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个铜钱的两面
3892400000077

第77章 生命的高度应是能取能舍

暴雨刚过,道路上一片泥泞。

一个老太婆到寺庙进香,一不小心跌进了泥坑,浑身沾满了黄泥,香火钱也掉进了泥里。她没有起身,只是在泥里捞个不停。

一位慈悲的富人刚好坐轿从此经过,看见了这个情景,想去扶她,又怕弄脏了自己的衣服,于是便让下人去把老太太从泥潭里扶出来,还送了一些香火钱给她。老太太十分感激,连忙道谢。

一个僧人看到老太太满身污泥,连忙避开,说道:“佛门圣地,岂能玷污?还是把这一身污泥弄干净了再来吧!”

瑞新禅师看到了这一幕,径直走到老太太身边,扶她走进大殿,笑着对那个僧人说:“旷大劫来无处所,若论生灭尽成非。肉身本是无常的飞灰,从无始来,向无始去,生灭都是空幻一场。”

僧人听他这样说便问道:“周遍十方心,不在一切处。难道连成佛的心都不存在吗?”

瑞新禅师指指远处的富人,嘴角浮起一抹苦笑:“不能舍、不能破,还在泥里转!”

那个僧人听了禅师的话后,顿时感到无比惭愧,垂下了目光。

瑞新禅师回去便训示弟子们:“金钱珠宝是驴屎马粪,亲身躬行才是真佛法。身躬都不能舍弃,还谈什么出家?”

心存取舍,则有邪见与妄行;凡成就大事之人,无不是心中存善念。像故事中的富人,舍不得一身皮囊,身价百万又如何?像故事里的僧人,舍不得自己的一身衣裳,以佛门清静地做借口,何来出家乃至成佛呢?名利富贵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所以对其执著不忘,实在不宜。

人生的高度应是一份知足的恬然,生命的高度应是能取能舍、当取则取、当舍则舍,以及善取善舍的那份安然。很多时候,人们向往去取得,并且认为多多益善,然而,“取”的前提必定是先“舍”,只有“舍”,才能“得”。

弘一法师用他出家这样一种行为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他对于取舍的理解。我们往往只是看到了他舍去的世俗的荣华富贵和荣誉地位,却忽略了他舍弃这些东西背后所得到的比这些更加珍贵的东西,那便是无穷的智慧和人生那种宁静而豁达的境界。

蚌舍弃安逸,才拥有了孕育珍珠的权利;种子放弃花朵,才拥有了孕育春天的资格。千古豪杰舍家为国,才垂青于史册;无数仁人志士舍生取义,才有了巍巍中华。

取与舍在自然的荡涤中,展现并昭示了生命的高度,数千年的白驹过隙,无数次的金乌西坠,消磨掉了历史的棱角,打磨出中华文明不朽的生命之碑。

取,便是一瓢清澈的水,只那一瓢,便无须再希冀天上的银河;舍,就是一抖那背上的重负,只那一抖,便使你我得以仰望浩瀚的蓝天。人生也就是在这一取一舍之间得到了无限的升华,并且拥有了新的高度。

成功的人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们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应该去坚持,而什么又该舍弃。取舍之间,并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应该是:得,要先舍;而舍,则终必得。而舍不舍得,以及怎样去“舍”,又怎样去“得”,就全看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