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内心强大,谁都伤不了你
3885700000010

第10章 世界其实没那么险恶,一切伪装都是纸老虎(4)

在这句嘲讽背后,班长老马作为最重要的当事人,他曾是全团最优秀的班长,不知道什么缘故被分到了五班。也许是首长把“改良”的希望寄托在了他的身上,想看到他能带出一个和过去不同的五班。但无论首长们的出发点是什么,老马都让他们失望了。老马不但没能改掉训练场五班的颓废景象,反而加入了他们,成为团里有史以来最没水平的班长。

如果不去了解他的光荣历史,甚至不会有人敢想象他还是位三级士官。直到许三多,这个迟钝的新兵令人发指的坚持和难以动摇的决心,让老马的内心里似乎有什么东西被触动了。老马和自己的士兵们一改之前对许三多的不理解和排斥,主动加入到这份坚持中去,终于圆满过完了军人生涯中最后的日子,毫无遗憾地离开了军队。

为什么我们要讲老马,这样一个经过艺术加工出来的银屏人物,他跟我们这一节的内容有关系吗?我的回答是,有。

还记得当指导员把许三多带来介绍给五班时,对他们的那番教导吗?他教训老马说,培训基地看守班是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可是老马回了句什么?“光荣个屁,艰巨个六!”,在这位曾经的优秀班长心目中,“看守训练场”这种单调而且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没有任何意义可言,更不是他这个“优秀班长”应该呆的地方。郁闷、无奈、失望充斥在老马的心中,使他逐渐失去了继续从军的勇气,只想着赶紧混完这几年后退伍离开。

但这个木讷笨拙的新兵——许三多——又让他隐约想到了自己当年的样子,看到了他同样有过的坚持与希望,心中最后的丁点儿火星在不经意间被许三多撩拨了一下。可老马终究是老马,他与许三多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是个习惯于妥协的人:从团里调到荒无人烟的训练场,他什么也没有说,默默地去了;士兵们懒于训练“混吃等死”,他努力教导没有起色后便不再反对,反而加入了他们;甚至是他自身,都要为了融进这个小小的圈子而放弃自己喜爱的桥牌改打“拖拉机”;当大家都厌烦许三多的时候,他给这个新兵蛋子讲故事,教育他不要总做出“遗世而独立”的姿态。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老马已然成为了这个游戏规则的捍卫者。

只是他的维护并没有持续多久,当许三多以一个人的力量建起那条团长当年没能修成的小路时,老马终于被彻底震撼了。他重新审视起自己的一切,还有五班的一切,忽然间发现,原来一直不守规则的那个人其实是自己。他强烈地想要做些什么,好找回当年的感觉,于是他拉着醉生梦死的三个混子出早操,大雨夜里不辞辛劳地检查油库、仓库。他几乎“脱胎换骨”的改变让其他人十分困扰,也让他们感到不解。就像老兵们讲的,“不折腾两个小时他对不起他那床”。在许三多面前,他们都失去了对已经了然于胸的游戏规则的信任。

老马做错了吗?他破坏游戏规则了吗?没有。开始时,老马用他惯守的“中庸之道”遵从了这个只属于训练场五班的规则——混吃等死。在此之前,无论你来自哪个单位,无论你有什么样的雄心壮志,到了这里就只能选择混日子的生活,因为大家都只有这么做才会觉得高兴。就像袁朗说的那样,这个地方,无论你再怎么努力,再怎么拼命想改变一切,都不会有人看到。所以这里才会成为所有后进兵向往的地方。不是因为这里的颓唐和无聊适合他们,而是他们觉得原先遵从的游戏规则在这个地方没有栖身之地。而本不属于这里的老马同样加入到了后进兵的行列中来,这种行为本身就在向外人昭示:训练场五班有他们自己的规则,弄枪习武、令行禁止的要求不属于这里。

直到遇见许三多,老马才察觉到他们之前遵守的规则和他无奈之下开始顺从的规则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冲突,即便是在无人问津的大草原上,他们照旧可以用一个优秀军人的作风来要求自己,真正被蛊惑、陷在其中的只是他们自己。豁然开朗下,老马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冲锋陷阵,扬威比武场的日子。所以他重新拾起班长的责任,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动了李梦他们,大家都回到了日常的军营生活中,开始遵守军队里真正的游戏规则。这样的风气不但从此在五班里巩固下来,还一直延续到了成才担任班长的日子里,加上成才自身的感悟和不懈努力,训练场上孤零零的五班迅速焕然一新,成为了机动部队的固定停靠点。而这一切,都源自许三多当初对那条小路的执著。

许三多和老马,这两个士兵在本质上其实没有任何区别。只是死心眼的许三多不会像他的班长那样考虑太多。他就是固执地坚守着士兵守则里的每一条、每一款,不去违背它们,他知道自己笨,所以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老马当时如果有许三多的坚持,或许五班就不会在他的任上继续沉沦。他只是错在把统一的游戏规则当成了对立的两个,结果越走越偏。万幸,他在退伍之前遇到了许三多。

这就是规则的力量,它不会去偏袒某一个人,也不会故意压制哪个人。规则的存在只是为所有行走其中的人制订一个大概的框架,哪条路不能走,哪条路能走,仅此而已。但有很多人却因而束手束脚,把规则当作是监督和惩罚,结果更容易“撞线”。

真正的游戏规则是不会攻击谁的,尤其是那些遵守规则的人。比如老马,他痛心战士们混吃等死的时候,战士们没有要求他和自己一起混吃等死,他大可继续顶着“优秀班长”的头衔做班长应该做的工作。但他却选择了主动加入到这个小规则中去,成为规则中的一分子——他过于担心那份排斥了,就像他们起初排斥许三多一样。殊不知,许三多坚持着的,是更大的游戏规则,他做的任何事情都是无可指责的。但在五班内部看来,却和他们多少有些格格不入,这不是规则的错误,而是人自身的认识偏差。后来的成才更是证明了五班原先的游戏规则并非铁打不变,只是这些人需要它,它就存在而已。

当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面对那些无法改变的事实的时候,是不是也会觉得自己只是一枚小小的棋子,不遵守下棋的规则就玩不下去?有这样的想法并不奇怪,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是如果你总是把问题推到游戏规则上,那就大错特错了。规则本身没有攻击性,它只是一个小小的框架,心有多大,框架就有多大。参与其中的我们,如果看不透这个浅显的道理,一遇到挫折就嗔怪自己是被规则束缚住了,那么再大的框架对于我们而言也会变得像壁垒一样,让我们寸步难行。

审视你面前的游戏规则,遵守所有人都认可的,让它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但不是囿于其中无法自拔。真正的游戏规则不会对人本身的发展有任何不好的影响,相信它的公正,参与到其中去,尽情发挥自己的才华,这才是你强大的生存之道。

强大内心训练课之不气馁

你是不是会经常觉得自己已经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但仍是一无所成?你是不是总觉得在前进路上有人设置了各种障碍阻碍你,不让你顺利通过?你是不是习惯性地在失败后心灰意冷、萌生去意?如果是这样,那么你就遇到了自己漫漫人生路上的最大障碍——气馁。

我有个小辈是游泳队中的一个小兵,她最大的梦想就是能进入国家队参加国际大赛。而进入国家队的前提就是必须在省里举办的选拔赛中脱颖而出,得到推荐资格。否则,练上几十年也不可能进入国家队参加任何国际赛事。

这个机会很快就来到了,小姑娘也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过五关斩六将”,终于闯入了决赛。然而就在决赛前,她又变得畏首畏尾起来。当时我恰巧在队中负责特别辅导,经过临时了解,才明白她为什么有顾虑:这次参加决赛的,还有一名因故从省游泳队调整回来的选手,同时这个人还是省游泳纪录的创造者和保持者。想要击败这样一个人,对我们的小姑娘来说简直是难如登天。竞技比赛最忌赛前焦虑,于是我只能不断地安慰她,叫她照着自己平日练习时的水平正常发挥就是了,不必太拼命,也不要太失常——尽管这次比赛只有冠军才能参加省队的考察。一番训导后,小姑娘终于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但我毕竟是个外人,游泳队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我一样把这些事看开。正当她准备去检录处报道的时候,队里的教练跑过来一把拽过她,把她拉到了后台。过了一会儿,也不知道教练说了些什么气话,小姑娘出来后就梨花带雨地去了检录处。我当时心说,现在的体育队真不把运动员当人看。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了:发令枪一响,小姑娘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冲进水中,拼命地向前游去,省队的那位就在身旁,她却看都不看对方一眼,最终以半个身子的优势获得了冠军。

即便是当初预想到了这样的场景,我仍不禁骇然。联想到之前小姑娘的心理状态,我决定找教练问个清楚——我甚至怀疑他刚才强迫那个孩子打兴奋剂!

听到我的疑问后,教练淡淡一笑,道:“我只是跟她说,你到底怕什么!你现在的这副德性和想法对得起你之前那么多年的努力吗!”这下我就更不懂了:“只说了这么些?”

“我还跟她讲,如果这次没有拿到冠军,就立刻回去收拾东西,滚出游泳队!”

我当下就气得直跺脚:“你会不会说话啊?游泳就是她的命,你就没想过她如果真输了该怎么办?”

教练并不理睬我的反应,看着泳池里举手庆祝的弟子,冷冷地说道:“这就跟打仗一样,还没有开打就忙着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怎么可能赢?”

“可是……对手的实力真的很强啊!”

教练目不斜视:“再强也是人,况且她本身也具备这样的实力。既然冠军只能有一个,那么那个人为什么不能是她?!”

我想要反驳他,却顿时语塞——面对困境时,恐怕只有“赤裸裸的威胁”才是当事人最需要的东西吧。

很多时候,如果不把自己逼到绝路,我们就无法爆发出所有的能量。因为绝路面前再无选择的机会。人如果不逼自己一次,很难认清自己真正的实力。就像那位教练说的,还没打仗就开始分析失败的原因,这样的仗焉能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