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开启人生正能量
3884600000017

第17章 让他人喜欢你的富足法则(2)

我们希望拥有朋友的友谊,但更渴望他们理解自己的愤慨。身处顺境时,我们可以原谅朋友过少的关心,但是当受到伤害时,我们却接受不了对方的无动于衷。就像朋友不领会我们的感激我们可以原谅,但是不同情我们的悲伤我们就会怒火中烧一样。我们很少会给予朋友的朋友友谊,却很容易对跟我们的对头接近的人产生敌意。即便我们对前者不满,也很少跟朋友争论这个问题,但是对后者却想大动干戈。

如果一个人因为得到我们的同情而欣慰,得不到同情而受到伤害,那我们会为奉献自己的爱心感到高兴,为做不到感到自责。我们会祝贺成功人士,也会安慰苦难的人们。和一个肝胆相照的人谈话时得到的快乐,远远可以偿还我们为他的遭遇所感到的痛苦。

§§§第五节 看重保全他人的面子

智慧提示

让他人保住面子,其实也是给自己减少麻烦。留有余地、维护他人自尊的语言,更容易让人接受,也更容易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同时,别人也会感谢我们的维护,从内心真正认可我们。

为他人保住面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而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会忽视这一点。我们残酷地抹杀了他人的感觉,又自以为是;我们在其他人面前批评一个小孩或员工,找差错、发出威胁,而不去考虑是否伤害到对方的自尊。然而,一两分钟的思考,一句或两句体谅的话,就可以减少对对方的伤害。

让他人保住面子,其实也是给自己减少麻烦。留有余地、维护他人自尊的语言,更容易让人接受,也更容易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同时,别人也会感谢我们的维护,从内心真正认可我们。

会计师马歇尔·格兰格曾给卡耐基写信道:

开除员工并不是很有趣,被开除更是没趣。我们的工作是有季节性的,因此,在三月份,我们必须让许多人走。

没有人乐于动斧头,这已成了我们这一行业的格言。因此,我们演变成了一种习俗。为了尽可能快地把这件事处理掉,我们通常是这样说的:‘请坐,史密斯先生,这一季已经过去了,我们似乎再也没有更多的工作交给你处理了。当然,你也明白,你只是受雇在最忙的季节里帮忙而已。’这些话给他们带来了失望以及被遗弃的感觉,他们之中大多数人一生都从事会计工作,对于这么快就抛弃他们的公司,当然不会怀有特别的爱。

我最近决定以稍微圆滑和体谅的方式,来遣散我们公司的多余人员。因此,在仔细考虑他们每人在冬天里的工作表现之后,我一一把他们叫进来,说出下列的话:‘史密斯先生,你的工作表现很好(如果他真是如此)。那次我们派你到纽华克去,真是一项很艰苦的任务。你遭遇了一些困难,但处理得很妥当,我们希望你知道,公司很以你为荣。你对这一行业懂得很多,不管你到哪里工作,都会有很光明的前途。公司对你有信心,支持你,我们希望你不要忘记!’

“结果呢?他们走后,对于自己被解雇的感觉好多了。他们不会觉得被遗弃。他们知道,如果我们有工作给他们,那么我们会把他们留下来。而当我们再度需要他们时,他们将带着深厚的感情,再来回报我们。”

即使我们是对的,别人是错的,也不能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让别人丢脸。我们没有权利去做或说任何事以贬抑一个人的自尊,重要的不是我们觉得怎么样,而是他觉得他自己如何。伤害他人的自尊是一种罪行。

已故的德怀特·摩洛拥有把双方好战分子化解的神奇能力。他是怎么做到的呢?他小心翼翼地找出双方对的地方,并对这些加以赞扬和强调,小心地把它们表现出来,不管做何种处理,他从未指出任何人做错了。

每个公证人都知道这一点——让人们留住面子。世界上任何一位真正伟大的人,都懂得保住他人的面子。

§§§第六节 诚恳听取别人的意见

智慧提示

我们可以是自己最严苛的批评家,在别人抓住我们的弱点之前,就应该自己主动发现它并处理它。在接受别人的批评时,态度一定要谦虚、诚恳、友好。

在卡耐基私人档案柜里存放着一个卷宗,叫作“我所做过的傻事”。他把自己做过的所有傻事都记录了下来,存在这个卷宗里,有时他会用口述的方式让秘书记录下来。富兰克林每天晚上也会把当天的事情重新回顾一遍,每星期他都会挑出一个缺点来改正,然后把每一天的情况记录下来。到下个星期,他会再挑出另一个坏毛病,准备好了之后,再接下去进行另一场“战斗”。富兰克林的这种奋斗持续了两年多时间。

每个人每天至少有5分钟是个大笨蛋。所以当有人骂我们愚蠢不堪时,我们既不应生气,也不应愤愤不平,就像林肯所做的一般。

林肯的军务部长爱德华·史丹顿就曾经这样骂过他。为了取悦一些自私自利的政客,林肯签署了一次调动兵团的命令。史丹顿不但拒绝执行林肯的命令,而且还指责林肯签署这项命令是愚不可及的。有人告诉林肯这件事,林肯平静地回答:“如果史丹顿骂我愚蠢,那么我多半是真的笨,因为他几乎总是对的。我会亲自去跟他谈一谈。”

林肯真的去看了史丹顿,史丹顿指出他这项命令是错误的,林肯就此收回了成命。林肯很有接受批评的雅量,只要他相信对方是真诚的、是有意帮忙的。

一般人常因他人的批评而愤怒,有智慧的人却会想办法从中学习。千万不要以为只能向喜欢自己、仰慕自己、赞同自己的人学习,从反对自己、批评自己的人那儿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与其等待敌人来攻击我们或我们的工作,不如自己动手。我们可以是自己最严苛的批评家,在别人抓住我们的弱点之前,就应该自己主动发现它并处理它。达尔文就是这样做的。当达尔文完成其不朽的著作《物种起源》时,他已意识到这一革命性的学说一定会震惊整个宗教界及学术界。因此,他主动展开自我批评,并耗时15年,不断查证资料,向自己的理论挑战,批评自己所下的结论。

有一个推销肥皂的人,他常常请人来批评他。在他刚开始为柯盖公司推销肥皂的时候,订单非常少,这使他很担心会失去这份工作。他知道自己的肥皂和价格都没有什么问题,所以他想,问题一定出在自己身上。因此,每次没有做成业务的时候,他就会在街上散步,希望弄清楚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是不是自己说话太含糊?是不是自己的态度不够热忱?有时他会回去找客户说:“我这次回来,不是向你推销肥皂的,而是希望能得到你的建议和批评。可不可以麻烦你告诉我,我在几分钟以前向你推销肥皂的时候,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你的经验比我丰富,也比我成功,请你给我批评,请你坦诚地、不加掩饰地告诉我。”

这种诚恳的态度使他赢得了很多朋友和许多宝贵的忠告。现在他已经是CPP肥皂公司的董事长,他的名字叫E.H.李特。

能做到如此诚恳的还有福特公司。福特公司也希望找出他们在管理和业务方面存在的缺点,于是,公司对全体员工作了一次意见调查,请他们来批评公司。

做到诚恳听取别人的意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我们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对于领导或者长辈的批评,不要有抵触情绪;对于不如自己的人的批评,不要有轻视的心理;对于同龄人的批评,不要有竞争与攀比之心。总之,在接受别人的批评时,态度一定要谦虚、诚恳、友好。

同时,在接受别人的意见时,应先清空自己的看法。心里装了太多自己的想法,其他人的意见就很难进入我们的心里。此外,我们还应认真对待别人的建议,分辨出哪些是对的、是适合自己的,然后再认真地作出改变。

§§§第七节 建议而非强硬的命令

智慧提示

从内心来讲,每个人都喜欢指挥他人而不是听命于别人。用建议而不是命令,不但能维护对方的自尊,而且能使他乐于改正错误,并与我们合作。

用建议而不是命令,不但能维护对方的自尊,而且能使他乐于改正错误,并与我们合作。

不命令别人该怎么样,而是让他自己发觉,有错误就从错误中学习,这样的方法最能让别人积极地处理问题,因为这是尊重的一种体现。当对方的自尊心得到认可的时候,他就希望与我们合作,而不是反抗我们。

反之,即使对方确实有错误,但如果我们声色俱厉地指责他,他也会产生抵触甚至愤怒的情绪,甚至会长时间生气。哪怕这样的粗鲁行为和言语来自一个有一定权威的人,后果也很不好。

桑塔尔是威名市的一位职校老师,他班上的一个学生因为没有按照规章制度停车,而给学校的一个入口带来了麻烦。学校的一位老师为此怒气冲冲地来到班上狂吼:“是谁把车停在过道上的?”车主举手承认。那位老师又向他大吼:“你赶快把它开走,否则我就用铁链把它捆起来拖走。”

那位学生是犯错了,他把车放在那里,妨碍了交通。但是结果呢?不但那位车主没有理会他,而且其他人也把车停在那里,以增加他的不便。

事实上,事情原本可以不这样发展,假如他换一种方式来说话,假如他平和友善地和班里的人说:“请问堵住门口的那位车主是谁?如果你能把它移开,那么别的车就可以顺利通过了,麻烦你帮个忙,谢谢啦!”那位同学听到这样的话,肯定乐意把车开走,而且心里还会有歉疚,而其他人以后也会有所注意。

用建议而不是命令就能有这样的作用,因为这里包含了尊重。在企业里少一些命令,多一些提问,往往会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麦克是约翰内斯堡一家小工厂的老板,一次,他有机会获得一张大订单,但货期不一定能跟上,除非工人们加班加点地工作。他没有发出强制性的命令,而是把大家召集到一起,先谈了这个大订单对整个公司的意义,然后用诚恳地语气问大家:“我们是不是能想出办法来完成这张订单?有没有好的办法来处理时间和工作量的分配问题?大家想想办法,如果实在不行我们就不接这个订单了。”

工人们听到这样的话马上要求接下订单,然后一起讨论办法。他们的想法只有一个,就是我们一定能办得到。

最后,在所有人共同的努力下,他们接下了单子,保证了货期的兑现,而这一切是强制所不能带来的。

拼命地指示他人是没有什么好处的。从内心来讲,每个人都喜欢指挥他人而不是听命于别人。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希望自己能够主宰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受别人的指使。就算有些事情经别人催促,我们口中答应了,但在某些地方也会残留着反抗,而这就会成为执行的障碍。

命令别人是一种不尊重别人的表现,会引起他人的反感。即便某件事情我们不说,对方也有可能去做;但若我们用命令的语气说了,他很可能就不会去做,就算去做,也是带着不愉快的情绪,也就无法保证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第八节 保持一定的距离

智慧提示

当两人过分接近时,会令人产生不快及焦躁感。善于孤独,就能在心灵上筑起一座世外桃源。孤独既是生活的一个危机,也是自我深思、自我完善的一个良机。

两只刺猬,因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所以刺得对方怎么也睡不舒服。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又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体温,又不至于被扎。这个合适的距离相当于人与人之间交往时应该保持的距离,包括身体距离和心理距离:身体距离即私人空间,心理距离即孤独感。

私人空间,是环绕在人体四周的一个抽象范围,用眼睛无法看清它的界限,但它确确实实存在,而且不容他人侵犯。无论是在拥挤的车厢里,还是在电梯内,我们都会在意他人与自己的距离。当别人过于接近我们时,我们通常会通过调整自己的位置来逃避这种接近带来的不快感;但是,当狭小的空间中挤满了人时我们就很难避免了,于是就只能以对其他乘客漠不关心的态度来压制心中的不快,故而看上去神态木然。

有关资料显示:私人空间的形状与大小可用接近(或被接近)实验的方法来确定。专家们在广场的中心位置安排一个人站着,然后让受试者一步步地接近目标人物,这时就会发现一个由于过分接近对方而引起不快的位置,这一位置就是私人空间的界线。实验表明:当受试者与目标人物认识时,私人空间比互不认识的人之间的要大,异性之间的空间要比同性之间的大。尤其是女性受试者去接近男性目标人物时,私人空间会扩张到最大。

有电台做过一个马路电话亭最多可挤多少男女的游戏节目,最多时曾挤进10人,因为大家知道这是一个游戏,所以并不在意自己的私人空间。可当人们在自己家里时,整个房屋就变成了自己完全的私人空间,不容许别人擅自闯入。在家里时,人们会感到安全和放松,这就是私人空间的心理保护作用。

在车站、公园供人休息的长椅上,通常坐两端的人多,一旦两端位置都有人占据,就很少有人会主动坐在中间位置。一排长椅最多能坐4个人,先来的人坐在椅子的正中,后来的人会坐在长椅的一边,这时,正中的人则会挪到长椅的另一端。于是,原本可以坐4人的长椅,只坐2个人就“客满”了。

当两人过分接近时,会令人产生不快及焦躁感。私人空间变得狭小局促时,会让人产生压迫感,从而使人不能冷静、客观地进行判断,甚至会对侵犯者持有攻击的态度。

个人制造的私人空间是产生心理距离的直接原因,心理距离便是孤独感的源泉。人类是太阳系中已知的唯一的智慧生物。地球的独居性必然赋予人类孤独的心理状态,以至于人类无法消除心理距离。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已经密密麻麻地挤了60多亿个智慧生物。在60多亿人中,竟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如同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从这方面讲,每个人都可能感觉到孤独,从而产生心理距离。

爱因斯坦这样说过:“我实在是一个孤独的旅客,我未曾全心全意地属于我的国家、我的家庭、我的朋友,甚至我最亲近的人。在所有关系面前,我总是感到一种距离,并且需要保持孤独,而且这种感受与日俱增。”这种距离便是产生孤独的源泉。这种心理距离的确存在,其具体表现形式便是孤独。

由心理距离导致孤独并不可怕。善于孤独,就能在心灵上筑起一座世外桃源。孤独既是生活的一个危机,也是自我深思、自我完善的一个良机。

私人空间是人与人的双边关系,心理距离则是个体的内心需求。无论是身体距离还是心理距离都只能说明:人作为高智能生物,彼此之间的关系是很微妙的,距离是必不可少的。

在人际交往中,应该热情些,但是,人和人不一样,情境和情境不一样,根据刺猬定律,有时冷一些,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反倒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