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几岁要知道点社会常识
3893600000005

第5章 涉外礼仪马虎不得

涉外迎送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安排外宾参观?签字仪式中的要注意哪些礼仪问题?在国外付小费有何原则……外交无小事,涉外礼仪尤其需要重视。

涉外迎送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迎送车辆应事先安排好,不可临时调遣,给人以仓促之感。

2.对于身份较高的客人,事先应在机场或车站、码头安排贵宾休息室,并准备好饮料。

3.客人的住处、膳食应事先安排好。如有条件,在客人抵达之前就应将住宿地点、房间号码、用膳方式、日程活动安排、联络方式、联络人等事宜通知具体客人;如做不到,也可将上述内容打印成文字材料,在客人到达时分发给每位客人,或通过对方的联络秘书传达。这既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混乱,又可使客人心中有数、主动配合。

4.客人到达后一般不要立即安排活动,应给客人留下一定的休息时间或适应时差的时间。

5.指派专人协助客人办理入境手续及机票或车票、船票和行李提运、托运手续等事宜,客人到达后,应尽快进行清点并将行李取出,送到住处。

涉外交往中的称呼礼仪

人与人见面,首先就要考虑如何称呼。一个得体的称呼可以使人心情愉悦,愿意与之交往。特别是在涉外交往中,称呼在某种程度上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国、各民族由于语言、风俗习惯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在称呼上差别很大。国际上的称呼要求有:

1.一般对男子统称“先生”,对已婚女子称“夫人”或“女士”,对已婚年纪较大的女士称“太太”,对未婚女子统称“小姐”,对不了解其婚姻状况的女子可泛称“小姐”或“女士”。这些称呼前均可冠以姓名、职称、头衔等。

2.对地位较高的、一般为部级以上的官方人士,可称其为“阁下”或职衔加先生,如“部长先生”、“总理先生”等。对有高级官衔的妇女也可称之为“阁下”。

3.对来自君主制国家的贵宾,习惯上称国王、王后为“陛下”,称公主、王子为“殿下”。对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人既可称其爵位,也可称“阁下”,一般也称“先生”。

4.对医生、律师、法官、教授、博士等,均可单独称其职称或学位,也可加上姓氏和“先生”,如“法官先生”、“约翰教授”等。

5.对军人一般称其军衔加“先生”,知其姓名的,可加上姓与名。

6.对教会中的神职人员,一般可称其教会内的职称,或者是姓名加职称,或职称加上“先生”。

总之,在与外国友人交往的过程中,既要注意世界通用的习惯称呼,也要考虑宾客所在国的具体情况。使用适当的称呼在外事交往中尤为重要。

如何安排外宾参观

安排外宾参观是在许多外事活动中都会涉及的问题,如何设计和安排整个参观流程也就成为相关人员的必备常识。

1.项目的选定

参观游览项目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访问目的、性质,客人的意愿、兴趣及特点,当地实际情况。

2.安排布置项目

项目确定之后,应作出详细计划,向被接待单位交代清楚,并告知全体接待人员。

3.陪同

按国际交往礼节,外宾前往参观时,一般都有身份相应的人员陪同;如有身份高的主人陪同,应提前通知对方。

4.介绍情况

一般是边看边介绍,有保密的内容不要介绍。参观项目概况尽可能事先发给对方书面材料,以节约介绍的时间,让客人尽可能多地实地参观。

5.摄影

通常可以参观的地方都允许摄影。遇到不让摄影的项目,应事先向来宾说明,并在现场竖立外文的说明标志。

6.用餐

安排参观地点或是外出游览,要考虑用餐时间和地点。如果郊游,则应准备食品、饮料、餐具等等。有的地方还要预订休息室。

签字仪式中的礼仪问题

签字是文件有效的重要标志,在缔结条约、协定时,往往会有重要的签字仪式。

举行签字仪式之前,要准备好文本,具体包括文本的定稿、翻译、印刷、校对、装订、盖章等,均要确保无误,同时还要准备好签字时用的国旗、文具。

签字的现场布置各国不尽相同。我国的做法是在签字厅内设一长桌,桌面覆以深绿色的台呢作为签字桌。桌后放两把椅子,为双方签字人座位,主左客右。座前摆放本国保存的文本,文本前面放有签字文具。桌子中间摆一旗架,悬挂双方国旗。

签字仪式开始,双方人员进入签字厅。签字人员首先入座,其他人员按宾主身份、礼宾顺序就位。助签人员分别站立在各自签字人的外侧,协助翻揭文本,指明签字处,用吸水纸按压签字部位。签字人在本国保存的文本上签字后,由助签人员传递文本,再在对方保存的文本上签字。签毕,双方签字人交换文本并互相握手,此时可上香槟酒,宾主双方共同举杯庆贺。

多边签字仪式与双边签字仪式大体相同。如果签字国家众多,通常只设一个座位,由文本保存国代表先签字,然后由各国代表按礼宾次序轮流在文本上签字。

涉外会谈中的礼仪

在涉外会谈交往中,话题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在选择话题时,必须注意把握以下原则:

1.要选择外宾喜闻乐道的话题

无论在正式场合还是非正式场合,这都是能够普遍接受的。若条件许可,最好事先研究一下交往对象的兴趣爱好,这样比较容易获取谈话的话题。

2.不盲目迎合他人的话题

由于国情的不同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我们同外宾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截然不同,对此应采取正确的态度。对重大的国内外事件要事先统一口径,对于非原则性问题可以各抒己见。不便谈论的话题可以不谈或转移,但绝不能迎合无理的话题。

3.要回避外宾忌讳的话题

同外宾交往,要注意他们对某些话的忌讳。下列话题通常是不适宜谈论的:其一,过分的关心和劝诫;其二,个人的私生活;其三,令人不快的事物;其四,随意评论别人。

4.不要谈论自己不熟悉的话题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涉外活动中必须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不懂装懂。

在国外付小费有何原则

小费源自18世纪的英国伦敦,是当时就餐者为得到更周到的服务而需额外支付的费用,而今则已变成了对服务人员的一种感谢。如今,在国外对为你服务的行李员、当地导游、司机、饭店及餐厅门口为你叫车的服务生以及客房清洁员等都应该付给一定金额的小费。

小费虽然是个人行为,但也已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在国外旅游时最好能入境随俗,以免出丑。小费的给付要适当,过多或过少都会被认为失礼。小费的计算方法大约有以下几种:

1.依消费金额计算

通常小费金额为账单金额的10%~15%。一般而言,到餐厅吃饭可依此原则付小费。在自助餐厅吃饭一般不需给小费;但若有人倒茶水,并殷勤询问需求,则可依人数酌情给小费。

2.按件数计算

对搬运行李的饭店服务员,可按每件行李1美元或30便士左右付小费。当自己行李太多时,则不妨多给一些,以酬谢他们对你的服务。

3.按服务次数计

像客房服务员每天可付给2美元左右的小费。如果无法确定账单里是否包括服务费,则可以问清楚后再决定付与不付。

值得注意的是,在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和新加坡等国没有付小费的传统。因此若不清楚何时应该付小费,出国前应先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或询问当地人,以便提前做好准备。

西方人的花卉和数字禁忌

1.花卉禁忌

在国际交往场合,一般忌用杜鹃花、石竹花、菊花以及其他黄色的花献给客人。在欧美国家,如果被邀请到朋友家做客,给女主人献花是件令人愉快的事,但在阿拉伯国家,这样做则违反了礼仪。郁金香在德国是“没有感情的花”;意大利和南美洲各国认为菊花是“妖花”,只能用于墓地与灵前;在巴西等国家,绛紫色的花一般用于葬礼。

2.数字禁忌

由于背叛、出卖耶稣的犹大是第13个参加“最后的晚餐”的人,而且耶稣是在13号(星期五)被捕并被钉在十字架上,因此西方国家的人们非常憎恨犹大,同时认为“13”是个不祥的数字。

为了避开“13”这个数字,西方许多国家高楼的12层之上便是14层,宴会厅的餐桌14号紧挨着12号。并且人们还认为星期五也是个倒霉的日子,特别是遇到13日又是星期五时,一般不举行任何活动。日常生活中的电话号码、汽车牌号、房间号等编号都要尽量避开13这个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