面的智、信、仁、勇都是对领导个人修养的要求,那么严则是对领导处理团队关系的要求。严于律己,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除了以身作则之外,更要严肃对待团队的事情,在团队之中树立严的形象。我们常说“严师出高徒”,正是因为有了严格的训练和要求,才能上下一心。

历史上很多为人们所熟知的军队,如“杨家将”、“岳家军”等,都是纪律严明的队伍,从来不允许对百姓胡作非为,也因此赢得了民心。中国人民解放军自建军之日起,确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无不是严明纪律的体现。与此同时,领导的“严”也要把握好分寸,不能限制成员提出建议的权利,否则就变成专制、独裁了。

俯仰之间知人生

无论是身为一军之统帅,还是一个团体的领导,《孙子兵法》中所提到的“智、信、仁、勇、严”这五种品质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同时具备了这些素质,才能称得上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也才能引领团队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节 【关键时,请果断相信自己】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论是行军打仗,还是为人处世,但凡自己心中认定是正确的主张,便应果断、坚决地予以实行,不必过多地受外界环境或是俗世陈规的约束与限制。孙武显然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不仅在《孙子兵法》中明确提出“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而且还用行动证明了这一点。

孙武离开齐国投奔吴国时,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在朋友的引荐下,吴王阖闾读了孙武的兵法,便将孙武召至宫中,要求用宫女来演练并验证其兵法的有效性。

孙武欣然接受了挑战,他将宫女分为左右两队,并指定吴王最为宠爱的两位美姬为左右队长。接着孙武开始向宫女们讲授操练的要领。讲解完毕,孙武问众宫女有没有听明白,众人都说明白了。然而,当孙武真正开始发号施令时,宫女们却笑得乱作一团。

孙武说:“如果由于号令不清而导致士兵们没有按照指令行兵,那么这个责任当属将领。”于是他又将规则重新解释了一遍。然后他再一次发令,宫女们仍然大笑不止。这时孙武说:“如果指令已经解释得足够清楚,而结果还是失败的话,那么责任在于军官。”他下令斩杀被任命为队长的两名宠姬。

吴王见状忙说已理解他的用意,不需要真的执行军法。孙武回绝了吴王的请求,杀掉了两位美姬,并任命另两名宫女为队长,继续练兵。当孙武再次发令时,没有人再笑了,大家都操练得极为齐整。此时吴王因失去爱姬而无心观战,孙武因此批评吴王:“大王只重口头承诺,却没有勇气说到做到。”

孙武通过这件事对坚持己见做了很好的注解。在瞬息万变的时代,面对机遇,我们必须果断地做出决定,付诸实施,否则很容易错失成功的最佳时机。

李恩夫妇都是二十几岁,收入并不多。他们住在一间租来的小房子里,生活空间很狭小。夫妇两人渴望有一套自己的新房子。

一天,当李恩交下个月的房租时,突然意识到房租跟新房子每月的分期付款差不多。李恩对太太说:“下个礼拜我们去买一套新房子,你看怎样?”

“你怎么突然想到这个?”她问,“开玩笑!我们哪有能力?可能连首付都付不起。”

但是他已经下定决心:“我们一定要想办法买一套房子,虽然我现在还不知道怎么凑钱,可是一定要想办法。”

第二个礼拜他们真的找到一套两人都喜欢的居室,首付款是5万元。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凑够5万元。他知道无法从银行借到这笔钱,因为现在虽说可以贷款买房,但是手续实在复杂,不是任何人都能够贷到款的。

可是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突然有了一个灵感,直接找开发商谈,向他借私款。他真的这么做了。开发商起先很冷淡,但由于李恩一再坚持,他终于同意了。他同意李恩5万元的借款按月偿还1000元,利息另外计算。

现在他要做的是,每个月凑出1000元。夫妇俩想尽办法,一个月可以省下500元,还有500元要另外设法筹措。

这时李恩又想到另一个点子。第二天早上,他直接跟老板说这件事,他的老板也很高兴他要买房子了。李恩跟老板说因为要付利息,所以他必须多赚一些钱,他想问问公司是否有一些工作可以在周末完成,他可以加班。他的老板被他的诚恳感动了,找出许多事情让他在周末加班完成。这样,李恩夫妇欢欢喜喜地搬进了新房子。

李恩当机立断,不再等待下去,所以他得到了自己的新房子。要想成功就必须果断出击,犹犹豫豫、瞻前顾后的人是永远不会有突破的可能的。

俯仰之间知人生

自作主张并非全属肆意妄为,很多时候,面对外来的声音与意见,我们需要的正是孙武面对吴国国君时这种“自作主张”的勇气与决断力。或许有人会说:少做少错,不做不错。放弃实践,固然没有做错事的机会,但同时也失去了成功的机会。

§§§第三节 【真正的实力才是坚实的踏板】

托尔斯泰在自己的传记中写道:“我不祈求上帝让我平安无事,我只祈求上帝在考验我的同时,赐予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确实,自助者天助,外界的一切几乎都是偶然,它们可能会在最需要的时候出现,也可能会在最危急的时刻添乱,决定成败最主要的因素永远是自己本身。

孙武说:“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要使敌人打消进攻的念头,自己就必须拥有使敌人无法进攻的实力。他认为两军交战,从根本上来讲是双方综合实力的较量,要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首先加强自身的实力,“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可见,《孙子兵法》并非只是强调诡道的“雕虫小技”,在讲究计谋的同时,孙武强调“慎战”的思想,而这一思想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如何使自己强大。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而不存在侥幸心理,不幸和困难自然就无法进犯。

只有脚踏实地、真正拥有雄厚实力的人才会让别人有安全感,也愿意将更多的责任赋予你。因为浮躁和急功近利,有不少人每天都在想办法寻求成功的捷径,于是尽可能地钻空子、占便宜,而不愿踏踏实实地去做事,白白地丢掉了成功的机会,也丧失了更多自我发展的可能。

真正睿智的人,从来都不会将事情的成败压在不可知的运气上,而是清楚地明白唯有强大的实力才是决定成败的根本。

曾经教过比尔·盖茨的一位大学教授评价他说:“他是我所教的学生当中最好的学生,我不能想象还有比他更聪明的人。搞软件对他来说几乎是不费力的。”比尔·盖茨的一位同学也说:“他是一位天才,问题就这么简单。他说他的脑子里尽是一些软件开发方案,而我们不能不信他的话。”从这些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比尔·盖茨拥有独特的实力,使他对身边的人具备了非凡的影响力。

影响力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别人对你实力的认同。换言之,富有影响力的人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被别人看成是独特的,甚至是独一无二的。这种信念一旦产生,人们不仅会心甘情愿地接受他,而且会追随他。对于这样的人而言,将理想变为现实,从平凡走向成功,都变得容易很多。

因此,我们绝不能好高骛远,我们需要的是实力,只有实力才能对事业和理想起到帮助和推动作用,使人生增值。

俯仰之间知人生

人生虽有许多种力量,但实力是建设人生最重要的手段和最基本的力量。在奔赴成功的艰辛路途中,或许需要诸葛亮巧设“空城计”的勇气与魄力,但那毕竟不是长远之计。就像孙武分析的对象——战争一样,历史上固然有一些以少胜多的例子,但更多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实力决定胜负。

§§§第四节 【有备而来,无往不胜】

拿破仑·希尔说过,一个善于准备的人,是离成功最近的人;一个缺乏准备的人,一定是一个差错不断的人,纵然其有超强的能力、千载难逢的机会,也不能保证获得长久的成功。没有准备的行动会让一切陷入无序,最终面临失败的局面。

古罗马学者塞涅卡有这样一句话:“要想利用风驰电掣的机会,不仅要做好物质上的准备,更重要的是要做好精神上的准备。”可见,准备攸关成功,但人们总是忽视它。即便有人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也很少能长久地关注它。于是,“效率低下,差错不断”就成了人们身上与失败相关联的标签。可以说,“每一次差错皆因准备不足,每一项成功皆因准备充分”,这句话就是对准备的最好注解。无论在任何一个领域,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

薛文与陈亮都是刚进公司的销售助理,两个年轻人跃跃欲试,工作都很积极卖力,但成绩却有天壤之别。

有一次,薛文预约的一个客户按时来到公司。此时的薛文正对一大堆客户资料进行分类。看到已经到来的客户,他才想起这个早已预约好的业务。薛文满怀歉意地请客户来到洽谈室,发现文件、资料以及产品的说明书都还没有准备好,只得匆忙跑去复印。等一切准备就绪时,客户已经很不耐烦了。好不容易,薛文开始向客户介绍产品性能了,却又发现产品说明书复印错了。就这样,客户马上转身离开了。薛文的懊恼可想而知,经理没有过多地批评他,只是告诉他,第二天陈亮也有一个业务,让他去看看。

第二天,陈亮按照预约时间,笑容可掬地在洽谈室门前等待客户的到来。客户到来之后,对这种被重视的感觉很是满意。紧接着开始进入正题,只见陈亮不慌不忙地拿出产品资料、使用说明、文本合同,有条不紊地向客户介绍产品,还把近期公司举行的优惠活动详细地告诉了客户,站在客户的角度提出了一些非常有益的建议。

最后,陈亮对客户说:“听说贵公司最近又要在西雅图开设一个分公司,我想贵公司一定在短期内还要引进我们公司的设备。如果您愿意的话,可以在这次订货中一起购置所需设备。这样,不仅可以因数量多有更多的优惠,而且可以省去一些不必要的装运费用,你看怎么样?”客户显然动心了,当下将最初要订100万美元的货物增加到了200万美元。

薛文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怎么也想不到会这么顺利。不久,陈亮因为一直把每项工作都做得相当圆满,被提升为部门经理,并得到了公司的嘉奖,薛文却仍然原地踏步。

薛文与陈亮的例子可以证明一个问题:充分的准备可以成就一个人,而不充分的准备则可能毁掉一个人。也许你正准备扬帆起程,锋芒初露;也许你经历重重,继往开来;还可能你对未来充满期待……在一切的行动开始之前,但请先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准备好了吗?”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孙子兵法》中说:“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关于战争成本,孙武对车马费、伙食费、医疗保险费、外交补贴等,都考虑得很清楚。战斗需要一个强大的后勤集团做后盾。战前的准备工作,是战争所必需的,也是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保证。正所谓“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只有解决了基本的生活问题,才有精力去作战。

多一分准备,就能少一些失败的风险。所谓准备主要是指为成功而长期进行的坚韧、扎实的知识储备和辛勤努力的劳动,以及在机遇来临时的全力拼搏和冲刺。有人曾这样说过,事业成功的三大要素是天赋、勤奋和机遇。可见,机遇固然重要,但离不开天赋和勤奋,离不开充分的准备。成功者并非天生是幸运女神的宠儿,他们大多是在经历了奋力拼搏、曲折辛酸之后才会有所收获。

俯仰之间知人生

人生亦是如此,事前的准备必不可少。为了得到一个最令你满意的结果,必须在行动之前,把所有导致既定结果的方法和途径考虑进来,并为之做好充分的准备。即便一个人具有超强的能力、千载难逢的机会,一旦缺乏准备就不能保证成功的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