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世界500强企业员工思维模式(Mbook随身读)
3894000000005

第5章 居安要思危,强弱表现要适度(1)

)第一节 危机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巴顿将军说过,敌人越是猛烈地进攻,越需要及时制止。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企业和员工必须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反应迟钝所付出的代价,远远要比你想象的大得多。在这个过程中,该以弱示人的时候,必须学会收藏锋芒;该冲锋陷阵时,要拿出舍我其谁的气势。

危机思维是指广大企业员工要时刻感受到企业的问题和困难。危机常常使人崛起,崛起源于创新。危机思维铺垫了创造性思维的阶梯,因为人们要摆脱危机,只有踏上创新的道路。

◎危机感:造就职业常青的基石

作为世界首富,全球最成功的企业之一的微软公司的总裁,有一句话也许能更准确地表达出盖茨心中的想法:“每天早晨醒来,想想王安电脑,想想数字设备公司,想想康柏,它们都曾经是叱咤风云的大公司,而如今它们已是烟消云散了。一旦被收购,你就知道它们的路已经走完了。有了这些教训,我们就应该常常告诫自己——我们必须要创新,必须要突破自我。我们必须开发出那种你认为值得出门花钱购买的Windows或Office。”

盖茨历来以悲观的论调谈论微软,即使是在微软最鼎盛的时期,他也一再强调微软离破产只有18个月的时间。当微软利润超过20%的时候,他强调利润可能会下降;当利润达到22%时,他还是说会下降;到了今天,他仍然说会下降。他认为这种危机意识是微软发展的原动力。微软著名的口号“不论你的产品多棒,你距离失败永远只有18个月”,正是这种危机意识的体现。

微软的危机感使得它找到了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那就是持续创新。

事实上,盖茨一直也没有停下创新的脚步,只要是软件能发挥其效益的地方,他都会让微软顾及到。因此微软为手表开发软件,为电话开发软件,电视机、汽车上也都有微软的产品。不过这些东西有的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被大众接受。例如微软为有线电视网络开发的软件直到最近几年才赢得了大量的客户,而相应的开发工作历时已超过了十年。

职场中,每个人都要时刻保有危机意识,不进则退,跟不上形势就要被淘汰,企业如此,个人亦如此。

不管是海尔的“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还是微软的“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都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危机感是企业常青的基石。企业与员工只有树立危机意识,做到平时如战时,战时如平时,才能够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如果丧失了危机思维,再强大的企业离破产也只有一步之遥。

◎危机当前,行动赢得一切

所有的企业和员工都会有面对危机的时候。也许竞争对手突然降价一半,也许公司最大的客户突然转移,也许核心供应商突然停产,也许公司开始裁员……这时候,就要求我们作出闪电般迅速的反应。只有在第一时间面对危机,才能抢得克服困难的先机。

如果发现企业存在着危机,我们要立即解决,切不可姑息。对待产品,不要因为是自己做的,有了毛病就讳而不宣,等到让消费者发觉时,受损害的就不止你本人,很可能连整个企业的名誉、信用也受到拖累。

有着百年辉煌历史的爱立信与诺基亚、摩托罗拉并世称雄于世界移动通信业。但自1998年开始的3年里,当世界蜂窝电话业务高速增长时,爱立信的蜂窝电话市场份额却从18%迅速降至5%,即使在中国市场,其份额也从13%左右迅速滑到了2%。

1998年,《广州青年报》从8月21日起连续三次报道了爱立信手机在中国市场上的质量和服务问题,引发了消费者以及知名人士对爱立信的大规模批评,而且,爱立信的768、788C以及当时大做广告的SH888,居然没有取得入网证就开始在中国大量销售。当时,轻易不表态的电信管理部门发表声明证实了此事。至此,爱立信手机存在的问题浮出了水面,但爱立信一如既往地采取掩耳盗铃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据一位记者透露,爱立信试图拿出几万元广告费来封媒体的嘴;爱立信广州办事处主任还心虚嘴硬地狡辩:我们的手机没有问题。既然选择了拒不认错,爱立信自然不会去解决问题,更不会切实地去做好服务工作。

2001年,在中国手机市场上,消费者对于爱立信的抱怨不绝于耳。“我的爱立信手机的送话器坏了,送到爱立信的维修部门,问题很长时间都没有解决。最后,他们告诉我是主板坏了,要花700块钱换主板。而我后来在个体维修部那里,只花25元就解决了问题。”一位消费者这样表达了对爱立信的不满。那时,几乎所有媒体都注意到了爱立信的问题,似乎只有爱立信自己没有注意到。爱立信一再辩解自己的手机没有问题,而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背后捣鬼。然而,市场不会去探究事情的真相,也不会给爱立信以“申冤”的机会,而是无情地疏远了它。

质量和服务中的缺陷,使爱立信输掉了它从未想放弃的中国市场。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工作中,我们不要忽视任何一个小问题,更不能姑息它们由小到大的过程。解决问题和困难最好的时机,莫过于它们刚刚萌生之初。

巴顿将军说过,敌人越是猛烈地进攻,越需要及时制止。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企业和员工必须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反应迟钝所付出的代价,远远要比你想象的大得多。

)第二节 示弱思维:以退为进,败中求胜

自然界中,蜥蜴与恐龙曾是同类,而最后恐龙灭绝了,蜥蜴却存活下来。恐龙体积过于庞大,不便保护自己;蜥蜴小巧灵活,虽然纤弱,但却便于隐藏自己,从而得以生存。

◎示弱也是一种智慧刚

刚参加工作的晓雯发现公司的人都很好胜,而自己似乎有很多的不足。晓雯天性真诚,她并没有遮掩什么弱点。就这样,其他的员工有时会嘲笑她,有时也会以“老大”的身份对她的工作指指点点。毕竟人各有所长,晓雯发现自己的一些不足正是有些人的长处,她的真诚使大家对她不怎么隐瞒,她更容易学习。她慢慢观察、学习,她并没有发现,她以往的许多不足已慢慢消失,而周围的员工还是老样子,并没怎么进步。

两年后,当晓雯被上层任命为业务经理时,四周投来了惊讶的目光。大家不敢相信,那个什么都不会的女孩居然成了他们的业务经理。

生活中,我们常用“毫不示弱”来形容一个勇敢的人,但处处不示弱的人能得一时之利,却难成为最终的成功者。相反有些人,凡事忍让,不逞能,不占先,心境平和宽容,能摒除私心杂念,不受外人干扰,做事持之以恒。这种人跑得不快,但能坚持到终点。

晓雯正是用了“示弱”法取得了一个小成功。弱点就是弱点,对于不示弱者来说,示弱需要莫大的勇气。它促使你不断向他人学习,来弥补自己的弱点。你并不会因为示弱而失去什么,相反,你会得到许多的财富。

示弱可以减少乃至消除不满或嫉妒。事业上的成功者、生活中的幸运儿,被嫉妒是必然的,用适当示弱的方式可以将其消极作用减少到最低限度。示弱能使处境不如自己的人保持心理平衡,有利于团结周围的人们。北大方正的创始人王选,曾把科技领域的人才以打猎为喻,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指兔子的人,第二种是打兔子的人,第三种则是捡兔子的人。指兔子的人就是指明科研方向的人,打兔子的人就是进行科技攻关的人,捡兔子的人就是让科技在经济领域产生效益的人。他说:“我属于第二种,其他两个方面是我的弱处。”

在成功人士中,很少有人会像王选那样自暴弱点、自我贬损。但王选的做法没有使人看不起他,反而团结了一大批中国计算机领域的精英人才。不仅王选本人成为中国的比尔·盖茨式的人物,他的北大方正公司,也用了仅仅8年时间就成为世界知名企业。

示弱不是软弱,而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和清醒。一个强者能保持清醒,那他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吃亏是福

华人首富李嘉诚在谈到他的经营之道时说:“和别人合作,假如拿7分合理,8分也可以,那我拿6分就可以了。”这是什么意思?让别人多赚2分,自己岂不很吃亏?事实上,人们都知道和李嘉诚合作会赚到便宜,所以更多的人愿意和他合作。试想一下,虽然他只拿6分,但现在多了100个人与他合作,他现在多拿多少分?

这位财富巨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吃亏是福。一个人的心胸有多大,他所经营的天地就有多大。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的员工,不仅要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认真完成本职工作的心态,更需要一种“会吃亏”的精神。新时代的管理理念给企业里的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吃亏精神在当代的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

宋剑大学毕业后,成了一家知名出版社的编辑。那时出版社正在进行一套大书的编辑,每个人都很忙碌,但老板并没有增加人手的打算,于是编辑部的人也被派到发行部、业务部帮忙,但整个编辑部只有宋剑接受了老板的指派,其他的都是去一两次就抗议了。宋剑说:“吃亏就是占便宜嘛!”

事实上也看不出他有什么便宜好占,因为他要帮忙包书、送书,和一个杂工差不多。后来他又去业务部,参与直销的工作。此外,他还帮忙取稿、跑印刷厂、邮寄……只要别人开口要求,他都乐意帮忙。

“反正吃亏就是占便宜嘛!”他这么说。

四年后,宋剑成了这家出版社的主任。

原来他是在“吃亏”的时候,把出版社的编辑、发行、直销等工作都摸透了。

现在他仍然抱着这种态度做事:对作者,他用“吃亏”来换取作者的信任;对员工,他用“吃亏”来换取他们的向心力;对印刷厂,他用“吃亏”来换取信誉……

工作中,从某种意义上说,乐于吃亏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自律和大度,是一种人格上的升华,在物质利益上不是锱铢必较而是宽宏大量,在名誉地位面前不是先声夺人而是先人后己,在人际交往中不是唯我独尊而是尊重他人。以吃亏为乐,势必会赢得人们的尊重。

)第三节 柔性思维:以柔克刚,以弱胜强

柔性思维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思维方法。所谓柔性思维,就是永远在运动中认识事物,既包括思维内容的柔性,也包括思维方法的柔性。

◎以柔克刚,以弱制强

在职场中有一条著名的“南风法则”: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得意扬扬地释放出自己的威力,寒风凛冽,一时间冷得刺骨,行人都把大衣裹得紧紧的。而南风则缓缓地释放自己的能量,它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暖洋洋的。行人们觉得身上暖起来,开始解开衣扣,脱下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工作中的难题时,柔也是一种大智慧。

从思维内容上讲,柔性思维强调万事万物都应以柔克刚、以弱胜强,都应该学会守弱;从思维方法上讲,柔性思维强调辨证地、动态地、全面地、整体地看待问题。柔性思维体现了一种思维模式,可以将之总结为守弱与应变之道。

世界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曾经由于公司里很多问题没办法解决而十分苦恼。于是,他跑到寺庙里去请教一个老和尚。他问道:“师傅,什么叫做管理?”那个老和尚拿起一个空杯子给松下幸之助,然后提起茶壶往杯子里倒水,直到水溢了出来。松下幸之助很奇怪地问:“师傅,水不是满了吗?”老和尚说:“你知道杯子里的水满了,你就懂得了什么叫做管理。”杯子只有在空的时候才能够被用来装水,如果杯子满了,它就没有用了。

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也一样,只有维持空杯状态时,才能够和众人共同努力、团结奋斗,而不是自以为是、表现出自己的强势力量。这样,表面看来是弱化了自己,但实际上,他却引导着大家团结在他的周围,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能力,使企业成为一个和谐的同心圆,不断成长壮大。

◎柔性管理,四两拨千斤

在施乐公司的高层管理部门,女性占到了接近1/3的比例,而这也为整个管理文化添加了许多柔性成分。这个市场价值达到157亿美元的文档管理技术公司是财富500强中仅有的九个女性任CEO的公司之一,而且施乐在性别构成上要更为柔性。在32个高层管理人员中,有8位女性,而800个中层管理者中有超过30%的女性。这为公司赢得了最适合女性雇员工作的公司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