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某个职业的社会需求性很大,但同时选择这个职业的人很多,已呈饱和状态,那么你也应该考虑是否要选择另一职业了。
3.个人适合性
如果个人选择的职业各方面都很好,但由于本人性格或能力根本就不适合从事这个职业,那么,你也不应选此职业。如性格内向的人最好不要去做业务员,性格外向的人最好不要去做撰稿人,等等。
4.职业发展潜力
一个职业如果现在很红火,待遇、福利等各方面都不错,但这只是泡沫现象,预计不久就可能会沉寂下去,那么,这个职业你也最好不要进入。特别是那些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进入成本大的职业,尤其要注意。
5.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指个人所在的环境能否让你在所选的职业上取得成功。如果你所在的单位有一个高层领导非常赏识你,那么你就要抓住机遇,力求在本单位有所建树,因为这类的机遇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6.个人兴趣
一个人在自己感兴趣的事上更容易作出成绩。当然,在选一个职业时,一般主要看它最终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经济回报:如果兴趣和经济回报没有冲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无疑是十分明智的;但如果要你在兴趣和经济回报上做选择的话,那你就得考虑清楚了。
§§§第五节 细节决定成败——致胜职场的法宝“纳尔逊原则”
【职场聚焦】
职场中的细节,千万不要因为太细微而忽略。正是这些细节,在某种程度上造就了你在同事心中的形象,决定着你在领导眼中的位置,更重要的是它是你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细节对于职场中工作的人来说尤其重要。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中国人常常挂在嘴边的名言。也是“纳尔逊原则”的精髓。“纳尔逊原则”主张从小事开始做起,点点滴滴也能汇聚成大河。每一次踏实的一小步,积累起来将是企业经营和人生旅途上的大成功。
“纳尔逊原则”注重细节。而每个在职场中打拼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能为自己赢得在同事中的认同、老板的肯定以及公司中位置的上升。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重要的往往是些小事情、小细节。
李涛在一家大型外贸公司当部门经理。去年下半年,本地一所高校的几个外贸专业毕业生来公司实习。实习结束时,请示总经理后,李涛把一个叫白岚的同学留了下来。李涛为什么独把他留下来呢?原来,这个小伙子在平时的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细节打动了李涛。
在正式实习的那一天,李涛向实习生们介绍部门的成员和实习生们的分工。其中老王是公司的老员工,年龄比较大,其他实习生都跟着员工喊他“老王”,而白岚一直很尊敬地称他“王老师”。还有,白岚不像其他同事那样无所事事,他主动见事做事,跟着同事跑银行和商检交单,到海关报验,即使在大热天乘公共汽车去也毫无怨言。他说:“我多跑一个地方,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交接单的过程,也会让我熟悉这个工作的环节。出了差错,及时改正也是一种学习的机会。”
有好几次,老王接国际长途,白岚就默默地坐在一边“旁听”,细心地揣摩他如何同外商交谈。有时则悄悄地给老王递一支笔,或续上水,或记录一些数据。这些细小之处,既给老王带来了工作上的便利,也表现出新人对“前辈”的尊重,李涛和别的同事看在眼里,都对白岚产生了好感。
白岚刚一毕业,李涛就委托公司人事部为他办好了手续,从而使他顺利地完成了实习—毕业—求职的“三级跳”。
这就是细节的魅力。一位管理学大师说过:现在的竞争,就是细节的竞争。细节影响品质,细节体现品位,细节显示差异,细节决定成败。在这个讲求精细化的时代,细节往往能反映你的专业水准,突出你内在的涵养。灿烂星河是因无数星星汇聚,伟业丰功也是由琐事小事积累,让我们不吝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精、做细,把细节做亮、做实!
从小事做起,将细节做好,不只为你的职场加分,也是为你的事业铺就一条通向成功的坦途。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除了能力和机遇,工作中许多的甚至是不起眼的细节,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决定了你的职业命运。许多年轻人就常常因忽略了工作中的一些“小事”、对某些细节不屑一顾而耽误了自己的职业前程。如果你踩着上班铃声踏进办公室,手里提着没来得及吃的早餐,在众人注视下坐在办公桌前“狼吞虎咽”,不管这一天你干得多有成效,表现得多好,你的成绩也会在他人心中大打折扣。
心理学专家支招:如何在职场中注重细节?
1.避免学生腔和书生气
虽然樱桃小丸子、蜡笔小新等动漫形象已经过时,但他们嗲声嗲气或故作含混的说话腔调仍然在不少大学生中流行着。如果是在父母或亲朋好友面前“扮可爱”,无可非议;但若到工作单位里仍这样“不好好说话”时,则有可能给领导和同事留下“稚嫩”的印象。可想而知,一个被人当作小孩子的员工,是很难在单位中得到重视的。
2.做好每一件小事
“小事不愿干,大事干不了”,是刚参加工作的新人最容易犯的毛病。如果不注意纠正,很可能会使你流为志大才疏式的人物。要注意“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一丝不苟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小事中见大精神,可为以后做“大事”积累资源。另外,对你做的每一件小事,其实领导都看在眼里,只要对你留下踏实肯干的印象,一旦有机会,他会放心让你做大事的。
3.了解公司潜规则
每家公司除了成文的规则外,通常还有一些不成文的规则,一般来说,这些规则都是不言而喻的,虽然公司没做硬性规定,但也需要大家自觉遵守。因此,若想快速融入新环境,并能左右逢源、如鱼得水,这些规则你不仅要理会,而且要对其了如指掌、烂熟于心,要“入乡随俗”,不要随便“越轨”。当然,有些规则并非一眼能洞穿的,因此在平日里,你还得多留个心眼,悉心观察,揣摩总结,关键是看别人是如何处理和解决问题的。
4.不要在办公时间干私事
上班时间,不要溜出单位去办自己的私事。必要的时候可告诉亲戚朋友,让他们尽量不要在上班时间把私人电话打进办公室。千万不要给领导和同事留下你是一个公私不分的人的印象。
5.不强出头
正如前面所说的,工作中表现得积极主动是有必要的,但不要为了出风头而选择一些难度高、连办公室前辈都觉得难以完成的工作,那样会把自己置于尴尬境地,最终落得个吃力不讨好的下场。记住:刚参加工作的你尚在被公司考察的试用期,首先要保证的是绝不出差错,而不是为公司作出惊天动地的贡献。
职场小“诡计”:不妄加评论公司的制度和规定
新人们在大学里养成了言论自由的习惯,通常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什么制度不合理,什么规定有问题——指指点点、信口雌黄,说错了老师和学校也不会追究。可是,你应该知道,公司里有着严格的制度,动不动就对制度提出怀疑,动不动就“上书”一把,到时候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能不能保住这个饭碗都是个问题。
§§§第六节 跳一跳,你会够得更高——自我设限的“跳蚤定律”
【职场聚焦】
许多人认为自己在公司里每天好像是依附在一台大的、没有人性的机器上的齿轮。每天,除了懒散地应付别人要他做的事情,也不想在工作中学习任何东西。结果,浪费了时间,耗费了精力,而没有取得任何进步。如果我们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每一项工作,就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引擎中沸腾起无穷的能量,继而推动自己的进取心和创新意识。这样,即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工作着,我们也会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把跳蚤放在桌上,一拍桌子,跳蚤迅即跳起,跳起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然后在跳蚤头上罩一个玻璃罩,再让它跳,这一次跳蚤碰到了玻璃罩。连续多次后,跳蚤改变了起跳高度以适应环境,每次跳跃总保持在罩顶以下高度。接下来逐渐改变玻璃罩的高度,跳蚤都在碰壁后主动改变自己的高度。最后,玻璃罩接近桌面,这时跳蚤已无法再跳了。科学家于是把玻璃罩打开,再拍桌子,跳蚤仍然不会跳,变成“爬蚤”了。
跳蚤变成“爬蚤”,并非它已丧失了跳跃的能力,而是由于一次次受挫后学乖了,习惯了,麻木了。最可悲之处就在于,实际上玻璃罩已经不存在了,它却连“再试一次”的勇气都没有。
这就是著名的跳蚤实验。玻璃罩已经罩在了潜意识里,罩在了心灵上,行动的欲望和潜能被自己扼杀。科学家把这种现象叫作“自我设限”。
对于跳蚤来说,最可悲的不是有玻璃罩的阻碍,而是忘记了跳跃的本能。对于骆驼来说,最可悲的不是眼中的沙漠,而是失去了心中的绿洲。对于我们来说,最可悲的不是条件的局限,而是自己给自己画了一个跳不出去的圈,失去了奋斗的勇气,败给了所处的环境!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碰到许多的挫折和失败,一次次的鼻青脸肿,就像那只跳蚤,于是不敢再去尝试,没有了冒险和坚持的精神和勇气,于是就此放弃。而当一个人再也不抱什么希望去实现自己心中的那个梦、那个目标的时候,他也就注定了永远不会成为赢家。
日本有个年轻的妈妈,她的孩子从离她百米远的高楼上掉下来,她竟然能不可思议的跑过去把他接住。要知道她当时穿的是一双木屐。之后,科学家模拟了这个场景,用短跑健将代替年轻的妈妈跑,可是每次都跑不到,时间太短了;用举重选手代替年轻的妈妈接孩子,可是每次都接不了,加速度太大,太重了。我们称之为人的潜能的力量。如果发挥了生命的潜能,就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迈向成功的脚步了。
司马迁遭受酷刑而著《史记》,华盛顿屡战屡败却成为美国的开国之父,爱迪生实验数千次才发明电灯,阿姆斯特朗战胜癌症终获6次环法自行车大赛冠军。我们可能写不了《史记》,可能没有什么大的发明,也可能成为不了伟大的人,可是坚持、迎接挑战、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总还是做得到的。
在职业发展中,由于自己的经验、思想和环境等的设限,可能会有更大的发展的自己,在一定的高度上就停止不前了,于是就产生了“跳蚤效应”。
有人说,职场是一个阴谋密布、陷阱暗藏的恐怖之地;也有人说,职场是一个优胜劣汰、能者高居的竞争之所。职场有如战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将军,希望能将敌方的将领降服于自己的战马之下。然而常胜将军古往今来能有几人?职场上遭遇挫折乃属平常之事。遭遇挫折后,心情低落是正常的现象,怎么迅速地排解痛苦、失落、自卑、怨恨等消极心理是职场人士必不可缺的一课。
有一个男孩,大学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就干起了搬运。不想,这一干就是十几年。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换份工作?”
他说:“换工作?我虽然有学历,但这么多年来,我已经把它忘得差不多了,而且没有什么工作经验,谁还会要我呢?”于是他一直在当着搬运工人。但天不遂人意,公司由于经营方面的原因开始裁员,这位大学毕业生首当其冲,连搬运工都做不成了。
公司总经理在谈及裁他的理由时,说:“像这种有吃有喝就满足的人,根本创造不了什么大的价值,他的存在与否,对公司无足轻重。”
这不是造化弄人,也不是怀才不遇,是他自我设限的思想毁了他的前途,使他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生活总是会给每个人回报的,无论是荣誉还是财富,条件是你必须转变自己的思想和认识。自我设限的观念带给人的是既对失败惶恐不安,又对失败习以为常,丧失了信心和勇气,渐渐形成懦弱、狭隘、自卑、孤僻、害怕承担责任、不思进取、不敢拼搏的精神面貌。
心理学专家支招:如何使自己跳得更高?
1.发现你的优势,要看到还有很多不如你的人
人们在遭受挫折后常常就会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倒霉的人了。如果这时冷静地看一下周围的人,你就会发现其实还有很多人的状况比自己还要惨。你会发现在职场中比自己受挫更大、困难更多、处境更差的人真是到处都是。通过挫折程度的比较,将自己的失控情绪逐步转化为平心静气。接下来你要寻找自己没有受挫感的方面,即找出自己的优势点,强化优势感,从而扩张挫折承受力。这是事物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挫折同样蕴含着力量,处理得好即可激发你的潜力。
2.在挫折中寻求进步
事情已然发生,谁都没有回天之力。重要的是要承认事实,这时可以细细品味“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话,认真分析、审视自己受挫的过程,多从自身找原因,克服工作中自身存在的问题。
3.要有拼搏精神
你再有野心,没有行动,没有真本事,也是空欢喜一场。记住:你不比别人智商高多少,要想出人头地,就必须比别人晚睡早起,多吃苦,多流汗!从现在做起,想在别人前面,做得比别人要好!
4.要有虚心的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古今伟人们教的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你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比你强的长处,一定要真诚地、虚心地向他们学习。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尊重它,它也会尊重你;你厌恶它,它也会嫌弃你。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职场发展的基础,不尊重别人,最后倒霉的是你自己!
职场小“诡计”:进行职业规划,设定可行的阶段目标
职场上的挫折干扰了原有的工作步骤,毁灭了原有的目标,同时也让我们反思之前所走的路是否正确,是否真的适合自己,是否按照你的规划、你的意愿在进行。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有很多人是“跟着感觉走”的那一类人,他们目标不明确,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走一步算一步,他们信奉“船到桥头自然直”。因此,这类人不仅容易遭遇挫折,遇到挫折后也会更加迷茫,更加没有方向,抵抗挫折的能力也就更差。
在挫折后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目标是否合适非常重要。如果大方向没错,那就考虑你的方法或阶段的目标是否合适。目标的确立,需要分析、思考,这是一个将消极心理转向理智思索的过程。目标一旦确立,犹如心中点亮了一盏明灯,人就会生出调节和支配自己新行动的信念和意志力,从而排除挫折和干扰,向着目标努力。新的职业目标的确立标志着你已经从心理上走出了挫折,开始了下一阶段的生涯历程。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当前的挫折处理得怎么样,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才是我们取得职业成功、少走弯路、少遭受挫折的根本保障。
§§§第七节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相互吸引的“异性效应”
【职场聚焦】
不论从心理还是生理方面来分析,男女确实都是以互补的形式存在的。比如,男性力量较大,女性柔韧性较强;男性胆子较大,女性却比较细心;男性偏重理性,女性偏重感性。因此,工作中粗重、理性的活可以重点依靠男性,而细致、感性的一面却可以重点由女性来完成。工作中“男女搭配”,各取所长,自然会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