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职场心术
3884500000022

第22章 升职心理学——职场晋升必备的超级攻心术(1)

§§§第一节 关键时刻你“掉链子”吗——容易被别人的期待所左右的“詹森效应”

在职场打拼,步步高升是永远不变的主题和追求。只要你跟对人、做对事,多和优秀的同事交往,学会有效化解职场冲突,突出你的个性品质,展现你的独特能力,就能大大提高获得晋升的机会。

【职场聚焦】

在职业生涯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被领导期待、被同事注视的时刻。在这种关键时刻,你是积极对待、全力以赴,还是让别人的期待成为羁绊,最终掉了链子呢?

相信很多人都不会忘记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50米步枪决赛中埃蒙斯那惊世一枪。当时所有人都认为埃蒙斯将会夺得他射击生涯中的奥运首金,但当他最后一枪击出的时候,打到别人靶上的成绩竟然是8.1环。就是这样一次“诡异无比”的脱靶,让他把近在咫尺的奥运金牌“免费”送给了贾占波。难以置信的是,4年后的北京奥运会,埃蒙斯竟然重演雅典一幕,他在最后一枪前领先3.3环的大好形势下,最后一枪仅打出4.4环,把眼看就要到手的金牌又一次拱手相让。

关键时刻埃蒙斯为何总是“掉链子”?失败的因素应该是综合的,但当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近,周围的人对自己的期待越来越高时,随之承受的心理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在高期待下的落差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奥运赛场上,每一位受人瞩目的运动员都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美国体操冠军肖恩·约翰逊在“荣誉殿堂”中告诉崔永元,这么多人关心她,她特别开心,所以会在赛场上更加积极地展现自我。而郭晶晶这位跳水皇后更是不负众望,站在三米跳板上,面对无数双眼睛依然气定神闲,以她完美的跳姿夺得了三米跳板单人与双人跳两枚金牌。

不仅是叱咤风云的奥运赛场,实际上,在职业生涯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被领导期待、被同事注视的时刻。在这种关键时刻,你是积极对待、全力以赴,还是让别人的期待成为羁绊,最终掉了链子呢?

放下电话,肖雨高兴得快跳了起来。来到这家媒体的广告部快三个月了,肖雨只谈成了几笔小单,这次的客户可是一家知名的化妆品公司,如果这个单子能成,绝对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下午部门开会,肖雨主动把手头的客户情况向经理做了汇报。部门这个月整体业绩不佳,眼看着一个大客户有意向,经理显得格外重视,在会上,就肖雨的这个客户,经理发动大家谈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并且告诉肖雨他会随时全力支持。

看到经理如此兴师动众,肖雨的心里突然打起了小鼓,毕竟对方还只是有意向,肖雨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可是事到如今,谈不下来不仅辜负了领导的期望,也让自己很没面子。

“一定要谈下来,绝对不能失败。”肖雨暗暗告诉自己。可是,不知怎的,对于这笔“大单”,肖雨一下子没有了开始的自信和兴奋,内心充满忐忑。然而,骑虎难下,硬着头皮查阅了一些资料,肖雨连夜赶出了合作方案。可是,让肖雨大跌眼镜的是,方案发到客户手中,对方提出了很多异议。听着客户的否定意见,肖雨的头都一下子大了,与客户的初步交锋最终草草收场。

接下来的日子里,一种莫名的压力笼罩了肖雨。她似乎觉得周围的人都在看着自己,如果这笔订单拿不下,不仅领导会失望,同事也会嘲笑自己。

肖雨担心自己搞不定,可最终还是掉了链子。一个大客户就这样丢掉了。

别人的期待为什么会给肖雨带来如此大的压力?

当别人对我们抱有期待的时候,首先传递给我们这样一个信息,即你是优秀的、有能力的。这样的信息能满足我们自尊的需要,使我们产生价值感与满足感。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当这种价值感产生的同时,随之而来的便是不想失去。而维系别人肯定、承认与赞赏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便是把事情做成功,不能失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会对所做的事情更加重视,更加认真对待,在做的过程中付出更多的努力。心理学上有一个动机与效率的倒U曲线理论,即当人的动机过强或过弱的时候都不能达到好的效果,只有动机适中,才能达到最高的做事效果。所以,当人们害怕“辜负”别人的动机过强的时候,则会由于担心做不好而陷入焦虑状态。

对于一个来公司仅三个月的员工来讲,经理给予鼓励和期待显得非常重要,因此,这对肖雨也显得格外重要。正是这种重视让她陷入了紧张。虽然拿下这个单子本身有一些实际的困难,但是肖雨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她整个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不能失败”以及“失败以后的可怕后果”上。所以,她没有精力去仔细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也不能按照客观合理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比如查阅更多的资料、与客户做深入的沟通、与经理商讨对策等等,从而大大降低了她做事情的效率。

心理学专家支招:如何在职场中避免被别人“期待”?

1.把“别人的期待”与“自我价值”分开

实际上,无论别人的期待怎样,你本身的能力、水平、价值都是客观的存在,因此,首先应在理性上将“别人的期待”与“自我价值”分开,尽量按照自己的频率和步骤做事,展现真实的自我。

2.放弃“应该”的想法

或许在别人的期待下,你已经乱了分寸,只是建立了“应该”怎样的思维方式,比如,应该不让别人失望,应该顺利完成任务,而忽视了自己实际的可能性。建议你做这样一个小小的训练: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在头脑中先把“别人的期待”驱除,然后按照自己的频率和步骤拟定行动计划。

3.换个角度看待“别人的期待”

实际上,很多时候,别人的期待也不只是针对你的,而是带有自我的主观情结,比如,观众对运动员的期待有的时候是害怕自己偶像形象的破灭。因此,没有必要把别人内心的情结完全强加给自己,如此一来,你的压力就会小多了。

4.让自己“胸有成竹”

要想超越别人的期待,在关键时刻不至于“掉链子”,平时就应该有意识地积累和强化成功体验,比如遇到失败及时总结,把好的体验以“快乐日记”的方式记下来。当你“胸有成竹”的时候,别人的期待自然也就不会对你造成太大的影响了。

职场小“诡计”:让内心变充实

当一个人内心支点及兴奋点比较少的时候,便会把某一件事情看得特别重要。因此,面对别人的期待往往容易患得患失。所以,丰富自己的生活,让内心变得充实,也是超越别人期待的一个好方法。

§§§第二节 给上司表现的机会就是给自己升迁的机会

第二节 给上司表现的机会就是给自己升迁的机会——在上司面前永远保持谦虚的“卢维斯定理”

【职场聚焦】

在上司面前出表现谦虚的品德,会给上司留下“孺子可教”的好印象。一个傲气的下属,他在领导那里所获得的友谊财富和信任资本必然少得可怜。所以,保持谦虚的品格是获得领导好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学识渊博,但从不自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其一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即使是圣人,在他专长的领域之外,他也要保持谦虚的心态,把自己放在最低的位置。

美国心理学家卢维斯提出:“谦虚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如果把自己想得太好,就很容易将别人想得很糟。”这就是“卢维斯定理”。

谦虚的人恪守的是一种平衡关系,即让周围的人在对自己的认同上达到一种心理上的平衡,不会让别人感到卑微和失落。明智的下属,应该懂得在上司和同事面前保持谦虚的态度,懂得如何适时地把自己的功劳归于上司。做上司当然要光彩夺目,而下属相比之下自然应该黯淡些,如果你的光芒盖过了上司,那上司自然容不下你。

小王和小林都是公司领导的助理,才能不相上下,都写得一手好文章。但是两个人的做法不同。小王很善于领会领导的意思,写出的稿子往往是一锤定音,领导挑不出什么毛病来。而小林则显得似乎有些笨拙,每次初稿总是有些不尽如人意,但经领导一点拨,立刻就能改得漂漂亮亮。

几年后,助理小王仍然坐在秘书的位置上,而助理小林早已高升一步了。于是,便有人问小林其中的原因。早已不是领导助理的小林微笑作答:“如果你的水平能与领导一样高,甚至比领导还高明,那要领导干什么呢?”

小林正是通过以退为进的方法,主动贬抑自己,来突出领导的高明,把写好文章之功推给领导,从而使领导获得了某种心理上的满足和成就感。小林的谦逊让他获得了职场的成长和晋升。

上司之所以能成为上司,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他们会有一种无论在任何场合都想做主角的欲望,有些职场新手不懂得迎合上司的这种微妙心理,不懂保持谦虚的态度,抢了上司的风头,自己是露脸了,上司的脸色却难看了。

在公司,你如果想要和领导搞好关系,就要学着给领导表现的机会。也就是说,你要帮助自己的领导一起成长,这样你自己也才能获得成长的机会。当你的上司取得丰功伟绩的时候,他的周围有的是赞美声和一张张笑脸,作为下属的你如果也去这么做,就不会引起上司的特别注意。因此,明智的做法是虚心请教,你可以恭恭敬敬地掏出笔记本和钢笔,真心诚意地请他指出你应该如何努力;也可以谈论上司值得骄傲的东西,向他取经。这样做会引起他的好感,使他认为你是一个对他真心钦佩、虚心学习、很有发展前途的人。

心理学专家支招:在职场中如何做到谦虚?

1.定位,但不越位

在职场中,无论你与领导的关系多么亲密,无论你的看法多么正确,也千万不要逾越与领导之间的界线。领导决定的事情,你要无条件地执行。有时候,当你发现领导让你执行的决策是错误的时,你也不要贸然指出领导不对。不要擅自改变领导的决定,你可以婉转地说:“还有一个方案,您斟酌一下,看是不是可行?”如果领导意识到自己错了,就会授权按照你的方案办;如果领导刚愎自用,非要你执行他的错误决定,你只管执行好了。等领导发现自己错了,他也不会把错误推到你头上,反而会暗地里赏识你的态度,慢慢地会重用你。

2.千万不要和领导唱反调

身在职场,与领导交往时,你一定要研究领导的心理。一般而言,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在其他生活细节上,如果下属和自己唱反调,或是被下属抢了风头,都是领导难以接受的事实。所以,一定要切记,不要和领导唱反调,让领导心存芥蒂。

职场小“诡计”:老板永远是对的

很多人在工作中总是不能很好地与上司建立良好的沟通,以至于没有办法取得上司的信任。其实在工作中,上级天生就是管下级的。但下级也有很多办法可以去管理上级。管理上级的前提是必须尊重上司的决策,即使决策是错误的,下级也不应抱怨,须尽量把决策的损失降到最低。这就要求下级必须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较强的行动能力,做到不盲目服从,最终帮助上级成功,从而实现自己的成功。

管理老板有两个信条;“第一,老板永远是对的。第二,如果老板不对,请参照第一条。”可见,在和上司相处的时候,每个人都应该做到兢兢业业,想上司之所想,急上司之所急。总之,在和上司相处的过程中,一定要记得给上司表现的机会,这样才是你升职的第一步。

§§§第三节 变压力为动力——在危机中激发斗志的“鲶鱼效应”

【职场聚焦】

“越是残酷的竞争,越是危险的处境,越能激发人的巨大潜能,因为每个人都有本能的求生欲望,这种欲望能让人爆发出前所未有的能力。”这个道理在职场中同样适用。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沙丁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虽然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但却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船长严格保守着秘密。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揭开,原来是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这样一来,一条条沙丁鱼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

这就是“鲶鱼效应”的由来,“鲇鱼效应”告诉我们,竞争压力可以激发人们内在的活力。在职场中同样如此,越是残酷的竞争越能激发我们内在的潜能。

在充满竞争的社会里,我们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各种职场压力。职场压力既是动力也是阻力,不同之处只是当职场压力作为动力时,因我们有能力承担,又和自身的努力相一致,故不容易察觉;而一旦超出我们的承受能力时,“逆风而上”的感觉就会让我们意识到困难所在,如何去面对也就被当作一个问题提出来了。

每当我们感受到职场压力时,明智的办法是采取一种比较积极的态度去面对,除了前面提到的分析问题、找出原因外,还可以进一步分解困难,然后分别去处理。如果感觉自己实在难以承受的话,也不必让自己苦于其中,找一条退路总是可以的。

有一则小寓言,说有一种小昆虫很喜欢捡东西,在它所爬过的路上,遇到什么捡什么,全都背在背上,最后,小昆虫被不堪承受的重物压死了。人不是昆虫,智慧也大大超过昆虫,但人在社会中的所作所为又很像昆虫,只不过背的是“名”、“利”、“权”。假如有足够的智慧让人学会取舍,学会轻装上阵,学会善待自己,学会凡事不跟自己较劲,学会适度地释放自己的情绪,人还会被心中的重负压趴下吗?

另外,还可以换个角度看问题。没有职场压力,我们的生活也许会是另一番模样。当我们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时,应该对当初曾经让我们感受到的职场压力心存一份感激。

王翔和马飞是公司销售部的两名干将,这两人的销售额就占了公司营业收入的一半。要说两人平时的明争暗斗或多或少有一些,也都是业绩上的一比高下;但因各自负责的区域不同,所以也谈不上有什么大的矛盾;有时还以酒会友,互相给对方支点招数去攻单子。销售部有几十个人,年轻人占大多数。王翔和马飞平时对小青年们乐得“好为人师”,聚会时也积极参与、全情投入,整个销售部欣欣向荣、一派和谐。

但老板却干了件让人疑惑、摸不着头脑的事情。

一天早上,老板将两个人都叫进办公室。“小王、小马啊,你俩到公司的时间都有两年了吧。你俩的业绩都不错,所以我要给你们新的任务了。以后销售部我就不直接过问了,在你们两人中提拔一个来全权负责,给你们两个月的时间,谁胜出谁就是销售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