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职场心术
3884500000010

第10章 潜伏在办公室——心理学教你看穿职场“诡计”(5)

有些岗位需要持证上岗,比如出版资格证书、报关员证书、质检证书等。这时,各种入门级、中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很多人拼命拿下的敲门砖。这种证书难度低,拿证快,可以立刻持证工作,起到职业“托底”的作用。职场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或者自己的职业规划有目的地报考。

2.紧跟职场需求

在参加职业资格考试、获取各种资格证这方面也要紧跟职场需求。比如,当大多数会计专业人士取得了注册会计师的资格证,职场就有了更高的要求,那么你就要向ACCA(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认证)等更有影响力的资格证看齐了。

职场小“诡计”:学一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兴趣素来是最好的老师,虽然你所学的东西可能与你现在的工作无关,但是说不定什么时候时候就可派上大用场。比如学点心理学、棋类等技能,说不定在职场失意时,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让你“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九节 责任,该承担还是推脱——工作中不能有半点敷衍的“责任分散效应”

【职场聚焦】

责任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价值追求,更是一种义务。因此,我们不应把责任当作负担,而是要学会承担责任。实践证明,富有责任感的人无论承担何种工作任务,都能比那些没有责任感的人更容易去落实,从而取得成功。

1964年3月13日夜3时20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吧间工作之后,在回家的路上遇刺。一开始她绝望地喊到:“有人杀人啦!救命!救命!”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当她又喊叫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凶手又逃跑了。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己家上楼时,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大声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这件事引起纽约社会的轰动,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人们把这种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

“责任分散效应”也称为“旁观者效应”,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因为前者独立承担责任,后者期望别人多承担点儿责任。“责任分散”的实质就是人多不负责,责任不落实。

对于“责任分散效应”形成的原因,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结果发现,这种现象不能仅仅说是众人的冷酷无情或道德日益沦丧的表现。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确实是不同的。当某个人遇到紧急情况时,如果只有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

由于这个效应的存在,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事业上获得成功的总是那些积极承担责任、勇于挑战困难的人了。

当我们选择一份工作,就等于选择了一份责任,等于作出了一个承诺。然而,在工作中,随处可以见到这样一些人,他们失去了自己的责任感,只有在别人强迫他们工作时,他们才会工作。

而那些在职场上取得辉煌业绩的人,不是因为享受了上天的眷顾,而是在于懂得以责任之心完成工作。

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在刚刚进入电气公司时还只是一个室内布线工程负责人的助手,他整天不仅要到五六个地方干活,还要推着堆满材料的手推车跟在负责人后面跑,而且负责人与助手之间如同主人和侍仆一般的关系,使得松下还得承担给负责人打水洗手,甚至修木屐等分外的工作。

尽管工作很劳累,但是他对此并不在意,巨大的工作热情使他始终精神饱满、尽职尽责。他也很快得到了提升,仅仅3个月时间,松下就晋升为负责人,这也给了松下很大的鼓舞,他更加认真、负责地投入工作,职位也一路攀升。工作中,松下得到了很多启示,他后来研究新型灯泡插座以及之后产生创建自己电气公司的念头,也都与这个丰富的工作过程关联密切。

对于责任的价值,松下幸之助曾这样说道:“如果你有智慧,请奉献你的智慧;如果你没有智慧,请奉献你的汗水;如果两者你都没有,就请你离开公司。”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别人说:“过一天算一天吧,不至于丢掉饭碗就行了!”这种人已经失去了强烈的责任感,承认了自己人生的失败。

一个有责任感的员工,当面临挑战和困难时,他会迸发出比以往强大若干倍的能力和勇气,因为他知道,他的懦弱很可能会导致企业承受巨大的损失,他只有勇敢地面对,才有可能真正担当起责任,不让企业遭受损失。

一个逃避困难、不敢面对挑战的员工,很难让人相信他会真正地为企业担当责任。作为企业的领导,有谁敢赋予他更大的使命呢?

心理学专家支招:如何对待自己的工作?

1.要解决问题,先培养责任心

人们通常愿意对那些运行良好的事情负责,却不愿对那些出了偏差的事情负责。有些不负责任的员工在出现问题时,总是寻找各种理由来为自己开脱。其实,要解决问题,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责任心,这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人性是回避风险、逃避责任的,但是人性又是复杂的,也存在双重性。逃避责任是一种本能,拥抱责任也是一种本能。因而,面对工作中具体的责任,人往往会产生两种心态:一种人会感到强大的压力,心理上无法承受,以致在责任面前手足无措、无所事事,因为害怕犯错误而选择了唯唯诺诺、故步自封;另一种人却可以把责任转化为动力,激励自己克难攻坚,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

2.工作中不能有半点敷衍

职场中容不得有半点敷衍。作为一名员工,自己分内的事情一定要保质保量地完成。不要以为自己不做,自然会有其他人来做;不要以为问题会在敷衍中消失;也不要以为自己的敷衍不会被别人发现,不会对企业造成什么影响。记住:敷衍不会给人带来轻松,相反,它会使人越来越没法轻松。

职场小“诡计”:出了问题不要找“替罪羊”

推诿就是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不愿意承担,甚至寻找“替死鬼”或者“替罪羊”。殊不知,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也意味着你把一颗“毒瘤”隐藏起来并让它暗自增大,最后可能无药可救。

一人做事一人当。自己犯了错就要自己承担,不要推卸责任,更不要嫁祸给别人,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在职场中每个人都应该有承担错误的责任心,不能因为犯了错会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而逃避应该承担的责任。

请记住,找“替罪羊”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问题不仅不会因此消失,你的人品反而会遭到别人的质疑甚至鄙视,更别说在职场上还有加薪晋职的机会了。

本章小结

1.事业中的很多机会都是在每一次单调的工作实践中争取到的,如果你一开始就不想从事单调的工作,那么你永远也不会得到提升的机会。

2.以平常心对待一切,不要担心你的努力别人没有看到。学会在打杂中察言观色,寻找适合自己的机会和位置。

3.在办公室里与人相处要友善,说话态度要和气,要让人觉得有亲切感,即使是有了一定的级别,也不能用命令的口吻与别人说话。

4.在与人说话时,应该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实际,不要过分地夸大或者添油加醋地去修饰。

5.不要认为自己是个不可替代的人才,认为某一个职位只有自己才能够胜任,更不要认为公司离开你就无法运转。

6.不断的学习会让我们意识到身边的危险和可能会出现的变化,不要等到工作有需要才想到要去学习,而要把学习当成主动的目标。

7.职业成功与许多要素有关,选择职业时应该想到本人是否感兴趣,是否擅长,这个行业是否有发展前景。

8.工作中应该尽量避免过度的锋芒,要多考虑其他同事的感受。处理问题时要适当地灵活,不要太固执己见,更不要事事自以为是。

9.在办公室不要议论和公司有关的任何事情,满意也好,不满意也好,都不要去议论,最好保持沉默,不要卷入无端的是非争吵之中。

10.认真分析、审视自己的受挫的过程,多从自身找原因,克服工作中自身存在的问题。

11.要解决问题,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责任心,只有勇敢地面对,才有可能真正担当起责任,不让企业遭受损失。

12.职场中容不得半点敷衍,作为一名员工,自己分内的事情一定要保质保量地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