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女性中医养生小全书
3887500000009

第9章 四季养生—顺应自然,天人合一(3)

大家都知道武汉的热是出了名的,号称中国“四大火炉”之一。武汉的热,是一种煎熬人的热,无处藏身的热。在烈日炎炎中行走于赤热的街道,有一种蒸腾眩晕后的飘然感觉,如同置身于桑拿浴室中。在这种难耐的环境中,唯有绿豆汤可以让人们找到一丝丝清爽,所以不管大街小巷,饭馆、大排档都有绿豆汤。绿豆汤成了这个城市的时尚健康饮品。

绿豆不仅能清热解毒、美容健身,还有很多其他用途。

绿豆衣适量和鲜荷叶煮水,冷却后可作解暑凉茶,并可去痱子。绿豆配甘草煮汁饮服,可解疗肿疮毒和药物中毒及酒食中毒。

还有,用仙人掌捣烂与绿豆粉调成糊状外敷,对治疗乳腺炎、腮腺炎有一定作用。用绿豆粉加冰片调匀外敷,可治湿疹、皮炎、瘙痒。

有高血压和高血脂的患者常吃绿豆,有辅助降血压和防止血脂升高的作用。用绿豆、赤小豆、黑豆各少许,加入适量的水温火熬煮,加红糖少许,常饮可消热解毒。

民间还用绿豆衣、干菊花做枕心,可清火、明目、降血压;用绿豆与茶叶一起煎水治疗流感;绿豆与冰糖煎水治疗恶心;将绿豆放入猪苦胆中,风干后每次服10粒能治疗高血压。

中医养生小提示

值得注意的是:绿豆不宜煮得过烂,否则有机酸和维生素会遭到破坏,降低清热解毒的效果。绿豆性凉,绿豆汤能清热解毒,但脾胃虚弱的人不宜多喝,正在吃中药的人也不宜多喝。

§§§第九节 秋季养生五原则

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说秋季是由热转寒,即“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环境变化,从“夏长”到“秋收”是自然阴阳的变化,而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由“长”到“收”改变。因此,秋季必须注意保养内守之阴气,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1.精神调养

秋季虽秋高气爽,季节宜人,但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对人体仍带来一定影响。一般来说,秋季人的情绪不太稳定,心情烦躁,也易于悲愁伤感。

秋季养生要保持神志安宁,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可以参加一些登山赏红叶等有意义的活动。我国古代民间就有重阳节登高赏景的习俗,登高远眺,饱览奇景,有心旷神怡之感,可使一切忧郁、惆怅顿然消失,又调剂生活,实为人间乐事。

2.起居调养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在起居方面要合理安排睡眠时间,早卧早起。秋季气候干燥,空气中的湿度小,风力大,汗液蒸发得很快,常使人皮肤干裂,皱缩增多,口干咽燥,毛发脱落增多,大便易秘结等。这时须注意保持室内一定湿度,适当补充水分,并避免过度剧烈运动造成大汗淋漓,致使津气耗散。秋燥可以使皮肤瘙痒,所以老年人在秋季应少洗澡。秋季人的精气内敛,尤其要防劳伤,以免阴气外泄。秋季天气多变,故衣服的增减要适时,要保持体温恒定,就应多预备几件秋装,如夹衣、春秋衫、绒衣、薄毛衣等。此外,衣服不可顿增顿减,也不可增加过多,这不利于身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力,也不利于活动。

3.饮食调养

秋天秋高气爽,气候干燥,应防“秋燥”,秋季的膳食应贯彻“少辛增酸”原则,尽可能少食葱、姜、蒜、韭菜等辛味之品,多食酸味果蔬。如雪梨、鸭梨,生食可清火,煮熟可滋阴、润肺而防燥。

秋季易伤津液,故饮食还要以防燥护阴、滋阴润肺为基本准则。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初秋,又属长夏季节,此时湿热交蒸,人体脾胃内虚,抵抗力下降,而气候渐冷,这时饮食还要适当多食些温食,少食塞痛之物。

4.运动调养

金秋季节,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期。除日常生活调摄外,还要针对季节特点进行自我锻炼。在秋季,可多做“静功”锻炼,如内气功、意守功等,亦须配合运动锻炼,如五禽戏、太极拳、保健功、八段锦、按摩等。经常锻炼可达到养神强身之功效。在气候多变的秋天,要预防疾病,最积极的办法是进行耐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多变气候的能力。不同年龄的人,可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随天气渐冷,运动量可适当增加,到严冬来临,体质会有明显提高,若在冬季继续锻炼,收益更大。

在积极参加秋季锻炼的同时,要注意气候多变、忽冷忽热、空气干燥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增减衣服。及时补充水分和水溶性维生素,运动前喝些温开水,平时饮用菜汤、牛奶、果汁,可以保持黏膜正常分泌、呼吸道湿润,皮肤润泽。

5.防病保健

在秋季,除适当多服一些维生素类制剂外,还应服用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进行保健,如人参、沙参、川贝、胖大海等。秋季又是肠炎、痢疾、疟疾、乙脑等病的多发季节。预防的基本方法是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和被污染的食物,搞好环境卫生,彻底消灭蚊虫,防止蚊虫叮咬,消除疾病传染源和传染疾病的主要媒介。预防乙脑还要按时接种乙脑疫苗。

中医养生小提示

秋季多吃莲藕、莲子、小麦、甘草、红枣、龙眼等,这些食物有养心安神的作用,对焦虑、抑郁很有帮助。核桃、鱼类等含有较多磷质,也会帮人们消除抑郁。

§§§第十节 冬饮补酒益处多

冬服药酒两三剂,立春则止,此法终身常尔,则百病不生矣。

——《千金要方》冬饮补酒是历代民间最常用的一种进补方法。《千金要方》曰:“冬服药酒两三剂,立春则止,此法终身常尔,则百病不生矣。”因此,药酒自古以来就有“百药之长”的说法。这里,向你介绍几种泡制方法简单,冬令服用有益于滋补强身的药酒,供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泡制服用。

1.鹿茸酒

鹿茸3克,白酒500克。将鹿茸装入纱布袋内,扎紧口,放入盛有白酒的瓶或罐内,密封,浸泡7天即可。可补肾壮阳,适用于肝肾不足诸症。鹿茸味甘、咸,性温,归肝、肾经。为补阳名贵之品。

2.灵芝人参酒

灵芝50克,人参25克,冰糖500克,白酒2000克。将灵芝洗净,切成薄片,人参切成薄片,放入盛有白酒的瓶或罐内,加入冰糖,浸泡15~30天即成。冬季常饮灵芝人参酒,对于防病保健、延年益寿大有益处。人参不宜与萝卜同食,饮此酒的同时,不宜饮茶。

3.仙茅酒

仙茅50克,白酒500克。将仙茅洗净,装入纱布袋内,扎紧口,放入盛有白酒的瓶或罐中,浸泡7天即可。可温肾壮阳,适用于肝肾不足之遗精、阳痿、早泄、小便不禁等,还可用于寒湿痹痛。

4.腽肭脐酒

腽肭脐30~50克,白酒500克。将腽肭脐洗净,切成小块,装入纱布袋内,扎紧口,放入盛酒的瓶中,浸泡一星期即可。可温肾壮阳,适用于肾阳虚之阳痿、遗精、精冷、腰痛、畏寒喜暖及男子不育、女子不孕等症。

5.黑芝麻核桃酒

黑芝麻25克,核桃仁25克,白酒500克。将黑芝麻、核桃仁洗净,同放入瓶中,倒入白酒,密封浸泡半月左右即可。此酒润肺止咳、补肾固精、润肠通便、强壮身体、延缓衰老。黑芝麻滋补肝肾、乌须发;核桃仁润肺止咳、补肾固精、润肠通便。两者均为滋补肺肾之佳品。

中医养生小提示

补酒虽有益,但不可滥饮。一般每日早晚各服1次,最好在饭前服用,这样有利于药物乘酒力为人体吸收。

饮用补酒类药酒,忌与萝卜、葱、大蒜等同服。感冒、发热、孕娠、经期应当停服。此外,高血压、心脏病、肝脏病、严重溃疡病患者也应慎服药酒。

中医养生箴言

◎四季养生保健的根本宗旨在于“内养正气,外慎邪气”。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指春天要少吃点酸味的食品,多吃点甘味的食品,以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

◎《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夫人生于地,悬命在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说明人与自然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只有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才能健康长寿,减少疾病。

◎朱丹溪认为,夏季养生要注重“滋阴去火”。

◎中医称夏末秋初为长夏时期,其气候特点是多湿,所以汪绮石在《理虚元鉴》中告诫说:“长夏防湿。”

◎夏天宜喝绿豆汤。中医认为,绿豆性味甘寒,入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尿之功效。《本草纲目》中记载说:“用绿豆煮食,可消肿下气、清热解毒、消暑解渴、调和五脏、安精神、补元气、滋中医养生箴言润皮肤。”

◎冬饮补酒是民间常用的一种进补方法。《千金要方》曰:“冬服药酒两三剂,立春则止,此法终身常尔,则百病不生矣。”可见,药酒自古以来就有“百药之长”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