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几岁要知道点社会常识
3893600000013

第13章 刑事法律常识

剥夺政治权利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后如何处理?什么是正当防卫?聚众哄抢有何处罚依据……要避免触犯刑法,你就要先了解这些内容。

剥夺政治权利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在司法审判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剥夺政治权利”的字眼,那么,罪犯究竟是被剥夺了哪些“政治权利”呢?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3.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4.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后如何处理

依据《刑法》第五十条(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后的处理):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具体而言:

1.死缓减为无期徒刑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没有故意犯罪,也就是死缓犯只要在二年期限内没有再犯罪,二年期满以后,经过教育可减为无期徒刑。

2.死缓减为有期徒刑,其前提必须是确有重大立功表现。

3.从审判实践来看,死缓犯确属故意犯罪应当执行死刑的是极少数。只有确实达到故意犯罪的,才能执行死刑。对于那些虽有一般违反监规或者轻微违法犯罪行为,但综观全案尚构不成故意犯罪的,不能执行死刑。

4.死缓犯的死刑缓期执行期限是二年,但这并不是说故意犯罪的死缓犯只有等到二年期满以后才能执行死刑。如果死缓犯在死刑缓期执行的二年期限之内故意犯罪,只要经查证属实,就可以随时执行死刑,而不必也不应该等二年期满。

精神病人犯罪要负刑事责任吗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什么是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是指为使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遭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进行反击,致使侵害人受到某种损害的行为。《刑法》规定,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防卫过当应负刑事责任,但应酌情减轻或免除处罚。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实施正当防卫必须同时符合以下五个条件:

1.只有在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

2.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

3.必须是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防卫,而不能对无关的第三者实施。

4.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能阻止对方对自己的侵害),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5.必须有防卫意图的存在。

醉酒无法控制行为,是否属于犯罪

根据刑法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里说的“醉酒”,是指生理醉酒,即饮酒过量,导致酒精中毒出现精神失常的情况。在醉酒状态下,行为人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减弱判断力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但并不会丧失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而且醉酒人对自己行为控制能力的减弱是人为的,是醉酒前应当预见并可以得到控制的。所以,醉酒的人不属于无责任能力的人。刑法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于预防犯罪、控制酗酒是有积极意义的。

聚众哄抢有何处罚依据

法律规定,聚众哄抢罪是指纠集多人实施哄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行为。

聚众哄抢侵犯的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这些财产包括动产与不动产,范围十分广泛,既包括一切可以移动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如机器设备、牛马、原材料以及柴米油盐等,也包括诸如果林等不动产。

并非所有参加聚众哄抢的人都会获聚众哄抢罪,而是只有其中的首要分子或者积极参加的人才能成为本罪主体。“首要分子”是指在聚众哄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人员,而“积极参加的人”一般是指在聚众哄抢中积极出主意、起骨干带头作用、哄抢财物较多的人。

犯聚众哄抢罪,将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