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职场心术
3884500000004

第4章 职场读心术——与上司相处时的面面俱到(4)

之所以会产生坐向效应,是因为相对而坐,会产生一种自然的压迫感、不自由感。这是由于正面直视的视觉“感受”造成的。即使不是故意凝视对方,但彼此相对而坐,视线强烈,具有一种直刺对方心理的攻击性。

我们平时与人争辩时,总是不知不觉地采取正面相对的姿势。面对面的坐向,容易造成紧张、对立的关系。这就是受了“坐向效应”的影响。

职场上,座位表明一种态度。在会议室,你选择的座位已经暴露出你是哪一种人。

Lucy过五关斩六将,经过层层筛选,终于进入这家在全球500强中排名靠前的著名外企。刚进公司不久,刚好赶上公司召开的中高层都出席的会议,Lucy特别高兴,因为她正好可以趁此机会了解公司,并熟悉一下公司各部门的大致情况,“综观全局”,便于自己在公司发展计划的制定。

为此,Lucy特意早早地来到会议室,有意选择了后排的座位。她对座位的选择自有一番考虑:作为一名刚进公司不久的职员,最好保持低调,选择的座位应该避开视线焦点;何况,后排的座位还便于“察言观色”。

很多的职场新人与Lucy的想法类似,选择靠后的座位,美其名曰“明哲保身”,实则“胸无大志”。选择这样的位置其实是最大的错误。Lucy自认为这个位置很低调,避开了视线焦点,却没想到前面的同事可能成为自己视线的障碍,从而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老板哪有时间来发现那些自甘隐蔽的人呢?

会议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地方,想要升迁的员工一定要把握这个在老板面前互动表现的机会。在发言的时候,最需要让老板在有限的时间专心倾听你的发言。据资料显示,每个人注意力最集中的就是开始部分的发言,因此在会议上你要争取获得首先发言权。除了个人积极主动,公司会议上的发言更多的可能是按照从老板旁的座位开始的顺序,此时,老板身旁的座位就是你的最佳选择。

不要小看座位的选择。当然,刚进入公司时,别在会议上紧挨着主管或是老板旁坐下,应适当观察公司会议上的座位习惯,避免冒失的情况发生。

心理学专家支招:如何从不同的座位来判断人?

美国有一位女心理学家坚持认为,一个人在工作会议中所选择的座位绝对隐藏玄机,它跟其在公司中的地位、状态、和上司的关系以及和同事的关系等都有着紧密的关联。通常,上司会坐在桌子的一端,其他员工选座位就完全是下意识的动作。

这个心理学家调查了4000多个公司职员,最终得出结论:除了老板或上司,一个公司内的人员大致可以分成以下8种类型——从勤恳的应声虫到难缠的刺头,这些都能从每个人选择的座位上看出来。下面就是我们为你呈现的解析,你要做的,就是对号入座。

1.批评家

这种人往往坐在上司对面,他们专门负责收集同事中的各种反对意见。他们和上司没有任何眼神接触,他们之所以选择这个座位,是要表明他们也能胜任现任上司的工作。通常,他们会漫不经心地向大家表示:“哼,这有什么?我随便就搞得定的!”

2.嫡系红人

这种人会坐在上司的右边,不太显眼,他们时刻准备着支持上司的观点。他们既会和大家打成一片,更会让上司觉得没他们地球就停转了。如果你坐在这个位子,同事们马上就会知道你是上司的身边红人(不管是真是假了),你在公司的地位立马就上去了。

3.接班人

他们坐在第一排靠右的位子上,首先肯定一切观点,然后仔细倾听领导的观点,最后提出自己的意见,常常这样开头:“嗯,是的……对,没错……不过……但是……”坐在这个位子上的人一方面和领导关系很好,另一方面他们胸怀大志,希望在职场上更上一层楼。他们很有希望成为领导的未来接班人。

4.中间人

坐在第一排最中间的人是团队中的润滑剂。他们与团队同事之间能够进行良好的互动,也能纵观全局。更重要的是,当他想发言时,坐在这个位子上,可以清楚地看见每个人的表情。

5.实干家

不愿意引人注目、却关心实事的同事的最爱之位就在桌子边,上司斜对面。你要是小看了这种人就大错特错了。坐在角落里的人往往是业务知识最丰富的人。他们努力使工作正常运转,但一点也不骄傲自大,绝对算得上是不容小觑的实干家。

6.隐形人

这种人老迟到,当然是坐在第二排了。坐在这个座位的人一般胸无大志。当两派拉锯战、争论不休时,他要再不提出意见的话,就真是个可有可无的隐形人了。

7.跑腿的

心理学家认为,坐在背对门的人地位最低,因为坐在这里看到的人地位最高。新人在会上可讲的东西少,新来参加会议,常常被要求跑东跑西、拿东西、端茶倒水,通常就坐这里。总之,这个位置就是跑腿的坐的地方。

8.梦想家

坐面向窗户位置的人常常充满梦想,思维很活络,想法也很多。不过坐这个位置也容易开小差,无聊时,会不由自主地看看窗外风景。这个位子还有个明显的缺点:阳光照进来时,你得帮同事们挡着。这会使你看起来有点懒懒散散的样子。

职场小“诡计”:多做会议记录

当你坐在老板身旁时,一定会打起全副精神听,还会奋笔疾书地做笔记。别认为那只是做做样子,其实时间久了,你就掌握了会议的核心内容与工作上各部门的工作情况。就在这期间,你会发现自己有意想不到的进步。要想被赏识,就不要怕抛头露面,多在与老板互动的场合展示自己。

§§§第八节 不要让上司觉得你的存在是个威胁——“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螃蟹效应”

【职场聚焦】

多数领导总是愿意显示出在处理一切重大事情上都比其他人高明,所以你要明白,自以为是的高明总是讨人嫌的,也特别容易招惹同事和上司的嫉妒。如果你要想在职场中保住自己的饭碗,就要学会收起自己的“利爪”。

小华是一位职场新手,当她发觉新来的部门领导不是那种很有主见的人时,她就有意无意地老是告诉别人,那些完成得很出色的工作都是她的点子,好像领导都是听她的,能力并不如她,但其实她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远远不及领导的。久而久之,她不但没有如她所希望的那样让更高一级的领导知道那是她的功劳,反而被人说是个很不谦虚、目无领导的人。

钓过螃蟹的人或许都知道,如果竹篓中装一群螃蟹,不用盖盖子,螃蟹是爬不出去的。因为当有两只或两只以上的螃蟹时,每一只都会争先恐后地朝出口处爬。

篓口很窄,当一只螃蟹爬到篓口时,其余的螃蟹就会用自己的大钳子抓住它,最终把它拽下来,由另一只螃蟹踩着它向上爬。如此循环往复,没有一只螃蟹能够成功。这就是所谓的“螃蟹效应”。

人性是自私的。这种自私心理导致了主观倾向,使我们总认为自己比别人优秀,特别是能力相近的人,在职场中总不愿意别人比自己混得好。

人总是好强的。这种好强心理让我们谁也不会服谁,并总想在某些方面超越我们的竞争对手,于是相互间总会形成牵制,有形和无形的争斗就展开了,“螃蟹效应”也就应运而生。

三国时期,曹操的谋士杨修聪明绝顶。有一年,工匠们为曹操建造相府的大门,当门框装好,正准备装门顶的椽子时,恰好曹操走出来观看。曹操看完后在门框上写了一个“活”字,便扬长而去。

杨修见状,立即叫工匠们拆掉重做,并说:“丞相在门框上写个活字,‘门’中有‘活’即‘阔’字,就是说门做得太窄小了,要阔大。”杨修竟然能够从一个字揣摩出曹操的心里所想,的确够聪明,但他的聪明,也招致了曹操的嫉恨。

建安二十四年,曹操与刘备争夺汉中,屡屡失败。曹军不知道是进还是退,曹操便以“鸡肋”二字为夜间口令,将士们都不解其意,只有杨修明白:“鸡肋就是丢掉觉得可惜,吃起来又没什么味道。丞相的意思是要撤兵啊!”

他便私下告诉大家收拾行装,随时准备撤兵。没多久,曹操果然下令撤军了。当曹操知道杨修事先把机密告诉大家时,终于找到借口,以“泄漏机密,私通诸侯”的罪名,将杨修杀掉。

虽然当今不会再出现草菅人命的暴君,但刚愎自用、妒贤嫉能的上司在职场中却大有人在。有的主管整日忧心忡忡,或害怕别人能力比他强,或担心别人运气比他好。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你就得学会在上司面前示弱,尽量保持低调,千万不要逞强。

齐齐是一个80后的女孩,经人介绍进了一家国企工作。因为她是经人介绍进去的,而且做的不是自己的专业,自然比较难上手,所以部门同事都很孤立齐齐。

在进入国企后的日子里,齐齐感觉到她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一定要努力改变现状,所以齐齐很努力地学习,工作时埋头苦干,尽量少说话多做事,同事们都说齐齐不合群,更不愿与齐齐交往了。值得庆幸的是,齐齐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业务上还是很突出的,上司的上司对齐齐的印象还是很不错的。工作之余,齐齐还参加会计培训,每天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

当齐齐拿到会计证后,同事们对她更是变本加厉,大概是嫉妒,因为她们的文凭都没齐齐高。更糟糕的是,齐齐的顶头上司怕齐齐会威胁到她的地位,所以处处和齐齐过不去,还在同事面前说三道四的,有时还当面指桑骂槐。这种办公室斗争让齐齐很累,她每天都不想上班。

职场中,这种情况比比皆是。例如,某人年轻聪明,能言善辩,在众人之中脱颖而出,他有不少新想法,工作起来似乎永不疲倦,可是,最后他发现自己所有的努力都遭到顶头上司的阻挠、破坏和打击。聪明的人不应该让同行感到威胁,更不能让你的上司感到你比他强,而使他随时有被你取代的危机感。如果你想向上司提出忠告,你应该显得你只是在提醒他某种他本来就知道、不过偶然忘掉的东西,而不是某种要靠你解疑释惑他才能明白的道理。

心理学专家支招:如何避免“螃蟹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