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世界只有两种可能——大师眼中的人生
3892900000058

第58章 惜福才会享福

所谓“缘生缘灭”,在花开的时候,要珍惜红花绿叶;在月明的时候,要珍惜明月星空。在有因缘的时候,做人也好,处事也好,居家也好,服务公职也好,一定要好好珍惜因缘。

拥有时不觉得可贵,失去后才感到后悔,这是人类的通病。饿到眼冒金星,一个馒头胜过山珍海味;口渴到唇舌干裂,沟渠中的泥水堪比琼脂玉露;累得每个骨节都在疼痛,片刻的休憩抵得上长久的酣眠。

人们大抵如此,只有在绝境处才明白平常日子的弥足珍贵,只有在失去时才晓得曾经拥有的幸福。人生虽不怕犯错,却怕错过。山穷水尽时,即便再怀念平凡日子的美好,也难以令时光的瀑布倒流。

星云大师说:“世间上,希有难得的珍宝不是黄金,不是钻石,而是‘好因好缘’也!”所谓的好因好缘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因缘。人活在世上定会与周边的一切人、一切物、一切事有所羁绊牵连,一根根瞧不见但挣脱不掉的因缘线将我们网罗其中。珍惜每一分因缘才有好因缘,珍惜每一分福报才会有福报。

现实生活中,幸福通常都产生在和他人的不幸的对比中。这并不是说要大家用“比不上足,比下有余”的想法麻痹自己,这与星云大师所主张的“不比较、不计较”也并不矛盾,而是希望每个人都能真正认识到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并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惜福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佛教很多高僧都主张惜福,他们既珍惜与人的因缘,也珍惜与物的因缘。

李叔同大师惜福,所以,每次吃完饭都会用舌头将碗舔一遍,将食物吃得干干净净,然后用开水冲入碗中,再喝下去。所以他穿的草鞋、衫裤一类五六年一换,用过多年的棉被面也是补了又补,缝了又缝。他说,即使有十分福气,也只享受三分,愿以自己的福气,布施一切生灵。

曾经有人给印光老法师送了一些白木耳等补品,他自己不吃,而是转送到观宗寺去供养谛闲法师。别人问他:“法师,这么好的补品你为何不吃?”他说:“我福气很薄,不堪消受。”

一颗真正懂得珍惜的心才能感觉到真正的幸福。值得珍惜的,岂止钱财地位名利,又何止父母妻儿子女朋友?世间万物的存在,都是值得去珍惜的,哪怕是一片小小的菜叶。

雪峰、岩头、钦山三位禅师结伴而行,有一天经过一条河流,正商量到哪儿去化缘、讲法,突然看到河中有一片碧绿新鲜的菜叶,缓缓从上游漂来。

三个人议论开了。

钦山:“你们看!河中有菜叶漂流,可见上游有人居住,我们向上游走,就会有人家了。”

岩头:“这么好的一片菜叶,竟让它流走,实在可惜!”

雪峰:“如此不惜福的村民,不值得教化,我们还是到别的村庄去吧!”

三人谈得正热闹,一个人匆匆从上游那边跑来,问:“师父!你们看到水中的一片菜叶了吗?我刚刚洗菜时,不小心把它洗掉了,我一定要找到它,不然实在太可惜了。”

雪峰等三人听后,哈哈大笑,不约而同地说:“我们就到他家去讲法吧!”

一片菜叶看来是多么的微不足道,然而,它却经历了阳光雨露,感觉过清晨的凉爽,体验过夜晚的静谧,倾听过虫儿的鸣唱,展现过生命的绽放。这些,又岂是世俗价值可以衡量的?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即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也需要珍惜。因为,它们具有的不是物质上的价值,而是心灵上的价值。

人世间,唯有惜福的人才有福。因为惜福,所以懂得要尊重每一件事物,尊重每一朵花的恣意开放,尊重每一个生命的独立与自由……因为惜福,所以知道人与物、人与人都是在一个特定的时空里相遇,一切皆是缘,惜缘就是惜福。

如果生活是杯,福分是水,可是杯子里只有一半的水,我们是应该注意满的半杯还是未满的半杯呢?都不是。我们需要的是用自己的平安和喜乐续杯,直到杯子里的幸福溢出来为止。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取决于自己的内心。同样,生活可能反馈给我们的影响,也取决于我们的内心。

福由心生。我们的心灵就如同一块磁石。积极乐观的心灵,吸引过来的总是幸福和快乐;消极悲观的心灵,吸引过来的总是伤感和悲痛。幸运的人,并不是命运的天平总是倾向于他,而是他在内心里不停地呼唤幸运,所以他最终获得了幸运;不幸的人,一遍又一遍的诅咒生活,本来并不悲惨的生活,却被悲观的心灵弄得乱七八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