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几岁要懂点说话之道(Mbook随身读)
3895400000010

第10章 机智应对,脱离尴尬境地

)第一节 欲盖弥彰,不如自我调侃

人际交往中经常会出现尴尬的局面,这时学会用自我调侃,随机急救等恰当的说话技巧,不但能挽救大家的颜面,而且还能体现你的聪明,从而赢得大家的尊重。

由于我们的过失,造成谈话中间出现了难堪,这时我们不要责备他人,而应找找自己的原因,采用自我调侃的方式低调退出。

当我们遇到类似的情况时,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死要面子活受罪。可以采用自我调侃的办法,表达自己真诚的歉意,而对方也不会喋喋不休地责备我们,相反还会因为我们的真诚而一笑了之。

1915年,丘吉尔还是英国的海军大臣。不知是心血来潮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他突然要学开飞机。于是,他命令海军航空兵的那些特级飞行员教他开飞机,军官们只好遵命。

丘吉尔还真有股韧劲,把全部的业余时间都搭上了,负责训练他的军官都快累坏了。然而隔行如隔山,他对那么多的仪表总是搞不明白。

有一次,在飞行途中天气突然变坏,一段16英里的航程竟然飞了3个小时。着陆后,丘吉尔刚从机舱里跳出来,那架飞机竟然再次腾空,一头撞到海里去了。旁边的军官们都吓得怔在那里,一动不动。

原来,丘吉尔忘了操作规程,在慌乱之中又把引擎发动起来了,望着眼前的一切,丘吉尔也不知所措,好在他并没有惊慌,装作茫然不知,自我解嘲道:“怎么搞的,这架飞机这么不够意思。刚刚离开我,就又急着去和大海约会了。”

一句话,既缓解了紧张的气氛,也让丘吉尔摆脱了尴尬。

尴尬场合,运用自嘲可以平添许多风采。当然,自嘲要避免采取玩世不恭的态度。具有积极因素的自嘲包含着自嘲者强烈的自尊、自爱。自嘲实质上是当事人采取的一种貌似消极,实为积极的促使交谈向好的方向转化的手段。

说话之道

在有些尴尬的场合,运用自嘲能使自尊心通过自我排解的方式得到保护,而且还能体现出说话者的宽容大度。

)第二节 曲解本意,巧妙回避话题

对于一些敏感性问题,提问者一般不直接就问题的本质提出怀疑,而是从其他貌似平常的事物着手,旁敲侧击地进行诱导性询问。这时,我们可以故意装作不懂对方的真正用意,而站在非常表面的、肤浅的层次上曲解其问话,并将这种曲解强加给对方,使对方意识到你的有意误解实际上是在表达委婉的抗议和回避,从而识趣地放弃自己的追问。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外国记者别有用心地问王蒙:“请问,20世纪50年代的你与80年代的你有何相同与不同?”这位记者的用意是路人皆知的。王蒙当时也十分清楚。他不慌不忙地抬起头,从容不迫地回答道:“50年代的我叫王蒙,80年代的我也叫王蒙,这是相同之处;不同的是,那时我20来岁,而现在我50多岁了。”

记者的提问只给出了年代限定的范围,王蒙虽然知道对方是想借机让他谈一谈对中国国内形势改变的感受,但是故意曲解其本意,只是从自己年龄变化的角度作答。这个回答虽然也算是“合格”,但实际上没有给对方任何有用的信息,令其大失所望。

有一个调皮的孩子,大年初一那天,一大早便出门找伙伴玩去了。玩到中午时分,才发现自己头上的新帽子不知道什么时候丢了,于是胆战心惊地跑回家去了。母亲发现孩子的帽子丢了,自然很生气,要是在平时少不了要大声呵斥一番,可当天是大年初一,不能骂孩子,于是母亲强忍着怒气没有爆发。可是母亲仍然觉得这不是好兆头,所以心里非常郁闷和生气。

这时隔壁的李叔叔来串门,感觉到了母亲的脸色不太好看,还有孩子的胆怯,一打听才知道事情的原委,于是笑着说:“孩子的帽子丢了,照我看这可是件好事情,这不恰恰意味着孩子要出头吗?今年你的孩子一定会学习进步,诸事顺利。”孩子的母亲听了以后,连连赞同:“是啊,真对啊,孩子从此就出人头地了。”于是大家都眉开眼笑起来。

帽子丢了,这本来是一件很扫兴的事情,又是在新年的第一天丢东西,一般人都会觉得不吉利。而隔壁的叔叔有自己的解释,他回避了孩子贪玩结果把帽子弄丢了的事实,而强调了帽子是戴在头上,现在帽子没了就说明可以“露头了”,这样一来,大家都将注意力放在了露头的事情上,而忽略了丢东西的事情,一件坏事成了好事。

说话之道

明明知道对方问的是什么,可就是假装不知道,避开实质,只说些表象的问题,对方通常都会识趣地不再追问。

)第三节 隐私提问,教你轻松应对

无论是在公共场合,还是在正式场合,我们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隐私问题被人追问的情况。

北京某著名高校中文系毕业生罗娟,经系里推荐到一家国企求职,层层考核下来,最后她获得了与招聘单位负责人单独面谈的机会。

“你有男朋友吗?”这位男性负责人突然这样发问。

罗娟没有任何思想准备,被这个问题问愣了。她不知如何回答才能让负责人满意,便如实答道:“有。”

“他现在在本地还是在外地?”

“他在办出国手续。”罗娟仍然老实地回答。

“你将来会不会跟他一起出去?”

“我的专业出去了也派不上用场,所以没想过要出去。”

“那你们是不是要分手了?”

“不能这么说,我们的感情很好,我相信自己的眼光。”

“如果你的上级比较喜欢你,你会怎么办?”

“那说明我的工作干得还不错,我会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要是你的上级对你有非分之想呢?”

“你们能提出这个问题,我非常感激,这说明贵单位的高层领导都是光明磊落的人。之前我曾在一家公司实习过,就是因为老板有了非分之想,我才愤而辞职的。而当初他们招聘时恰恰没有问到这个问题。两相比较,假若我能应聘进贵单位,就没有理由不去为这个团队殚精竭虑了。”

罗娟不卑不亢的回答和落落大方的态度使她最终赢得了这个职位。

怎样说话,才能既不泄露自己的隐私,又不直接拒绝对方的提问而造成不愉快呢?对于一些无聊的隐私问题,你完全可以采取答非所问的方法来应付。

有一位女名人准备与一位考古学家结婚。朋友问:“你为什么会选择考古学家?”她一本正经地回答:“对一个女人来说,选择考古学家做丈夫是最明智的选择,因为这样一来,她就不用担心衰老,考古学家对越古老的东西越感兴趣。”

这种方法,应答时要对关键词加上某些限制语或修饰性词语,有意使问题变得更加模糊,从而达到有效回避隐私性内容的目的。

说话之道

如果别人问你的隐私时,也要注意:切忌不沉着冷静,对别人的提问不假思索地乱说一气。同时切忌不随机应变,与别人发生冲突或委曲求全。

)第四节 回避正题,不做正面反击

很多时候,问令人左右为难的问题的人总是别有用心,他们话中有话。要回答这种问题,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如何选择是个难题,尤其当问题来自于你不能得罪的人,或者在公众场合被问到,更会让你的回答难上加难。

1.回避正题法

一个美国客人在毛泽东的故乡韶山参观后,在一家个体户饭店吃饭,老板娘的一手正宗湘菜让美国游客吃得津津有味。他在付钱时,看到老板娘家境富裕,突然问道:

“老板娘,如果你的老乡毛泽东还在,会允许你开店挣钱吗?”

这摆明了是明知故问,美国客人的用意就在于让老板娘做出“不会允许开店”的回答,来否定毛泽东。如果老板娘这样回答了,正中他下怀,如果老板娘回答“会允许开店”,又明显与历史不符。总之,无论是肯定回答还是否定回答,都不妥当。

老板娘略作思考后,回答道:“没有毛主席他老人家,我早就饿死了,还能开什么店啊?如今,邓小平接了班,党的富民政策好,日子越过越美好!”

老板娘回避了正题,使用了模糊的语言,巧妙回答了美国人的问题。一方面没有怠慢外国游客,另一方面又维护了毛主席的威望,同时还赞扬了如今的富民政策。

2.迂回出击法

有一回,乾隆皇帝想开个玩笑以考验才子纪晓岚的才能,便问纪晓岚:“纪爱卿,‘忠孝’二字当作何解释?”

纪晓岚答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为忠;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是为孝。”

乾隆立刻说:“那好,朕要你现在就去死。你怎么办?”

这实在是不好回答的问题,若回答不去死,则属违抗圣旨;回答去死,未免太冤。怎么回答呢?纪晓岚灵机一动,有了主意,说道:“臣领旨!”

“你打算怎么个死法?”

“跳河。”

“好吧!”

乾隆当然知道纪晓岚不可能去死,于是静观其变。不一会儿,纪晓岚回到乾隆跟前,乾隆笑道:“纪卿何以未死?”

“我碰到屈原了,他不让我死。”纪晓岚回答。

“此话怎讲?”

“我到河边,正要往下跳时,屈原从水里向我走来,他说:‘晓岚,你此举大错矣!想当年楚王昏庸,我才不得不死,可如今皇上如此圣明,你为什么要死呢?你应该先回去问问皇上是不是昏君,如果皇上说他跟当年的楚王一样是个昏君,你再死也不迟啊!’”

乾隆听后,放声大笑,连连称赞道:“好一个如簧之舌啊!”

这里,乾隆是根据纪晓岚提出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为忠”之论叫他去死,此令顺理成章,纪晓岚怎样回答都很难,于是他聪明地采用了迂回出击的办法,到最后,反把难题留给了乾隆。乾隆当然不能承认自己是昏君,所以,纪晓岚很自然地把自己从“死”中解脱出来。这一招既没有损害乾隆面子,又点出了他的无理之处,还博得了乾隆的夸奖。

说话之道

对于一些不能得罪的人提出的难题或者无理的要求,不要急于做正面的反击,可以采取迂回的方式,在抓住对方漏洞的前提下,再不动声色地反击,从而反败为胜。

)第五节 佯装不知,善于避实就虚

我们在很多场合都可能遭遇尴尬。尴尬的表现形式不一样,应对方式当然也有差别。用语言应对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就是佯装不知,故说“痴”话,好像这种尴尬从来没发生过一样。

网上有一则流传很广的笑话:

一家星级宾馆招聘男性客房服务人员,经理给应聘者出了一道题目:“假如你无意间把房间推开,看见一位女客一丝不挂地在沐浴,而她也看见你了,这时候你该怎么办?”

第一位答:“说声‘对不起’,就关门退出。”

第二位答:“说声‘对不起,小姐’,就关门退出。”

第三位答:“说声‘对不起,先生’,就关门退出。”

结果第三位应聘者被录取了。为什么呢?前两位的回答都让客人有了解不开的尴尬心结,唯有第三位的回答很巧妙。他妙就妙在假装没看清,故作痴呆,既保全了客人的面子,又使双方避免了尴尬。

装作没有看见,不仅会让自己有获得工作的机会,有时候还能轻松地化解他人的尴尬。

面子问题是个大问题,尤其是在中国。忽然间遇到了很丢面子的事情,即使装作不介意,心里也有个很难解开的疙瘩。所以,说一句“痴”话,故意表示自己没看见,是让当事人释怀、化解尴尬的最好方法。正如卡耐基说的:“往往有这样的人,他们知道别人出了洋相,就主动地去安慰人家,还自以为别人会非常喜欢这种方式,会用感激的目光看着他。其实别人最希望的,还是你不知道他出了洋相,没有嘲讽,也没有安慰。”

说话之道

我们在很多场合都可能遭遇尴尬。尴尬的表现形式不一样,应对方式当然也有差别。用佯装不知,故说“痴”话,不失为一种策略。