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内心强大,谁都伤不了你
3885700000019

第19章 转向关注,可以不被任何事物操控(4)

1.已设定的说服目标,换作自己,自己是否能够接受?

2.若不能接受,能够接受的程度怎样?

3.自己是否能够接受自己常用的说服方式?

4.听到什么样的说服内容,自己才肯付诸行动?

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你会发现,对方的所思所想都进入了你的视线中,在各种交往中,你都能从容应对。令人遗憾的是,有太多的人不懂得如何运用这条规则,从而导致他们人生的失败。

拥有强大的内心,允许他人各抒己见,你永远都是受益者。用宽广的胸怀,包容各种思想,提醒自己:我说的不一定对,别人说的不一定错。

尊重他人的意见

当你的意见与他人的产生分歧时,你是经常自以为是,还是考虑一下他人的想法呢?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我们有些人往往是选择前者,尤其是那些身居高位者,因为他们更加碍于面子。不尊重他人的意见,一则于己不利,因为如果他人的意见对了,可是你没听取,那你就得不到正确的信息,也无法获得正确的结果。二则伤害他人,因为你不尊重他人的意见,也就伤害了他人的自尊心,给人际关系带来负面影响。何况我们每个人不可能时时正确,事事通晓,何不虚心听人之言呢?

不同性别和阶段的人生,有其特有标志:男人和女人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大人与小孩的思维模式,更是天差地别。所以说,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意见。

在与别人沟通的时候,你永远不要这样开场:“好!我要如此证明给你看!你这话大错特错!”这无异于向他人表明:“我比你聪明,我要让你改变想法。”这种做法实在是太拙劣了,无疑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改变对方的观点根本不大可能。所以,为什么要弄巧成拙?为什么要自找麻烦呢?如果你想证明什么,别让任何人知道,而且应不着痕迹,很技巧地去做。正如著名诗人波普所说:“你在教人的时候,要好像若无其事一样。事情要不知不觉地提出来,好像被人遗忘一样。”

尊重人家的意见,不去和人家进行无所谓争辩,处处同意人家的主张,这样的态度,似乎是阿谀人家,有失自己的体面。实际上,这并不是阿谀,因为阿谀是近于欺骗,虽然一时能够获得成功,但终究要归于失败的。

只有尊重对方的意见,你才能和对方有一个良好的沟通。

长岛有一位汽车商,就是用这种方法把一辆旧汽车卖给了一对苏格兰夫妇。在这之前,这位汽车商,把汽车一辆又一辆地推荐给那对苏格兰人看,但他们总是认为汽车有问题,不是嫌这辆不合适,就是嫌那辆在什么地方有了损坏,再不就是嫌价钱太高。当时,这位汽车商正在我讲习班上听讲,便在班上申请援助。

我建议他,别强迫那些意志不坚定的人买你的汽车,要让他自己来买,你也不必告诉他们要买哪一种牌子的汽车。总之,要让他们觉得你尊重他们的意见,而不是强迫。

几天后,有一位顾客想把他的旧汽车换成一辆新的,那位汽车商就想到了那对苏格兰人,也许他们喜欢这种怀旧风格的汽车。于是他打了个电话给那对苏格兰人,说有个问题想请教他们。

那对苏格兰人接到汽车商的电话后,马上就来了。汽车商对他们说:“我知道你们对汽车很内行,你们看看这部怀旧风格的汽车能值多少钱,你告诉我后,我可以在交换新车时,有准确的资料。”

那对苏格兰人听到这些话后,笑容满面,终于有人来请教他们,尊重他们的意见了。于是他们驾着这部车子兜了一圈,回来后说:“这部车子,如果你能以三百美元买进,那你就捡到便宜了。”

汽车商听后,又问他:“如果我以你说的数目买进这部车子,再转手卖给你,你要不要?”他当然要了,因为这正是他的意思、他的估价。所以这笔生意立刻就成交了。

汽车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最终取得了成功。他取得成功的秘诀就是学会了尊重他人的意见。他巧妙地引导那对苏格兰人说出他们的看法,因此,很容易就成交了。

所以,如果你要说服别人,那么就得记住这一重要原则——尊重别人的意见,千万别生硬地说“你错了”。

不要轻易责备别人

有些人很喜欢指责他人,一旦出现问题,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将责任推卸给他人。他们似乎养成了一种不以为然的恶习,他们动不动就批评、指责他人,更以此为快。一旦出现了问题,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射出批评之箭,中伤他人。还有些人,他们本来自己在某些方面做得并不好,却非要拼命去批评人家。其结果要么伤害他人,要么被人反驳。其实,尽量去了解别人,尽量设身处地去思考问题,这比批评责怪要有益得多,这样不但不会伤人害己,而且让人心生同情、忍耐和仁慈。“了解就是宽恕”,所以,在我们批评他人前,先想想自己做得怎样?是否应该完全怪罪他人?这样你也许会完全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行为。

托马斯·卡莱尔说过:“伟人是从对待小人物的行为中显示其伟大的。”

有些人很喜欢指责他人,一旦遇到问题,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将责任推卸给他人。他们似乎养成了一种不以为然的恶习,他们动辄就批评、指责他人,更有人以此为乐。

只有不够聪明的人才批评、

指责和抱怨别人。的确,很多愚蠢的人都这么做。但是,善解人意和宽恕他人,需要有修养和自制的能力。

鲍勃·胡佛是个有名的试飞驾驶员,时常表演空中特技。一次,他从圣地亚哥表演完后,准备飞回洛杉矶。根据《飞机作业》杂志的描述,胡佛在距离地面三百尺的空中时,刚好有两个引擎同时出现故障。

幸亏他反应灵敏,控制得当,飞机才得以降落。虽然无人伤亡,飞机却已面目全非。

胡佛在紧急降落之后,第一个工作是检查飞机用油。正如他所料,那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螺旋桨飞机,装的是喷射机用油。

回到机场,胡佛要求见那位负责保养的机械工。年轻的机械工早为自己犯下的错误痛苦不堪了,一见到胡佛,眼泪便沿着面颊流下。他不但毁了一架昂贵的飞机,甚至差点儿造成三人死亡,你可以想象胡佛当时的愤怒。

这位自负、严格的飞行员,显然要对粗心的机械工大发雷霆,痛斥一番。但是,胡佛并没有责备那个机械工人,只是伸出手,抓住那个工人的肩膀说:“为了证明你不会再犯错,我要你明天帮我修护我的F51飞机。”

我们很多人在说话时,经常会只顾自己痛快,过后才发现不小心伤了别人的心,尤其是当别人做了错事,或自己因此而吃了亏,就更觉得自己受了委屈,而要从嘴上图个痛快,于是一些难听尖刻的话就不自觉地冒了出来。结果往往是痛快了一时而伤了和气。有时别人并没犯什么大错,但不幸遇到你情绪不好,那也可能遭到你尖锐的责备,结果当然更糟。

早已去世的华纳·梅格曾经承认说:“早在30年前,我就明白指责他人是件愚蠢的事,我即使不抱怨上帝不公平,我也对改正自己的缺点感到非常吃力。”老华纳·梅格很早就知道这一点,“可是我在这古老的世界上,盲目地跋涉了30多年后才豁然悔悟:无论如何错误,都没有谁会为了任何一件事进行自我批评,这种情况甚至达到99%。”

他人的批评是不会起任何作用的,它会使被批评者进行自我防御,并且会竭力地为自己辩护。

如何才能不尖刻地责备别人呢?首先要有一种宽容的想法:我亏也吃了,别人错也犯了,只要他认识到,我的责备就没必要了,还不如客气点儿,做个人情。

只要不太计较得失,一般的责备都可以省去。如果是对方没认识到他的过错,甚至他仍在执迷不悟地继续犯错,那么你也可以客气地提醒他,如果他能很好地认错,也可作罢。

另外,能以一种幽默的方式责备对方,这是最好不过的了。在玩笑中提醒了对方,也在玩笑中告诉了对方自己不在意。

约翰博士说过:“上帝本身也不愿论断人,直到末日审判的来临。”你我又何必如此呢?因此,你要帮助对方认识并改正错误,从现在开始,就不要总是责备他人。

接受新观念的挑战,了解不一样的世界

不要简单地用“对”和“错”来评价别人的想法,因为你并不了解他人的世界,如果你愿意接受对方的观念,你或许会拥有一个更加宽广的视野。

然而,并非所有的人都希望获得对生命有重要影响的各种重要事实。实际上只有极少数人愿意聆听并接受这些新的事实。

我们每个人应当坚定地把自己日常生活的那套观念暂时抛开,然后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新观念的世界中去。不要害怕新观念,它们很可能就是你从失败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

看看这个令人不胜感慨的真实故事吧:

多年前,有一位住在格陵兰的爱斯基摩人受雇于一支美国的北极探险队。在探险完毕之后,为了酬谢他的忠诚服务,他被带到纽约做一次短暂的旅游。

看到纽约市的繁华壮观,他心中充满惊讶和赞叹。回到家乡后,他向那个渔村的人述说高耸入云的大楼,以及满街移动的房子,人们住在里面,随着它到处移动。他又说到巨大的桥梁,五颜六色的灯光,以及其他令人叹为观止的景物。他的族人们冷淡地看着他,然后一个个走开了。从此以后,全村人为他取了一个“说谎者”的绰号,他一直背负着这个“羞耻”的绰号,直到进入坟墓中为止。在他生前,大家只知道他叫“说谎者”,他的真实姓名反而已经完全被大家遗忘了。后来,著名的探险家拉斯姆嘉从格陵兰到阿拉斯加去探险,又带了一个名叫米泰克的格陵兰爱斯基摩人同行。

此后米泰克也去了哥本哈根和纽约,他看到了一生中从未见过的许多惊人的景象。后来他回到格陵兰时,想到了那个“说谎者”的悲剧,决定最好学得聪明些,不要将看到的真相说出来。他改而说些令他的族人们所能接受的故事,因此保全了自己的名声。

他对他的族人们讲,他和拉斯姆嘉博士怎样把皮船靠在一条大河(即哈得逊河)的河岸,他们如何在每天早晨把船划出去打猎,以及到处都是的野鸭子、天鹅和海豹,他们玩得非常开心。

在族人的心目中,米泰克是个很诚实的人,村里人对他十分尊敬。

真理传播之路向来十分崎岖:苏格拉底被迫喝下致命的毒药,耶稣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圣史蒂芬被石头砸死,布鲁诺被活活烧死,伽利略被吓得收回他的天体运行理论……人类将永远在历史中追随这条充满悲剧的道路。

每一个人都应该试着从自己熟知的世界以外,去吸收新的观念,并且应该毫不犹豫地这样做。

思想如果不去不断追求新观念,它就会变得萎缩、迟钝、偏狭和封闭。农村人应经常到城市去,这样他的思想将获得补充,并拥有更多的勇气和更大的热忱;城里的人们应该经常到乡下去,看看那些与城市日常生活完全不同的新景象,使自己的思想得以恢复新鲜和活力。每隔一段时间,人们都需要改变自己的心理空间,就如同必须改变食物的种类和花样一样,这两种改变都是极其重要的。在经过了日常生活之外的新观念的洗礼之后,人们的思想将会变得更机警,更具弹性,更能迅速且正确地完成各项工作。

§§§第七节 为什么皇帝不急太监急

首先,你要对“皇帝”和“太监”的身份有所了解:“皇帝”通常代表站在高处纵观全局的人,而“太监”则代表注重小细节的人。因为双方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双方有着不一样的心理状态。

生活中,这两种人同时存在,关注全局的人,能够将整体情况收于心中,他们拥有清晰的思路和超强的判断力,能够控制住整体局面。然而,将更多精力放在处理小事情上的人,往往看到的只是局部,如果出现问题,很难理清思路,结果手忙脚乱。

如果我们能够站在宏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那么很多问题将更容易解决。所以说,我们需要拥有全局观念。

不要被小事弄得心烦意乱

根据事情的重要程度,我们通常将它们分成“大事”和“小事”,想要培养自己的全局观,就不能被小事打乱思路。

工作中,你要了解自己的岗位职责,职责内的事情要认真完成。在实现你的主要目标的过程中,你所能使用的所有事实都是重要而有密切关系的,你所不能使用的则是不重要及没有重大关系的。如果不能清晰地分辨出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是一锅粥,没有重点,没有条理,混乱不堪。

在好多年前,当时有人正要将一块木板钉在树上当搁板,贾金斯便走过去“管闲事”,说要帮那个人一把。贾金斯说:“你应该先把木板头子锯掉再钉上去。”于是,贾金斯找来了锯子,可他刚锯了二三下就撒手了,说要把锯子磨快些。

于是他又去找锉刀,接着又发现必须先在锉刀上安一个顺手的手柄。于是,他又去灌木丛中寻找小树,可砍树必须得先磨锋利斧头。

磨锋利斧头需将磨石固定好,这又免不了要制作支撑磨石的木条。制作木条少不了木匠用的长凳,可这没有一套齐全的工具是不行的。于是,贾金斯到村里去找他所需要的工具,然而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

贾金斯无论学什么都是半途而废。他曾经废寝忘食地攻读法语,但要真正掌握法语,必须首先对古法语有透彻的了解,而没有对拉丁语的全面掌握和理解,要想学好古法语是绝不可能的。在学习拉丁语的过程中,贾金斯发现,掌握拉丁语的唯一途径是学习梵文,因此便一头扑进梵文的学习之中,可这就更加旷日持久了。

贾金斯一生从未获得过什么学位,他所受过的教育也始终没有用武之地。但他的先辈为他留下了一些本钱。他拿出十万美元开了一家煤气厂,可是煤气所需的煤炭价钱昂贵,这使他大为亏本。于是,他以九万美元的售价把煤气厂转让出去,开办起煤矿来。

可这又不走运,因为采矿机械的耗资大得吓人。因此,贾金斯把他在矿里拥有的股份变卖成八万美元,转入了煤矿机器制造业。从那以后,他便像一个内行的滑冰者,在有关的各种工业部门中滑进滑出,没完没了。

纵观古今的成功人士,我们不难发现,那些成就大的人都已经培养出一种习惯,把影响到他们工作的重要事实全部综合起来加以使用。这样一来,他们也许比起一般人来会工作得更为轻松愉快。由于他们已经懂得秘诀,知道如何从不重要的事情中抽身去做重要的事情,因此,他们等于已为自己的杠杆找到了一个支点,只要用小指头轻轻一拨,就能移动你以全身的力量也无法移动的东西。

善于点明说话的主题

要加深别人认为你很有头脑的印象,重点之一就是使所说的话易于了解。

常用的方法是,谈话之初即先列举几个主题。譬如先说:“我今天要说的主题有三点……”然后再针对这三个主题做大致的说明。而事实证明,这个方法非常有效。

为什么要先说出几个主题呢?从大处来说,人是唯一能预测事物发展的动物。对听者来说,如果能先把握住对方要说的主题,那么就可以一边听,一边想象对方大概会说哪些话,而对说话的方向做某种程度的预测。因为有了这种心理准备,所以在听的时候自然就容易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