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几岁要知道点社会常识
3893600000002

第2章 交际礼仪左右逢源

怎样给人作介绍?如何用恰当的方式提问?交谈中如何正确使用目光?握手有哪些礼节……要在交际中左右逢源,这些礼仪就不可不知。

怎样给人作介绍

作为介绍人,恰当的介绍礼仪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在介绍别人时,需要牢记以下原则:

1.要先介绍位卑者给职位较高的权威人士。如把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把自己公司的同事介绍给另一家公司的同行,把低级主管介绍给高级主管,把公司同事介绍给客户,把非官方人士介绍给官方人士,等等。还有一点,应先把男士介绍给女士认识。

2.介绍时要清楚地说出每个人的名字。

3.介绍时通常要提供一些相关的个人资料,如职务、头衔等。不能既称先生又加上头衔,如“××教授先生”或“××局长先生”,这是不尊重人的表现。

4.介绍时应注意称呼。在社交场合,“先生”是对成年男性的尊称,“夫人”是对已婚妇女的尊称,“女士”是对一般妇女的尊称,“小姐”是对未婚女子的尊称。

如何用恰当的方式提问

提问是日常交谈中经常会碰到的问题,但并非人人都会恰当地提问。一个好的提问不仅能够得到别人正面的回答,还往往能使提问者掌握谈话的主动权,从而引导谈话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1.限制型提问

这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提问法,也就是给所提的问题限制一个范围。它能帮助提问者获得较为理想的回答,减少被提问者拒绝回答的机会。

2.选择型提问

这种提问方式多用于朋友之间,表明双方并不在乎如何选择。

3.协商型提问

如果你要别人按照你的意图去做事,你可以用商量的口吻提问。

4.婉转型提问

为了避免因对方拒绝回答而出现的尴尬局面,可婉转地提出问题。

在日常交际中,有些问题不能随意问,否则会引起他人的误会和猜疑。比如问别人有多少钱,问女性的年龄,问别人的家世,问别人工作上的秘密,等等。

怎样恰当地插话

在社交场合中,要想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就必须恰当地参与到他人的谈话中,并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1.发言适时

发言要善于见缝插针。首先要抓住交谈节拍,抓住节拍,插话就显得协调、合拍,就等于驾驭了交谈局面。其次要把握时机,等别人把话说完后,在交谈的间隙及时发话。

2.恰当自然

交谈是多边的交流活动,作为谈话中的一员,谈话的内容应服从于统一话题,不能岔开话题、兀自弹琴。插话可以从前面的谈话中抓住一点作为源头,将别人的话作一小结,然后发表自己的意见,把话题推向实质性阶段。

3.以商谈的口气

插话应以交换意见的语气进行,谈自己的认识多用“我以为”、“我觉得”等词语,以增加交谈的探讨气氛。

4.观点独到

插话应选择独特角度,发表独到的见解,力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插话能激起大家的兴趣,并把话题引向纵深,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怎样“打圆场”

生活中总会遇到需要打圆场的时候,有时要为自己的过失打圆场,有时要为别人的争执吵闹当“裁判”。圆得好,则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圆不好,则可能火上浇油。因而打圆场时需要格外注意。

1.劝架的原则

原则一:不盲目劝架

讲不到点子上,非但无效,还可能会引起当事人的反感。

原则二:要分清主次

劝架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对措辞激烈、吵得过分的一方要重点做工作,这样才容易平息纠纷。

原则三:要客观公正

劝架要分清是非,无原则的“和稀泥”、不分是非各打五十大板、笼统地对双方都作出批评,难服人心。

2.怎样替自己打圆场

为自己打圆场最主要的原则是不刻意回避、掩饰。如果是细枝末节的问题,不妨用转移话题的办法岔开别人的注意力。如果性质较严重而且引起别人的不快甚至反感,就要立即诚恳地道歉,然后较为郑重地作些解释,当场予以解决,这点特别是在朋友、上下级、夫妻之间更显重要。

批评的方式与技巧

任何批评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如何在不同场合恰当地运用语言,也就成了批评效果能否实现的关键。

1.会上批评,以列举事实、指明危害、挽救教育当事人、扩大影响为主。应多用写实性语言,分析要客观、公正。对错误严重的,语言可以尖锐,但不能苛刻、刺激。

2.个别批评,以核实情况、剖析危害、提出要求、提高认识为主。应多以事实说明问题,以理服人,不能用语言逼迫对方承认错误。

3.书面批评,语言要准确、精练,有逻辑性,要有事实、有依据、有结论。

4.口头批评,要列举事实,说明危害,让对方下不为例。语言要精练、口语化。在批评时适当运用举止表情能够强化批评效果,达到批评的目的,但应注意场合和范围。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批评责任人时,可以目视台下或虚看责任人,其右臂可以在与桌面呈75°的上方做一些指点;在小范围内或个别批评责任者时,可以根据情况,先给责任者倒一杯清茶,以消除对方的畏惧心理,然后再提出中肯的批评。

闲谈学问多

闲谈本来没有固定的主题,但如果一言不发,又容易陷入尴尬。因此,我们可以事先做些准备,“没话找话”,使见面双方都能轻松自在。

例如,可以经常关注媒体杂志,观察周围社区中发生的事情、天气情况和文化动态等,还可以跟踪关注本行业的最新消息。但在闲谈中,有些话题是应该尽量避免的。如:

1.单位的人事纠纷和涉及决策的积怨。

2.个人的不幸。

3.有争议的兴趣爱好。

4.询问某人婚姻是否触礁。

5.低级笑话。

6.小道消息。

7.争议性很大的问题。

8.谈论别人的不幸遭遇。

9.谈论被解雇的朋友,而不表示同情。

10.有关私生活的细节。

另外,还有一些“交谈杀手”也是要尽量避免的。如:

1.俚语。每个地方都有俚语,这些俚语常常让人费解,因而不宜在公众场合使用。

2.污言秽语。这类词语要么贬损自己的形象,要么给别人带来伤害。

3.行话。懂得行话的人不多时,最好少用。

4.有关某个种族、宗教信仰或残疾的词语。

交谈中如何使用目光

在交谈过程中,与对方的目光交流不可避免。正确的目光交流方式有助于谈话的顺利进行,但怎样才能做到呢?

在交谈中,凝视对方的双眼是最不正确的做法。这样做会使对方感到很不舒服,并且感觉受到挑衅。正确的做法是首先看着对方的眼睛,随后把视线缓慢移到嘴部,过一段时间再返回到眼部。这样会使对方有机会对你所说的话作出适当的反应,点头、微笑等带有好感的表情就会自然而然地表露出来,并且也会让对方觉得与你进行交谈很惬意。

交谈时切不可将目光转向地面或天花板,也不可将视线停在对方身体上的任何一个部位,这些都是不礼貌的表现。

接电话的原则

电话铃声一旦响起,要立即放下手头的事去接听电话。接听与否,反映了一个人待人接物的真实态度。一般应该亲自接听电话,轻易不要让别人代劳,尤其是不要让孩子代接。

接电话有一个“铃响不过三”的规定,即接听电话以铃响三声之内接最为恰当。不要等铃响许久才接,也不要铃声才响过一次就拿起听筒,这样会让打电话的人大吃一惊。如果是由于特殊原因致使铃响过久才接,要在和对方通话之前先向对方表示歉意。

接起电话时,先自报家门,并首先向对方问好。如果是对方首先问好,应该立即问候对方。但在家里,为了自我保护,可以用电话号码作为自报家门的内容,或者就算不报家门也不算失礼。

打电话如何掌握时间

要打一个成功的电话,就要考虑通话的时间问题,实际上只需要注意两点,即何时通话和通话多久。

1.选择时间

按照惯例,通话的时间原则有两个,一是双方预先约定电话通话的时间,二是对方便利的时间。

一般说来,若是利用电话谈公事,尽量在对方上班10分钟以后或下班10分钟以前拨打,这时对方可以比较从容地应答,不会有匆忙之感。除有要事必须立即通告外,不要在他人休息时打电话。另外,与国外人员通话,一定要注意时差问题,否则难免出洋相。

2.通话时间

在一般情况下,对每一次通话的时间应有意识地加以控制,基本的原则是:以短为佳,宁短勿长。

在电话礼仪里有一条“三分钟原则”,它的主要意思是:在打电话时,通话人应当自觉地、有意识地将每次通话的时间限定在3分钟以内,尽量不要超过这一限定。

当然,如果接话人兴趣颇大,而你又有充裕的电话费,时间自然也可因地制宜了。

握手有哪些礼节

尽管握手只是两个人之间双手相握的一个简单动作,然而在握手礼的背后,却有着很多的学问。

1.注意握手时机

在交际场合,握手时伸手的先后顺序讲究颇多,一般的顺序是等女士、长辈、已婚者、职位高者伸出手来之后,男士、晚辈、未婚者、职位低者方可伸出手去呼应。若后者抢先伸出手去,却得不到前者良好的回应,场面就会令人难堪。

2.表示热情

有客来访时,主人应先伸手,以表示热烈欢迎。告辞时等客人先伸手后,主人再伸手与之相握才合乎礼仪,否则有逐客的嫌疑。

3.注意先后顺序

在公共场合,如果需要与之握手的人士较多,应注意先同性后异性、先长辈后晚辈、先已婚者后未婚者、先职位高者后职位低者的握手顺序。也可以由近及远地依次与之握手。

4.注意握手时间

握手的时间要恰当,长短要因人而异。握手时间的一般原则可根据双方的熟悉程度灵活掌握。初次见面握手时间不宜过长,以三秒钟为宜。

5.注意握手力度

握手时的力度要适当。可握得稍紧些,以示热情,但不可太用力。男士握女士的手应轻一些,不宜握满全手,只握其手指部位即可。

给青年人的忠告。

◎那些做事马虎的青年人是很难有所作为的。青年人应该养成注意细节的习惯,因为细节中往往蕴含着机会,细节往往决定着成败。

——沃伦·巴菲特

◎如果你缺少成功的条件,不要自暴自弃,而应该去创造条件。成功人士都是这样做的。如果你想成功,你必须也要这样做。

——奥里森·马登

◎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有敬业精神。敬业是一种习惯,尽管一开始并不能为你带来可观的收益,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些缺乏敬业精神的人,是无法取得真正的成就的。

——阿尔伯特·哈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