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个铜钱的两面
3892400000033

第33章 做命运的“救世主”

贫穷是一种罪恶,如果社会不允许你发财,这罪恶归于社会;如果你自己不努力,则这罪恶归于你自己。也许腊梅并不喜欢严寒霜冻,也许青松并不喜欢悬崖峭壁,也许海燕并不喜欢狂风暴雨,但它们不甘放弃,进行自我救赎,最终为自己奏响了生命的乐章。每个人的人生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保持一颗自强不息的心,即使是身处逆境,也定能成为精神上的强者。

柏杨先生用他的一生,向人们证实了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他出生于一个家道中落的“小康之家”,父亲永远是忙忙碌碌的,在家里停留的时间总是太过短暂,以至于都没有时间认真地关心一下这个由继母照顾的儿子。因此,柏杨先生的童年记忆中,充斥的全都是继母尖声的叫骂和那隔三差五落在身上的棍棒。

不得不说,柏杨先生成长的环境是非常恶劣的,但他骨子里那股坚强、不服输的个性,促使他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同命运对抗。终于,在无数次挣扎、反抗、努力后,他终于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成为一个自强不息的典范。

古语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即自己拯救自己——只有有了自救的愿望,才会奋起努力,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克服一切困难,征服所有阻碍,走向成功的人生。

西晋时期,司马家族的统治极其腐败,致使国力衰弱。北方匈奴乘机入侵,消灭了晋军主力,攻陷了晋都洛阳,俘虏了晋愍帝。晋愍帝先被匈奴百般羞辱,最后又为匈奴所杀。在匈奴的统治下,百姓的生活更是水深火热。

其时,一位名叫祖逖的爱国志士,发誓要收复失地,拯救苦难百姓。他与好友刘琨住在一起,每日凌晨鸡鸣之时,两人就起床练剑。在皎洁的月光下,两位热血青年身姿矫健、持剑对舞,直到皓月西沉、东方发白才收剑回屋。多年来他们坚持“闻鸡起舞”,无论酷暑严冬、刮风下雨,从不间断。就这样,他们练就了高强的武艺,磨砺了坚定的意志。

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市)建立了东晋政权,史称晋元帝。东晋朝廷苟安于江南一隅,并没有收复失地的意图。祖逖为此十分焦虑,专程从沦陷区赶到建康求见司马睿,要求领兵北伐,收复中原。

司马睿没有办法拒绝祖逖的要求,就任命祖逖为豫州刺史,却不给他一兵一卒,只拨给他1000人的粮食和3000匹布,要他自己招兵买马,建立军队。

虽然得不到朝廷的支持,可祖逖并没有放弃北伐的决心。他带领几百名志愿北伐的壮士,渡江北上。船到江心,祖逖敲着船桨,大声地发誓:“北伐如不成功,我祖逖绝不再踏入这条大江。”随行的人听了祖逖的豪言壮语,一个个热血沸腾。

过江以后,祖逖一边召集人马打造兵器,一边与敌人作战。中原的老百姓给他们送来了粮草,军民同心协力,浴血奋战,很快就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部分土地。

祖逖前行的路上,朝廷所能给予他的少之又少,他所依靠的都是自己的力量。雨果曾经写道:“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的垂青。”英国历史学家弗劳德也说:“一棵树如果要结出果实,必须先在土壤里扎下根。同样,一个人首先需要学会依靠自己、尊重自己,不接受他人的施舍,不等待命运的馈赠。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可能作出成就。”是的,面对一个自强不息的人,命运也会向他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