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几岁要懂点成功智慧
3886700000013

第13章 惜时——零碎时间可以成就伟大事业

⊙片刻的时间比一年的时间更有价值,这是无法变更的真理。时间的长短与重要性和价值并不成正比。偶然的、意想不到的5分钟就可能影响你的一生。但谁又能预料这个重要时刻在什么时候来临呢?随时珍惜你的零碎时间,也可以成就你的事业。

学会善用零碎时间来赢取时间

朱自清先生在散文《匆匆》里这样写道:“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它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它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它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的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一个人,如果能利用有限的零碎时间去学习,往往会取得很大的成就。可恰恰相反,很多人却浪费了这些空闲时间,到头来等待他们的肯定不会是成功。

有些人是把挤出的时间累积到一起进行学习——白天利用零散时间把该处理的日常琐事抓紧做完,于是晚上学习的时间就挤出来了。在所有可积累起来的学习时间中,早晨和晚上的时间是最好的,因为这两段时间比较长、比较完整,环境比较安静,脑子又比较清醒,适于读书、思考、钻研问题。因此,古人有“一日之计在于晨”、“闻鸡起舞”之类的佳话,也常有“灯下漫笔”、“夜读拾零”之类的书文。

充分利用零碎时间,短期内也许没有什么明显的感觉,但积年累月,将会有惊人的成效。

鲁迅先生“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

达尔文说:“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很小的一段时间。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

三国时期的董遇是个大学问家,他告诉去找他求学的人先“读书百遍”,之后才可能“其义自见”。当求学者抱怨说“没有时间”时,他回答说:“当以‘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也。”要充分利用寒冬、深夜和雨天学习。

在古代,人们就已经知道利用余暇时间来做学问了。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许多人常常感到时间紧张,根本没有时间来干许多重要的事。而鲁迅先生曾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实际上正是如此。

没有利用不了的时间,只有自己不利用的时间。

同样的,如果你觉得自己缺乏思考问题的空闲时间,不妨试着坚持每天睡前挤出十几分钟的时间来进行思考,一旦形成了习惯,长期坚持下去就很容易了。

20%的时间获得80%的成就

一个人大部分的重大成就,包括一个人在专业、知识、艺术、文化或体能上所表现出的大多数价值,往往是在他自己的一小段时间里达成的。在创造出来的东西与花在创造活动上面的时间这两者之间,有极大的不平衡性,不论这时间是以分、刻,还是以天、星期、月、年或一生为单位来度量。

用80/20法则来表述就是:80%的成就,是在20%的时间内达成的;反过来说,剩余的80%时间,只创造了20%的价值。一生中80%的快乐,发生在20%的时间里,也就是说,另外80%的时间,只有20%的快乐。80/20时间法则的结论表明:我们所有的时间里,有一小部分时间比其余的多数时间更有价值。如果我们好好利用20%的时间,将会发现,这20%是用之不竭的。人们所谓的零碎时间就包括在这“20%”之内,不浪费这“20%”中的零碎时间,70就可以为你赢得80%的成就。

我们常常这样说:“噢,只有5~10分钟就要开饭了,什么事都干不了。”

但实际上,有多少身处逆境、命运多舛的人,充分利用了这些被我们许多人轻易浪费的时间,从而为自己建立了人生和事业的丰碑。那些被虚掷的时光,如果能够得到有效利用的话,完全有可能使你出类拔萃,成为杰出人物。

爱因斯坦曾组织过享有盛名的“奥林比亚科学院”的每晚例会,他总是愿意同与会者手捧茶杯,开怀畅饮,边喝茶,边谈话。爱因斯坦就是利用这种闲暇时间,与人交流思想,把这些看似平常的时间利用起来。后来他的某些思想主张,他的一些科学创见,都产生于饮茶的时间里。

一个人如果连一分一秒的时间都能有效地利用,他一定会像爱因斯坦一样在同时间的赛跑中获胜。

要想成功,必须善用余暇与零碎时间。

智慧感悟

时间无限,生命有限。在有限的生命里懂得利用零碎的时间,把时间拉长的人,就拥有了更多做事情的本钱。

我们拥有和比尔·盖茨一样多的时间,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像他一样出色、成功?几分钟、几小时,这样的零碎时间所决定的,就是卓越与平庸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