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世界只有两种可能——大师眼中的人生
3892900000046

第46章 知足的幸福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祸莫大于不知足。”意思是说一个人最大的坏处就在于他不知足,因此他奉劝人们学会知足。一个人在世上,首先要学会知足,一个不知足的人,永远和幸福无缘。虽然这一道理人人都懂,却真正做到的确是少数。

《后汉书·杨彪传》中谈到:“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慕。”梁实秋在《雅舍小品·图章》中也说过:“安贫乐道的精神之可贵,是很难用三言两语就能向唯功利是图的人解释清楚的。”安贫乐道就是不要太奢侈,尤其在艰难困苦中,不要有过分的要求。与其在名利的海洋中拼命挣扎,何不在满足的沙滩上安享人生。下面有一个渔夫与银行家的故事,隐含着这种深刻的哲理。

银行家在一个沿海小渔村碰到了刚刚靠岸的一艘小渔船,船上只有一个渔夫,却载着几条大的金枪鱼。

银行家夸奖渔夫捕鱼的本领好,并且问他捕到这些鱼需要多长时间。

渔夫回答说:“要不了多长时间。”

银行家接着问:“那为什么不多干一会儿,多捕一些鱼呢?”

渔夫说:“这些鱼足够一家人吃的了。”

银行家又问道:“那你剩下的时间都做些什么呢?”

渔夫说:“睡个好觉,钓钓鱼,陪我的孩子玩耍,陪陪我的妻子玛丽亚,每天晚上我都会到村子里去,和朋友们吃吃饭,弹弹吉他。我的生活非常充实。”

银行家说:“我是哈佛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也许我可以帮助你。你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捕鱼,挣钱买一艘更大的渔船,用大渔船挣来的钱再买更多的渔船,到时候你就拥有一支船队了。你就不用再把自己打来的鱼卖给中间商,而是直接卖给加工商,或者自己做批发零售。你可以离开这个小村子,到墨西哥城,然后到洛杉矶,再到到纽约,让公司的业务发展壮大。”

渔夫问道:“但是这要花多长时间呢?”

银行家回答:“大约15到20年吧。”

“然后怎么样呢?”

银行家笑了笑说:“到时候你就可以申请上市,向公众出售公司的股份。你会成为富翁,拥有数百万财产。”

“数百万……然后怎么样呢?”

银行家说:“然后你就可以退休了。你可以搬到海边的一个小镇上,可以一觉睡到下午,钓钓鱼,陪孩子们玩耍,陪陪妻子,每晚到镇上和朋友们吃吃饭,弹弹吉他。”

渔夫回答说:“难道这些不是我现在就已经在做的事吗?”

银行家无言以对。

什么是衡量人生成功的标准,是财富、权利,还是享受一份粗茶淡饭的宁静日子?其实,生活有时就是一个圈,无论得到了多少,最终还是像渔夫和银行家的对话一样回到原点。因此,安贫乐道未必就是不思进取,与之相随的反而还会有一种安全感。

古人有句话叫“大道至简”,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越是真理就越是简单”。著名的美籍华裔数学家陈省身先生有一个很有趣的“数学人生法则”,即:数学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九九归一,化繁为简。智者的简单,并非因为贫乏或缺少内容,而是繁华过后的一种觉醒,是一种去繁就简的境界。大道至简,幸福的人生一定是一个去繁就简的人生,是一个节制自己欲望的人生。

财富也好,情感也罢,或是其他方面的欲望,都应把握有度,适可而止。多贪多欲,乃失败之根本。一位心理学家指出:最普遍的和最具破坏性的倾向之一就是集中精力于我们所想要的,而不是我们所拥有的。对于我们拥有多少我们似乎并不为意,我们不断地扩充我们的欲望名单,这就导致了不满足感。

我们常常在心里告诉自己:“当这项欲望得到满足时,我就会快乐起来。”可是一旦这个欲望得到满足后,这种心理作用就会不断地重复。因而,幸福也随之变得越来越远,甚至成为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柏杨先生曾说:“一个人的欲望如果只是追求金钱或权势,他便永不能获得满足,而不满足便不能快乐……物质的快乐不等于心灵的幸福,物质的不快乐,同样也不等于心灵的不幸福。”幸福与物质无关,它是一种心态,一种满足感。

在世俗的生活中,柏老无疑是个幸福的人。据张香华女士回忆,她初识柏老之时,柏老住在一个改装过的汽车间里,“写字间与客厅合并”,“一间小卧室,用一排高大的书架充当墙壁”,“一切的琐事都要亲自处理”。这与我们想象中的样子完全不同,但柏老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着自己的写作,且生活得很惬意。如果没有一颗知足常乐的心,是无法达到这种境界的。幸福,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别勉强自己去做别人,知足常乐即可。

知足常乐是一种看待事物发展的心情,而不是安于现状的态度。“止于至善”,说的就是人应该懂得如何努力去达到最理想的境地和懂得自己该处于什么位置是最好的。只有知足常乐,知前乐后,透析自我、定位自我、放松自我,才不至于好高骛远、迷失方向、碌碌无为,心有余而力不足,弄得心力交瘁。

知足是一种处世态度,常乐是一种释然的情怀。知足常乐,贵在调节。做到知足常乐,良好心态就会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显现出来,使人充满和谐、平静、适意、真诚。

知足是一种人生底色,当我们都在忙于追求、拼搏而找不着北的时候,知足常乐,这种在平凡中渲染的人生底色所孕育的宁静与温馨对于风雨兼程的我们就是一个避风的港口。休憩整理后,毅然前行,这种不竭的动力就来源于知足带来的平和。真正做到知足常乐,人生会多一份从容,多一些达观。

多贪多欲的人,纵然富甲天下,还是无法满足,等于是个穷人,他们拥有的是痛苦的根源而非幸福的靠山;而少欲知足的人,才是真正的富人。

孔子曾说:“颜回这个人有贤德啊,每天吃的是一盆白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地方,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但是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的乐观,照旧追寻那个奇妙的道。颜回确实很有贤德啊。”

现实生活中,几乎已找不到过得比颜回还艰苦的人了,却又有几个过得像颜回一样开心的呢?这正是孔子所推崇的贤德,而这一贤德的核心便是“安贫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