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世界只有两种可能——大师眼中的人生
3892900000061

第61章 抱怨生活,不如经营生活

大多数人不明白苦乐的法则,不知苦乐的来源,所以无缘踏上安乐的正途。他们往往与安乐背道而驰,想求得安乐却未曾种下乐因,想远离痛苦却处处制造苦因,这样怎么能离苦得乐呢?

莲花因为污泥而更显庄严清净;鲑鱼因为逆游而更显勇猛奋进;探索者不怕危险困难,因此可以挑战自己的体能极限;参禅者不怕腿酸脚麻,也是向自我内在的陋习挑战。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习惯了抱怨,遇到烦恼抱怨,遇到委屈抱怨,遇到困难抱怨……殊不知,对生活抱怨得太多,对生活发泄得太多,生活都会如数还给你,这就是生活的规律。

佛教中有一句偈语:“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平静湖面,从来练不出精干的水手,只有那些经得起生活考验的,才是最好的。

一个修佛的人想要成就正果,必须经历千万重考验,才能真正到达幸福的彼岸;一个红尘俗人,只有承受住生活的检验,才能提升生命的质量。

星云大师说,抱怨是丧志之始、结仇之源、败德之行、造业之因。每当你心有不满时,不妨细细思索:如果夫妻间总是相互指责,那么温馨的家庭生活就是镜花水月;如果朋友间总是相互埋怨,心灵相契的友谊就如阳光炙烤下的白雪;如果同事间无法平心静气地相处,团队的和谐与集体的力量就都是空谈。

人们在生活中都多多少少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在平静的港湾中生活的人,很难体会到与风浪搏斗的乐趣,也很难享受到成功之后的喜悦。只有在风浪起伏中不抱怨,把握好航船的舵盘,从惊涛骇浪中勇敢穿行而过,才能体会到搏击的快乐。

无论是谁,无论面对怎样的事情,都要愉快地去选择,这样才能消除压迫,解除烦恼。生活中的人们都有压力,在悲观者和乐观者的眼里,同样的压力却有不同的应对方法和结果。乐观者眼里永远都是朝阳,悲观者眼里则全是阴暗。

哈佛教授亨利·霍夫曼说:“你是快乐还是痛苦,不完全取决于你得到什么,更多地在于你用心去感受到了什么。”

苏珊娜是由非常积极乐观又很善于解决问题的母亲抚养长大的。所以,她身上也有母亲的影子。

苏珊娜刚4岁的时候,父亲就因心脏病去世了。当时,母亲只有27岁,带着两个孩子,没有钱。突如其来的厄运给她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这使她一度陷于绝望。但她还是重新振作起来,鼓足勇气活下去。

在苏珊娜的父亲死后的好几年里,她们家非常穷,怎样勉强填饱肚子都是母亲担心的事。然而她的母亲没有为家境的贫穷而烦恼,而是想办法去挣钱,在家里为一个当律师而雇不起全日秘书的邻居做打字工作。苏珊娜也找到一个贴补家用的门路,她8岁的时候,就教邻居一些还没上学的孩子识字。那些孩子的父母亲很感激,便供给她食宿费用。

苏珊娜最敬佩的,是母亲那种乐观的精神。她记得,如果遇到难题,母亲就会说:“这只是一件难题,好在我们没有遇见两个,是不是?”当买不起汽车时,母亲就说:“咱们住得离公共汽车站这么近,难道还不满意吗?”过节的时候没钱给她买新衣服,母亲就用家里的旧衣服拼拼凑凑地做一件,然后夸赞自己的手艺好。她总是高高兴兴地处理着这些问题。

多年耳闻目睹母亲这样乐观积极地处理问题,苏珊娜也具有同样积极的生活态度。凡是遇到困难的时候,她都积极应对。母亲微笑的脸和充满鼓励的话总是给她鼓劲,增加她的勇气。她也在这种积极向上的情绪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欣喜的成绩。

牛顿说:“愉快的生活是由愉快的思想造成的,愉快的思想又是由乐观的个性产生的。”如果不是受了妈妈乐观精神的影响,苏珊娜或许就成为一个忧伤的小女孩了。所以,当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多开导自己,多往好处想。人应该把视野放得开阔些,思想要达观些。快乐往往是从反面看的,无忧愁、不受欺凌、无病无痛便是快乐。

要想赢得人生,就不能总把目光停留在那些消极的东西上,那只会使人沮丧、自卑、徒增烦恼。人生也可能因此失去本该拥有的光辉。

乐观是无形的,但它是有力的。乐观的人总向前看,他们相信自己的实力,即使在乌云的笼罩之下,也不丧失信心和乐观的精神,而这就是让生活更美好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