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世界只有两种可能——大师眼中的人生
3892900000048

第48章 一言之善,贵于千金

晋代的葛洪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警句,即:“一言之善,贵于千金。”李叔同大师认为,不管为人做事,一言之善,只要对开解众生有用,就不要吝惜。所以他平日虽然寡言少语,但是一旦遇到别人请他讲课,开导世人时,他总是积极准备,如履薄冰,不敢怠慢,生怕自己的一言之失或轻忽,引起不好的后果。

大师对于善的理解,就是这样深入到一句话的境界。

的确,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体现信仰的重要工具,是沟通人际关系的重要桥梁。人们都是通过语言来交流和联络情感、加深友谊的,因此,语言表达的善与恶直接影响到了交流及人际交往。

美好的语言往往能欣赏别人的优点,消除他人的不是;美好的语言还能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美好的语言还能平息怨恨、和睦邻里、团结众人。一句善意的话语则能使人获得引导,点燃他的自信,给他以无穷的力量。

有一天,六群比丘吵起架来,并且举出十点,嘲骂那些正直的比丘。

佛陀知道此事后,便召集六群比丘来开示道:“过去,健驮逻王在得叉尸罗城治国的时候,有一头母牛生下一只小牛。有一婆罗门就从养牛人家讨回那只小牛,并为它取名叫欢喜满。婆罗门把小牛放在儿女的住处,每天拿乳粥饭食等喂养它,很爱护它。

“过了几个月,小牛长大了。它想:‘这婆罗门曾费了许多心血来养我,现在我是全阎浮提力气最大的牛,正好让我来显一次本领,报答他养育我的恩惠吧!’

“有一天,欢喜满对婆罗门说道:‘婆罗门!请你到养牛的长者家,告诉他说:我所养的雄牛能拖一百辆货车。你就以千金跟他打赌吧!’

“婆罗门就到那长者的家里,问长者道:‘这城中谁养的牛最有力气?’

“长者先举别家的牛来回答,最后说:‘全城中没有一头牛能及得上我所养的。’

“‘我也有一头牛,能拖一百辆货车。’婆罗门道。

“‘哪里有这样的牛?’长者不相信。

“‘我家里就有。’婆罗门得意地说。

“长者不服气,便以千金和他打赌。

“婆罗门回去后,便在百辆车中装满沙石,为欢喜满洗浴,喂它香饭,把它驾在第一辆车的车轭上,举起皮鞭叱道:‘走呀!欺瞒者!拉呀!欺瞒者!’

“这时,牛听到这话,觉得自己并非欺瞒者,为何今天受这种称呼?它不知所以,四只脚就如柱子般立着不动。长者看到这情形,就叫婆罗门交出千金。

“婆罗门损失了千金,解下牛,回到家里忧郁地卧着。欢喜满走回来,看见婆罗门忧郁地卧在那里,便走上前去问他:‘婆罗门啊!你为什么躺在这里呢?’

“婆罗门很不高兴地回答道:‘千金都输掉了,还能睡得着觉吗?

“‘婆罗门!我在你家这么久,曾经打碎过碗没有?曾经在别处撒过粪尿没有?’

“‘都没有。’婆罗门连忙否认道。

“‘那么,你为什么要叫我欺瞒者呢?’欢喜满问道:‘你这样称呼我,是你自己的错而不是我的错。现在你可以再去和那长者赌两千金,但这次你可不要再叫我欺瞒者呀!’

“婆罗门听了欢喜满的话,再去和长者相约打赌两千金。

“依照上回的方法,把百辆货车前后连接起来,并将装饰好的欢喜满驾系在第一辆车子的前面。婆罗门坐在车上,用手轻轻地拍着牛背说道:‘贤者啊!前进呀!贤者啊!往前拉吧!’果然,欢喜满把连接着的百辆货车拉着前行,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专门养牛的那位长者终于拿出两千金来,其他的人看到这种情形也都拿出很多钱来赏赐欢喜满。婆罗门因为欢喜满的帮助,终于得到了许多财物。

“比丘们啊!恶言恶语是谁也不喜欢的,就是畜生也不喜欢啊。”

佛陀叱责六群比丘以后,就制定规矩,指示弟子们应该说柔软语、真实语、慈悲语、爱语,不可说恶语,因为恶语不仅伤害别人,更伤害自己。

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哪怕只是一言之善,也可以呈现善良的力量。

古语云: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一句充满善意的话语往往会充满无形而巨大的力量,它不仅可以暖人心脾、给人以希望和信心,甚至还可以“以一言之善而制止一场武力”、化干戈为玉帛。

李敖在他的《北京法源寺》一书中就曾因冯道的一言之善制止了一场战争而给予其高度的评价:

“契丹打进中国,杀人屠城,无恶不作,中国的英雄豪杰,谁也保护不了老百姓,但是冯道却用巧妙的言辞、大臣的雍容,说动了契丹皇帝,放中国人一马。欧阳修写《新五代史》虽然对冯道殊乏好评,但也不得不承认‘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冯道能够以‘一言之善’,从胡人手中救活了千千万万中国百姓,这比别的救国者对老百姓实惠得多了。”

的确,善言必然是发自内心的善意,一个话语间充满了善意的人必定是一个内心也充满了仁慈、善良的人。而这种发自内心的善意再通过善意的语言表达出来,则最能打动人心。佛法是极其讲究善良的,劝人向善便是其中的一大教义,而且这种善不仅仅表现在言语上,更表现在对于恶的包容与改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